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数字财经

数字科技,在此读懂

IP属地:未知
    • 读懂数字财经读懂数字财经
      ·04-30 16:17

      宁波银行,依然在神坛上

      图片 当所有同业都在想方设法提高利润增速时,宁波银行居然在“藏利润”? 曾几何时,宁波银行市净率长期在同业霸榜,也是少数市净率能够达到1倍以上的商业银行。 而以4月30日收盘价计,宁波银行市净率仅剩0.75倍,排名跌落至第六位。 宁波银行走下神坛了吗? 如果参加了宁波银行2024年业绩会,你会发现:并没有。 1、FVOCI的秘密 上个硬菜。 一位投资者提问:请问贵行2024年投资收益增幅较低,增幅明显低于江苏银行、杭州银行等城商行的原因是什么? 宁波银行高管的回复是:我们50%的投资都在FVOCI项下,到2024年底大概浮盈100亿左右。而且我们没有像其他银行一样为了盈利而去变现,所有投资收益增幅低于其他银行。 图片 FVOCI全称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而宁波银行所述的部分,则是下图中红框标明的,浮盈99.86亿元,这部分资产如果没有处置,收益则不在净利润中体现。 图片 2024年,宁波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71.27 亿元,同比增长 6.23%,增幅近四年来首次低于双位数。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宁波银行的PB无法继续霸榜的原因之一。 做一个假设:如果2024年宁波银行将百亿浮盈处置10%,那么其净利润增速将轻松回归双位数,如果再激进一下变现20%乃至30%,业绩直接腾飞。 与之相对应的ROE、ROI指标也会上升,甚至能和招商银行掰掰手腕,毕竟二者当前的差距也仅不到1个百分点。实际上,与当前市净率最高的招商银行相比,宁波银行的成长性和许多指标都有所领先。 当然FVOCI的影响是多元的,比如“今年一季度受制于国债收益率的震荡上行,对宁波银行FVOCI资产的公允价值影响非常大,减少了其他综合收益,每股净资产的增幅有所放缓。” 这好像不是什么好消息,但见诸指标,也导致宁波银行一季度的ROE直接超过招商银行。 所以,指标变化对于宁波银行以
      107评论
      举报
      宁波银行,依然在神坛上
    • 读懂数字财经读懂数字财经
      ·04-27

      当前的助贷,承担不了24%之重

      助贷新规发布后,36%的资产还能不能做?或者,36%的资金还能不能拿到。 能吗?首先国有行、股份行这些过去就不搭理助贷平台的,不用想了。大厂旗下的分润式助贷除外。 能吗?可以确定的是:当前的助贷模式下,24%一定不能适配。 这点,更合规的消金公司已经蹚过路了。 1、 24%的消金公司赚钱吗? 看下几个头部消费金融的业绩: 蚂蚁消费金融总资产超3000亿元,营收152亿元,净利润约31亿元,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超1600亿元,营收约173亿元,净利润30亿元。与其他消费金融相比,蚂蚁和招联都有自己的超级流量入口,获客费用有限,所以业绩尚可。 与头部商业银行比较,它们的ROI是头部银行的5~10倍,ROE却是头部银行的0.1~0.2倍。 没有这种入口的呢?更惨。 兴业消费金融总资产超800亿元,营收约101亿元,净利润4.3亿元;中银消费金融总资产近800亿元,营收约72亿元,净利润不足5000万元。 当然,也有业绩好到爆炸的消金公司,但它们中多多少少都有与36%搭边。比如今年315期间,某消金公司被爆借道三方收取36%的息费,再比如APR36%。 从业务本质来看,没有超级入口的头部消费金融与融担模式下助贷极度相似,都是自主获客,都是承担或变相承担信贷风险。 但头部消费金融的客群更好。 比较严格的执行24%的利率上限,连它们盈利情况都差到如此地步,更何况助贷平台呢? 当前的助贷模式,承担不了24%之重。 2、 合规与市场的阶段性选择 36%能不能做?助贷新规管的不是助贷平台,而是银行,所以做不做最终不是助贷平台决定。 以成本与收益的角度看:若助贷资产给到6%的利息收入,并且低风险,商业银行能够拿到的净息差约是4.5%,而2024年,商业银行净息差1.52%,在2025年还会进一步下降。(6%只是举例,不用以现状反驳) 亦即,来自助贷的资产不仅低风险,而且收益是平均收益的3倍,甚至
      2评论
      举报
      当前的助贷,承担不了24%之重
    • 读懂数字财经读懂数字财经
      ·04-27

