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社
数读社
数据为尺度解析商业,专业、价值、直击重点
IP属地:未知
9关注
85粉丝
0主题
0勋章

大模型再掀价格战!百度发布两大新模型,价格降至DeepSeek的25%

新一轮的大模型之争还在持续压缩价格。   4月25日,Create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举办。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发布了两大模型,多款热门AI应用,并宣布将帮助开发者全面拥抱MCP。   据介绍,当天发布的文心大模型4.5 Turbo和深度思考模型X1 Turbo,能力更强、成本更低。相比文心4.5,文心大模型4.5 Turbo速度更快,价格下降80%。文心大模型X1 Turbo相比文心X1,性能提升的同时,价格再降50%。   价格压缩80%,性能超出DeepSeek   根据介绍,文心大模型4.5Turbo,每百万token的输入价格仅为0.8元,输出价格3.2元,相比文心4.5,价格下降80%,仅为DeepSeek-V3的40%;文心大模型X1 Turbo,输入价格为每百万token1元,输出价格4元,相比文心X1,性能提升的同时价格再降50%,仅为DeepSeek-R1的25%。     李彦宏认为,当前开发者做AI应用的一大阻碍,就是大模型成本高、用不起。成本降低后,开发者和创业者们才可以放心大胆地做开发,企业才能够低成本地部署大模型,最终推动各行各业应用的爆发。   “多模态将成为未来基础模型的标配,纯文本模型的市场会越变越小,多模态模型的市场会越来越大”。基于这样的判断,文心大模型4.5 Turbo和X1 Turbo都进一步增强了多模态能力。在多个基准测试集中,文心4.5 Turbo多模态能力与GPT 4.1持平、优于GPT 4o。 文心4.5 Turbo-多模态   文心4.5 Turbo-文本   文心大模型X1 Turbo是基于4.5 Turbo的深度思考模型,性能提升的同时,具备更先进的思维链,问答、创作、逻辑推理、工具调用和多模态能力进一步增强,整体效果领先De
大模型再掀价格战!百度发布两大新模型,价格降至DeepSeek的25%

刘强东请客,打了美团的七寸

    去年9月18日,王兴罕见地发了一封内部信。信中,王兴特别提到美团在社会责任领域的努力。   “过去3年每年招聘超过5000名应届毕业生,2023年,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骑手约745万,获报酬超过800亿元。”   与高调的刘强东不同,理工男王兴很少公开露面,多数时间都在自己创办的饭否上发言。这一次以内部信的形式发声,可以见得美团对社会责任的重视。   可美团的动作,还是没能像他们对骑手的要求那般迅速。   进入2025年,京东进场,直接打到了美团的七寸上。   文科生刘强东的阳谋   2014年,刘强东骑上了电动三轮,从京东大屯配送站出发,体验了快递小哥的生活。   11年后,北京的街头再一次出现了刘强东的身影,这一次三轮变两轮,快递变外卖。   骑上三轮的刘强东,把京东物流做成了年营收1828亿的头部物流公司。当再次看到他骑上电瓶车,大众难免会产生与之对应的联想。     千亿身价老总亲自送快递外卖的故事充满着吸引力,特别当刘强东微醺之际,自曝喝酒断片的糗事,更是把好感度拉满。刘强东亲自下场可以视为京东进攻美团大本营的高潮部分。   战役从2月就已经开始,京东的突破口是骑手。   2月19日,正式宣布进入外卖行业的8天后,京东宣布从3月1日起,逐步为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   4月15日,京东宣称外卖日单量已突破500万单。将再招收不低于5万名全职外卖员,全额足额全部缴纳五险一金且所有费用都由公司承担。   4月21日,口水战开打。京东发布《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声称有竞对平台再次玩起“二选一”游戏,将对被封杀的骑手给予足够单量,确保收入不降,并将全职骑手招聘规模从5万提高到10万。另外,对于用
刘强东请客,打了美团的七寸

