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小亮

TMT行业观察者评论人。

IP属地:未知
    • 郝小亮郝小亮
      ·2024-12-19

      教会机器人做咖啡之后,唐沐看到了具身智能的无限可能

      许多年之后,当人类回想当初机器人究竟是如何在一夜之间改变了世界时,可能会惊讶地发现这一切竟然是从机器人学会做咖啡这件事开始的。 让我们把目光拉回到几年前。那时机器人的身影还没有出现在消费市场,人们对机器人的认知局限在工业、制造业等专业领域。一家名为影智科技的创业公司在北京悄然成立,公司成立之后,创始人唐沐见的最多的人竟然是全球顶级的咖啡师。 彼时,包括那些带着疑惑而来又惆怅而去的咖啡师们在内,没有人知道这家创业公司究竟在搞什么名堂。它的所有秘密都藏在公司内部的一间机器人视觉实验室里。 2022年10月,由特斯拉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原型机一经亮相便赚足了眼球。仅仅一个月之后,OpenAI发布大语言模型ChatGPT-3.5,大模型浪潮迅速席卷全球。此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由影智科技研发的xbot咖啡机器人已经走出实验室,进入实际的消费应用场景。 直到xbot咖啡机器人的身影出现在各大展会、景区、商超、影院,后知后觉的人们才发现,机器人第一次“活生生”地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场景当中。而事实上,在此之前xbot咖啡机器人早已在业内名声大噪,全球罕见地斩获了5个世界工业设计至尊大奖,全世界的订单供不应求。 人们惊讶地发现,机器人不仅学会了做咖啡,而且比人做得更好更快。而此时的唐沐却发现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更多可能——既然机器人能做咖啡,那它一定还能做其他事。 低调的具身智能消费机器人第一人 2013年,唐沐从腾讯CDC部门总经理的位置上卸任加入小米,此后几年历任小米智能产品部总经理、生态链副总裁,带领团队开创出了小米路由器、小爱音箱两条亿级产品线。 数年之后,唐沐决定离开小米,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让爱惜人才的雷军倍感惋惜,但他还是对唐沐的选择表达了尊重和支持。正如当初唐沐离开如日中天的腾讯,加入还在创业阶段的小米一样,也让当时腾讯的管理层感到惋惜。 当唐沐怀揣着机器人的梦
      1,296评论
      举报
      教会机器人做咖啡之后,唐沐看到了具身智能的无限可能
    • 郝小亮郝小亮
      ·2024-10-24

      无人零售迎来风口期,加盟与直营谁主市场?

      移动支付、人脸识别等技术的普及让无人零售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据权威数据统计,从2019年到2023年,中国无人售货机市场交易规模从不足400亿元迅速增长至超1000亿元。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投资无人售货机成为当下创业的热门领域之一。 咨询机构宇博智业据权威公开数据统计整理 无人售货机投资者的身份构成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个人投资者,这类投资者有一部分是当作创业项目全职投入经营,一部分是在主业之外寻求一个可以产生持续稳定收入的副业;另外一种是企业投资者,例如工厂、园区、办公场所的管理者,需要通过投放无人售货机来满足员工购物需求、优化办公环境,当然也带有盈利目的。 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企业投资者,在入局无人售货机之前,都会面临相似的选择难题。目前国内无人零售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特别在产业链当中占有中枢位置的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规模大小不一,素质良莠不齐,导致市场格局较为混乱,问题层出不穷。投资者在入局模式的选择上应该慎之又慎。 个人创业,隐形成本高、投资风险大 任何投资都有风险,这是一个基本常识。投资无人售货机自然也不例外。贸然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往往导致巨大的投资风险。 在小红书等平台搜索“无人售货机创业”、“投资无人售货机”等关键词,结果当中不乏一些投资者的创业经验分享,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劝退忠告”,部分投资者由于轻信了加盟商的不实承诺导致投资失败,而陷入漫长的维权纠纷。 无人售货机行业的产业链条本身并不复杂,上游是商品供应商,中游是无人售货机制造商和运营商,下游是消费者和潜在广告商。绝大部分投资者入局无人零售市场的切入点在于中游,要么通过采购制造商的设备和上游商品展开自主经营,要么通过加盟第三方运营商的方式赚取商品销售分成收入;还有一种方式是引入直营品牌货柜,从中赚取佣金。 展开来说,通过自主经营方式入局无人售货机,表面上看起来更为稳妥,但其中的隐形成本却容易被投资者忽
      1,065评论
      举报
      无人零售迎来风口期,加盟与直营谁主市场?
    • 郝小亮郝小亮
      ·2024-08-09

      淘天新规密集出台,商家是喜是忧?