      独家!京东推出“京东GO”,瞄准Keep的市场

      《读佳》获悉,京东于近期推出一个名为“京东GO”的运动社交生活方式平台,内嵌在微信小程序内。该平台以“轻量化社交+场景化服务”为核心,覆盖赛事参与、内容分享、装备消费等全链路需求,被视为京东布局运动健康赛道的重要尝试。 读佳了解到,“京东GO”主要面向年轻人,为热爱运动、生活的人提供线上线下赛事活动一站式解决服务,社区内有着赛事报名、活动撮合、社交、购物、图文及短视频等多个服务。整体体验类似一个没有健身训练功能的Keep。 京东GO中,有着赛事报名、运动生活圈、马上开跑、轻松动等主要服务。赛事报名中以近期各地的马拉松比赛、跑山赛、越野赛等为主,用户可以理解报名,报名信息会在个人中心中留有记录。 运动生活圈则是用户讨论交流的社交平台。用户可以发布关于赛事的经验交流,以及日常健身、骑行、攀岩、网球、滑雪、瑜伽、登山、减肥等方面的图文或短视频形式的攻略和体验,并可以相互评论、点赞。精选的内容会在首页中进行推荐。 不仅如此,京东GO还内置有商城,这与Keep类似,用户可以购买到跑步鞋、骑行装备、营养品等商品,这成为了京东GO的主要变现方式。 整体看,相较于Keep的“工具+内容”模式,京东GO更强调京东生态的协同效应。 从市场环境来看,年轻人对运动的热情持续高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从消费水平看,户外运动爱好者年均消费保持在较高水平,在单个户外运动项目上的年均消费达2000至5000元。从消费群体看,80后、90后成为户外运动群体的核心。 另据美团数据显示,去年底以来,运动健身的搜索量同比增长70%,其中,20至30岁的年轻用户占比近六成,平台上的健身房月卡、24小时健身房、自助健身等新潮供给,深受年轻人青睐。在30岁以下年轻人热衷的新兴运动方面,网球、攀岩、台球的订单量增速位居前三名。 京东此番推出京东GO,本质上是看准了年轻
      203评论
      举报
      独家!京东推出“京东GO”,瞄准Keep的市场
    • 读懂数字财经读懂数字财经
      ·04-27

      美团为什么这么被动?

      来源:读佳 首先声明,本文不站队,作者也不认为谁比谁高尚,只是客观评论下美团为什么在舆论战中这么被动。 几个核心观点: 1、 美团阶段性陷入了京东的节奏 2、 美团舆论战被动的先天不足是过往商家、骑手和消费者积累的情绪 3、 外卖上,社保引发的舆论战是京东的优势,也是枷锁。 正文开始。 1、 很明显,这波舆论战上,美团阶段性陷入了京东的节奏。 在百度上搜索“美团”、“京东”,第一页的结果分别如下: 面对京东的指控,美团正面回应是必须的,但不能局限于正面回应,也要通过其他方式反击,否则就是在京东划定的规则内打架。 反击的内容也不能局限于外卖,否则依然是在京东划定的规则内打架。 应该怎么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你派巅峰时期的泰森跟我打拳击,我要做的不是找一个能打败泰森的拳击手,而是找一个狙击手八百米外开一枪。 京东说二选一,美团在正面回应和外卖领域的反击之外,应当找出京东此前言论与实际不符的实证,做实一个标签。 京东说美团不给骑手交社保,美团在做出相应举措之后,应当寻找京东没有善待员工的实证。 2、 美团的猝不及防不是没有原因。首先,攻防双方一定是进攻方更加激进,另外,进攻方的准备明显更足、更久,一些能引导情绪的猛料甚至可以说筹划良久。 美团在舆论战中存在的客观问题是:商家、消费者和骑手在过往十几年里对美团积累的情绪。也可以总结为“先天必败圣体”。 很多人说:有多少人喜欢你,就有多少人讨厌你。 但实际情况是:如果你的服务收费,讨厌你的人永远比喜欢你的人更多,多得多。 我特别喜欢《三体》中的一句话:“人类不感谢罗辑”。 人类只会记得罗辑是上位者,他曾经那么玩世不恭,浪费资源满足私欲,还把地球和三体的命运绑定,让地球陷入危险之中。 同样的,人们不感谢美团,即便美团为几百万骑手提供了收入,为数亿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也为大量中小商家提供了客户。 商家只会记
      853评论
      举报
      美团为什么这么被动?
    • 读懂数字财经读懂数字财经
      ·04-24

