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加电站
未来加电站
暂无个人介绍
IP属地:北京
0关注
166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未来加电站
2022-10-08

小鹏汽车突然面临死亡的危机,到底是谁带来的?

大家好,我是刘轰轰 先祝各位十一快乐。 最近市场的情绪非常差,但通常情绪差也意味着机会。 这段时间比较重要需要我们关注的事情有五个:新能源赛道内零跑汽车流着血上市了,比亚迪在欧洲召开了发布会发售3款车型,蔚来欧洲换电站建好,小鹏遇到了危机,以及行业整体即将开始出现过剩的局面。 先说零跑汽车在港股的流血上市:定价48港币,开盘一度下跌了超过40%,第二天继续跌了20%以上,目前价格刚好是腰斩24.8元,市值283亿港币。 上市跌这么多主要原因还是上市的时机不好——美国开始加息,再加上蔚小理三家普遍都跌的比较多,作为第四个上市的零跑,不需要什么理由,自然而然也一起跟着跌了。 其实从估值角度来说还好,目前我了解到的是C轮估值260亿人民币,对应港币差不多286亿,也就意味着这价格差不多打到了C轮投资人的成本线了。而对比另一家平均卖20多万,市值不到800亿港币的小鹏,零跑的估值还是很便宜的,后面等到合适的机会,我会捞一点票。 零跑这公司我之前聊过好几次,并不是如网上说的那么不堪。有人觉得车价低,目前T03通过涨价的方式,给C11和C01让产能了,C11之前涨过一次价,基本上也在20万级市场里站稳了,要知道国内能卖到20万以上就是中高端市场了,所以销量方面基本上不用太多担心。 很多人对零跑质疑最大的是负毛利卖车的问题——这个其实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就提到过好几次,零跑走的是以To B的方式打造To C市场产品的模式,因此前期负毛利卖车也是正常的,这公司后续毛利如何上来很多人都不懂,在我看来来靠的是研发。 ——零跑的很多东西都是自研的,这里面的自研和蔚小理不同。 蔚小理追求的是通过自研来让自己的产品在某方面做到最好,零跑追求的是通过自研,跳过部分供应商,从而让自己的产品成本得到极大的降低。比如说自研油冷电机这事儿对于小鹏理想就非常不划算,因为现在随便采购一个电机效率都有90%以上,零跑即
小鹏汽车突然面临死亡的危机,到底是谁带来的?
avatar未来加电站
2023-06-10

百年一遇的投资机会——汽车出海

新能源赛道的低估应该是目前大部分人都认可的情况——只要体验过新能源车的人就会理解,新能源车在体验上和使用成本上对传统燃油车都是碾压性质的,因此按照目前的市场竞争态势走下去,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只会进一步提高,逐渐取代燃油车的地位。 因此这个赛道的市场,本身会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都处于增长的趋势,而这也就意味着当下即便是有供过于求的结构性问题,也都很快会被后续增加的需求所解决。 而新能源之所以一直低估,涨不起来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大量的机构本身因为业绩的要求,只会往市场最火爆的地方加仓,而这就导致了新能源赛道持续被抽血。 另一方面,经历了第一季度的业绩暴雷后,市场也需要等到中报的时候确认到底那些公司业绩是“真金不怕火炼”。 所以这个月(6月)预计很难有什么大行情,新能源赛道估值修复的机会,可能要等到七月份各个公司开始出年中报的时候。 有个雪球的网友是这样说的:每次新能源车板块有点利好出来(比如上周购置税和充电桩政策),就会天然出现一些利空来对冲,不知是天意还是人为。 不管怎么样,新能源虽然跌的莫名其妙,但很多人都没注意到的是,汽车出口的数据却是一直在增长的——这其中有燃油车也有新能源,而且占比并不低:1-4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占整体出口金额的比重提升至42.9%,对汽车出口增长贡献率达到51.6% 这意味着,虽然当下我们面临着价格战,需求相对低迷的情况。 但数据是不会骗人的——新能源车今年的销量依然远超去年,去年1-4月的销量分别是:43.1万、33.4万、48.4万、29.9万,而今年1-4月的销量分别是:40.8万、52.5万、65.3万、63.6万,今年新能源车的销量,不出意外还会创新高。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出口方面: 海关总署6月7日对外公布,前5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4.7%,实现了稳定增长。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6.77万亿元人民
百年一遇的投资机会——汽车出海
avatar未来加电站
2022-09-18

美国要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动手”了?

