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镜

洞见新资本、新消费、新文娱。

IP属地:北京
    • 另镜另镜
      ·2024-11-13

      大牌美妆销量强劲,天猫如何助推品牌增长?

      作者|萌萌 编辑|陈秋 另镜(ID:DMS-012) 时至今日,双11迎来了第十六个年头。 大促启动前,或许有不少人以为,今年的双11怕是会遇冷或是没什么特别的看头,但当活动正式拉开大幕之后,人们惊喜地发现,除了优惠福利之外,今年双11也出现不少商业上的新亮点,而这似乎也预示着电商零售未来几年的演进方向。 以天猫为例。在提早开售却不硬卷价格的前提下,作为各大品类及品牌的主阵地,天猫的整体表现十分亮眼。正式开售后,品牌商品开局即迎来爆发,174个品牌成交破亿,超12000个品牌成交增速超100%,近6000个品牌增速超500%。 在各销售品类中,美妆一直是热门购物品类之一,赛道竞争也尤为激烈,今年更是较往年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开售仅10分钟,欧莱雅、兰蔻、修丽可、雅诗兰黛、赫莲娜、海蓝之谜等国际大牌销售额破亿元。开卖4小时,天猫美妆破亿品牌数达40个。 久谦数据报告显示,今年双11大促首阶段,天猫主场优势明显,在多个核心品类中表现突出。其中,美妆品类中,天猫占比达50.9%,抖音为28.2%,京东为20.9%。从市场规模看,天猫美妆优势明显,是第二名的近2倍。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平台为品牌、商家及消费者带来的新体验、新增量和新想象,天猫是如何做到的? 向线上要增长 如何获得生意上的增长,是商家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的永恒难题。 带着这样的问题,电商平台们也基于自身优势给出了种种解法,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无论怎样挖掘更多的场景,还是开发出多么便利的经营工具,最终也是为了帮助商家更好地向线上要增长,以及在此过程中,践行平台的社会责任。 今年4月,TopTalk2024天猫超级品牌私享会将主题定位“一切聚焦品牌增长”的原因便在于此。双11数据同样也证明了这一点。 以奢美品牌CPB为例,天猫美妆21号抢先购成交5分钟即破亿,开卖4小时较去年增幅近70%。品牌积极布局淘内直播渠道,拥有
      1,167评论
      举报
      大牌美妆销量强劲,天猫如何助推品牌增长?
    • 另镜另镜
      ·2024-09-10

      盘点房企中报,如何应对当下挑战?

      作者|谢涵 编辑|陈秋 运营|陈小妍 另镜(ID:DMS-012)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行情每况愈下,这一态势已延续到2024年。 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2024年1-8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26832.4亿元,同比-38.5%,降幅较上月继续收窄1.6百分点,今年8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22.1%,环比-2.43%。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8月,TOP100房企中,各阵营房企销售额均有所下降。其中,TOP1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1302.2亿元,较上年下降30.8% 从刚刚收官的上市房企中报来看,诸多房企营收骤减、亏损严重。根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105家A+H股房企营业收入均值115.91亿元,同比下降13%,净利润均值为1.45亿元,同比下降82.05%。上市房企盈利性持续走弱,净利润下滑显著,72家企业营收同比下降,87家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50家房企出现亏损,其中24家为疫情后首次亏损。 但在盈利能力方面,也有部分头部企业不断完善业务布局,提升企业抗周期能力。据统计,华润置地、中国海外发展、龙湖集团和新城控股的毛利率水平高于20%,其中华润、龙湖、新城均开展一定规模且毛利率较高的商业地产业务。面对当前穿越周期的大环境,今年上半年金茂、龙湖、新城、中海的毛利率有所提升。 当前市场成交持续低位徘徊,企业现金流持续承压,各大房企将如何面对当下挑战?哪些企业可以穿越周期考验? 多数房企稳健经营 Distinct Mirror 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2024年1-8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2.7万亿元,同比下降38.5%,降幅较上月收窄1.6个百分点。今年8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22.1%,环比降低2.43%。 今年1-8月销售总额超千亿房企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6家,百亿房企61家,较去年同期减少29家。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和绿城中
      1,516评论
      举报
      盘点房企中报,如何应对当下挑战?
    • 另镜另镜
      ·2024-06-17

