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GPT
登录
注册
深渡Cross
关注资本与商业,专注创作与传播。影响力即“权力”。
IP属地:未知
+关注
帖子 · 32
帖子 · 32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深渡Cross
深渡Cross
·
2024-04-07
郁亮被曝利益输送,万科危机雪上加霜
清明假期,万科在互动平台上回应了近来的多个热点话题。 据悉,其中关于债务、经营与分红等相关问题,万科均表示有相关应对措施面对。而对于月初针对郁亮的一封举报信,截至目前万科除了辟谣且发送律师函外,再无进一步举措。 4月1日,烟台市百润置业联合多家烟台企业联名发文举报万科及其董事长郁亮的多项违规行为。 举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万科通过隐匿收入、虚报成本等方式压缩利润,逃避税款;郁亮利用万科品牌优势在全国范围低价拿地、捆绑政府,以房地产经营为掩护从事非法活动;通过所谓的“影子银行”发放高利贷,从事非法金融活动并赚取高额不法收益;利用各种手段压缩项目公司利润并出表进行体外循环等。 对此,万科迅速否认了这些指控,并表示将采取法律手段。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百润置业首次对万科发起举报,其时间最早可追溯至2023年8月,不同的是,此次举报中增加了对郁亮个人的指控。 受此利空消息影响,截至4月3日收盘,万科股价两天内超跌9%,下探至历史最低点的8.19元/股。 而在一周前,3月28日万科刚发布了2023年度的全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2023年万科全年录得总营收4657.39亿元,同比下滑7.56%;净利润204.56亿元,同比大降45.62%。 基于此,万科宣布郁亮、祝九胜等高管自愿降薪至税前1万,并且放弃年度奖金,同时,三十一年来首次取消分红机制。可惜,这一举措预期中积极影响还未显现,就出现有投资者因上述利空消息而选择清仓离场。 不过目前事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万科需要采取何种策略来稳住身形,显得至关重要。 王石被架上道德高地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郁亮第一次对自己的薪酬“开刀”,2021年也是郁亮主动提出降薪至154.7万。 在郁亮宣布降薪的当天,网络上最大的热搜是小米SU 7的售价,有网友戏问,郁亮若想购买一辆SU7,单靠这一万月薪需要多少年? 不过从郁亮过往的薪酬来看,这一烦
看
2,339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郁亮被曝利益输送,万科危机雪上加霜
深渡Cross
深渡Cross
·
2024-04-01
豪取1924亿,业绩爆表,滴滴程维重登网约车“王座”
滴滴,这家曾经深陷舆论漩涡的出行巨头,终于迈进了盈利的门槛。 北京时间3月23日,滴滴发布了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四季度滴滴总收入494.19亿元,同比增长55.4%,净利润10.82亿元;全年收入1924亿元,同比增长36.6%,净利润5.4亿元,经调整EBITA亏损为21亿元,同比收窄83.1%。 其中,中国出行业务作为滴滴的核心业务,也是几项业务中增速最快的业务,去年一年中国出行业务收入为1750亿元,同比增长39%。 2018年“乐清女孩”危机爆发时,滴滴创始人程维曾公开表示,滴滴自成立以来,六年间未曾实现盈利,并强调滴滴绝不会牺牲安全以换取利润。 然而,在滴滴真正实现盈利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滴滴是否真的解决了安全问题?或者说,时至今日市场所强调的合规性是否已达到标准? 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数据,在今年2月订单量前10名的网约车平台中,滴滴出行与花小猪订单合规率位列倒数前二,前者为69.4%,后者仅有49.9%。 不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终究离不开经济效益的支撑,当个只出不进的“貔貅”势必会遭资本市场嫌弃,只有确保公司能够持续存在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才能保证在后续发展中持续约束司机的行为规范。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持既抢占市场份额、扩大规模,又能给予乘客相应补贴,同时还能保证司机有稳定的收入,才是滴滴面临的重大挑战。 风险分摊,烧“司”补“乘” 滴滴董事长兼CEO程维在此次年报中强调并明确了滴滴未来发展的方向,“进入2024 年,我们将继续专注主业,推进国内国际业务健康发展。” 过去一年,在高德、T3出行等竞对的多方冲击下,程维此前的聚焦策略已有了成效,逐步收回了部分失地:据晚点 LatePost 报道,2023年,滴滴加上花小猪在网约车市场共计的市占率从约 65% 回升至约 75%。 只是,这样的成绩比其在2020年前后近九成的市占率还有着较大的
看
1,731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豪取1924亿,业绩爆表,滴滴程维重登网约车“王座”
深渡Cross
深渡Cross
·
2024-03-27
知乎2023财报:增长放缓,盈利之路仍充满挑战
北京时间3月26日晚,知乎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业绩。 财报显示,知乎2023年Q4营收11.38亿元;全年总营收41.99 亿元人民币;全年经调整净亏损9130万元,同比收窄46.8%,也是上市以来首次降低至1亿元以内。 2023年,知乎重新梳理了营收结构,将下滑的广告业务和增长乏力的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业务合并为营销服务板块,付费会员和职业培训成了拉动知乎营收新“火车头”。据知乎2023年全年财报披露,付费会员业务营收18.27亿元,同比增长48.4%;营销服务营收16.53亿元,同比下降15.56%;职业教育业务营收5.66亿元,同比增长127.8%;其他营收1.54亿元,同比下降8.88%。 这样的成绩 ,相较于知乎往年营收已算亮眼。要知道,2019~2022年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0亿、5.2亿元、7.47亿,以及11.96亿元,短短四年亏损就超30亿。对此知乎CFO王晗在电话会议上表示,“预计在2024年四季度实现单季度Non-GAAP(非通用会计准则)盈利”。 除此之外,23年知乎营收增速下滑明显。2021—2022年知乎营收分别是29.6亿元、36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18.9%、21.8%,而23年仅为16.5%。 这或许意味着,知乎在利用付费会员业务和职教业务走向盈亏平衡的道路上时,自身营收的“天花板”似乎也并不会太高。 短剧的火,烧热知乎“爽文” 和大多数内容社区盈利方式一样,早期知乎也是依靠广告业务实现了商业化。可从全年的发展趋势来看,知乎的营销服务(涵盖广告和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的增长速度和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作为增长引擎的作用正在削弱。 近年来,短视频内容占据着用户的大量使用时间,而以图文信息为主的知乎在这方面却并不具备优势,内容平台早已很难通过库存扩容增加广告收入。 幸运的是,知乎独特的社区氛围和用户群体为某些特定行业提供