大家好,我是刘轰轰 这周两个大新闻让整个新能源赛道暴跌,一个涉及台湾的我就不多说了,怕被敏感,另一个美稀宗是签署的《降低通胀法案》将投入36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559亿元)用于能源安全和气候投资,重点覆盖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制造业。 在这其中对新购买的电动汽车提供每辆最高7500美元的退税补贴,但前提是最终的组装在北美完成,且至少40%的电池金属需要在北美开采。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稀宗表示电动汽车让他“有更多理由对未来保持乐观”,但配图却是一台燃油车......) 说正题:有人觉得这对中国新能源产业是个重大利空,但问题是中国在这个领域的产业规模比美国大多了,对中国企业而言,基本销售大头都在国内,美国市场的份额占比少的可怜。 比起这个有点无关痛痒的新闻,反而我们要关注的是另一条赛道——快递物流。 这周美国的快递巨头FedEx发布盈利预警,撤回全年业绩指引,并表示将大幅削减成本,以应对美国和全球经济的“显著恶化”和货运量的疲软。 为什么一家快递公司的预警需要我们重视? 原因在于公司的业绩可以修饰,甚至在国家层面上GDP都可以往里注水,但收发快递、货运仓储是很难,也没必要造假的——一家公司产品卖的好不好,财务报表有可能作假,但仓储物流造假的成本就太高了,也没必要。 因为这东西不好查。 但对于快递公司而言,成千上万的公司,无数个行业的物流数据摆在一起时,一个行业,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转情况基本上是了如指掌——如果说杰克马对国内了如指掌,联邦快递可有全球最庞大的物流网络,时刻掌握着全球经济各条动脉的脉搏。 这样的公司出来预警全球经济,那么说明经济真的存在问题了。 ——这是宏观上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 说回新能源赛道,美股这边已经说了要留意FedEx的预警,但同时如果具体到个股,新势力三强中蔚来随着ET5的开启大定和交付,后续在业绩上会有很大的改善。 原因是一方面ET5本身的低价定
美国要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动手”了?
avatar未来加电站
04-27 21:00

打破安全记录后,腾势N9能打破销量记录吗?

最近,高速爆胎后的稳定性,已经成为了高端豪华车“必考”的项目之一。 比亚迪作为行业龙头,它的旗下高端品牌也是一定要在这方面卷的,最近腾势N9就以“腾势N9安全大满贯”为主题,通过多个项目,以及多个内容形式,展示了其在安全方面的表现。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有三个测试: 高速爆胎测试中,腾势N9在使用了“放气爆胎”的方式下,在直道极速爆胎测试中,做到了180km/h极速爆胎后依然能稳定行驶,创下“放气爆胎”的方式下,全球汽车行业第一名! 弯道高速爆胎测试中,使用了“放气爆胎”方式线下,腾势N9可以在144km/h的时速下依然稳住车身,首创行业安全过弯纪录; 此外,冰雪圆环爆胎测试中,在使用了“放气爆胎”的方式下,腾势N9可以在77km/h的时速下发生爆胎后,依然能从容应对。 这三项测试,足以证明了比亚迪云辇系统的含金量,同时也证明了腾势N9的安全性。 在技术方面,腾势N9已经无可指摘。 市场接受程度如何呢?腾势N9的交付,目前来看还是不错的:上市首周交付1468台,3月份交付了1708台,位居大型SUV榜单里的第三名,考虑到前面两个是问界M9和理想L9,这说明腾势N9的交付含金量并不低。 虽然还不知道4月份交付情况如何,但腾势这个品牌其实很有意思:如果从2025年3月豪华品牌均价来看,腾势的均价仅次于奔驰,比问界都要高。 这一点说明,比亚迪的基本盘是有消费能力的,也很认可腾势的高端豪华定位。 对于腾势来讲,销量进一步突破的关键,可能就在其品牌定位上还需要更为精准一些。 目前家庭这个标签被理想占据了,商务这个标签被问界占据了一部分,而腾势需要的是找到一个更合适自己的标签,即需要把自身强大的“技术”实力,转换成消费真真正关心的内容上去。 腾势可以有很多种打法,我个人感觉如果腾势能够在“权益”上下功夫,利用背靠比亚迪大集团的优势,把服务用户的权益做到一个更为极致的地位,那么它有机会成为国
打破安全记录后,腾势N9能打破销量记录吗?
avatar未来加电站
2024-03-11