      “蔚小理”的中场战役:反击合资、打响智驾之争

      作者|萌萌 编辑|陈秋 今年一季度,新能源车市场整体疲软,理想、蔚来和小鹏加速调整产品策略,盈利能力差距拉大。国内价格战依然空前激烈,众多头部车企不断下探市场空间。 6月6日,蔚来发布一季度财报,业绩整体符合预期。由于处于新旧产品切换期,一季度实现营收99.09亿元,同比下滑7.19%。净亏损51.8亿元,同比扩大9.4%。汽车销售营收83.81亿元,同比下滑9.1%。 造车新势力的代表理想、蔚来和小鹏二季度财报都已出炉,从三家企业公布的财务指标来看,在净利润方面,蔚来业绩表现最为承压。理想已经连续六个季度盈利,相比之下,小鹏在产品盈利能力方面仍需提升,汽车毛利率仅为5.5%,而理想毛利率超过特斯拉,一季度汽车毛利率为19.3%。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显示,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11.5万和209万辆,分别同比增长28.2%和31.8%,但环比均下滑逾三成。整体市况不佳,一季度汽车行业价格战越演越来,各大汽车企业都在加快调整产品策略,适应多变的竞争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和各家积极调整优惠策略,在刚刚公布的新势力品牌5月销量却表现出了意料之外的回暖,理想、蔚来环比销量都有明显提升。 在时隔3个月理想交付辆重回三万辆水平,5月销量同比和环比分别提升23.8%和35.8%。 最新数据显示,6月3日-6月9日,理想周销量再次过万,6月有望销量冲破4万。主要是由于新车型L6开始交付,从4月24日开启交付至今已成功交付2万辆。 头顶华为光环的问界正处在产品调整期,5月销量2.17万辆,环比增长后劲放缓。随着华为鸿蒙智行合作车企的不断壮大,鸿蒙智行受众可选车型不断增加,对于问界销量来说考验也会加大。 反观今年下半年,三家头部新势力车企,理想、蔚来和小鹏进入关键战略调整期,战略定位有明显不同。让外界意外的是,账上资金最为充裕的理想,没有参与价格战计划。主动推迟到明
      1,239评论
      举报
      “蔚小理”的中场战役:反击合资、打响智驾之争
    • 另镜另镜
      ·2024-06-13

      不再靠流量打法,大模型时代巨头洗牌

      作者|谢涵 编辑|陈秋 运营|陈小妍 另镜(ID:DMS-012) 目前,AI大模型虽然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国内外科技企业都已有深深的危机感。AI大模型不仅在颠覆互联网的流量入口,更重要的是开启新一轮生产力变革,也将是重塑下一个时代超级APP的核心技术。 在发布首个视频生成模型Sora震惊外界后,OpenAI时隔三月又放出大动作,近期发布了最新的GPT-4o。可横跨语音、文本和视觉,并且可以感知人类情绪,可随时被用户的指令打断,根据指令提供更丰富语音语调或不同风格。 与以往不同的是,OpenAI此次并未把新的旗舰大模型聚焦在参数上,而是更多在产品的体验上和场景的应用中,从目前行业发展来看,如果说过去一年,AI大模型是爆火出圈的一年,那么2024年,将是AI大模型落地实际场景应用和推动产业变革的一年。 与此同时,国内外头部科技企业公司面对GPT-4o的诞生,再次加速开启新一轮竞赛。谷歌发布了Project Astra和Veo,直接对标目前OpenAI领先的GPT-4o与Sora。 微软发布以AI为核心能力的Copilot+PC,选用最新的高通X Elite芯片,并改变交互模型,最重要的是搭载的AI模块真正实现本地化大模型,直接影响了通用大模型的商业价值,成本也直接成为商业化的衡量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国内科技公司字节跳动、阿里、百度、腾讯、科大讯飞都先后加入了价格战,以寻求更多的商业化机会,但另镜认为,不同于互联网红利时期,AI大模型技术创新和差异化场景落地能力才是激活AI大模型市场活力的关键因素。 在AI大模型技术的快速迭代下,国内哪一家企业有机会抢得先机? 5月29日,在发布“日日新SenseNova 5.0”大模型仅5周后,商汤在香港举办发布会,正式发布“商量”粤语版本,API输入及输出价格均为30港元/百万Token(词符)。商汤还宣布,自2024年7月1日起,
      1,654评论
      举报
      不再靠流量打法,大模型时代巨头洗牌
    • 另镜另镜
      ·2023-12-01

