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关五粮液的文章,也许你感兴趣:
《五粮液(一):茅台的替代品?》
《五粮液(二):令人惊讶的竞争优势》
《五粮液(三):成长性与收益性》
《五粮液(四):财务情况和营运能力》
《五粮液(五):企业文化与答疑(上)》
如果说五粮液的企业文化研究,只是停留在使命、愿景、价值观,那我认为是远远不够的。
领导人的发言、讲话、访谈,以及年报中的经营评述都很关键。
我之前文章中提到过——
面对大股东林园希望多分红的提议,董事长曾从钦的回答,我认为是可圈可点的。
好奇的朋友可以去B站看看。
另外,在2023年年报的经营评述中,也明确阐述了对产品和品牌的重视。
风险主要集中在外部环境、有效需求以及竞争加剧三个情况。
外部环境我们无法改变,但有效需求跟“年轻人不喝高度白酒直接挂钩”。
当前,消费者选择高端白酒,其实是有据可依的——
口感好、知名度高等,跟我写五粮液的第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送礼、宴请”等场景是分不开的。
而中国几千年的礼尚往来文化,短期内不会有所改变。
历史悠久、酿造工艺好,这些也是五粮液产品好的根本。
但是,收藏价值高这一点,即便我个不喝酒的小白都知道——
年份酒这方面,只有茅台做出了新高度。
尽管,之前老段就说过,茅台的库存是个宝。
就这一点,让多少行业的羡慕不过来。
但能把年份酒卖出天价的,即便是在白酒行业,貌似也只有茅台。
年轻人不喝白酒,但是你看茅台和瑞幸联名的酱香拿铁——
刚出来,那是卖到断货的程度。
茅台和别家联合个冰激凌,价格从66到138不等,还是会有市场。
年轻人讨厌的,不是茅台或者高度酒,而是酒桌文化。
另外,面对白酒低度化的趋势,茅台和五粮液也开始布局自己的低度酒产品。
而浓香低度白酒的研制起步较早,在华罗庚优化法的引领下,早已实现“低而不淡、低而不杂、低而不浊”的价值品质。
比如,五粮液的“紫气东来”——
作为2023年推出的高端产品,以高贵紫色为形象,以其低酒度、高品质、有文化、健康酒的核心特质,致力于打造中国低酒度白酒最高价值标杆。
这一举措,跟消费者对“低酒度、高品质、更健康”的诉求相吻合。
由此来看,五粮液的销量将来会受到影响,但影响有多大,取决于行业需求。
至少,在马太效应明显的当下,还不用过分担心。
如果需求短期内不会明显减少,而竞争加剧的结果是头部效应明显,那我觉得五粮液还有好多年的长路可走。
不过,五粮液在十一连拉多个涨停之后,最近一直跌跌不休。
到底多少钱选择进入才是合理的?
这个,我们放到下期讨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