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冉冉
04-15

就这波“增发+发债”来说,短期市场情绪确实会受到稀释和杠杆提高的影响,但从中长期看,更关键的不是“融资本身”,而是——融资去向是否创造了未来增长点。


从小米目前的动作看,425亿股权融资叠加200亿债券,主要集中用于三大方向:

1)新能源车全链条投入;

2)补充流动性应对新周期扩张压力;

3)布局IoT和高端制造板块的升级。


这些都是“重资产、重研发”的方向,不靠融资怎么做?如果融资拿来回购、炒股才该担心。


**我认为当前价格不是“割韭菜”,而是为新能源与汽车赛道打开长期资本通道的“阵痛期”。**短期可能震荡,但长期方向不变。

现在这个位置,我会继续观察SU7销量+供应链反馈,如果连续两个季度放量兑现,那就是加仓时机。


你们是担心稀释,还是看到小米从“消费电子公司”往“科技制造平台”迈的那一步了?

小米再次冲击50港元!现在还能上车吗?
富瑞发布研报指出,小米仍是该行中国科技股中的首选股,原因包括:公司具强劲增长,得益于其独特的生态系统;美国关税料对其业务影响较小;小米并无美国存托凭证(ADR)退市风险。该行维持对小米“买入”评级及目标价63.25港元。【小米周三港股盘中拉涨超6%,冲击50港元,大家看好现在上车机会吗?】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