比亚迪2023年财报,会有哪些预期?

目前有一些公司已经出了23年报,有一些公司出了23年的预告,比亚迪属于后者:比亚迪的预计是盈利290-310亿元,增长74.46%-86.49%。 这个估值市场已经pirce in了这份预期了,伴随着这份利润预期的,其实还有目前比亚迪背后已经做到的很多成绩,比如产销量,比如市场份额,比如产品的竞争力,这些都是预期。 所以现在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情况是,对于全科状元比亚迪,有哪些预期是市场已经price in的,有哪些预期是市场可能判断不到的? 先说说一些明盘的情况: 1. 销量:比亚迪的销量,在新能源车领域,不仅是中国冠军,同时也是世界冠军,已经超过了特斯拉。 具体的数据上,2023年比亚迪全年汽车销售302万辆。全球每卖出5台新能源汽车,就有1台比亚迪,全球每卖出3台混动,就有1台比亚迪。中国每卖出3台新能源汽车,就有1台比亚迪,中国每卖出2台插混,就有1台是比亚迪。 而市场price in 的预期是今年(2024年)比亚迪的销量应该在400万以上,据传比亚迪自己定的目标是450万台,这是一个看起来有挑战的数字了,因为去年的302万,是经过一轮大幅度压库才完成的。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的价格战,是比亚迪率先以7.98秦发起的原因——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基本上是趋于稳定的2600-2900万区间,要想完成400万以上的年销量已经不能指望市场本身的容量扩大了,接下来必须要抢夺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 所以这个400万的预期,其实可以进一步提炼成:比亚迪能不能通过价格战,进一步抢夺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2. 技术:比亚迪这些年来研发了不少技术,比如易四方、云辇、DMO等等,后续还要计划把整个车全部智能化。 比亚迪目前的技术市场基本上都已经price in了,后需要看的是再智能驾驶方面,比亚迪能不能快速追赶到第二梯队。 对于比亚迪这种规模和级别的企业而言,智能驾驶做到第二梯队的水平就足够让市
比亚迪2023年财报,会有哪些预期?
avatar未来加电站
2024-10-31

【车企观察】给电动车加上“油箱”,到底有没有“销量魔法”?