看
1,511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知乎2023财报:增长放缓,盈利之路仍充满挑战
深渡Cross
深渡Cross
·
2024-03-17
那些年,京东零售的“必赢之战”
3月15日下午,《晚点 LatePost》发布消息,公布了京东零售近期定下的2024三大必赢之战,分别是内容生态、开放生态和即时零售。 前两者要构建的是京东主站的流量和价格力,即时零售则代表着最有希望的第二增长曲线,如果这块业务前景兑现且京东能够顶住来自美团等对手的竞争压力。 “必赢之战”在互联网行业是个并不鲜见的词语,子业务线负责人或者增长团队leader在内部开会给下面员工打鸡血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但很少有头部公司的最高层会这么做,因为领导,尤其是最大的领导,一般都不会把话说得太满,这是为了规避“豪言壮语”褪变成“胡言乱语”的风险。即便喊口号,也要喊评价标准方便灵活的口号。 不过京东是个例外。 2020年,刘强东在新春致员工信中明确提到,下沉市场、技术与服务和国际化是京东当年的三大“必赢之战”。巧合的是,当时担任京东零售CEO的徐雷,也给京东零售提出了2020年的“三大必赢之战”:除了刘强东说的下沉市场,另外两个是全渠道和平台生态。 从这开始,京东零售几乎每年都会出台由最顶层设计然后公布实施的几个必须拿下的战略方向。而这些关键词的变迁,也透露出京东过去几年的坚定和摇摆,刘强东本人的相信和怀疑,以及电商行业的扩张、收缩和调整。 那些年,京东零售的“必赢之战” 2019年2月1日,刘强东发出了一封新春贺信,题为《坚持价值创造,迎接春天的到来》。既然要迎接春天,显然说明过去一年京东不在春天。由于“明州事件”,如刘强东在全员信中提到的,2018年对他本人、他的家人以及公司都是异常艰难的一年。 然而,今天当我们回头看时,会发现抛开创始人个人的遭遇,京东当时的情况其实谈不上糟。 那一年京东净收入4620亿元,同比增长27.5%。某种程度上说,对这个阶段最好的刻画或许是黎明前的黑暗。从这里开始,直到2021年,京东都保持着同样水平的业绩增速。这期间京东股价持续上扬,一度突破1600亿美
看
1,794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那些年,京东零售的“必赢之战”
深渡Cross
深渡Cross
·
2024-01-29
2024,社区团购“狂飙”不能停
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社区团购就从资本的宠儿,沦落成了风口的弃子,各大品牌如“十荟团”和“你我您”等相继黯然收场。 2020年,得益于疫情“黑天鹅”带来的特殊“风口”,社区团购一度引发了互联网历史上最为激烈的“补贴大战”。但转至今年,这一市场几乎完全被大型平台垄断,已经很少听到有社区团购初创企业与资本达成新的合作。不过吊诡的是,撞破南墙的巨头们反而重新点燃战火,暗地上演了一场攻防战。 社区团购老大哥兴盛优选开启团店业务,正式叫板美团旗下明日达超市;在湖南深耕7年的知花知果,则通过搭建社群团购、单品开发、档口批发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打算拓展湖北、江西等邻省业务。 与此同时,电商巨头淘宝和京东也正积极备战,释放出重新进军社区团购市场的决心。多多买菜和美团优选两个平台继续二人转,根据2022年上半年的数据,两者合计已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 不过相较于此前美团的亏损不停,多多买菜似乎已看见爬出泥潭的曙光。据Hayden Capital(海登资本)预计,多多买菜将从2023年开始实现整体盈利。据保守估计,到2025年,该业务将为拼多多贡献至少约140亿元人民币的息税前利润。 或许这个消息会让美团更感紧迫,同时也解释了为何各大巨头始终放不下这块肥肉。 “旧王”去势 2023年11月兴盛优选全盘撤出广东市场,不久兴盛优选COO熊卫辞任,如今兴盛优选在全国覆盖的省份仅剩下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 作为湖南省最大的连锁便利店品牌“芙蓉兴盛”的子产业,湖南是兴盛优选发家的大本营。2016年,谋求转型背景下,兴盛优选确立了“平台预售+用户自提”的轻资产商业模式,掀起一场供应链的效率革命。 2020年“黑天鹅”飞起,社区团购赛道迎来大爆发,凭借着这一底牌迅速崛起的兴盛优选风头无两,甚至一度被美团、拼多多等大厂视为学习样本。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2023年前后,各大互联网巨头公司纷纷来到位于长沙的
看
1,822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2024,社区团购“狂飙”不能停
深渡Cross
深渡Cross
·
2024-01-26
2024,手机从“模”开卷
春节将至,手机行业所期待的复苏“曙光”似乎终于到来。 历经一年的高期待,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在去年年尾重回正增长的轨道。据Canalys数据显示,2023年Q4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8%,达到3.2亿部,结束了连续七个季度的下滑。国内手机市场整体出货7390万台,同比下跌1%,跌幅进一步收窄,但并未完全走出泥潭。 回顾整个2023年,国内手机行业在折叠屏、价格、影像、内存、续航、系统、大模型等细分赛道上反复上演着贴身肉搏,为了每季度一百万左右的出货增长和3%的市占率“卷出天际”,其中影像便是重中之重。 而在如此高强度“快跑”之下,整体成绩其实也有不错的提升。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去年9月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3327.7万部,同比增长59.0%;10月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916.2万部,同比增长19.7%;11月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3121.1万部,同比增长34.3% 不过如果从结果倒推,这一年的时间里,手机厂商们的真实市占率变化却并不大。即使是一度被称作搅动手机行业的鲶鱼,于去年年中重出江湖的华为,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并未实际改变国内的现有格局,始终处于“其他”分类。 2024年一开年,手机厂商们内卷的势头愈演愈烈,OPPO甚至把旗舰主力Find X7系列的发布会都提前到了1月8号。而今年的内卷新趋势是,在折叠屏和影像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大模型”这个维度。毕竟,就连荣耀的CEO赵明都在1月11日的Magic 6发布会上表示,他想卷影像都找不到可以合作的镜头厂家。 大模型已经风风火火了一整年,但大模型上手机还是个新鲜概念,各大品牌虽有发布但大多还是在抢位阶段,用户真正使用的频次也不高,尚有充分的内卷余地。再者说,还有操作系统这个人人惦记的金矿,等着厂商们挖掘呢。 性价比卷至“天花板” 2007年1月9日,新款iPhone出世,这一天,也被世人认为是智能手机时代的历史性节点。