      迎接4万亿!江苏银行在这方面吊打伯克希尔

      如无意外,在即将公布的2025年一季报中,江苏银行总资产将突破4万亿元。 2007年1月,由江苏省内10家城商行合并而成的江苏银行正式揭牌,彼时其总资产不过1472亿元。 经历短短十八年,江苏银行总资产增长至3.95万亿元,暴增近30倍,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即便是大基数下,2024年末该行资产总额较上年末增长也高达16.12%。 20%,好像不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但要知道复合增长代表的是复利。 股神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尔公司2007年的总资产为2484.37亿美元,2024年增长至1.15万亿美元,增长不到5倍,年复合增长率不到10%。 当然,伯克希尔的业务模式不同于商业银行,但从资产增速论,江苏银行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典范。 如果从其他层面呢? 江苏银行2024年的财报显示,江苏银行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08.15亿元,是毫无疑问的城商行之首。 甚至,以总资产和营收论,江苏银行已经超越了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商业银行 “低利率、低息差、低利润”的时代,江苏银行营收增长还能保持8.78%的同比增速,而且还实现了加速度:与前三季度相比,江苏银行全年的业绩表现更上一个台阶,营收增速较前三季度的6.18%提升了2.6个百分点。 亦即,江苏银行四季度将全年的营收增速拉高了2.6个百分点,可见其四季度同比增速的强劲。 从资产质量看,江苏银行不良贷款率实现九连降,从2016年末的1.43%降至2024年末的0.89%,也是上市以来最低;拨备覆盖率350.10%,远超行业均值138.91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从盈利能力看,2024年江苏银行年化ROE达13.59%,年化ROA达0.91%,稳居行业第一方阵。截至2024年末,该行净息差为1.86%,较2023年下降12个基点,优于行业整体下降17个基点的水平。 在《北京银行人均薪酬4年涨5万》一文中我们指出,北京银行人
      216评论
      举报
      迎接4万亿!江苏银行在这方面吊打伯克希尔
    • 读懂数字财经读懂数字财经
      ·04-21

      人均薪酬4年涨5万!北京银行人效超过招商银行

      这里没有“家书抵万金”,只有“论秤分金银”。 《读懂数字财经》注意到:北京银行员工人均薪酬从2020年起连续四年上涨,涨幅超过5万元。 这在同业都在降本增效的背景下,相当宝贵,银行业的精英们,知道应该跳去哪里了吗? 1、 涨薪的秘密:人效超过招商银行 为什么北京银行能够逆势涨薪?两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方面,近几年虽然银行业普遍面临息差收窄、风险提升的压力,但北京银行的营收和净利润2020年以来从未收窄,而且2020年末~2024年末,北京银行不良率从1.57%下降至1.31%,拨备覆盖率也有小幅提升。这种成绩在过去几年难能可贵。 良好的基本面为北京银行人均薪酬增加提供了基础。 另一方面,北京银行保持了比较高的人效。 据北京银行行长戴炜介绍,“我们的运营管理效率比较高,2024年我们人均创利是129万元;北京行到去年底4.22万亿元资产,我们的员工人数是2万人。” 人均创利129万元是什么概念?比招商银行还要高出2万多元。 如果以人均创收看,北京银行的人均创收接近350万元,比招商银行高出60多万元。 还有一个数据可供对比:虽然招商银行ROE/ROI要远远高于北京银行,但北京银行2万人经营了4.22万亿元资产,招商银行11.7万人,经营了12.15万亿元资产,ROE/ROI的差距被人效抹平了。 为何北京银行人效高? 一个原因自然和北京这片经济沃土有关,而且如戴炜所述:“北京银行最大的优势是立足北京,北京这两个字就是北京银行最大的品牌和形象;在北京我们是大行,仅次于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 另一个原因是数字化转型,戴炜表示:“我们通过这几年的数字化转型,我们从过去一个正常的营业室柜台平均用人7~8个,到现在减少到了3~4个,这些释放出来的人力,绝大部分都转型到了营销一线,为我们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相比于裁员降薪,这种数字化带来的岗位结构调整,这也算是降本增效的一种正确打开方式。
      182评论
      举报
      人均薪酬4年涨5万!北京银行人效超过招商银行
    • 读懂数字财经读懂数字财经
      ·04-17