3月国产新能源,把特斯拉打到中游

IMG_256   3月的最后一天,小米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场严重车祸,一次失败的公关声明,让小米遭遇了造车以来最严重的舆论危机。   雷军的出面回应让这起事件得到了短暂的平息。但对于智驾安全问题的关注才刚刚开始。   从2023年下半年起,智驾快速发展,今年二月,比亚迪发起“智驾平权”,智驾装车进入快速爆发期。   新技术的商用,注定会伴随着曲折和坎坷,与其说小米是个体偶然事件,不如说这是过去智驾安全焦虑的集中爆发。   狂奔的国产新能源,安全问题正在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压力与质疑如影随形。   特斯拉跌至第六   通常而言,第一季度是车企的销量淡季,多数车企的销量都会有明显下滑。从3月开始,新能源车企的销量开始逐月攀升。    去年的以旧换新政策延续到今年,3月,各地陆续出台政策,进一步支持和鼓励汽车消费。中办、国办发文表示,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延伸汽车消费链条。中汽协也于3月启动了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推荐目录申报。截至3月底,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合计超过150万份。   政策上的利好最终带来的是销量表现的提升。   按照同比数据,目前披露销量数据的14家车企中,绝大多数环比呈现增长;除了赛力斯,其他全部实现同比增长。   按照平均数计算,平均销量达到了71599台,同比增加了约2万台。比1月和2月也有大幅度提升。按照中位数测算,车辆销量的中位数达到35378台,也比同期增加了超过6000台。   国产车企的狂奔速度,已经将特斯拉压制到中游。根据特斯拉公布的数据,其一季度在华销量13.72万台,按照总量对比,已经被吉利、上汽、长安、奇瑞超过。平均每月4.6万台的销量,很快就要被理想、小鹏和零跑超越。 IMG_257 &n
3月国产新能源,把特斯拉打到中游

雷军下场回应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智驾当直面阶段性不足

文/ Jade Roche 3月29日发生的严重交通事故,最终在4月1日彻底发酵。 日前,网络上流传出小米SU7在高速路上碰撞后爆燃致人员伤亡事件,4月1日,小米汽车、雷军先后对此做出了回应。 雷军表示,事故还在调查,一直没有接触到事故车,很多问题还没有办法回答。他同时表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 三人遭遇不幸,雷军:“小米不会回避” 对于这起悲剧,雷军在4月1日晚间终于做出回应。 其表示,“代表小米,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也向她们的家人致以诚挚的慰问。” 雷军称,由于事故还在调查,我们一直没有接触到事故车,很多问题此刻还没有办法回答。他同时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我们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雷军的这份声明并非“致歉”,而更多是回应和表态。 这起事件发生在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遭遇严重交通事故。 有自称系车乘人员家属的网友表示,“3月29日晚车辆撞击护栏导致车门锁死,电池爆燃,车上三人活活烧没了。” 这起事件最终在3月31日晚间开始在网络上流传开来。4月1日,南方都市报对此事件进行报道,事件最终发酵。 首次回应被指公关套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雷军之前,小米曾做出过回应。 据南都报道,遇难者父亲罗先生表示,“我女儿和她的同学被活活烧死,第三位女孩被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我在殡仪馆见到女儿的遗体已经碳化了。” 小米方面,小米汽车客服人员表示,“目前公司已经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赶赴现场,会全力配合警方和家属对事故进行详细的还原调查。” 不过,对于小米专门工作小组,遇难者父亲罗先生称,“小米汽车所谓成立的工作小组直到现在都没有跟我们接触过,一直在冷处理。目前我们得不到任何的进展。交警部门说要固定证据,在事故调查完整之前,不方便对外公布。”
雷军下场回应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智驾当直面阶段性不足

被逼上楼顶的孕妇,揭开阿里两年大瘦身另一面

    3月24日,一位孕妇坐到了广州市海珠区阿里中心大厦顶楼。   事件发酵后,淘宝买菜做出回应称,广州区域业务调整,部分岗位变化,其中涉及服务公司“仁励窝人力资源服务(广州)有限公司”的一位生态员工(待产期)。   阿里方面明确表示,该员工并未被辞退,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照常发放在岗工资。   如果不是被逼无奈,没有人会走到这一步。而选择阿里作为目标,可以放大关注度,为自己谋求更多的权益。   阿里是躺枪的一方,但这起事件却与阿里最近两年的战略有关联。   2024年二季度到四季度,阿里已经实现1176亿净利润,几乎达到了疫情期间的水准。这个数字,是阿里连续两年大瘦身的结果。   淘宝买菜撤退,“派遣”首当其冲   这次“阿里被裁孕妇顶楼维权”事件,有两个关键的信息点。   一个是,该员工并非阿里正式员工,而是“阿里巴巴生态员工”,评论区将其称为劳务派遣员工。一般是通过外包公司或灵活用工平台与阿里巴巴建立合作关系,为阿里巴巴提供服务。   劳务派遣员工可以说是整个工种的“底层”,工作多、收入少、工作不稳定。按照规定,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   这位孕妇本身的权益就缺少保障,在遇到集团层面的调整时,自然不会得到足够的重视。   而第二个信息正是淘宝买菜的业务调整。淘宝买菜的前身是“淘菜菜”,2023年5月底,次日自提业务淘菜菜与小时到家业务淘鲜达整合升级为淘宝买菜。是阿里进行即时零售大战时的重要战略布局。   但面对拼多多、美团等强敌,淘宝买菜没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如今,在阿里聚焦主业的大战略下,淘宝买菜不得不做出调整。   据报道,淘宝买菜已将次日自提服务模式
被逼上楼顶的孕妇,揭开阿里两年大瘦身另一面