大家好,我是刘轰轰 今天我们简单聊两个新闻,然后追踪一下一家已经开始强势二次崛起造车新势力——零跑汽车。 第一个新闻,是彭博社报道,据未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由于电动汽车贸易冲突不断升级,中国正在向本国汽车制造商要求,要求其暂停在欧盟的扩张。 中国车企出海规模一旦大了,要想生意长远做下去,就必须像几十年前外企进入中国一样,要跟本地企业进行合作,以及在本地建厂带来工作岗位。 第二个新闻,是1-9月合资车销量同比下滑的情况,在这个榜单上,我们能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 比如曾经的“GK5超跑”飞度,1-9月销量同比降幅高达67.6%,大众Polo销量同比降幅50.7%,大一点的车,比如别克昂科威销量同比降幅也有47.2%。 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是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在大规模流失。 这些市场份额,都被自主品牌的新老势力拿走了。 我们将这两个新闻结合在一起看,就会意识到,随着合资品牌市场份额逐渐降低到一定程度,中国市场的销量对这些外资车企可有可无时,那么对应的国家也就不会欢迎中国汽车了。 除非,中国汽车愿意在当地建设工厂、供应链,以及输入一些技术。 基于以上两条新闻背后的逻辑,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汽车出海这件事上,越早和当地势力达成合作共赢的关系,越有机会成为全球级车企。 而今天要追踪的零跑汽车,就是目前在这条路线上走的最远的造车新势力。 说零跑目前走的最远,是因为它在除中国的全球市场上,已经和世界级的大车企Stellantis进行了深度绑定:Stellantis投资约15亿欧元(约合116亿元人民币)获取了零跑汽车约20%的股权,成为零跑汽车的重要股东。 双方成立了一家专门做除中国以外全球市场的公司。在合资公司中Stellantis占51%,零跑占49%。 在欧洲,零跑C10、T03已经开始与Stellantis集团旗下的Jeep、阿尔法罗密欧、菲亚特、标致、雪铁龙等品牌的
【车企观察】给电动车加上“油箱”,到底有没有“销量魔法”?
avatar未来加电站
2024-10-01

牛回速归?99%股民不知道这场牛市的运转内核,这一篇梳理清楚了

大家好,我是刘轰轰 最近几天市场的反转就突然开始了,事情的起因是因为一项新的刺激股市的政策,我把原文给大家贴过来: 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资产质押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提升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与股票增值能力;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引导向上市公司与主要股东贷款支持回购与增持股票。 这段话里的政策说的很明白了,为什么会引起市场的巨大反响,甚至间接掀起了一轮上涨呢? 因为市场从这段话里,读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预期(剧本)。 ——市场预期国家队会利用这个新政策来获取近乎无限的弹药,从而可以轻而易举把A股推上去。具体可能进行如下操作:(国家队还没有这么干,但市场已经先走了这个预期了) 1.首先一个明盘的信息是:国家队前期买了大量的沪深300ETF。 2.这次的政策是,国家队现在可以拿沪深300ETF去央行质押换国债。 3.置换到国债后,国家队在高位卖掉国债,压低国债收益率,利好股票估值提升,同时获得现金。 4.国家队拿着现金再去买沪深300ETF,同时沪深300ETF的质押率提升。 5.重复步骤2-4,国家队左脚踩右脚,迅速升天; ——站在场外的机构和股民一看,好家伙原来国家队有点“双拳难敌四手”,面对不停地砸盘也只能采取防御的姿态,但突然就有了无限弹药的BUFF,那肯定要跟着国家队干呀! 到了9月30日,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1万亿元,较昨日此时放量超4000亿元,刷新历史最快万亿纪录。从技术的角度来说,这一轮牛市得到了确认。 但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短短几天从2700到最高3400多,这其实是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暴涨方式,因此现在市场上又衍生出了很多针对这轮短期暴涨的预期:积极一点的认为会有回撤,然后再上攻,消极一点的就直接用08年,15年牛市的持续时间变短的趋势来预测了。 如果想尽可能完整参与这一轮牛市,尽可能抓住机会,就需要我们将各种影响
牛回速归?99%股民不知道这场牛市的运转内核,这一篇梳理清楚了
avatar未来加电站
2022-08-13