看
792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2024,手机从“模”开卷
深渡Cross
深渡Cross
·
2023-12-04
入局跑腿业务,滴滴、高德们找到新战场
在即将结束的2023年中,随着网约车企业的陆续进场,跑腿赛道正在朝着不一样的方向前行。 离此最近的是,11月月中,高德地图APP被发现悄悄在北京、武汉、杭州等地上线“高德秒送”服务,模式将于和平台上的网约车模块类似,利用第三方聚合路线服务。据悉,目前仅接入了饿了么旗下的蜂鸟跑腿一个平台。 而早在今年6月,滴滴就已经推出“滴滴快送”业务,以聚合方式接入达达快送、闪送、顺丰同城等专业跑腿公司,并且覆盖200多个城市。以大型货运为主的货拉拉也是在今年入局,于3月上线两轮同城跑腿服务。 实际上,网约车企业们会入局跑腿赛道,说到底也是时代的抉择。移动互联网的下滑趋势仍在持续,目前市面上的大厂遇见风口变得比以往更加谨慎,而跑腿这类成熟的业务虽然空间不大,但却更让人放心。只是这对老玩家们似乎有些不太友好,毕竟在今年以前,整个跑腿江湖一直由美团、顺丰同城、闪送、UU跑腿这几家头部玩家稳稳把持着。 当然了,网约车企业们想要真正入局,也是虎口夺食。群狼环伺之下,滴滴高德们胜算几何,这两家宿敌又将在新战场展开怎样的交锋? "香饽饽"跑腿业务 其实,跑腿市场的规模和前景,或许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大。 艾媒咨询分析师曾在《2022年中国跑腿经济市场洞察报告》中提及,中国跑腿经济的发展空间有望逐步扩大,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664亿元,2018-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5.4%。 从市场发展来看,当下“懒人经济、宅经济”仍旧保持着增长趋势,且消费者在即配服务上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长,并演化为个性化、多样化、非标化等特性,使用环境明显由彼时的送外卖大幅转变为“送万物”。 据报告显示,在跑腿业务上有着较大需求的可以划分为两类:一边个人消费者,一边是本地小个体户。若是按需求细分来看:可以分为急(着急用)、忙(抽不开身)、忘(忘带东西)三类。有调研数据显示,38.4%的消费者由于忘带物品,使用跑腿帮取送;37
看
1,178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入局跑腿业务,滴滴、高德们找到新战场
深渡Cross
深渡Cross
·
2023-11-16
徐雷VS许冉,一个职位的两种宿命
11月15日,京东集团公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的财报。 从数据上看,京东目前并未摆脱自开年以来的营收增速下滑的趋势。据财报显示,京东集团第三季度总营收为247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仅为1.7%。京东集团CEO许冉在财报发布后的回应中,对此只以“稳健”概述。 但好的方面是,京东本季度却录得了106亿元人民币的Non-GAAP净利润,远超此前市场预期89亿元。据许冉表示,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在价格竞争力和平台生态建设方面的主动努力及供应链优势。 不过,有媒体认为,会出现利润远超预期的原因,或许是此前分析师仍对于京东零售的“低价”策略持悲观态度,但结合三个季度财报来看,刘强东所谓的“低价”并非京东真金补贴,而是商家也为京东的活动承担了一部分。 然而,相较于并不亮眼的财报数据,似乎京东零售CEO辛利军的免职和许冉的兼任更受市场关注。据36氪报道,京东集团CEO许冉女士将兼任京东零售集团CEO,原京东零售集团CEO辛利军另有任用。 其中,有一个疑惑的点是,在许冉的“兼职”回应中曾提及,“零售换帅后战略不会发生明显改变”,既然换帅之后战略不会改变,由集团CEO兼任和有着十年经验的“老兵”担任CEO又有什么区别?甚至,这还是曾经挽京东之将倾的徐雷也不曾有过的“殊荣”。 有意思的是,随着Q3财报和该消息的发布,昨晚的资本市场也给出了相应的反响:京东集团美股大涨超7%。当然对此一个更好的解释是,与其说投资者对于许冉“兼职”后的京东信心十足,一个更好的理解是,刘强东对京东整体方向持续加深地把控,给予市场信心。 京东犯错,辛利军背锅? 此次原京东零售CEO辛利军的免职,其实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的是,辛利军被免职的时间点太早,京东零售相关措施并未实施完全。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10月辛利军进入京东,历任京东零售生活服务事业群总裁、京东健康CEO;2021年9月,源于京东组织架构调
看
1,698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徐雷VS许冉,一个职位的两种宿命
深渡Cross
深渡Cross
·
2023-11-15
文心大模型,一个敌一群
一年前ChatGPT横空出世的时候,它之所以能引发围观人群的惊叹,乃至把这轮已经跌入情绪和现实双重深渊的人工智能行业抢救过来,是因为它相比此前的人工智能产品跨越式地产生了智能的“涌现”。 所谓“涌现”是指构成复杂系统的多个个体组件,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于系统层面产生了这些个体所不具有的新特性。例如像蚂蚁这样的生物,单个的个体表现不出任何高等的意识,但蚁群这个系统却可以建造巨大的巢穴,在巢穴里塞满食物,并通过明确的分工合作完成复杂的任务。有研究人员认为,由神经元构成的大脑也是这样通过这类局部作用,在个体层面“涌现”出意识的。 ChatGPT所涌现出的能力令OpenAI自身的开发者都感到意外,冥冥中似乎人类已经隐约触摸到了通向AGI的终极道路。这样的前景很难不令从业者感到心潮澎湃,对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尤其如此。一个保守的估计是,目前国内研发的大模型总数已经超过了200个。这个现象当然首先反映出在人工智能领域,以及更广泛的计算机科学和IT产业方面,我们已经处于或者起码非常接近世界领先水平。 然而,与制造大模型的狂热相比,国内对于在大模型之上构建AI原生应用的热情似乎要冷淡得多。百度创始人李彦宏10月15日在西丽湖论坛上提到,中国目前的AI原生应用很难说出个一二来,而国外除了几十个基础大模型之外,已经有上千个AI原生应用,这是现在中国市场上所没有的。 在《深渡》看来,基于大模型本身的特征和可能的发展路径来说,上述这种“争模型轻应用”的现象其实并不合理。更恰当的行业模式应该转过来:制造大模型需要理性慎重,而业界参与大模型浪潮的激情和狂热,应该导向寻找应用大模型这个出口上来。 制造大模型需“冷静” 国内的大模型从数量上讲,应该已经确定性地超过了美国。 促成这个现实的最重要原因,是很多企业选择建造专有大模型,这些专有大模型通常宣称基于各自所在的行业,因而在特定场景下有着更好的表现。 然而