      许多迹象表明,未能在过去一年多的价格竞争中突出重围的淘天集团,眼下正着手展开一场全面的战略大调整。这次调整事关淘宝、天猫两大电商平台的未来命运,也牵扯到无数商家的切身利益。 7月下旬,淘天集团对外宣布了几个新规:从9月1日起开始对淘宝和天猫平台已确认的交易收取0.6%的“基础软件服务费”,与此同时,取消仅对天猫平台商家收取的分为3万、6万两档的年费。此外,基于全新的体验分体系,淘天将给予商家不同程度的“仅退款”自主处置权。 这几条新规包含的信息量很大,想必商家们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而敏锐的资本市场则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新规发布后第一个交易日,阿里巴巴港股美股股价均有不小幅度上涨。显然,在投资者眼中新规有利于扩大淘天的盈利空间。 但对淘宝、天猫平台及其商家而言,这些新规带来的中长期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费用一收一免,商家喜忧参半 平台向商家收取“基础软件服务费”是电商行业的普遍做法,这笔费用淘宝过去没有向商家收取过,天猫过去则是以年费的方式收取。新规实行之后,淘宝和天猫两大平台统一改为向商家收取已确定交易0.6%的软件服务费。 对于淘宝商家而言,这笔费用无疑是一项新增成本。考虑到淘宝平台大多数都是中小商家,这项新增成本虽然不至于带来较大负担,但也一定会有感知。从这一层面来看,新规实行之后,淘宝商家没有“减负”而是“增负”了。 不过,在宣布开收服务费之前,阿里已经开始着手通过盘活淘系全局流量的方式来提升商家的GMV。今年4月份阿里妈妈发布全新广告产品“全站推广”,加入该计划的商家可以自主设定投入的广告费,将店铺商品推广到全站不同推荐位。相较于此前的“直通车”,“全站推广”的投放和使用门槛变低了,如果能够有效促成转化,对中小商家来说也是一重利好。 而对天猫商家而言,阿里在取消3万、6万两档年费的同时,转而开始收取0.6%的交易服务费,这一免一收,商家的成本究竟是减少了还是增加了
      872评论
      举报
      淘天新规密集出台,商家是喜是忧?
    • 郝小亮郝小亮
      ·2023-05-04

      拼多多为什么执意对消费者好?

      因为“仅退款”机制而饱受争议的拼多多,正面临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作为一家电商平台,拼多多理所应当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现在却需要对自己“为什么要对消费者好?”做出解释。 针对“仅退款”模式的质疑背后其实藏着一个恶意的揣测,即拼多多对消费者的好里面掺杂着一些暧昧不清的动机。这大概是因为拼多多对消费者好得太过分了,好得太反常了,好得让人难以置信了。于是拼多多便被逼到了一种急需自证清白的境地。 拼多多为什么执意对消费者好?它究竟想以此达到什么目的?这其实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当我试图站在拼多多角度来展开思考时,我并不认为拼多多对消费者的偏爱对商家而言是一种冒犯。恰恰相反,我自始至终都认为平台和商家之间的利益是一致的,看似激进的售后机制保护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也让商家从中受益。 当然,我说的是那些以诚信为本勤恳经营的优质商家。至于极少数偷奸耍滑、投机取巧的无良商家,他们的存在恰恰证明了“仅退款”等售后机制的价值和必要性。 “仅退款”背后的商业逻辑 任何已经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在探讨“仅退款”机制背后的商业逻辑之前,我想有必要对它出现的背景做一个简单的交代。 通常拼多多被视为“低价”的代名词,而拼多多平台上的商品之所以低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拼多多整合了一大批源头商家,去掉了不必要的中间成本。比如拼多多最核心的优势农产品,背后是超千万名忙碌于田间地头的农户。正是他们帮助拼多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足,在农产品上行领域摸索出一条成熟的路来。 可以说,农产品是拼多多的立足之本。然而不同于大多数标准化的商品,生鲜、水果等农产品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对运输条件的要求比较苛刻。受制于保存时间等原因,无法做到从消费者到商家的逆向冷链物流,因此像普通商品那样方便的退换货几乎不可能。 那么,农产品的售后服务该如何保障呢?我相信在这个问题上,拼多多曾经进行过慎重的考虑。 农
      3,0623
      举报
      拼多多为什么执意对消费者好?
    • 郝小亮郝小亮
      ·2023-03-31