万亿掌门人雷军,扶不起凡客陈年

      雷军微博下的许愿池,成为了陈年又一次咸鱼翻身的契机。   从去年11月开始,小米和雷军就与卫生巾产生了无法斩断的纠葛。彼时,国内多品牌被曝卫生巾尺寸“集体缩水”、执行标准混乱。一向以性价比著称的小米,成为消费者的救命稻草。无数人跑到雷军微博下,呼喊小米造卫生巾。   315又添了一把柴。央视“3·15”晚会曝光卫生巾、纸尿裤行业“翻新黑产链”,徒手分拣沾满污渍的卫生巾,烟头、口罩混入原料粉碎加工,涉事企业甚至有百亚股份、稳健医疗等上市公司。   面对满怀期待的网友,小米并没有动摇。小米生态链总经理陈波直言“卫生巾真的做不了”。   但借着这股热潮,杀出了个久违的名字——凡客。   陈年的最后稻草   3月18日下午,凡客创始人陈年在社交平台表示,凡客有可能要做卫生巾了,“很快就会上”。   这个消息需要配合小米的动作来看。前一天陈波还信誓旦旦地表示不做,随后又悄悄删除了相关回应。紧接着便是陈年透露要做卫生巾,大有接棒小米成为卫生巾行业救世主的势头。   凡客的做法有其缘由。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凡客这个品牌了,只有强化雷军与陈年的关系,才能让凡客接住“小米做卫生巾”的流量,营造出“小米系公司下场做卫生巾”的故事。   现阶段,凡客为数不多的流量,几乎都来源于雷军。   小米Su 7取得巨大成功,伴随年轻人追随性价比消费,雷军的个人声誉也迎来了巅峰期,带货能力在企业家中是独一档。去年4月18日,雷军在直播中表示,“我穿的就是工程师平时穿的,凡客的T恤,凡客的牛仔裤,凡客的帆布鞋。因为那几年陈年创业,我支持他,成了他没拿工资的形象代言人。”     这次友情代言为凡客带来了泼天的流量。雷军直播当天,“凡客诚品/VANCL服饰
万亿掌门人雷军,扶不起凡客陈年

这家冲刺科创板企业,年招待费用超千万

    文/Jade Roche   2月21日,江苏汉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邦科技)的IPO顺利通过了上市委会议审议。   仅仅三天后,汉邦科技向证监会提交了注册申请。急切的心情可见一斑。   作为一家以色谱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汉邦科技主要为制药、生命科学等领域提供专业的分离纯化装备、耗材、应用技术服务及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   市场份额39%,营收仅7亿   汉邦科技的两大产品线包括大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小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合计贡献总收入的90%以上,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2021年-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小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实现收入分别为1.94亿元、2.39亿元、3.48亿元和2.11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的60.63%、49.75%、56.31%和64.12%。   同期,大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实现收入分别为1亿元、2.14亿元、2.42亿元和1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的31.33%、44.46%、39.18%和30.49%。   然而,从招股书看,汉邦科技已经能看到天花板。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3—2028年中国液相色谱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仅9.8%,而汉邦小分子设备市占率已近40%,行业天花板隐现。   然而,如此高的市场份额,对应的营收却很低。   2021年至2024年,汉邦科技分别实现营收为3.2亿元、4.8亿元、6.19亿元、6.9亿元。其中,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增长幅度已经放缓,2024年上半年,公司大分子设备收入同比下滑8.71%。   汉邦科技表示,未来可能主要依靠整体市场规模提升驱动公司营业收入增长。   行业天花板明显的情况下,在招股书中,汉邦科
这家冲刺科创板企业,年招待费用超千万

优优绿能冲刺创业板:客户与股东重叠,分红又融资补充现金流

  文/Jade Roche   2025年2月26日,深圳市优优绿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优绿能”)提交招股书,正式提交注册。   早在2022年12月15日,优优绿能创业板IPO就已获受理,2023年1月11日进入问询阶段,2023年8月31日上会获通过。时隔一年半,优优绿能才正式提交注册。   海外市场缩减3成   优优绿能成立于2015年,是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 15KW、20KW、30KW 和 40KW 充电模块,主要应用于直流充电桩、充电柜等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对应充电模式中的直流快充、换电模式。是行业唯一一家掌握直通风散热技术、独立风道散热技术、液冷散热技术的充电桩充电模块企业。   业务构成方面,优优绿能充电模块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平均为94.70%,占比较大;充电桩配套的输入输出线缆和端子等其他业务营收占比较小。   该公司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对充电速率需求的升级,公司充电模块也向大功率方向迭代。为更好满足用户对充电速率的追求,公司在2021年正式推出40KW充电模块。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1—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优优绿能的营收分别约4.31亿元、9.88亿元、13.76亿元和7.22亿元,2024全年营收达到了14.97亿元,但同比增速却从2023年的39.24%下滑至8.86%。   业务构成方面,优优绿能充电模块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平均为94.70%,占比较大;充电桩配套的输入输出线缆和端子等其他业务营收占比较小。   该公司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对充电速率需求的升级,公司充电模块也向大功率方向迭代。为更好满足用户对充电速率
优优绿能冲刺创业板:客户与股东重叠,分红又融资补充现金流