为了更好投资新能源赛道,我买了两台零跑汽车

在之前的分享的文章里,我好几次提到过我有一台零跑T03,同时也提到过我下定了一台零跑C11,现在经历了1年7个月的等待后,终于把性能版的零跑C11提回家了,这是提车后回到家拍的照片:零跑之前我的文章里提过,是一个非常“抠门”的车企,老板朱江明原来是做安防器材的,安防器材是一个to B的市场,B端市场和面向消费者的C端市场最大的不同之处有两点:1.竞争者数量一般极为有限;2.客户数量也极为有限(企业、工厂、政府等等),所以主攻B端市场的企业一般并不会投广告,也不会做一些噱头营销,而是会把这部分的费用尽可能节省出来给到产品上,所以我提车没有仪式也没有礼品,因为这些附加的价值都让零跑做到产品本身的配置上去了。具体的配置就不多说了,毕竟大家在网上都能查到。我算是国内较早一批买新能源车的,那时候新能源车还都得上和燃油车一样的蓝色牌照,最早2017年的时候买了一台奇瑞小蚂蚁,是当时市面上自主品牌的车里唯一一台源生纯电平台开发的车(不是油改电)。我连买两台零跑并不是因为我是零跑的死忠粉,而是买这两台车的时候,我都认真对比过其它竞品,经过研究和对比之后,T03和C11分别是当时我认为最合适的车型。T03买的时候是20款最早一批,那时候明显感觉到小蚂蚁的150km续航完全不够用了,刚上市的时候T03的定位非常厉害:在所有的A00级车里,它是唯一一个拥有ACC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动大灯、人脸识别、语音交互、自动驻车(AutoHold)、后视镜加热、自动泊车等等低配合资车都没有的功能,这些功能7.58万的顶配车上就有,甚至当时同价位车型(欧拉黑白猫、奇瑞小蚂蚁)续航最多350km时候,T03有403km的续航。这意味着哪怕T03电耗偏高一点,我就当它只有350km续航性价比也比同价位高出不少,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性价比爆炸。C11则是21年1月1日发布的当天我就交了20000块钱的订金,因为当时
为了更好投资新能源赛道,我买了两台零跑汽车
avatar未来加电站
2024-10-07

【车企观察】蔚来李斌,真就活该遭人背后捅刀?

文丨胡尚玉 导读: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中,特斯拉以其Model Y车型在中国20-30万价格区间的纯电动车市场占据了霸主地位。在最近的新闻报道中,蔚来子品牌乐道成为了有力的挑战者,但遭到了友商的围攻、背刺。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乐道遭友商集体背后捅刀的本质原因。 正文: 特斯拉为什么总是被踢出销量榜单? 在各大车企轮番“狂轰滥炸”的销量传播下,中国新能源车似乎就要打遍天下无敌手了,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 别看各个新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在台下默默看着大家的特斯拉最近几年一直是纯电20-30万市场的销量冠军,遥遥领先的那种。 以懂车帝上“近一年销量数据”为例,你会发现除了榜单第一的特斯拉Model Y,其余车型不但销量差很远,平均成交价差的更远。 尽管有很多品牌和车型都尝试对特斯拉发起了挑战,但目前为止无一成功。所以你会发现在它们发的销量榜单上,都用“中国品牌”或者“新势力”这样的定语,把特斯拉排除在外了,不然没法当第一。 可以想象,打败特斯拉Model Y ,吃掉纯电市场最肥美这一部分,成了多少车企的终极目标。早些时候有威马W6、零跑C11、蔚来ES6、极氪001、小鹏G6等等纯电车型试图从价格、配置、补能等各种方向挑战,但无一不折戟而归。 号召围攻特斯拉,李斌和乐道遭人背后捅刀 然后就是上个月(2024年9月)又有一批实力更强的选手,来挑战特斯拉Model Y 了:乐道L60、极氪7X、智界R7、阿维塔07、智己LS6、岚图知音,六款新产品,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全部对标特斯拉Model Y。 按照过去车企之间的互动记录,在大家的目标都是从特斯拉Model Y 那里“虎口夺食”的情况下,自然应该要站在一条战线上,最起码不要互相攻击拉踩才对。 但这次6款车围攻特斯拉的事情走向,就有点不一样了。 这次事件的主角品牌,叫乐道(ONVO)。 乐道汽车很多人大概都没听说过,它是蔚来(NIO)的
【车企观察】蔚来李斌,真就活该遭人背后捅刀?
avatar未来加电站
2023-02-28

【车企深度分析】零跑汽车,会怎么死?