      淘宝「重构」店铺体系,背后是一盘大棋

       作者|谢涵 编辑|陈秋 运营|陈小妍 另镜(ID:DMS-012) 在今年的双11,各大电商平台不再追逐战报比拼,反而优化生态健康,扶持中小品牌成为了新趋势。 过去二十年,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期,电商也应运而生,成为新风口。2019年直播电商爆发,网络红人、垂类主播和明星带货日益显露锋芒。 而如今,互联网红利已见顶,电商行业也进入存量时代。国内互联网用户规模早已超过10亿人,而网购用户也在去年接近8亿人,根据三方市场研究机构预测,未来三年电商将继续保持个位数增长。 线上零售已经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传统流量打法已经趋显疲惫,电商行业格局正在重塑,年轻消费者更加理性、追求个性化服务与商品价值,那么企业品牌如何抓住平台流量?未来互联网电商新增长方式是什么? 对于以上种种疑惑,可以尝试从淘宝天猫的一系列举措中厘清答案。 11月23日,2023淘宝天猫商家及生态伙伴大会在杭州召开。淘宝天猫推出了多项聚焦商家体验的举措、全新特色店铺与商品体系、AI生态伙伴计划等。 主要的升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更精细化的消费者服务能力,除了强化店铺特色信息表达,新店铺体系将帮助商家对用户的进店意图和购买需求快速识别,帮助商家组织个性化的货品、权益。 二是,新店铺体系将升级店铺导购算法,支持消费者快速店内凑单、店内快速加购与结算。 三是,新店铺体系将全面打通店铺商品与内容,帮助商家灵活运营商品、直播与内容。 在推出全新店铺同时,淘宝还发布了全新的商品体系。新的商品详情将重点聚焦性价比与商品特色,高效组织价格、权益、卖点、内容等关键信息;强化新品、人气等特色信息表达,并组织全域优质商品讲解与评测内容,通过优化商品发布体系,帮助商家的商品运营更具价格、服务竞争力。 本次大会上,淘天集团商家业务负责人向秋提出了长效的经营理念——基于店铺的私域经营。经营私域是让用户跟商家深度绑定,让商家在平台上积累自己
      1,939评论
      举报
      淘宝「重构」店铺体系,背后是一盘大棋
    • 另镜另镜
      ·2023-11-01

      小米澎湃OS诞生,雷军「急着」赶进度

      高通刚发布新一代旗舰芯片骁龙8 Gen 3,第二天小米新品发布会便紧随而上。 10月26日晚间,一场主题为《跨越时刻》的小米澎湃OS 暨 Xiaomi 14系列新品发布会提前上演。在谈及小米14系列产品时,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很激动,并用让人印象深刻的词来形容这次的升级——强悍到你无法想象、越级对标iPhone15pro、比领先者还要优秀。 具体而言,在性能方面,小米14系列这次抢到了第三代骁龙8移动平台的“首发”;在材料方面,小米14 Pro带来历时8年的全等深微曲屏,并创新采用了小米龙晶玻璃;在影像方面,小米14系列应用徕卡光学Summilux镜头,主摄光圈提高至 ƒ/1.6,小米14 Pro也首次将可变光圈升级最高支持1024级。 到了大家关注的价格方面,小米14起步价为3999元,与上一代持平。雷军表示,这次可能是最后一次将小米数字旗舰手机的价位卡在3999元。之所以这样,他称是为了有更多经费投入到研发上,把产品做的更好。 10月27日下午4时,一个北京朝阳区小米直营店员工告诉另镜,现在钛金属特别版基本上抢不到,小米14、小米14pro都有,就是版本、颜色不太全了。对于为什么会出现缺货情况,该小米直营店员工表示,是因这次新款手机更新较大,买的人多。而这次小米14系列备货量已是非常足了,比小米13首销的两倍还多。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数字旗舰手机发布外,整场发布会的重点落在小米澎湃OS。雷军宣布,集团战略正式从「手机X AIoT」升级为「人车家全生态」,以人为中心、将「人车家全生态」有机整合,承接新战略的关键是小米澎湃OS。 小米澎湃OS经过13年探索,历时7年研发,参与的工程师超5000名。小米澎湃OS国内版将于2023年12月分批推送,包括手机、平板、电视、摄像机等六大品类。 目前各大手机厂商都已构建出自研操作系统,旨在抓住万物互联时代的红利
      2,740评论
      举报
      小米澎湃OS诞生,雷军「急着」赶进度
    • 另镜另镜
      ·2023-11-01