缩水5.6万亿,销量全线下滑,“王者”特斯拉堡垒崩塌

    特斯拉又一次回到了2022年。   彼时,特斯拉股价一年内下滑65%,几乎抹平前两年近800%的涨幅。   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股价已经缩水35%,对比去年12月17日的历史新高,市值缩水了8000多亿美元(约合5.6万亿人民币)。   2022年,上海工厂拯救了特斯拉,如今,马斯克环顾四周,找不到可以抓的稻草。   全线重挫   2019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举行奠基仪式,开始破土动工。当年年底,国产Model3正式交付,时间不到1年。   同样的工程来到柏林,时间被拉长到22个月。这似乎为特斯拉日后在欧洲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去年1月,由于红海危机造成的供应链中断,柏林超级工厂停工。   3月,柏林工厂因为环保人士纵火造成电力中断,停产将近一周。   5月8日,柏林工厂再度关闭4天,又与当地民众示威抗议特斯拉扩建有关。   6月,柏林工厂停产5天。   工厂频繁停产,销量更是直线下滑。据外媒统计,今年二月,特斯拉在多个区域的销售数据均出现了大幅下滑。   在挪威,特斯拉2月份的注册量同比减少了一半,今年前两个月的注册量下降了44.4%。而挪威2月份的电动汽车市占率达到了94.7%。特斯拉2月份仅售出917辆汽车,远低于该公司在2024年2月售出的1778辆。   在瑞典,特斯拉的销量下降42%至613辆,其中Model Y车型的销量暴跌了52.1%。   在丹麦,2月份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72%。而特斯拉的销量下降48%至509辆。   在法国,特斯拉的销量从2024年的3244辆下降至2395辆,同比下降44.4%。Model Y在2024年曾是法国销量最高的电动汽车,也是总销量第1
缩水5.6万亿,销量全线下滑,“王者”特斯拉堡垒崩塌

百度文心4.5发布在即、ChatGPT 4.5仓促上阵,国产大模型全面“围剿”硅谷

  2月28日,百度官宣文心大模型4.5将于3月16日发布。百度自信地表示,文心大模型4.5将在基础模型能力上有大幅提升,且具备原生多模态、深度思考等能力。   国产大模型又将打出的一张牌。从1月底开始,国产大模型接连出牌,彻底打乱了美国科技公司的节奏。   为了抢时间,2月28日凌晨,OpenAI最新的大模型GPT-4.5发布。这场发布会仅仅十三分钟,甚至连灵魂人物奥特曼都没能到场。   OpenAI的仓促已经跃然纸上,像极了两年前的谷歌。   国产大模型用难以置信的速度,迅速赶超硅谷。   全面围剿   ChatGPT 4.5与马斯克的Grok-3一样,陷入了“王婆卖瓜”的尴尬处境。   奥特曼在社交平台上直呼“它让我几次靠在椅子上,惊叹于AI竟然能给出如此精彩的回答。”然而事实上,这一代模型并没有3.5那般颠覆时代。   它的知识面更广、对话中能更准确地捕捉用户意图、输出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有所提升,但多模态功能尚未开放,复杂推理任务的表现仍弱于专用模型。OpenAI表示,当前版本的核心目标是优化自然对话与知识整合效率,而非追求全能。探索推理能力的深度融合将在未来迭代。   ChatGPT 4.5显得有些没有准备好,甚至OpenAI坦言这只是中间站。   回顾过去OpenAI的进度,实际上一直躺在ChatGPT 3.5时代建造的功劳簿上,忽略了国产大模型的疯狂追赶。   即便没有DeepSeek的横空出世,当前时间段,国产大模型也能够给出足够的压迫感。   百度官宣文心大模型4.5时表示,这一代模型将具备原生多模态、深度思考等能力。而在更早之前,百度强调的检索增强,其价值已经成为业界共识。百度自研的检索增强的文生图技术,已经大幅降低图片生成领域
百度文心4.5发布在即、ChatGPT 4.5仓促上阵,国产大模型全面“围剿”硅谷