      从制造到智造,TCL空调武汉智能制造基地释放出三大信心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变量。转型的目的是升级,升级的前提是转型。而所谓转型,其核心便是制造业研发生产模式及流程的"数智化"。这种空前的自我变革,需要企业付出巨大成本和勇气。倘若没有十足的信心,大多数企业不敢越雷池一步。 今年以来,"信心"成为全球企业界热议的关键词之一。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主体,如果缺少信心就会在投资和经营上固步自封、畏首畏尾,进而导致经济失去活力和可持续增长的动力。那么,企业的信心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应该交给那些敢为人先、勇于变革的企业来回答。 3月28日,TCL空调武汉智能制造基地正式启动,并迎来全国各地的TOP客户、合作伙伴、核心媒体等近300名嘉宾参加了本次活动。这个占地585亩总投资高达34.2亿的智造基地,对外释放出的正是TCL空调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空调行业未来发展,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上马智造基地,TCL空调对产业升级有信心 实体经济是经济体系的根基,而制造业则是实体经济的支撑。因此,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下,国内制造业正处于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的关键窗口期。制造型企业转型的迫切性,一方面在于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来提升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此外,传统制造模式产生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也迫使中国制造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事实上,中国制造业已经具备转型升级的客观条件。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同时在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领域具备全球优势。更重要的是一系列针对制造业的支持政策,让企业看到了国家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决心,进而对自身以及所属产业的转型升级充满信心。 TCL空调武汉智能制造基地的启动,正是TCL空调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充满信心的体现。据悉,TCL空调武汉智能制造基地占地58
      3,45313
      举报
      从制造到智造,TCL空调武汉智能制造基地释放出三大信心
    • 郝小亮郝小亮
      ·2022-07-28

      从新智者大会看元宇宙:这么近,那么远

      我参加过很多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大会,也参与过一些以元宇宙为议题的沙龙。在我的印象中,把人工智能和元宇宙两大技术同时作为两大议题的大会还没有过,7月27日由微博、新浪新闻主办的2022新智者大会算是开了一个先河。上午聊人工智能,下午聊元宇宙,这样的安排我相信是有主办方的特别用意的。人工智能是一个综合性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技术,元宇宙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两大技术在融合不同学科、不同技术的同时,它们二者本身也在加速融合。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这次大会以“融合生态 价值共创”为主题。不同领域的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走向融合是一种必然,唯有融合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微博增值副总裁原源在演讲中说元宇宙的出现是一种必然。其核心论据就是AI、AR/VR、NFT等多种技术的成熟和融合,为元宇宙的构成提供了核心要素。这些技术是元宇宙形成的必要条件。就好比大会的嘉宾阵容,他们来自不同领域,做着不同的产品,单拎出来哪一个都不能称之为元宇宙,而当他们共聚一堂时,元宇宙便有了雏形。有关元宇宙的兴起原因、落地场景和发展前景,与会嘉宾们阐之未尽,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元宇宙: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过去一年,“元宇宙”是全球科技行业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特别是去年10月份,Facebook宣布改名“Meta”全面布局元宇宙之后,元宇宙从一个模糊不清的新概念一跃成为科技公司扎堆布局的新赛道,甚至许多八竿子打不着的传统企业,也趁机炒作话题吸引眼球。当然更多的企业则在元宇宙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施展拳脚,为元宇宙生态的丰富添砖加瓦。比如参与这次会议的Data Mesh通过数字孪生和XR技术为企业赋能,再比如研发消费级AR眼镜的影目科技为元宇宙提供消费级入口,芯片巨头英伟达则寄望通过“行星级”的算力打造1000多个数字孪生地球……那么元宇宙究竟是如何从一个陌生的概念迅速形成这种“百花齐放”之态的呢?当我们试图梳理元宇宙的发展路径
      3,5223
      举报
      从新智者大会看元宇宙:这么近,那么远
    • 郝小亮郝小亮
      ·2022-06-17