看
2,199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文心大模型,一个敌一群
深渡Cross
深渡Cross
·
2023-11-08
替补淘特,1688和咸鱼能为阿里电商带来增长吗
根据《晚点LatePost》的报道,阿里近期将国内的批发电商平台1688和二手电商平台闲鱼,升级成了淘天集团的一级业务,1688总裁余涌和闲鱼总经理丁健今后也将直接向戴珊汇报。 在原本阿里庞杂体系的内部,1688和闲鱼是两个长期不那么受重视的产品,主要原因是二者的规模跟淘天比起来太小,并且没有太好的故事可讲。但随着淘天主站在国内面临的竞争愈加激烈,这方面的增长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 在这样的背景下,1688和闲鱼的表现就显得颇为亮眼了。根据阿里财报的披露,今年上半年闲鱼的日活同比上升了18%。而1688方面,根据官方公众号《1688商人圈》8月发布的商家信心经营报告,平台用户较去年同期实现了近20%的增长,平台交易额则是增长了近45%。 并且,这些增长数字都是在没有大量消耗集团资源的情况下实现的,相较于前两年对淘特的高举高打和无疾而终,1688和闲鱼的底色无疑要耐看得多。 自2020年以来,在阿里集团每次财报会上,淘特强劲的增长数字几乎都是最大的亮点。然而以汪海的职位调整为标志,淘特业务线的声量快速下降,以至于在最新的财报新闻稿里,你已经找不到任何有关淘特的描述。以淘特为中心的拼多多狙击战,毫无疑问可以称之为惨败,最终这场战役留下的有效遗产,大概只会剩下主站的“淘宝好价”频道和“淘工厂”。 而现在戴珊选择把1688和闲鱼升级成淘天集团的一级业务,除了这两个产品本身增长趋势突出因而值得提携以外,另一个关键目的大概在于丰富淘天的低价矩阵。换句话说,淘特曾经没能完成的任务,1688和闲鱼如今要承担一部分。从表面上看,这个安排有着相当合理的逻辑。 一方面,1688作为B2B批发平台起家,被认为在商品价格上有一定优势。而1688最近两年的出圈,很大程度上也是豆瓣和小红书里那些“1688女孩”和“1688男孩”的推动。各大电商平台当前实施低价战略的一个支点,就是从工厂源头拿货直销给用户的
看
1,987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替补淘特,1688和咸鱼能为阿里电商带来增长吗
加载更多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4156338514440820","uuid":"4156338514440820","gmtCreate":1693235398323,"gmtModify":1694497271221,"name":"深渡Cross","pinyin":"sdcrossshenducross","introduction":"","introductionEn":"","signature":"关注资本与商业,专注创作与传播。影响力即“权力”。","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6e4ce8eb5f362008dd05630c263491eb","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1,"status":2,"fanSize":7,"headSize":0,"tweetSize":32,"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2,"level":{"id":2,"name":"无畏虎","nameTw":"無畏虎","represent":"初生牛犊","factor":"发布3条非转发主帖,1条获得他人回复或点赞","iconColor":"3C9E83","bgColor":"A2F1D9"},"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success","userBadges":[{"badgeId":"a97bce155cb14045be40c3fe246e8d20-1","templateUuid":"a97bce155cb14045be40c3fe246e8d20","name":"新晋创作者","description":"首次获得精华帖的创作者","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4ce9180a952c61a51c39f70d533b81a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98cf16cf4b858114f7ab9a779f9e6f1","grayImgUrl":null,"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3.09.04","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2005}],"userBadgeCount":1,"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未知","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292683144929512,"gmtCreate":1712479238738,"gmtModify":1712479389985,"author":{"id":"4156338514440820","authorId":"4156338514440820","name":"深渡Cross","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6e4ce8eb5f362008dd05630c263491eb","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56338514440820","authorIdStr":"4156338514440820"},"themes":[],"title":"郁亮被曝利益输送,万科危机雪上加霜","htmlText":"清明假期,万科在互动平台上回应了近来的多个热点话题。 据悉,其中关于债务、经营与分红等相关问题,万科均表示有相关应对措施面对。而对于月初针对郁亮的一封举报信,截至目前万科除了辟谣且发送律师函外,再无进一步举措。 4月1日,烟台市百润置业联合多家烟台企业联名发文举报万科及其董事长郁亮的多项违规行为。 举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万科通过隐匿收入、虚报成本等方式压缩利润,逃避税款;郁亮利用万科品牌优势在全国范围低价拿地、捆绑政府,以房地产经营为掩护从事非法活动;通过所谓的“影子银行”发放高利贷,从事非法金融活动并赚取高额不法收益;利用各种手段压缩项目公司利润并出表进行体外循环等。 