释放110亿,全力押注AI,百度终结并购YY肥皂剧

数读社 石佳   2月25日晚,百度宣布与欢聚集团达成收购协议,百度以21亿美元(合人民币超152亿元)的价格收购欢聚集团在国内的视频娱乐直播业务YY Live。   这起始于2020年的并购,终于达成了一致,可直播市场格局,以及互联网世界早已物是人非。   百度释放110亿资金,将投入云及AI基础设施   这起并购最终的价格锁定在21亿美元,从双方的结果看,都得到了相对满意的结果。   欢聚集团则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更多的资金。其表示,公司此前于2021年2月已收到约18.6亿美元,今天,公司又收到约2.4亿美元现金对价。   作为并购方,百度也释放了百亿资金。百度发布公告称,之前根据股份购买协议(其后不再有效)存入托管账户的总金额约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6亿元)已全额退还百度,百度计划将有关释放的资金投资于其云及AI基础设施。   收购消息发出后,百度美股上涨约1.3%收盘,报89.02美元/股;欢聚集团美股开盘大涨逾10%,截至收盘,涨幅有所回落,收盘上涨约4%,报52.08美元/股。   两家公司股价上涨,说明这次落锤,对于双方都是解脱。   历时四年,最终完成降价收购   百度并购YY开始于2020年11月17日。百度宣布与欢聚集团签署最终约束性协议,以约 36 亿美元现金收购欢聚国内视频娱乐直播业务 “YY 直播”,包括但不限于 YY 移动应用、YY.com网站和 YY PC 等。当时预计交易于 2021 年上半年完成。   交易预期将于2021年上半年完成交割,YY直播的产品、技术、团队、主播和公会生态等都会归属于百度。   彼时,李彦宏在电话会中称,百度拥有超3亿日活跃用户,并购YY对于流量变现非常自然。收购YY直播可将庞大的用户基数与
释放110亿,全力押注AI,百度终结并购YY肥皂剧

哈啰顺风车遭约谈,平台非法营运车酿事故,行业亟需修补漏洞

    日前,关于顺风车的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广州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通报了一起交通事故调查报告。该事故系哈啰顺风车追尾“因事故横跨多个车道的货车”,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50.64万元。   为此,广州市应急管理局约谈了交通事故责任单位——成都哈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   疲劳驾驶酿重大事故   根据通报,这起交通事故源于疲劳驾驶。   起初是黄某军驾驶重型厢式货车,追尾碰撞陈某驾驶的重型半挂牵引车。这起追尾造成车身横跨应急车道等多条车道,黄某军被困驾驶位。   随后发生第二次事故。何某华驾驶小型轿车,搭载4名乘客行驶在该线路上发生追尾。车头碰撞到黄某军驾驶的重型厢式货车车尾。司机何某华与两名乘客死亡,另外两名乘客受伤。   事故调查报告认为,事故直接原因为:黄某军过度疲劳仍驾驶安全技术性能不合格的机动车,碰撞陈某驾驶的反光标识不合格的,在高速公路上低速行驶的机动车,导致第一次碰撞事故发生。   顺风车驾驶员何某华长时间长距离驾驶,在乘客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的情况下驾驶机动车,且未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遇事采取措施不及时,追尾碰撞前序事故中的车辆,导致悲剧发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多方报道,涉事平台系哈啰顺风车。   根据报道,涉事小轿车所有人为广州三群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持有广州市交通运输局2021年4月核发的《广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成都哈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审核相关资料,批准事发驾驶员携粤ADK0688号小型轿车变更信息注册接入“哈啰”顺风车平台、开展私人小客车合乘(顺风车)业务,对其日常接单情况进行管理。   顺风车系非法营运   事故调查报告认为,
哈啰顺风车遭约谈,平台非法营运车酿事故,行业亟需修补漏洞

会员数据缺失、利润腰斩,爱奇艺“中国奈飞”梦碎

  最新一季财报中,爱奇艺日均订阅会员数据再次缺失,这项数据已经连续缺失了一整年。   最近4个季度,爱奇艺会员业务营收持续下滑。由此推测,爱奇艺的会员数据非常难看。   这并不难以理解,过去一年,爱奇艺会员权益上的争议,屡屡登上热搜。这家曾经号称“中国版Netflix”的平台,正在加速坠落。   爱奇艺的处境背后,整个长视频都在加速败退中国互联网。   没有亮点   爱奇艺的财报,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整个长视频的下行趋势。   整份财报,几乎找不到可圈可点的内容。   营收下滑。第四季度总营收为66.1亿元,同比减少14%。这是爱奇艺连续第四个季度同比下滑,也是爱奇艺最近两年半来,首次营收低于70亿元,下滑持续加快。     利润转亏。第四季度,归属净亏损为1.9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4.7亿元。四季度的大幅盈转亏,导致全年净利润表现拉胯,归属于爱奇艺的净利润为15.1亿元,而2023年净利润为28.4亿元,同比下滑47%,这是2023年9月以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     这还是爱奇艺大幅减少开支的前提下出现的。四季度,爱奇艺的内容成本为34.4亿元,同比下降9%,爱奇艺的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为8.8亿元,同比下降7%,研发费用为4.5亿元,同比持平。   可以预料,资本市场对爱奇艺的这份财报反响非常不好。   财报发布当天,爱奇艺美股股价应声下跌,单日跌幅达9.25%。2024年以来,爱奇艺股价跌幅超过6成。   走到当下,爱奇艺走下坡路的趋势很明显,下滑势头加快意味着,目前整个集团的经营可能还没有止跌企稳,业绩股价双杀的处境还在持续。   会员业务连降4季度   会员业务可能是爱奇艺当前症结的关键。 &n
会员数据缺失、利润腰斩,爱奇艺“中国奈飞”梦碎