      六十耳顺俞敏洪,百足之虫新东方

      人生就是这么无常,做了一辈子教育工作的俞敏洪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到了六十岁本该退休的年纪,竟然被活活地逼成了一个“卖货郎”。当然,凭本事干干净净地卖货挣钱,不丢人。败而不馁、能屈能伸,是读书人应有的体面。 意气风发、人生得意之时,俞敏洪跟同为英语老师出身的马云同台斗嘴,俞说教育事业这么重要,新东方一百年之后也不会倒掉,阿里巴巴可就不一定了。虽说是句半认真半玩笑的话,但口吻中流露出的盛气凌人的劲儿挺让人讨厌。 谁曾料到,多年之后一道“双减”政策把教培行业打了个措手不及、落花流水,新东方花费近三十年时间铸成的商业大厦摇摇欲坠。倘若不破釜沉舟另起炉灶,定当如无水之鱼必死无疑。 所谓“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这本是《红楼梦》中甄士隐为《好了歌》做的注解,拿来注解俞敏洪与马老师的这段佳话岂不同样十分贴切?风光了一辈子临了落得个一败涂地,如果换作你是俞敏洪,相信你也不认命、不甘心。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新东方从教育行业大跨步跳到不熟悉的直播电商行业,起初并不如意,俞敏洪刚放出要直播卖农产品的话来,就遭到了媒体的尖刻质疑。 那篇质疑文章说新东方转型直播电商是“从一个赚快钱的行业跳到另一个赚快钱的行业”。俞敏洪对这一说法的回应有礼有节,在表达不同意见的同时还无比包容地表示文章作者这么说也是出于好意。 说句实在话,不管俞敏洪表现出的包容和平和究竟是真情流露还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公关话术,一个被时代的列车撞乱了阵脚的企业家,在如此困窘的处境下面对如此尖刻的质疑还能够表现得如此得体,试问有几个人能做到? 我喜欢孩子和“老年人”,前者什么话都讲得出口,天真无邪、童言无忌;后者什么话都听得进去,褒贬毁誉、照单全收。 俞敏洪六十岁了,到了孔老先生所谓“耳顺”的年纪。“耳顺”不是说听什么话都像好话,不是把所有逆耳的话都当忠言。而是能听得出好赖话,你说我的好话我谢谢你,但我也不因此而骄傲得意,你说我
      1,924评论
      举报
      六十耳顺俞敏洪,百足之虫新东方
    • 郝小亮郝小亮
      ·2022-06-14
      前些天我拿新能源汽车产业跟房地产相比,说二者无论是经营模式还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都越来越像了,有网友评论说这两个一个是固定资产一个是消耗品,完全无法相提并论。我觉得,如果站在消费者的位置上看确实如此,但如果用投资者的眼光看就完全不同了。今天,经济学家任泽平抛出类似言论:“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没买房”,再次把新能源汽车和房地产做了对比,他在文章中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得很清楚,是十分值得参考的投资建议。新能源和房地产看似不搭界,其实都是关乎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房地产是基建,新能源是基建中的基建。完不成能源的转型,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到生存。所以别小瞧了新能源汽车,那可是能源转型的关键因素!
      3,99311
      举报
    • 郝小亮郝小亮
      ·2022-06-02
      【爱彼迎裁员方案是中国职场的一面镜子】上周,共享民宿巨头爱彼迎宣布退出中国市场,让无数热爱旅行的中国网民为之惋惜。这周,爱彼迎又因为未经证实的裁员方案在中国互联网上再次收割一波赞誉。爱彼迎体面地走了,一如它当初体面地来。关于爱彼迎的裁员待遇,目前所有信源均指向一条群聊爆料消息,据称,被裁员工不仅可以获得N+3补偿+7.5W现金补偿,还能带走电脑,而且不需要签署竞业协议。这样的裁员方案一时间引发国内网友的羡慕,有人说,这种待遇员工还不得抢着被裁啊!也有人称赞爱彼迎真是一家良心企业。这个爆料是否完全属实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条消息为何能够在中国舆论场上引发如此剧烈的反响。我觉得爱彼迎的裁员方案对中国职场人来说是一面镜子,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国外企业和中国企业在裁员方案上的强烈反差,放大了当下中国职场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其中包括对海外企业富有人情味的裁员待遇的艳羡,当然更多的是对国内职场种种不公待遇的愤慨不满。按理说,中国是最讲人情的社会,可是中国的职场却极度缺少人情味儿,偏偏是个人主义倾向明显的国外企业表现出极强的人情味儿。为什么呢?值得我们思考。
      2,430评论
      举报
    • 郝小亮郝小亮
      ·2022-06-01
      要论嘴上功夫,蔚来汽车的李斌、小鹏汽车的何小鹏和理想汽车的李想,都不是余承东的对手。在手机圈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突然闯进汽车圈,余承东就好比那大象闯进了瓷器店,什么吊打、秒杀、碾压等狠词儿张口就来,脸不红心不跳就能闹出一番大动静。有人讨厌余承东的做派,特别是传统汽车圈里那帮人,觉得这么说话不严肃不庄重,既有失企业家的身份,又有损品牌的形象。我倒是觉得嘴在人家脸上长着,只要不虚假宣传招摇撞骗,话怎么说别人管不着。谁要不爱听就别听,这个信息过剩的年代,每个人都得自备一个信息过滤器,把不想接收的信息过滤掉。再说了,汽车产业一百年,企业历来都是闷声发大财,相互之间的竞争都在暗处,没老百姓看热闹的份儿,这样不好。新能源汽车要革燃油车的命,就必须得搞出来点儿动静,把竞争摆在明面上,也让老百姓看个热闹、看个明白,谁比谁更好,甭管他怎么说,到底还是要产品说了算。您说是不是?$蔚来(NIO)$$理想汽车(LI)$$小鹏汽车(XPEV)$
      3,2181
      举报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