对此,万科迅速否认了这些指控,并表示将采取法律手段。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百润置业首次对万科发起举报,其时间最早可追溯至2023年8月,不同的是,此次举报中增加了对郁亮个人的指控。 受此利空消息影响,截至4月3日收盘,万科股价两天内超跌9%,下探至历史最低点的8.19元/股。 而在一周前,3月28日万科刚发布了2023年度的全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2023年万科全年录得总营收4657.39亿元,同比下滑7.56%;净利润204.56亿元,同比大降45.62%。 基于此,万科宣布郁亮、祝九胜等高管自愿降薪至税前1万,并且放弃年度奖金,同时,三十一年来首次取消分红机制。可惜,这一举措预期中积极影响还未显现,就出现有投资者因上述利空消息而选择清仓离场。 不过目前事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万科需要采取何种策略来稳住身形,显得至关重要。 王石被架上道德高地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郁亮第一次对自己的薪酬“开刀”,2021年也是郁亮主动提出降薪至154.7万。 在郁亮宣布降薪的当天,网络上最大的热搜是小米SU 7的售价,有网友戏问,郁亮若想购买一辆SU7,单靠这一万月薪需要多少年? 不过从郁亮过往的薪酬来看,这一烦","listText":"清明假期,万科在互动平台上回应了近来的多个热点话题。 据悉,其中关于债务、经营与分红等相关问题,万科均表示有相关应对措施面对。而对于月初针对郁亮的一封举报信,截至目前万科除了辟谣且发送律师函外,再无进一步举措。 4月1日,烟台市百润置业联合多家烟台企业联名发文举报万科及其董事长郁亮的多项违规行为。 举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万科通过隐匿收入、虚报成本等方式压缩利润,逃避税款;郁亮利用万科品牌优势在全国范围低价拿地、捆绑政府,以房地产经营为掩护从事非法活动;通过所谓的“影子银行”发放高利贷,从事非法金融活动并赚取高额不法收益;利用各种手段压缩项目公司利润并出表进行体外循环等。 对此,万科迅速否认了这些指控,并表示将采取法律手段。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百润置业首次对万科发起举报,其时间最早可追溯至2023年8月,不同的是,此次举报中增加了对郁亮个人的指控。 受此利空消息影响,截至4月3日收盘,万科股价两天内超跌9%,下探至历史最低点的8.19元/股。 而在一周前,3月28日万科刚发布了2023年度的全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2023年万科全年录得总营收4657.39亿元,同比下滑7.56%;净利润204.56亿元,同比大降45.62%。 基于此,万科宣布郁亮、祝九胜等高管自愿降薪至税前1万,并且放弃年度奖金,同时,三十一年来首次取消分红机制。可惜,这一举措预期中积极影响还未显现,就出现有投资者因上述利空消息而选择清仓离场。 不过目前事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万科需要采取何种策略来稳住身形,显得至关重要。 王石被架上道德高地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郁亮第一次对自己的薪酬“开刀”,2021年也是郁亮主动提出降薪至154.7万。 在郁亮宣布降薪的当天,网络上最大的热搜是小米SU 7的售价,有网友戏问,郁亮若想购买一辆SU7,单靠这一万月薪需要多少年? 不过从郁亮过往的薪酬来看,这一烦","text":"清明假期,万科在互动平台上回应了近来的多个热点话题。 据悉,其中关于债务、经营与分红等相关问题,万科均表示有相关应对措施面对。而对于月初针对郁亮的一封举报信,截至目前万科除了辟谣且发送律师函外,再无进一步举措。 4月1日,烟台市百润置业联合多家烟台企业联名发文举报万科及其董事长郁亮的多项违规行为。 举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万科通过隐匿收入、虚报成本等方式压缩利润,逃避税款;郁亮利用万科品牌优势在全国范围低价拿地、捆绑政府,以房地产经营为掩护从事非法活动;通过所谓的“影子银行”发放高利贷,从事非法金融活动并赚取高额不法收益;利用各种手段压缩项目公司利润并出表进行体外循环等。 对此,万科迅速否认了这些指控,并表示将采取法律手段。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百润置业首次对万科发起举报,其时间最早可追溯至2023年8月,不同的是,此次举报中增加了对郁亮个人的指控。 受此利空消息影响,截至4月3日收盘,万科股价两天内超跌9%,下探至历史最低点的8.19元/股。 而在一周前,3月28日万科刚发布了2023年度的全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2023年万科全年录得总营收4657.39亿元,同比下滑7.56%;净利润204.56亿元,同比大降45.62%。 基于此,万科宣布郁亮、祝九胜等高管自愿降薪至税前1万,并且放弃年度奖金,同时,三十一年来首次取消分红机制。可惜,这一举措预期中积极影响还未显现,就出现有投资者因上述利空消息而选择清仓离场。 不过目前事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万科需要采取何种策略来稳住身形,显得至关重要。 王石被架上道德高地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郁亮第一次对自己的薪酬“开刀”,2021年也是郁亮主动提出降薪至154.7万。 在郁亮宣布降薪的当天,网络上最大的热搜是小米SU 7的售价,有网友戏问,郁亮若想购买一辆SU7,单靠这一万月薪需要多少年? 不过从郁亮过往的薪酬来看,这一烦","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d24adf15632515463e11421c5a23753","width":"889","height":"50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29268314492951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33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290384686997712,"gmtCreate":1711901332372,"gmtModify":1711936438495,"author":{"id":"4156338514440820","authorId":"4156338514440820","name":"深渡Cross","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6e4ce8eb5f362008dd05630c263491eb","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56338514440820","authorIdStr":"4156338514440820"},"themes":[],"title":"豪取1924亿,业绩爆表,滴滴程维重登网约车“王座”","htmlText":"滴滴,这家曾经深陷舆论漩涡的出行巨头,终于迈进了盈利的门槛。 