电商跌到第四、AI掉队,流量困境下,刘强东提刀杀向美团腹地

  京东最终喊出了那句“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看似大局已定的外卖市场,出现了新的鲶鱼。   本月,京东宣布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计划,进军外卖领域,在张一鸣未能成功后,刘强东又站出来,杀向了王兴的腹地。   消费互联网市场,一石激起千层浪。   外卖的“新鲶鱼”   京东业务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更多原因在于美团主导下的外卖市场生态,已经僵化,生态中的骑手、商家,都渴望有新鲜血液带来改变。   京东宣布“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当天下午,美团迅速发布公告,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特意强调,不必用竞争思维来思考,并暗示友商(京东)有抢跑嫌疑。   此前很久,美团都不是这样的态度。去年,王兴发出内部信,例数美团的功绩,比如,“745万骑手报酬超800亿元”“累计有40019名美团人参与「袋鼠宝贝公益计划」”“450万骑手参加了国家推进的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但这些保障都不如五险一金来的实在,因为五险一金是企业需要真切实际付出的成本。   京东成为美团的参照物,使得美团十分下不来台。   不管京东在外卖业务上能做到什么程度,这一点至少变相促使整个行业提升骑手的社会保障水平。   让美团觉得尴尬的不只是骑手社保的问题,还有商家佣金的问题。京东承诺,5月1日前入驻商家全年免佣金。网络上传出,京东只抽佣5%,美团则高达30%。   外卖配送不是高利润的业务。美团当前已经不公布相关数据,2021年的财务数据显示,美团餐饮外卖的经营利润率只有6.4%。骑手一单本就没有多少收入,美团无法抽成太多。   商家佣金和服务费才是利润的主要贡献者。为了打开市场,京东以低佣金吸引商家,对于美团而言,也不得不给予重视。在佣金传言出现后,美团
电商跌到第四、AI掉队,流量困境下,刘强东提刀杀向美团腹地

百度文心大模型日调用量增长33倍,AGI下半场开打

    2月18日晚,百度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2024年总营收达1331亿元,归属百度核心的净利润达234亿元,同比增长21%。   整份财报,AI已经是绝对的重心,据财报,2024年12月,文心大模型日均调用量达16.5亿;四季度,智能云营收同比增长26%。   仅从数据看,百度AI进展比较顺利。不过,眼下DeepSeek的巨大影响力之下,百度迫切需要拿出足以颠覆市场的成绩。   AI深度布局,百度已有亮点   2024年,多数时间内,百度都处于AI舞台的中央,特别是部分产业化的实践,百度一度引起了广泛关注。   年初萝卜快跑,百度在武汉的实践,一度引爆无人驾驶出租车。下半年,有消息传出苹果选定百度文心大模型,为大陆手机用户提供服务。这些数据足以证明,百度在2024年的巨大多数时间,AI能力都处于领先地位。   财报显示,2024年,文心大模型日均调用量持续高速增长,与23年同期的5000万次相比,一年增长33倍至16.5亿。   截至2025年1月,百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在全国累计提供超900万次的乘车服务;四季度内提供的乘车服务达110万次,同比增长36%;11月,百度获批香港首个自动驾驶牌照,首次进入右舵左行驾驶市场。   财报显示,12月,百度文库AI MAU达到9400万,同比增长216%,环比增长83%。公开信息显示,百度文库付费用户超4000万,位居全球第二、中国第一。据财报,12月百度APP月活用户达6.79亿,季度内百度核心在线营销收入179亿元。   此外,受AI驱动,百度智能云在四季度呈现高速增长,同比增速达26%。公开信息显示,在2024大模型中标项目中,百度智能云在中标项目数、行业覆盖数、央国企中标项目数三个维度,均获第一;百
百度文心大模型日调用量增长33倍,AGI下半场开打