      独家!QQ上线首个AI助手,推出AI产品全家桶

      来源:读佳 微信推出首个AI助手“元宝”的同时,QQ也有所行动。 《读佳》获悉,QQ正在加快AI融入社交生态的步伐。在此前推出智能体聊天的基础上,还在其主端推出名为“QQAI工具导航”的页面集合,里面包含有AI妙绘、AI照片修复、AI消除、AI证件照、AI配文、AI时光机和文生图等7大AI产品服务。此外,还上线了基于混元、DeepSeek R1等大模型的AI聊天助手小Q,可提供AI搜索、AI写作、AI画图等服务,并支持深度思考。 QQ一直以来都是腾讯的社交试验田,从此番一口气推出如此多的AI产品看,腾讯正在加码探索对AI+社交的契合程度。 毕竟作为一款超过26岁的产品,QQ并不算年轻,曾经引领青少年社交潮流的它,随着新兴社交平台不断涌现,用户群体的使用偏好逐渐分流。年轻一代追求更新颖、更具科技感的社交互动方式,QQ传统的社交模式吸引力渐弱。 根据腾讯2024年财报最新披露的数据,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末,QQ的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数为5.24亿,同比下降5%。与自家微信的月活账户相差超8亿,可以说,QQ正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正因如此,QQ的转型需求也更为迫切,而AI或是其实现转变的一个“武器”。 对于年轻用户群体而言,AI妙绘、文生图等功能,能够极大激发他们的创意表达,让社交互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图文交流,而是拓展到充满想象的创作领域。AI照片修复、AI消除等实用工具,则满足了用户对过往照片的美化与修改需求,为回忆增添更多美好色彩。 从长远来看,腾讯通过QQ在AI+社交领域的深入布局,有望打造出更加多元、智能且富有粘性的社交生态系统。 腾讯选择通过QQ大力推进AI+社交探索,也是看中其庞大且活跃的用户基础。多年来,QQ积累了庞大的用户数据,这为AI技术的精准训练提供了丰富 “养料”,使得AI功能能够更好地贴合用户需求与使用习惯。如果这些AI产品在QQ平台上不断优化与完善,一旦找
      141评论
      举报
      独家!QQ上线首个AI助手,推出AI产品全家桶
    • 读懂数字财经读懂数字财经
      ·04-14

      房贷打破信仰?

      如果把“止跌回稳”拓展为一句话,那么应当是,“停止下跌,回归稳健增长”。 当“隔壁老王”开始提前还贷,“楼下张三”开始断供,房贷不可避免的迎来新变化。 尤其是2024年,个人住房房贷与对公房贷的风险走出不同的两种趋势,以往被认为是最佳资产的个人房贷不良率上升,六大行无一例外。 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大量股份行和主要城商行身上。比如2024 年末,招商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为 0.48%,较上年末上升 0.11 个百分点。 这真的是房贷的艰难时刻。 1、两潮一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认为与两个“潮”和一个价格有关。 首先是提前还贷潮。 能够提前还贷的人对于银行来说是优质客户,也是过去几年里在经济承压环境下的幸存者,他们普遍把提前还房贷看作是“买理财”,因为市面上基本没有能够保本,并且收益高过房贷利率的产品。同时,受大环境影响,这部分优质客户投资实体行业的热情也在减弱,所以提前还贷成了是最好的理财方式,更有甚者是拿消费贷置换房贷。 其次是断供潮。会断供的人是提前还贷的反面,特点不做赘述,他们是不幸的。 提前还贷意味着房贷的优质客群被不断抽离,断供意味着房贷风险会不断暴露,再叠加一个价格因素就是房价。 房贷有几个安全垫:第一是首付,第二是月供带来的贷款本金下降,第三是借款人的月收入(原则上远超过月供)和对信用的珍视。 但这几个安全垫都会被房价下跌击穿。 这几年,“止跌回稳”频繁出现。我们认为,任何商品的价格极少存在绝对的“稳”状态。高度不标准化的房地产,尤其是不断老化的二手房市场更是难有“稳”字出现,房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两个走势:涨或者跌。 所以我们认为,如果把“止跌回稳”拓展为一句话,那么应当是:“停止下跌,回归稳健增长”。 只有回归稳健增长,首付和月供铸造的安全垫才牢固,只有稳健增长,借款人才有动力和财产性收益,安全垫才会更加牢固。 但稳健增长不是疯涨,只需要涨幅能对
      332评论
      举报
      房贷打破信仰?
    • 读懂数字财经读懂数字财经
      ·04-09

      独家!腾讯版“妙鸭相机”上线,阿里大文娱的最强对手来了?

