美股要翻身 有仨机会? | 川普扬言对欧洲葡萄酒加征200%关税,反击欧盟对美国

美股数据张老师
03-13

港股日均交易量 917 亿 涨到 2,000 亿 美股大环境:高盛下调预期,但也有翻盘机会 说说大环境,高盛刚把美国股市的预测给调低了。

首席策略师 David 周二发了个报告,把标普 500 年底目标价从 6500 点 下调至 6200 点。 为啥?川普政府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太大,尤其是关税这事儿,弄得企业利润和估值都承压。 David 算了一笔帐:美国关税每涨 5 个百分点,标普 500 的每股盈余就得跌 1-2%,前提还是企业能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他也说了,股市要翻身, 有仨机会,只要抓住一个就好:

1. 经济成长预期扭转 最近华尔街被「成长恐慌」笼罩,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 预测,第一季度 GDP 增速从 1 月的 4% 暴跌到上周的 -2.4%。 只要经济数据好转,或是川普的关税政策松口,股市就能快速反弹。周三的 CPI 数据比预期低,标普 500 就涨了 1%,这就是个小讯息。 2. 估值跌到诱人水准 希望看到股市估值反映出比预期低得多的成长。现在标普 500 的 12 个月本益比是 20.1 倍,比高盛年底预测的 20.6 倍 略低。 大科技股的估价溢价也跌到 2017 年以来最低。 如果经济不崩,再跌一点就是买进的好机会。 3. 投资者情绪低到谷底 股市大跌,投资人信心崩了。 「恐惧与贪婪指数」到了「极度恐惧」看空的比例更是创下 2022 年熊市以来新高。 高盛自家的情绪指标也从高位掉到「中性」。如果再跌到“极度负面”,历史数据上看,股市回报反而会超预期。 通膨数据三面埋伏,市场情绪左右股市 CPI通膨低于预期:抛售股票,衰退警钟敲响。 CPI通膨高于预期:抛售股票,降息希望破灭。 CPI通膨符合预期:抛售股票,通膨顽固不退。 市场情绪如隐形之手,主导投资人的每一个决策。

 

review

### 特斯拉市值蒸发近一半,史无前例!

最近几个月,特斯拉的市值直接腰斩,蒸发了差不多 **48%**!从去年底的高点 **1.54 兆美元**,跌到现在的 **7,770 亿美元**,这速度快得让人瞠目结舌。摩根大通的分析师都看傻了,他们翻遍汽车行业历史,说找不到类似的案例,直言:“我们实在想不出汽车史上哪个品牌这么短时间内掉价这么狠!”

Soros扶持抗议者攻击特斯拉门店

 

他们还拿了日本和韩国车企当例子,说 2012 年和 2017 年那会儿,因为跟中国的外交纠纷,这俩国家车企销量也崩过,但那只是局限在一个市场。而特斯拉这次不一样,2025 年的销售下滑是全球性的,没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

这波下跌,原因很明显:一是全球销售疲软,二是领导层的问题,尤其是 CEO **马斯克** 的争议表现。摩根大通直接把特斯拉的目标价砍了 **41%**,从 **230.58 美元** 下调到 **135 美元**,还预测 2025 年第一季度的交付量会跌到 **35.5 万辆**,比 2024 年同期少 **8%**。这数据一出,市场直接炸锅!

### 马斯克押注川普,成败难料

说起马斯克,他之前可是把宝押在川普身上了。去年 11 月川普胜选后,特斯拉是唯一股价飙涨的电动车公司,大家都觉得马斯克跟新政府关系好,能借机捞一波政策红利,比如推动白宫削减政府开支啥的。

但现在风向变了。摩根大通的分析师直接警告,马斯克跟川普政府合作的「政府效率部」这事儿,在美国国内争议太大。左派不爽,右派高兴,但不管咋样,特斯拉的销售量就是受影响了。他们写道:“不管政治立场咋分,特斯拉的销售数据就是硬生生地往下掉。”

最近几周,美国各地的特斯拉展间接连被抗议,甚至还有人搞破坏。川普赶紧出来撑腰,说要考虑把这些搞乱的人贴上「国内恐怖分子」的标签。但这品牌形象的危机,靠嘴说可救不回来。

更糟的是,有人担心马斯克忙著搞政治,把正事儿耽误了。分析师直言,他老分心,特斯拉的核心业务怕是要受拖累。

### 新专案有亮点,但时间表靠不住

当然,特斯拉也不是没盼头。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提到几个「催化剂」:例如今年夏天在奥斯汀上路的 **Robotaxi**(无人驾驶计程车),还有年底前要展示的 **Optimus** 人形机器人。这些听著都挺带劲儿。