北京时间3月23日,滴滴发布了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四季度滴滴总收入494.19亿元,同比增长55.4%,净利润10.82亿元;全年收入1924亿元,同比增长36.6%,净利润5.4亿元,经调整EBITA亏损为21亿元,同比收窄83.1%。 其中,中国出行业务作为滴滴的核心业务,也是几项业务中增速最快的业务,去年一年中国出行业务收入为1750亿元,同比增长39%。 2018年“乐清女孩”危机爆发时,滴滴创始人程维曾公开表示,滴滴自成立以来,六年间未曾实现盈利,并强调滴滴绝不会牺牲安全以换取利润。 然而,在滴滴真正实现盈利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滴滴是否真的解决了安全问题?或者说,时至今日市场所强调的合规性是否已达到标准? 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数据,在今年2月订单量前10名的网约车平台中,滴滴出行与花小猪订单合规率位列倒数前二,前者为69.4%,后者仅有49.9%。 不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终究离不开经济效益的支撑,当个只出不进的“貔貅”势必会遭资本市场嫌弃,只有确保公司能够持续存在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才能保证在后续发展中持续约束司机的行为规范。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持既抢占市场份额、扩大规模,又能给予乘客相应补贴,同时还能保证司机有稳定的收入,才是滴滴面临的重大挑战。 风险分摊,烧“司”补“乘” 滴滴董事长兼CEO程维在此次年报中强调并明确了滴滴未来发展的方向,“进入2024 年,我们将继续专注主业,推进国内国际业务健康发展。” 过去一年,在高德、T3出行等竞对的多方冲击下,程维此前的聚焦策略已有了成效,逐步收回了部分失地:据晚点 LatePost 报道,2023年,滴滴加上花小猪在网约车市场共计的市占率从约 65% 回升至约 75%。 只是,这样的成绩比其在2020年前后近九成的市占率还有着较大的","listText":"滴滴,这家曾经深陷舆论漩涡的出行巨头,终于迈进了盈利的门槛。 北京时间3月23日,滴滴发布了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四季度滴滴总收入494.19亿元,同比增长55.4%,净利润10.82亿元;全年收入1924亿元,同比增长36.6%,净利润5.4亿元,经调整EBITA亏损为21亿元,同比收窄83.1%。 其中,中国出行业务作为滴滴的核心业务,也是几项业务中增速最快的业务,去年一年中国出行业务收入为1750亿元,同比增长39%。 2018年“乐清女孩”危机爆发时,滴滴创始人程维曾公开表示,滴滴自成立以来,六年间未曾实现盈利,并强调滴滴绝不会牺牲安全以换取利润。 然而,在滴滴真正实现盈利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滴滴是否真的解决了安全问题?或者说,时至今日市场所强调的合规性是否已达到标准? 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数据,在今年2月订单量前10名的网约车平台中,滴滴出行与花小猪订单合规率位列倒数前二,前者为69.4%,后者仅有49.9%。 不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终究离不开经济效益的支撑,当个只出不进的“貔貅”势必会遭资本市场嫌弃,只有确保公司能够持续存在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才能保证在后续发展中持续约束司机的行为规范。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持既抢占市场份额、扩大规模,又能给予乘客相应补贴,同时还能保证司机有稳定的收入,才是滴滴面临的重大挑战。 风险分摊,烧“司”补“乘” 滴滴董事长兼CEO程维在此次年报中强调并明确了滴滴未来发展的方向,“进入2024 年,我们将继续专注主业,推进国内国际业务健康发展。” 过去一年,在高德、T3出行等竞对的多方冲击下,程维此前的聚焦策略已有了成效,逐步收回了部分失地:据晚点 LatePost 报道,2023年,滴滴加上花小猪在网约车市场共计的市占率从约 65% 回升至约 75%。 只是,这样的成绩比其在2020年前后近九成的市占率还有着较大的","text":"滴滴,这家曾经深陷舆论漩涡的出行巨头,终于迈进了盈利的门槛。 北京时间3月23日,滴滴发布了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四季度滴滴总收入494.19亿元,同比增长55.4%,净利润10.82亿元;全年收入1924亿元,同比增长36.6%,净利润5.4亿元,经调整EBITA亏损为21亿元,同比收窄83.1%。 其中,中国出行业务作为滴滴的核心业务,也是几项业务中增速最快的业务,去年一年中国出行业务收入为1750亿元,同比增长39%。 2018年“乐清女孩”危机爆发时,滴滴创始人程维曾公开表示,滴滴自成立以来,六年间未曾实现盈利,并强调滴滴绝不会牺牲安全以换取利润。 然而,在滴滴真正实现盈利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滴滴是否真的解决了安全问题?或者说,时至今日市场所强调的合规性是否已达到标准? 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数据,在今年2月订单量前10名的网约车平台中,滴滴出行与花小猪订单合规率位列倒数前二,前者为69.4%,后者仅有49.9%。 不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终究离不开经济效益的支撑,当个只出不进的“貔貅”势必会遭资本市场嫌弃,只有确保公司能够持续存在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才能保证在后续发展中持续约束司机的行为规范。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持既抢占市场份额、扩大规模,又能给予乘客相应补贴,同时还能保证司机有稳定的收入,才是滴滴面临的重大挑战。 风险分摊,烧“司”补“乘” 滴滴董事长兼CEO程维在此次年报中强调并明确了滴滴未来发展的方向,“进入2024 年,我们将继续专注主业,推进国内国际业务健康发展。” 过去一年,在高德、T3出行等竞对的多方冲击下,程维此前的聚焦策略已有了成效,逐步收回了部分失地:据晚点 LatePost 报道,2023年,滴滴加上花小猪在网约车市场共计的市占率从约 65% 回升至约 75%。 