大家好,我是刘轰轰 明天(23年3月1日)就是零跑要召开发布会了。 之前和大家聊过我买了新势力里的零跑C11,购车逻辑是它是目前市面上价格最低的四驱SUV,同时它也是价格最低的可以保证持续稳定OTA的品牌,持有这样的一台车,可以让我把大部分资金都放在二级市场的同时,在用户层面保持对新能源赛道的敏锐度。 最近两个月零跑的销量简直是惨不忍睹,同比大幅度下跌超过了80%,我问了车友会的会长,他表示得到的信息是由于产线需要针对新车调整(增程版C11),同时为了防止后续降价引来大规模用户维权,官方就没那么积极卖车了,基本上是在清库存。 这个说法我只信一半,因为零跑抱着高性价比产品却卖不动的局面去年就开始有了,主要和市场的格局变化,以及自身的定位被特斯拉冲击有关,以及内部存在明显的问题导致的。 虽然说背靠大华的零跑并没那么容易死,但在目前所有车企都要进行价格血战的情况下,单纯定位性价比的零跑如果不进行一些调整,很有可能会迎来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 我的观点是:如果零跑有死掉的可能,那么它的死因大概率会是销量不足,再加上老带新力度不够,慢慢失血而死——2022年之前大多数车企不会有太大的危机感,同时缺乏创业精神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往往会求稳将价格定在一个中规中矩的区间,这就给了零跑这样的有勇气的企业一个非常好的切入市场机会,但2023年目前整个行业对打价格战这件事形成了一致预期后,零跑没有建立起足够大的规模,只靠性价比就会比原来要难走得多。 不是零跑的性价比路线不行,而是突然转变的大环境会让所有玩家都要跟零跑一样打价格战,这时候零跑的优势就会被抵消大半。 那朱江明应该带领零跑走向何方? 其实创始人朱江明对外说的零跑的目标“为国人造豪华车”没有任何问题,但这个战略总方向不能只停留在配置和性价比的层面上,它还应该更进一步去细化定义,才能够更好的带动整个公司走的更远。 在我看来,比“为国人造豪车”
【车企深度分析】零跑汽车,会怎么死?
avatar未来加电站
2023-10-22

3000点保卫战与我无关,新能源赛道的第一枪已经打响

大家好,我是刘轰轰 今天简单聊聊近期的市场。各路人马都分析的差不多了,所以我也用最少的文字概括一下: 长期下跌原因:美债收益率居高不下 短期下跌原因:基金面临赎回不得不被动卖出 不过好在,新能源赛道终于见到曙光——有一家上游,处于很卷、不太赚钱的公司拿出了实打实的业绩。 上一期文章《不管市场是涨是跌,我们该时刻记住的一些真实数据》中的事实数据,如今终于开始在公司的业绩上体现,这说明投资这件事有的时候很简单,只是需要耐心等待。 接下来,我们针对整个赛道的上下游做一个简单的追踪: 1. 锂矿 经历了这一轮牛熊转变后,我们可以确认锂矿依然摆脱不了周期性质。 原先市场的预期是对碳酸锂的需求量会远远大于之前的产能,且全世界的锂矿数量不会快速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锂矿确实不太会有周期性。现在从期货价格,以及目前新能源车产销量继续创新高来看,这一逻辑被证伪了。 目前碳酸锂期货价格很低,最低到了14万左右,已经有部分成本高的公司开始减少出货了,市场会自发调节价格。从这一点看,锂矿的供应是不成问题的,且现有的产能停产-增产难度不大。这就意味着对于锂矿而言,重返之前高价的可能性比较低。 目前锂资源中成本最低的是盐湖锂,单吨成本都在几万的量级,但它们在冬季的时候生产效率会大幅度降低,因此到了冬季低价碳酸锂供应减少后,碳酸锂的价格可能会有所提高。 新能源车不断增长的市场,以及储能开始大规模应用,让碳酸锂的用量在未来5-10年仍然会保持不断上升的趋势,所以接下来锂矿类公司的竞争核心是成本。 目前按照朱玉龙老师发布的信息来看,电池的价格基本上回到了2021年初的价格底部(说起来我就是在当时买的车,至今降了几轮价格也没有被背刺到),结合前面讲的内容,我认为无论是碳酸锂还是电池的价格应该到了最低点了。 其他:参考朱玉龙老师发布的数据,很多人都会想当然认为对外出口的“新能源车”的中,混动的车型占了大多数,毕竟国
3000点保卫战与我无关,新能源赛道的第一枪已经打响