      旅游行业面临新考题,携程选择「内生」增长

      2023年,是旅游行业重新回暖的一年。据文旅部消息,在9月29日至10月6日的十一黄金周期间,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9.5%,为2020年疫情以来最佳。出游人数达到8.26亿人次,同比增长71.3%,人均旅游开支912元,较2019年同期上升9.8%。 回暖的同时,也迎来一些新变化。在携程集团CMO孙波看来,以今年十一超级黄金周为分水岭,接下来的旅游经济,可能将进入“理性繁荣”的新阶段。与之相应的是,用户心态变了,消费偏好变了。 在95后、00后群体中,追求独特体验、探索之旅的消费需求已成主流,远超传统的休闲度假。临近双十一,旅游市场的囤货经济将再次迎来高峰,出境游产品大幅回归:南北极、新西兰、肯尼亚等新兴出境游目的地的定制化深度游、邮轮、当地特色体验项目等扎堆上新。 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也有新的变化。短视频、种草社区等流量平台借助流量和内容优势进军酒旅行业,给消费者带来新的选择。虽然热度很高,但一段时间内,流量平台无法对OTA平台构成实质威胁,它们在供应链端和交易履约端的基础十分薄弱。 另一方面,OTA平台也在积极扩大内容、流量的版图,创造更大增量,双方正在竞争中实现螺旋上升。 在诸多变化面前,旅游行业迎来新的考题。各家企业该如何作答?上周,携程在新加坡举办全球合作伙伴峰会,率先“交卷”。它提出了“AI、内容、ESG”三重创新的解决思路,来增强自身和行业的内生式增长力量。  货品逻辑重构      ‍‍‍‍‍‍‍‍‍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在线旅游用户规模达4.23亿人,己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今年上半年旅游业总收入正在快速反弹。旅游产品线上与线下的消费边界逐渐模糊,线上文旅产品在浏览订购服务上较为高效、便捷,但线下文旅服务的体验仍难以取代。 ‍ 今年以来,贵州村超、淄博烧烤、天津大爷等走红,反映出
      2,551评论
      举报
      旅游行业面临新考题,携程选择「内生」增长
    • 另镜另镜
      ·2023-09-12

      小红书电商梦「边走边看」

       作者|晨曦 编辑|陈秋 运营|陈小妍 另镜(ID:DMS-012) 一则公告又将小红书追逐的电商梦推到了大众面前。 近日,小红书旗下小绿洲突然发布了用户告别信,该信中称,由于业务调整,将于2023年10月1日停止运营,商品停止销售,2023年10月31日正式关闭小绿洲。 对于关闭的原因,小绿洲称,一年多的时间,其深耕露营、陆冲、滑雪、骑行、徒步登运动场景。但在业务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未能实现最大化满足用户户外需求的预期目标,因此最终决定停止运营。 在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看来,小红书关闭小绿洲是因其商品少、门类单一、 场景单一,而且商品也没有很好的与种草内容关联,更不是独家。另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也是一种及时止损,把有限资源汇聚到小红书电商大盘子的明智方式。 小红书距今已发展十年,是以社区种草内容迅速发展。在这期间,种草经济的价值也成各大互联网公司学习的目标,但却未给小红书造成威胁。 但另一面,小红书也一直尝试做好电商,虽然将要关停小绿洲,但8月底,小红书首次举办电商大会,主题为“买手时代已来”,将垂直深耕的路径,转变成了泛品类的策略。小红书首席运营官柯南在演讲中表示,小红书买手、主理人等个体已经成为小红书电商的关键角色——他们是商品和用户之间的连接者,很多用户在小红书购买的第一单都是通过这些个体。” 柯南还称,过去一年半时间,小红书电商买手和主理人规模增长27倍,动销商家数增长10倍,购买用户数增长12倍。 但从电商领域来看,与阿里、京东、拼多多等国内成熟电商平台相比,小红书的自营电商的用户粘性、供应链、供应商、物流等环节仍处于弱势,特别是今年电商巨头们又掀起低价竞争,手握流量的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的电商版图迅速崛起,小红书的压力不言而喻。 据平台公布数据,小红书拥有超过2.6亿月活用户,但用户月活增速却在放缓。摆在小红书面前的问题是
      2,135评论
      举报
      小红书电商梦「边走边看」
    • 另镜另镜
      ·2023-09-12

