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点评

IP属地:未知
    • 内部点评内部点评
      ·2018-03-23

      中美贸易战到底打的什么?

      中美之间肯定要发生点什么。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2月27日至3月3日访美,时间恰恰是在**十九届三中全会会议期间、两会前,在这样的特殊时间点刘鹤还要外访,说明情况很特殊、问题很严肃。 再者,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杨洁^篪2月8日至9日刚刚访问过美国。如果中美不是要发生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情,**怎么可能会在一个月内派出两名政治局委员先后访美呢? 要发生什么呢?几乎所有的答案都指向了经贸问题。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1月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抛出“贸易战每一天都在打”的论调,同时,美国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挥起“301调查”大棒、以安全为由叫停中资北京企业在美的收购、对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洗衣机征收高额关税、对进口自中国的钢铁和铝产品展开安全调查,美国真的在贸易问题上做文章了。 杨洁^篪访美与美国国务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商量启动第二轮中美经济与贸易对话,被称为习近^平“经济智囊”的刘鹤专程访美也是为贸易而来。媒体更为紧张,不断渲染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即将打响。 那贸易战到底是什么?中美贸易战打的是什么? 搬出维基百科的定义来,贸易战是世界贸易中不同国家通过施加税收(关税)对其他国家地区的经济政策施加压力的争执。按照这个意思,美国对中国挥起“301调查”大棒、对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洗衣机征收高额关税,中国对进口自美国的高粱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其实已经开始了。 从中国太阳能电池板来看,中国的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中国在过去10年里将太阳能电池板的全球价格拉低了近90%。相比于中国庞大的市场占有率,美国的行业却在萎缩。单就这一产品而言,美国是逆差,中国是顺差,特朗普本来就对中美之间巨大的贸易逆差心存不满,枪打出头鸟,这
      3.18万11
      举报
      中美贸易战到底打的什么?
    • 内部点评内部点评
      ·2017-07-12

      刘强东:零售的本质没有改变

      文/刘强东 新技术正在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冲击,也把零售业推到了风口浪尖。今天市场上会不断地出现和零售有关的新名词、新标签、新概念、新模式。一个明确的共识是:零售业正处在变革的前夜。一场暴风雨过后,整个行业会焕然一新:带来一些新的机会,同时也颠覆一些旧的模式。 但是必须要看到的是:对零售业来说,变革常在、创新常在。从零售历史来看,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变革和过去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技术的应用从来都没有在根本上改变零售的本质。所以说,我们并不需要不断地用新词汇去定义一个行业。零售业的本质万变不离其宗:成本、效率、体验。抓住了这一点,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未来行业的机会。 零售的本质不变,仍然是成本、效率、体验。那么改变的又是什么?其实当下的很多讨论,我们的思维还停留在互联网时代。过去20年的互联网只是整个零售数字化进程的一个“序幕”。互联网改变了交易端,但对供应端的影响还很小。数字化进程的下一幕——物联网和智能化——对行业的改变会更加深刻、彻底。在我们即将跨入的智能时代,实现成本、效率、体验的方式将变得完全不同。这也是未来零售业创新和价值实现的机会所在。 零售业会走到哪里去?我希望和大家分享京东是如何思考零售未来的:下一个10年到20年,零售业将迎来第四次零售革命。这场革命改变的不是零售,而是零售的基础设施。零售的基础设施将变得极其可塑化、智能化和协同化,推动“**零售”时代的到来,实现成本、效率、体验的升级。 零售的本质没有改变 零售不存在新与旧。零售的本质一直都是:成本、效率和体验,这一点从来没有变过。我们回顾一下零售业的历史,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第一次零售革命:百货商店。世界上第一家百货商店在1852年,打破了“前店后厂”的小作坊运作模式。百货商店带来两方面的变化:在生产端支持大批量生产,降低了商品的价格。在消费端,百货商店像博物馆一样陈列商品,减少奔波,使购物成为一种
      1,628评论
      举报
      刘强东:零售的本质没有改变
    • 内部点评内部点评
      ·2017-06-29