上海车展风向标:合资大批缺席,理想要被围攻?

最近上海车展的关注度很高,这类展会有时候往往会成为一种风向标。 大家都关注一些热门车型,我觉得不如看看那几家品牌不参与了? 我这里引用一下界面新闻的原文报道:韩系品牌现代和起亚将双双缺席,法系品牌东风雪铁龙和东风标致也一同缺席;此外,一汽-大众捷达、东风日产启辰、上汽通用雪佛兰、捷豹路虎等也不会出现在本届上海车展。 对了,特斯拉也如预期般没参加上海车展,而是搞起了Model Y的5年免息(此前特斯拉 Model Y 仅推出过 3 年 0 息和 5 年超低息的方案)。 这次界面新闻里提到没来的(除了特斯拉)都有个共同特点:合资品牌。 所以有一件事很确定:目前汽车市场里,自主品牌不断蚕食合资的市场份额仍然在持续进行,因为这些合资放弃参展,就说明参展对它们而言,已经成了一个投入产出不合适的事情。 国内市场的终局,就是大部分合资品牌都会被迫退出。 现在一个有意思的看点是,哪家传统合资品牌会最先上岸。 目前来看,大众是最有希望的,只要跟小鹏合作的车型能够如期落地,且,价格不要定太高。(目前官方对外公开的消息是2026年上市) 能在中国率先上岸的合资品牌,或者是能率先借助中国供应链完成转型的外资,在后续的全球竞争中一定是占据优势的。 如果大众(代码:PINK:VWAGY)和小鹏(XPEV)的合作只限于国内,那全球范围未来5-6年的竞争中,stellantis(代码:STLA)搞不好会成为最大的“黑马”。 除了大量合资品牌缺席之外,本次上海车展还有一个风向标,就是值得关注的新车型,绝大多数都是大型SUV。以我个人比较关注的车型为例:问界M8,乐道L90,深蓝S09,极氪9X。 我关注的车型,要么是给了“掀桌子”的价格,要么是在产品定位上有很强的独特性,要么就是对车企/市场有重要意义。 问界M8:续M9之后的走量车型,参考M9的销量,以及官方公布的订单情况来看,问界M8毫无疑问是一个爆款车
上海车展风向标:合资大批缺席,理想要被围攻?