      房企「抗风险」的新路径

      图片 图片  作者|谢涵 编辑|陈秋 运营|陈小妍 另镜(ID:DMS-012) 随着地产松绑,市场预期有所改善。自8月下旬起,一系列房地产提振措施陆续官宣。一二线城市密集落地“认房不认贷”,限购政策迎来普遍放松,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以及调降首付比例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也利于优质房企回稳现金流。 一线城市也被视为楼市的晴雨表,8月30日,广州、深圳率先落实“认房不认贷”;9月1日北京、上海落实“认房不认贷”;至此,一线城市全面执行“认房不认贷”。此外,还有武汉、中山、惠州、东莞、江苏省安徽省、苏州等多地官宣“认房不认贷”;天津和成都进一步放松限购政策。 中指研究院发布于8月31日的数据显示,百强房企前八个月的销售总额为4.36万亿元,同比下降8.6%,降幅较前七个月扩大4个百分点。其中8月单月销售额同比下降39.2%,环比下降8.9%。不过,中指研究院8月环比降幅相比7月减少24.9个百分点,意味着楼市或已筑底。 据不完全统计,近百家上市房企在近日发布了上半年财报,超过六成房企净利润同比下降,上半年行业整体盈利性持续走弱,行业格局也呈现两级分化。身陷债务危机的恒大8月28日复盘后,股价下降86.67%。上半年销售金额大幅下滑的碧桂园已出现现金流危机,并着手进行境内外债务重组。 但也有保利发展、招商蛇口、龙湖、越秀地产、万科等少数房企,实现逆势增长,有望受益于核心一二线城市的政策改善,在需求回暖之际抢占先机。 2018年,万科董事局主席郁亮在财报会上喊出“活下去”的口号,彼时的房地产业界一片哗然,但近两年随着行业遇冷,“活下去”成为越来越多房企的最重要的目标。 “目前市场处在焦灼状态,我们的判断是目前显然已经跌过头了。”8月31日,郁亮在万科的中期业绩会上直言,房地产市场有韧性、有新的业务机会,但是要实现脱胎换骨式的变化,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东兴证券陈刚认为,中央对
      2,323评论
      举报
      房企「抗风险」的新路径
    • 另镜另镜
      ·2023-08-18

      力推视频号、海外游戏,能否成腾讯新引擎?

      8月16日,腾讯控股发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本季度营收为1492.08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Non-IFRS)为375.48亿元,同比增长33%。 在各业务板块中,广告、视频号、海外游戏成本季度亮点。广告收入同比增长34%至250.03亿元,其中视频号达到30亿元广告收入;数实经济稳健增长至486.35亿元;海外游戏收入增长至127亿元,占游戏总收入近三成。 在晚间的业绩电话会上,腾讯高管一一解读了视频号、游戏、通用大模型落地应用等方面。 那么本季度财报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呢? 首次披露视频号业务 腾讯降本增效措施见成效,在营收、净利润双双上涨的情况下,收入成本仅上涨3%。2023年第二季度成本占收入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7%下降至53%。主要原因是因某些新服务(尤其是视频号)的商业化,使得高毛利率的收入占比提升。 对于二季度业绩增长的原因,腾讯首席战略官詹姆斯·米歇尔(James Michelle)在业绩电话会议上表示,是因去年二季度受疫情影响,所以同比基数较低,五月和六月增长也非常快,但较四月放缓,七月的增速持续,除汽车行业客户之外,所有其他行业的广告投放都达到两位数同比增长。 展望今年剩下的时间,詹姆斯·米切尔认为,广告业务的增长还是会受到国内消费增长趋势的影响,但风险是全年存在的,还是对行业保持乐观的态度。 “即便今年剩下的时间里,国内消费大幅走弱,广告客户的最可能反应就是减少低回报率的投放,而我们所提供的,应用大型神经网络模型的广告技术平台增强服务,已经大幅地提升了腾讯平台上广告投放的回报率。” 詹姆斯·米切尔说。 而上述提到的视频号,是微信生态的核心组件,已运营3年。自去年开始,腾讯加码视频号商业化进程。去年7月信息流广告推出,今年1月视频号开始收取带货技术服务费。 财报也公布了,广告收入复苏同比增长34%至250亿元,视频号贡献超30亿元收入
      3,9304
      举报
      力推视频号、海外游戏,能否成腾讯新引擎?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