只是,这样的成绩比其在2020年前后近九成的市占率还有着较大的","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003d1ceae475cc856a743e5c6cef44d","width":"861","height":"50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2,"link":"https://laohu8.com/post/29038468699771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73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6,"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288862341111856,"gmtCreate":1711547596718,"gmtModify":1711548013983,"author":{"id":"4156338514440820","authorId":"4156338514440820","name":"深渡Cross","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6e4ce8eb5f362008dd05630c263491eb","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56338514440820","authorIdStr":"4156338514440820"},"themes":[],"title":"知乎2023财报:增长放缓,盈利之路仍充满挑战","htmlText":"北京时间3月26日晚,知乎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业绩。 财报显示,知乎2023年Q4营收11.38亿元;全年总营收41.99 亿元人民币;全年经调整净亏损9130万元,同比收窄46.8%,也是上市以来首次降低至1亿元以内。 2023年,知乎重新梳理了营收结构,将下滑的广告业务和增长乏力的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业务合并为营销服务板块,付费会员和职业培训成了拉动知乎营收新“火车头”。据知乎2023年全年财报披露,付费会员业务营收18.27亿元,同比增长48.4%;营销服务营收16.53亿元,同比下降15.56%;职业教育业务营收5.66亿元,同比增长127.8%;其他营收1.54亿元,同比下降8.88%。 这样的成绩 ,相较于知乎往年营收已算亮眼。要知道,2019~2022年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0亿、5.2亿元、7.47亿,以及11.96亿元,短短四年亏损就超30亿。对此知乎CFO王晗在电话会议上表示,“预计在2024年四季度实现单季度Non-GAAP(非通用会计准则)盈利”。 除此之外,23年知乎营收增速下滑明显。2021—2022年知乎营收分别是29.6亿元、36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18.9%、21.8%,而23年仅为16.5%。 这或许意味着,知乎在利用付费会员业务和职教业务走向盈亏平衡的道路上时,自身营收的“天花板”似乎也并不会太高。 短剧的火,烧热知乎“爽文” 和大多数内容社区盈利方式一样,早期知乎也是依靠广告业务实现了商业化。可从全年的发展趋势来看,知乎的营销服务(涵盖广告和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的增长速度和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作为增长引擎的作用正在削弱。 近年来,短视频内容占据着用户的大量使用时间,而以图文信息为主的知乎在这方面却并不具备优势,内容平台早已很难通过库存扩容增加广告收入。 幸运的是,知乎独特的社区氛围和用户群体为某些特定行业提供","listText":"北京时间3月26日晚,知乎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业绩。 财报显示,知乎2023年Q4营收11.38亿元;全年总营收41.99 亿元人民币;全年经调整净亏损9130万元,同比收窄46.8%,也是上市以来首次降低至1亿元以内。 2023年,知乎重新梳理了营收结构,将下滑的广告业务和增长乏力的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业务合并为营销服务板块,付费会员和职业培训成了拉动知乎营收新“火车头”。据知乎2023年全年财报披露,付费会员业务营收18.27亿元,同比增长48.4%;营销服务营收16.53亿元,同比下降15.56%;职业教育业务营收5.66亿元,同比增长127.8%;其他营收1.54亿元,同比下降8.88%。 这样的成绩 ,相较于知乎往年营收已算亮眼。要知道,2019~2022年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0亿、5.2亿元、7.47亿,以及11.96亿元,短短四年亏损就超30亿。对此知乎CFO王晗在电话会议上表示,“预计在2024年四季度实现单季度Non-GAAP(非通用会计准则)盈利”。 除此之外,23年知乎营收增速下滑明显。2021—2022年知乎营收分别是29.6亿元、36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18.9%、21.8%,而23年仅为16.5%。 这或许意味着,知乎在利用付费会员业务和职教业务走向盈亏平衡的道路上时,自身营收的“天花板”似乎也并不会太高。 短剧的火,烧热知乎“爽文” 和大多数内容社区盈利方式一样,早期知乎也是依靠广告业务实现了商业化。可从全年的发展趋势来看,知乎的营销服务(涵盖广告和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的增长速度和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作为增长引擎的作用正在削弱。 近年来,短视频内容占据着用户的大量使用时间,而以图文信息为主的知乎在这方面却并不具备优势,内容平台早已很难通过库存扩容增加广告收入。 幸运的是,知乎独特的社区氛围和用户群体为某些特定行业提供","text":"北京时间3月26日晚,知乎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业绩。 财报显示,知乎2023年Q4营收11.38亿元;全年总营收41.99 亿元人民币;全年经调整净亏损9130万元,同比收窄46.8%,也是上市以来首次降低至1亿元以内。 2023年,知乎重新梳理了营收结构,将下滑的广告业务和增长乏力的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业务合并为营销服务板块,付费会员和职业培训成了拉动知乎营收新“火车头”。据知乎2023年全年财报披露,付费会员业务营收18.27亿元,同比增长48.4%;营销服务营收16.53亿元,同比下降15.56%;职业教育业务营收5.66亿元,同比增长127.8%;其他营收1.54亿元,同比下降8.88%。 