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蔚来汽车抢先发布了今年的第一份销量战报。今年1月,蔚来汽车共交付新车7225辆,同比增长352.1%,连续第六个月创品牌单月交付数新高。其中全新蔚来ES8在1月交付1660辆,ES6交付2720辆,EC6交付2845辆。
同一天,小鹏汽车公布销量数据,1月总交付量为6015辆,同比增长470%,连续7个月同比翻番。其中,小鹏P7单月交付3710辆,交付量连续三个月保持增长。自2020年7月实现大规模交付以来,小鹏P7已累计交付18772辆;小鹏G3单月交付量2305辆,同比增长118%。
2020年,伴随着汽车销量高速增长,蔚来、小鹏的市值也出现不断暴涨,其逻辑是高增长率预期,然而,随着一月销量公布,隐忧也开始出现。
环比增幅大幅下降
2020年,蔚来销量一路高歌猛进,1月销量只有1595辆,12月销量达到7225辆,12个月平均环比增幅高达16%,但在2021年1月销售旺季,环比增幅却仅为3.11%,出现断崖式下跌。
和蔚来类似,2020年,小鹏销量同样一路高歌猛进,1月销量只有1055辆,12月销量达到6015辆,12个月平均环比增幅更是高达19.5%,但在2021年1月销售旺季,环比增幅却仅为5.52%,同样出现断崖式下跌。
高估值建立在高增速之上,以2020年蔚来16.5%、小鹏19.5%的月环比平均增速,的确当得起高估值,不过,当环比增速很快出现断崖式下跌时,很可能会失去了高估值的基础。
增长瓶颈也许已经到来
新兴汽车厂家量产难,可是一旦实现量产,必然有一个高速增长期,但是很快会碰到瓶颈,从蔚来、小鹏1月份断崖式下跌的环比增速看,这个瓶颈或许已经到来。从蔚来、小鹏1月销量看,2021年预计将迈入10万辆产能级别,而到了这个级别,再想进一步发展,高环比增速基本已经成为不可能。
质量问题是一道难以回避的坎
据统计,特斯拉2020年在中国销售汽车137459辆,然而当年召回数量就高达52495辆,召回比例高达38.2%;量产两年的小鹏汽车累计销量4.4万辆,前几日召回13399辆,累计召回比例高达30.5%;量产刚过一年的理想汽车累计销量3.3万辆,当年召回10469辆,累计召回比例高达31.7%.
数字触目惊心,却也在意料之中,毕竟,汽车是一个极为注重积累制造经验的行业,不说百年经验,起码也要累计十年左右量产经验,才有可能造出相对比较靠谱的汽车。
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势力企业,包括特斯拉在内,量产制造经验极度欠缺,汽车设计也会出现各种各样考虑不到的问题,一部分已经爆发,还有更多的问题可能很快会爆发。
写在最后:
近几年,大量拥有强大传媒力量的资本涌入汽车市场,催生了一大批造车新势力,共同的特点是高端化、智能化,对一大批消费者成功洗脑,以至于很多人忘记传统车企才是汽车市场的中坚力量,忘记汽车的安全性、稳定性才是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