      《读佳》获悉,今年2月底由腾讯悄然上线的一款名为“智绘相机”小程序,于近期正式更名为“美丫绘相机”,这款AI相机产品主打为用户在各地热门公园、城市地表、景区和博物馆等场景,提供美颜相机、AI写真、人像换装和场景融合的服务。整个体验,类似于由阿里大文娱打造的爆款“妙鸭相机”。 进入“美丫绘相机”后,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写真模板,包括男性、女性、单人、双人、多人等模板类型。 想获得同款写真,首先需要创建数字分身。用户选定一个模板,并点击“使用同款”后,会进入制作分身的流程,上传1-6张同一人的五官清晰的照片,可以是多视角、多表情、多光线背景的照片,也可以现场拍摄新的照片。大约1分钟就能生成数字分身,可以生成多个数字分身。 数字分身制作好后,再选择喜欢的写真模板,一键点击快速生成,生成时间通常为20秒到1分钟。即可生成4张表情不同的写真图,点击保存至手机相册,就能导入至手机本地中。此外,线上生成的写真图和分身的记录也会保存在“我的”中,方便查阅。 AIGC技术的发展为图像生成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妙鸭相机的成功表明市场对AI生成写真照片有较大需求。腾讯通过推出类似产品,可借助AIGC技术满足用户在个性化写真方面的需求,拓展在图像生成领域的业务。 此外,妙鸭相机的付费模式证明了此类应用具有商业盈利的潜力,有新闻媒体曾测算,妙鸭相机每天收入可达22万元。虽然腾讯的美丫绘相机目前还没有开设变现服务,但不排除后期会通过与相关品牌合作、推出增值服务等方式,进一步拓展盈利渠道。 最重要的是,腾讯的产品生态中包含的微信社交平台,具有强大的社交传播能力。类似妙鸭相机此前借助微信社交平台快速传播,用户可以方便地将生成的写真照片分享给好友,从而实现产品的病毒式传播,扩大美丫绘相机的用户规模。 值得关注的是,3月19日,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2024年业绩会上表示,在过去一两个月里,AI得到了
      358评论
      举报
      独家!腾讯版“妙鸭相机”上线,阿里大文娱的最强对手来了?
    • 读懂数字财经读懂数字财经
      ·04-09

      招商银行,来自完美的枷锁

      图片 每当谈到招商银行,股份行的领导们都喜欢简称为标杆,它也的确是股份行的的标杆。 甚至从一些指标上:招商银行都可以和国有行掰手腕。 以资产计,2024年年末招商银行总资产12.15 万亿元,逼近国有行交通银行。 以营收计,2024年招商银行3374.88 亿元超越了交通银行;以利润计,招商银行净利润 1483.91 亿元远远超过了交通银行、邮储银行。 以不良率计,招商银行吊打了除邮储银行外所有的国有行、股份行。 如此完美的指标,不愧为标杆,但标杆也有遗憾,遗憾就来自于完美——因为过于完美的指标,招行增收、增利陷入困局。 在2024年招商银行业绩发布会上,一位分析师说“我也想祝贺一下,其实咱们的业绩还是挺好的。” 招商银行高层回应称:“感谢您的提问,给我们很大的安慰,认为我们的业绩还可以。” 这起码说明,2024年的业绩,给到了管理层压力。 从横向对比,各个维度的招商银行依然是银行业标杆。 但是从纵向对比,2023年、2024年,招商银行的业绩并不算好,两年均为营收负增长,并连续两年以拨备覆盖率下降和降本增效为代价,而2024年净利润仅实现微涨。 因为完美,所以很多不完美的增收手段会有掣肘。 比如做一些低收益的资产,会降低ROE,其他同业可以这么做,但招商银行如果这么做了,就不再完美。 招行 ROE 从 2022 年的 17% 降至 2024 年的 14.49%,虽下滑趋势显著,但仍居股份行首位。若为增收而布局低收益资产,将进一步拖累 ROE,动摇其 “估值溢价” 基础。 同样因为完美,资产质量指标必须亮眼。 比如坚持在房地产上的判断,历史上招商银行曾对房地产长期看好,逆势加码房地产,这也导致了其房地产业不良率一度达到5.26%。当年招商银行的判断就一定是错的吗? 从长期去看未必,但短期内,投资者显然希望招商银行保持完美,不愿意为5.26%的不良率,乃至更大的波动去买单。为
      321评论
      举报
      招商银行,来自完美的枷锁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