      BAT三家公司都怎么样,看看内部员工怎么说

      如果您不常关注英文网站,那么我相信Glassdoor.com对您来说可能会有些陌生。它其实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最受欢迎的网站之一。除了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和重要的行业动态,它还有一档知名栏目——“雇主评测区”。 阿里巴巴集团 满分5分拿到4.4分,阿里巴巴是八大集团中总平均分最高的企业。而这家总部位于杭州的科技巨头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则是——除了一张1星的报告,其他148份评测中没有一张低于三星。 不过即使是阿里巴巴,也难言白璧无瑕。尽管许多评测都对阿里的福利制度和工作环境赞赏有加,但工作对私人生活的挤压以及巨大的工作压力也让几乎所有在阿里供职过的员工头痛不已。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的绝大部分评测报告来自于在华工作的员工,这其中大部分评测又都缺乏细致的描述,而在这些缺乏细节描述的报告中又不乏中式英语所特有的语法错误。这一切都指向着一件事:大部分评测者——如果不说是全部的话——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腾讯 腾讯,是另外一家取得优异成绩的互联网企业。在其全部213张评测中,绝大多数的分值都是4星或5星,负面评价十分罕见。与阿里巴巴类似,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问题同样被摆上了台面,不少员工也表示他们难以应对高压的工作环境。一方面,涉及公司架构和高层管理者的批评声音并不多见;但另一方面,针对办公室政治和中层管理者缺乏专业性的批评却也并不鲜见。 在腾讯的诸多积极评价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是奖赏制度,人力资源高管会不时给予员工津贴(以激励他们努力工作)。供职于中国大陆的腾讯员工受益尤深。 然而遗憾的是,当腾讯的高管们把他们在国内运用自如的人事管理原则应用在坐落于加利福尼亚的帕洛阿尔托办公室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些小麻烦。当我们用筛选功能去除其他地区的员工报告,只保留来自美国员工的评测意见时,我们发现分数立即变成了3.2分。 尽管这些报告数量很少,但问题却一点也不少:针对语言问题和个体自主性缺失的抱怨十分
      1.36万14
      举报
      BAT三家公司都怎么样,看看内部员工怎么说
    • 内部点评内部点评
      ·2017-05-11

      微软的秘密离职协议

      我与微软的对峙,终于以我的“有条件离职”而告终,现在微软把事情弄得相当丑陋,我不想再坏自己心情,所以抛开他们不理了。“有条件离职”的意思是,微软必须满足我的条件,我才会签字表示“自愿离职”。看来微软真是目光短浅的公司,宁愿放弃优秀的人才和极其可靠的代码,也不愿意给人合理的报酬和职称。或者也许我的代码写得实在太清晰了,所以他们觉得不需要我就可以搞定一切吧,那我祝他们好运了。 由于入职的时间不够一年(7 月份到一年),按照 offer letter,如果我“自愿离职”,微软就有权收回入职时给我的“sign-on bonus”,价值 2 万 5 千美元。不过如果不是自愿离职的,比如被开掉或者裁掉,那就不用还这个钱。在我看来,这个 sign-on bonus 根本就不应该退。微软在谈工资的时候,一直把这个 sign-on bonus 和其它 bonus 算在我“第一年的收入”上面,以此来说服我他们给的工资还算差强人意。直到给 offer letter 的时候,才悄悄加进一个条款,说这个 sign-on bonus 是不满一年要退的。 我这几个月日夜辛劳,付出的额外工作时间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 sign-on bonus 的数额,更不要说我放弃了今年的 performance bonus,而且我已经工作了 9 个月,所以就算退也不应该全部退,而应该是按比例。因此,我对于“自愿离职”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条件,我要求微软放弃收回 sign-on bonus,这样我才会给他们签字,表示自愿离职。否则他们就必须通过其他手续开掉我,因为不是“自愿离职”,我就不需要退他们 sign-on bonus。 结果他们“同意”了,然而却为此附加了许多的条件,把这些都写进了我的离职协议,要求我签字。这些条件非常的恶心,特别是第 8 条:从今以后我不得再加入微软,它的子公司,合资企业,以及微软股份超过 50%
      8,4094
      举报
      微软的秘密离职协议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