可问题是,马斯克这人有个老毛病──deadline 从来不靠谱。交货时间一拖再拖,投资人估计得悠闲点,别抱太大期望。

### 美股大环境:高盛下调预期,但也有翻盘机会

再说说大环境,高盛刚把美国股市的预测给调低了。首席策略师 David Kostin 周二发了个报告,把标普 500 年底目标价从 **6500 点** 下调至 **6200 点**。为啥?川普政府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太大,尤其是关税这事儿,弄得企业利润和估值都承压。

Kostin 算了一笔帐:美国关税每涨 **5 个百分点**,标普 500 的每股盈余就得跌 **1-2%**,前提还是企业能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他也说了,股市要翻身,有仨机会,只要抓住一个就好:

1. **经济成长预期扭转** 最近华尔街被「成长恐慌」笼罩,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的 GDPNow 预测,第一季 GDP 增速从 1 月的 **4%** 暴跌到上周的 **-2.4%**。只要经济数据好转,或是川普的关税政策松口,股市就能快速反弹。周三的 CPI 数据比预期低,标普 500 就涨了 **1%**,这就是个小讯号。

2. **估值跌到诱人水准** Kostin 希望看到股市估值反映出比预期低得多的成长。现在标普 500 的 12 个月本益比是 **20.1 倍**,比高盛年底预测的 **20.6 倍** 略低。大科技股的估价溢价也跌到 2017 年以来最低。 Kostin 说:「现在市场差不多是公允价值。」如果经济不崩,再跌一点就是买入的好机会。

3. **投资者情绪低到谷底** 股市大跌,投资人信心崩了。 CNN 的“恐惧与贪婪指数”到了“极度恐惧”,AAII 调查里看空的比例更是创下 2022 年熊市以来新高。高盛自家的情绪指标也从高位掉到「中性」。如果再跌到“极度负面”,历史数据上看,股市回报反而会超预期。

### 通膨数据给股市一丝喘息

周三的通膨数据给了低迷的股市一点希望。 2 月 CPI 涨了 **0.2%**,是四个月来最小增幅,比预期还低。这对降息路径是个好兆头,联准会手上多了点抗击经济放缓的底气。川普的贸易战让市场人心惶惶,这数据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

当天美股三大指数一度涨超 **1%**,不过到收盘,涨幅缩水,道指还翻绿了。可见市场还是很脆弱。

### 香港股市新招:降低买贵股门槛

再说个香港的事儿。香港交易所最近在琢磨降低买贵股的门槛,想刺激交易量。据内部人士透露,他们跟券商开了几场会,讨论把每只股票的最小交易单位(板lot)统一简化。

现在香港每家公司自己订交易单位,有的 100 股,有的几千股。像比亚迪这种今年涨了 **35%** 的股票,最小 500 股起买,得掏 **17.75 万港币(约 2.28 万美元)**。汇丰银行是 400 股一手,阿里是 100 股一手。相较之下,内地通常是 100 股标准,有的甚至 1 股就能交易。

香港虽然也能买零股,但成本高,流动性差。交易所也考虑让单股和整手交易同价,增加散户参与度,又不用大改衍生性商品和结算系统。不过具体咋搞还没定,时间表也不清楚。

这事儿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 2 月预算案里提到的,目的是从 2023 年的低谷拉一把股市流动性。香港已经降了交易印花税、收窄买卖价差、取消结算费上下限。去年底中国推刺激政策后,港股日均交易量从去年的 **917 亿港币** 涨到今年第一季的 **2000 亿港币**,效果挺明显。

### 亚洲投资人爱上美股盘后交易

最后说个趋势:亚洲投资人去年疯狂加码美股盘后交易。根据 Blue Ocean 平台数据,他们 2024 年的盘后交易量翻了四倍,80% 的收入都来自亚洲客户。

为啥?一是宏观新闻多,北京的政策和川普的推文都影响市场,二是大家越来越接受全天候交易。 Flow Traders 的 CEO 说:“现在很多投资者都有了 24/5 甚至 24/7 的心态。只要川普发个推,或者英伟达出财报,大家就想立刻交易。”

不过盘后交易也有坑,流动性低,买卖价差大,有时跟「西部荒野」似的。全球交易所也试著延长交易时间,纳斯达克和纽交所都想推 24 小时交易,可见这趋势多火。 $特斯拉 TSLA$ $英伟达 NVDA$ $标普500指数 SPX$ $纳斯达克指数 IXIC$ $恒指主连 HSImain.HK$ $小恒指主连 MHImain.HK$   

“会让中国满意”!关税缓和,中概or A股更看好?
特朗普亲自表态: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将由当前145%的水平“大幅”下降,关税也不会降到零。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大家看好中国资产后续涨势吗?接下来你更看好中概or港股or A股?】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