这个全球权威奖项,比亚迪首次拿下

最近比亚迪的朋友告诉我一件事,他们比亚迪再获国际双奖,具体是海鸥车型拿下了“世界汽车大奖”中“2025世界城市车(World Urban Car)”项目的冠军。 同时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李柯荣获“2025世界汽车年度人物(World Car Person of the Year)”,成为该奖项历史上首位女性获奖者,也是中国汽车品牌代表首次登顶这一荣誉。 想要角逐 “世界城市车” 这一荣誉,需满足多项标准:其一,车辆年度产量需稳定在5000辆以上;其二,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3月30日期间,必须成功在至少两大洲的两个主要市场上市销售,包括中国、欧洲、印度、日本、韩国、拉丁美洲、美国等;此外,车辆全长不得超过4.25米,还需取得公共道路行驶的合法资质,确保能真正满足城市日常出行场景。 ——从规则来看,海鸥获得的奖项,绝对是有含金量的。 2025年的奖项我查了一下,具体如下: KIA EV3 – 2025 WORLD CAR OF THE YEAR(起亚EV3获得年度奖项) VOLVO EX90 – 2025 WORLD LUXURY CAR(沃尔沃EX90获得豪华车奖项) PORSCHE 911 CARRERA GTS – 2025 WORLD PERFORMANCE CAR(保时捷911卡雷拉获得性能车奖项) HYUNDAI INSTER / CASPER ELECTRIC – 2025 WORLD ELECTRIC VEHICLE(现代INSTER获得电动车奖项) BYD SEAGULL / DOLPHIN MINI – 2025 WORLD URBAN CAR(比亚迪海鸥获得城市车奖项) VOLKSWAGEN ID. BUZZ – 2025 WORLD CAR DESIGN OF THE YEAR(大众ID BUZZ获得设计奖项) ——2024年的奖项还没中国品
这个全球权威奖项,比亚迪首次拿下

车企卷智驾进入下一阶段:由用户挑选智驾方案

比亚迪旗下方程豹品牌于2月21日推出豹5智驾版,是目前唯一兼具比亚迪"天神之眼"与华为"乾昆智驾"双系统的智能硬派SUV。这款整合DMO电驱越野平台、云辇-P液压悬架的车型,算是新能源硬派越野之光。 在核心架构层面,DMO超级混动平台以505kW综合功率实现对传统越野车动力结构的降维打击。亏电工况下7.8L/100km的油耗表现,使这款整备质量2.8吨的硬派车较同级燃油车节能47%。云辇-P液压悬架通过每秒千次阻尼预瞄调节,让非承载式车身达成了行政级轿车的滤震水平。这种技术组合使豹5全年销量突破3.8万辆,创下单月最高146%环比增长率。 智驾则是此次发布会的重点内容。 豹5智驾版此次共发布了4大版本,包括天神智驾Max版、天神智驾Ultra版、激光乾昆智驾版、云辇激光乾昆智驾版,价格区间为23.98万元-32.98万元。 硬派越野,虽然看似其场景跟智驾无关,但还真的需要智驾。 因为这种产品的用途上,除了极少数是全天在越野,大部分都会用在铺装路面上代步,以及偶尔进行越野,因此智驾是可以在这类产品上发挥作用的。 以北京为例,一个最简单的场景是,用户平时在市区代步,而到了周末和节假日则会约上三五朋友,一起北上,去草原进行越野活动,而平时市区代步,以及前往越野地区的道路,都是智驾发挥作用的场景。 在这种由新能源汽车驱动的技术革命中,豹5智驾版展现出的不仅是参数优势。当用户可用27.98万元选装激光雷达高阶版时,意味着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正从理论期进入普惠通道。这款车的量产或许昭示着:传统硬派车引以为傲的机械优势壁垒,已逐步让位于电驱平台的技术延展性。 $比亚迪(002594)$
车企卷智驾进入下一阶段:由用户挑选智驾方案
avatar未来加电站
2024-02-08

比亚迪的新年品牌营销日渐进步

比亚迪的宣传确实日渐进步,当然这也和企业需要推广方程豹跟仰望这样的高端品牌有关。这种传播是品牌宣传,它的目标并不在于帮助比亚迪卖多少车,而是逐渐提高比亚迪的品牌知名度和声量。投入大,见效慢,但如果品牌塑造成功了那么会有很长时间的红利。 $比亚迪(002594)$
比亚迪的新年品牌营销日渐进步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