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阿里巴巴充满了硝烟味。大年初五,在一次内部的闭门会上,刚履新三个月的阿里电商事业群CEO蒋凡明确“要增长,要扶持优质商家,要协助中小品牌去‘全网’做大做强[1]。”紧接着,同时担任集团CEO和阿里云CEO的吴泳铭在财报会上表示阿里要对AI基建将全力以赴,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超过过去十年总和。阿里的业务动作更是频繁。先是媒体报道阿里和苹果达成AI战略合作,引发科技圈热议;随后阿里连续发布Qwen2.5-Max和QwQ-32B,助推Qwen超越Llama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族群;接下来在3月13日,阿里推出AI旗舰应用“新夸克”,把这个2亿级用户的应用升级为一个All in One的“AI超级框”。在3月25日,浙江省政府与阿里集团、蚂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进一步整合资源、紧密协同,“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展开合作,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实践,共同推动国家重大战略落地实施”。浙江省长刘捷和阿里董事会主席蔡崇信、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共同见证签约。在3月26日,宝马集团也宣布与阿里战略合作,双方基于通义大模型联合开发AI引擎,应用在中国市场的宝马新车型上;在同一天,中国移动和阿里也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移动董事长杨杰、阿里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出席仪式,双方将在云、算力、大模型等领域深度合作,共建AI产业的生态。宝马集团与阿里巴巴战略合作签约仪式,2025.03.26无论是传统电商业务的崭新气象,还是AI和云计算业务的大幅投入,亦或是频繁的各类政企战略合作,阿里的近况让围观者有一种阿里已经“刷新”了自己的感觉。对这种“新气象”,最先给出回应的是资本市场——阿里股价在过去四十个交易日大涨了80%,股价走出了持续四年的阴跌,投资者在用真金白银支持阿里的刷新;而向来“精通时事”的外资投行更是纷纷撰文看多,高盛、摩根斯坦利、UBS等都旗帜鲜明
诺贝尔物理学奖花落“AI教父”杰夫·辛顿(Geoffrey Hinton),一度在学术界和产业界掀起“人工智能算不算物理”的大讨论。今天产业界的百花齐放很容易让人忽视,仅仅十年之前,人工智能这门年轻的学科还在争议中匍匐前进。辛顿对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他的职业生涯就是这门学科的缩影,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个可以量化的历史坐标系。过去十多年里,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关键节点:·2012年,辛顿带着两个学生参加了ImageNet图像识别比赛(ILSVRC),以惊人的84%识别准确率夺得冠军。这个成绩深深震撼了学术界和正在投资人工智能的科技公司,神经网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地位从“之一”变成了“唯一”。《深度学习革命》中说:辛顿和他的学生改变了机器看待世界的方式。杰夫·辛顿(Geoffrey Hinton)·2017年,在谷歌工作的八位程序员经过数月的合作,创造了一种处理语言的架构,简称为“Transformer”,并在当年7月的一篇名为“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的论文中描述了该架构。这篇划时代的论文,拉开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大幕。·20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人工智能过去十年的发展浓缩在一个聊天窗口里,全世界见证了一个用美元和GPU堆起来的理想主义故事,也极其直观的感受到了人工智能身上散发着的下一个时代的气息。短短十年时间,人工智能经历了万马齐喑后又爆裂般的成长,即便对前沿技术最敏锐的人也有可能漏掉它狂奔途中重要的时刻。全球范围内,完整参与了三个关键节点的科技公司寥寥无几。在中国,它是一个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名字:百度。广招天下英雄辛顿早年在多伦多大学任教,曾多次请求学校聘任另一位教授跟自己一起工作,被校方无一例外拒绝,理由是[1]:“一个疯狂的人做这件事就够了”。这代表了2012年之前学术界对深度学习的主流态度——说好听点是百家争鸣,说难听点是死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