DeepSeek火上浇油,紧急投奔阿里,苹果加速败退中国市场

  2月11日,马云满面春光地出现在杭州阿里总部。这位阿里的灵魂人物每次公开露面,都意味深长。   这一次,是与苹果的合作。当日晚间,外媒披露,苹果将与阿里将合作,为中国iPhone用户开发AI功能。   这次合作,对于阿里而言,对接的是数亿台智能终端,犹如天降富贵。对于苹果而言,中途更换合作方,是DeepSeek席卷全球后的慌张。   2024年,大中华区为苹果贡献了185亿美元,占比为14.89%。   这是近四年的新低,也是11年来的第二低。   苹果在中国市场,正江河日下。   DeepSeek递刀   智能手机的竞争实质上已经变为AI的竞争。苹果iPhone 16系列发布会上,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介绍AI功能在现实中的应用。   然而,这项功能在国内迟迟无法上线。这意味着苹果这几年最重要的“创新”,在大陆市场无法发挥。   与此同时,国内手机厂商的AI功能悉数装机。这给苹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也确实影响到了苹果的销量。   IDC数据显示,在苹果传统的销售旺季,iPhone的市场份额只有17.4%,同比大幅下滑9.6%,差点失守第一。2024年全年,苹果排名从第一下滑至第三位。   平板电脑方面,前五名中,只有苹果出现了下滑,并且下滑幅度高达7%,失守第一宝座。   这个时间节点,DeepSeek的出现,又给国产厂商递了刀。   上个月底至今,DeepSeek成为AI圈最火爆的大模型。R1版本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性能比肩OpenAI的o1模型正式版,且训练成本仅为560万美元,远低于美国科技巨头的数亿美元乃至数十亿美元投入。   DeepSeek的火爆可以用一个数据说明,微信指数上,国内其他软件加起来都不
DeepSeek火上浇油,紧急投奔阿里,苹果加速败退中国市场

腾讯再欲出手,小红书接手3.5万亿大佬出海梦

    短短一个周,小红书就见识到了平地起高楼的快感。Tik Tok难民涌入,小红书站到了全世界舞台的中心。   七麦数据平台显示,截至1月15日,小红书登上在87个国家App Store免费排行榜第一。   昨日下午,小红书一度出现了崩溃。最新的数据显示,小红书美国日活用户猛增300万。   泼天的富贵砸过来,小红书也许还不知道怎么接住,资本却已经想好了出路。   暴涨200亿,股东酝酿换血   美国用户把小红书的估值推回巅峰。   最近几年,小红书的估值出现了大幅度下降。2021年,小红书获得一笔战略融资,当时的估值高达200亿美元。   然而,到了2023年9月,有消息称,红杉中国收购了小红书部分股份,估值140亿美元,已经打了7折。   2024年,小红书找回了一部分估值,在7月的E融资中,估值回到170亿美元。但仍然没有回到200亿美元的巅峰,按照当时的资本环境,小红书已经很难有更高的估值空间。     事态在这个周发生了转变。大量 Tik Tok用户涌入,小红书站到了聚光等下。   最新的报道显示,小红书的大股东正在就出售股份进行谈判,估值至少为200亿美元,小红书重回巅峰。   最近半年,小红书动作并不多,估值不会出现过度波动。可以粗略认为,这次用户涌入,在短短一周内帮助小红书把估值提高了30亿美元,也就是超过200亿人民币。   在用户疯长之下,资本先一步开启了狂欢。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抑制不住喜悦,在小红书发笔记祝贺“三个汉字登顶美国app store”,并配了两个“呲牙笑”的表情。知情人士透露,朱啸虎的金沙江创投,以及GGV纪源资本、天图资本等老股东正在洽谈出售其部分股份。     借
腾讯再欲出手,小红书接手3.5万亿大佬出海梦

12月新能源车企乱战,生死线划到蔚来、小鹏

      2024年最后一个月,极越闪崩,哪吒汽车创始人方运舟被冻结1986万股权。   车企销量尘埃落定,年销量中位数已经达到41万。   一半是冰水,一半是火焰。   2025年,并不是翻开新的一页,而是2024年的延续,会有更多车企退出,留存的车企还会继续把门槛抬到无法企及的高度。   9车企创历史新高   今年下半年,车企急速增长,这样的发展状态,恐怕也只有当年智能手机普及时可以比得上。   12月,已公布销量的13家车企中,平均销量已经达到94756台,对比上个月的90587台,增加4169台。按照中位数,13家车企为46851台,环比增加4920台。   13家车企,有9家创造了历史新高,比亚迪和零跑已经连续7个月创造历史新高,小鹏自从低价品牌推出后,连续4个月创造历史新高。在最后一个月的冲刺阶段,多数车企都拿出了历史最高表现。   按照梯队看,比亚迪连续第三个月销量突破50万台,吉利、奇瑞和上汽新能源三家突破10万台。   4万+的队伍也进一步壮大,12月已经有5家,小鹏和蔚来也大有机会。   看增长性,只有上汽新能源出现了同比环比双降,吉利出现了环比下滑,北汽则是同比下滑,其他车企都保持双增长。特别是中间梯队的增速非常明显,同比环比增速几乎都能达到两位数的水平。     具体到品牌,目前能够查询到的汽车品牌,月销几乎都已过万。   12月,23家品牌中,平均销量达到43594台,突破4万。销量中位数也已达到20610台。只有智己、欧拉等4家品牌月销不过万。   比亚迪王朝系列、腾势系列、方程豹系列,理想,零跑,小鹏,深蓝,极氪,岚图,极狐,蔚来主品牌、乐道等品牌,均创造了历史新高。 &nb
12月新能源车企乱战,生死线划到蔚来、小鹏
avatar数读社
2024-12-13

狂奔21年后贷款余额三连降,“白金卡之王”中信信用卡迈入瓶颈

      2003年,中信信用卡的起点。中信发出了第一张信用卡,也是这一年,中信白金卡发卡量迅速成为全国第一,展示了强大的高净值用户基础。   从0到1000万,中信银行用了7年,而从1000万到1亿,用了10年。到2021年,中信信用卡发卡量突破1亿张,成为五大行之下的王者。   这一年,中信银行顺势喊出“零售第一战略”的口号,试图效仿招商银行,把零售业务做成中信银行的增长引擎。   然而,这三年没有成为中信银行的新起点,反而是20多年来前所未有的瓶颈。   贷款余额三连降   今年以来,零售第一战略正在渐行渐远。   去年,中信银行首次出现了营收下滑。其中,四个季度有三个季度同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是零售银行业务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2023年,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收入864.2亿元,同比增长2.1%。零售银行业务占营收比重达到了42%。   然而今年以来,这项业务急转直下,上半年,零售银行业务收入434.6亿,同比下滑1.2%,占比降到40%以下。   信用卡业务的低迷是个值得重视的信号。在信用卡的发放上,中信银行保持着持续增长,几乎是一条平滑向上的曲线。但是在营收、交易量、贷款余额等指标上,几乎都呈现下滑状态。   信用卡贷款余额首次出现连续三个季度下滑。   今年一季度末,贷款余额5101.2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11.34亿元,下降2.14%。二季度末,余额进一步降至5040.91亿元,较一季度末减少60亿元。三季度末,更是直接跌破5000亿, 降至4985.24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27.36 亿元,下降4.36%,环比又减少了56亿元。   贷款余额代表的是借贷规模的变化,这项数据出现连续三个季度下滑,说明中信
狂奔21年后贷款余额三连降,“白金卡之王”中信信用卡迈入瓶颈
avatar数读社
2024-12-10

首富黄峥的百亿补贴江湖:挤压电商“**泡沫”,惹恼大品牌

      2019年10月6日,海蓝之谜在官方微信发布了一则声明:   “海蓝之谜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官方授权销售渠道,包括授权的百货专柜和百货官网、天猫旗舰店、招商银行网上商城等。”   在此之前,海蓝之谜4个月都未曾更新推送。   这段意味深长的声明,被解读为针对拼多多的百亿补贴。   彼时,“百亿补贴”刚刚推行四个多月,已经让平台、品牌方如临大敌。如今看来,这则声明是一个预兆,直到现在,品牌方对于拼多多的攻击始终未曾停止。   “二选一”   2014年,在双十一启动前夕,“阿里取得双十一注册商标”的消息不胫而走。其实,阿里在这件事情很久前就已经注册了相关商标,只不过这一年,还同步流传出:阿里向媒体发《通告函》,要求不要为其他电商企业发布带有“双十一”字样的促销广告。   京东和一众电商平台紧急撤掉相关双十一的宣传文案。京东发文说:   一贯倡导开放和生态,却试图将此节日以‘合法’的方式据为己有,实在是有违开放的互联网精神,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   2015年,京东试图借助自营向第三方商家入驻发力。当年4月,优衣库和京东签署合作协议,优衣库将在京东设立官方旗舰店。当年,优衣库是极为受欢迎的品牌,京东这步棋直插阿里腹地。然而,不到3个月,优衣库关闭在京东旗舰店,给出的理由是“战略不相符”。   真实原因并不会对公众透露,但我们可以凭借后面的故事推敲出来。   也是这一年,京东与阿里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诉讼战,缘由就是知名的“二选一”,即强迫经营者在平台间进行唯一选择。     直到2021年,“二选一”才有了结果。看起来京东大获全胜。   2021年4月10日,阿里被处以其2019年销售额4%计182.28亿
首富黄峥的百亿补贴江湖:挤压电商“**泡沫”,惹恼大品牌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