这样的成绩 ,相较于知乎往年营收已算亮眼。要知道,2019~2022年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0亿、5.2亿元、7.47亿,以及11.96亿元,短短四年亏损就超30亿。对此知乎CFO王晗在电话会议上表示,“预计在2024年四季度实现单季度Non-GAAP(非通用会计准则)盈利”。 除此之外,23年知乎营收增速下滑明显。2021—2022年知乎营收分别是29.6亿元、36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18.9%、21.8%,而23年仅为16.5%。 这或许意味着,知乎在利用付费会员业务和职教业务走向盈亏平衡的道路上时,自身营收的“天花板”似乎也并不会太高。 短剧的火,烧热知乎“爽文” 和大多数内容社区盈利方式一样,早期知乎也是依靠广告业务实现了商业化。可从全年的发展趋势来看,知乎的营销服务(涵盖广告和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的增长速度和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作为增长引擎的作用正在削弱。 近年来,短视频内容占据着用户的大量使用时间,而以图文信息为主的知乎在这方面却并不具备优势,内容平台早已很难通过库存扩容增加广告收入。 幸运的是,知乎独特的社区氛围和用户群体为某些特定行业提供","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f961b9e73c7cc7f3df0e1921352a3d8","width":"1080","height":"73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28886234111185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51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285319821021480,"gmtCreate":1710663868085,"gmtModify":1710668437056,"author":{"id":"4156338514440820","authorId":"4156338514440820","name":"深渡Cross","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6e4ce8eb5f362008dd05630c263491eb","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56338514440820","authorIdStr":"4156338514440820"},"themes":[],"title":"那些年,京东零售的“必赢之战”","htmlText":"3月15日下午,《晚点 LatePost》发布消息,公布了京东零售近期定下的2024三大必赢之战,分别是内容生态、开放生态和即时零售。 前两者要构建的是京东主站的流量和价格力,即时零售则代表着最有希望的第二增长曲线,如果这块业务前景兑现且京东能够顶住来自美团等对手的竞争压力。 “必赢之战”在互联网行业是个并不鲜见的词语,子业务线负责人或者增长团队leader在内部开会给下面员工打鸡血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但很少有头部公司的最高层会这么做,因为领导,尤其是最大的领导,一般都不会把话说得太满,这是为了规避“豪言壮语”褪变成“胡言乱语”的风险。即便喊口号,也要喊评价标准方便灵活的口号。 不过京东是个例外。 2020年,刘强东在新春致员工信中明确提到,下沉市场、技术与服务和国际化是京东当年的三大“必赢之战”。巧合的是,当时担任京东零售CEO的徐雷,也给京东零售提出了2020年的“三大必赢之战”:除了刘强东说的下沉市场,另外两个是全渠道和平台生态。 从这开始,京东零售几乎每年都会出台由最顶层设计然后公布实施的几个必须拿下的战略方向。而这些关键词的变迁,也透露出京东过去几年的坚定和摇摆,刘强东本人的相信和怀疑,以及电商行业的扩张、收缩和调整。 那些年,京东零售的“必赢之战” 2019年2月1日,刘强东发出了一封新春贺信,题为《坚持价值创造,迎接春天的到来》。既然要迎接春天,显然说明过去一年京东不在春天。由于“明州事件”,如刘强东在全员信中提到的,2018年对他本人、他的家人以及公司都是异常艰难的一年。 然而,今天当我们回头看时,会发现抛开创始人个人的遭遇,京东当时的情况其实谈不上糟。 那一年京东净收入4620亿元,同比增长27.5%。某种程度上说,对这个阶段最好的刻画或许是黎明前的黑暗。从这里开始,直到2021年,京东都保持着同样水平的业绩增速。这期间京东股价持续上扬,一度突破1600亿美","listText":"3月15日下午,《晚点 LatePost》发布消息,公布了京东零售近期定下的2024三大必赢之战,分别是内容生态、开放生态和即时零售。 前两者要构建的是京东主站的流量和价格力,即时零售则代表着最有希望的第二增长曲线,如果这块业务前景兑现且京东能够顶住来自美团等对手的竞争压力。 “必赢之战”在互联网行业是个并不鲜见的词语,子业务线负责人或者增长团队leader在内部开会给下面员工打鸡血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但很少有头部公司的最高层会这么做,因为领导,尤其是最大的领导,一般都不会把话说得太满,这是为了规避“豪言壮语”褪变成“胡言乱语”的风险。即便喊口号,也要喊评价标准方便灵活的口号。 不过京东是个例外。 2020年,刘强东在新春致员工信中明确提到,下沉市场、技术与服务和国际化是京东当年的三大“必赢之战”。巧合的是,当时担任京东零售CEO的徐雷,也给京东零售提出了2020年的“三大必赢之战”:除了刘强东说的下沉市场,另外两个是全渠道和平台生态。 从这开始,京东零售几乎每年都会出台由最顶层设计然后公布实施的几个必须拿下的战略方向。而这些关键词的变迁,也透露出京东过去几年的坚定和摇摆,刘强东本人的相信和怀疑,以及电商行业的扩张、收缩和调整。 那些年,京东零售的“必赢之战” 2019年2月1日,刘强东发出了一封新春贺信,题为《坚持价值创造,迎接春天的到来》。既然要迎接春天,显然说明过去一年京东不在春天。由于“明州事件”,如刘强东在全员信中提到的,2018年对他本人、他的家人以及公司都是异常艰难的一年。 然而,今天当我们回头看时,会发现抛开创始人个人的遭遇,京东当时的情况其实谈不上糟。 那一年京东净收入4620亿元,同比增长27.5%。某种程度上说,对这个阶段最好的刻画或许是黎明前的黑暗。从这里开始,直到2021年,京东都保持着同样水平的业绩增速。这期间京东股价持续上扬,一度突破1600亿美","text":"3月15日下午,《晚点 LatePost》发布消息,公布了京东零售近期定下的2024三大必赢之战,分别是内容生态、开放生态和即时零售。 前两者要构建的是京东主站的流量和价格力,即时零售则代表着最有希望的第二增长曲线,如果这块业务前景兑现且京东能够顶住来自美团等对手的竞争压力。 “必赢之战”在互联网行业是个并不鲜见的词语,子业务线负责人或者增长团队leader在内部开会给下面员工打鸡血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但很少有头部公司的最高层会这么做,因为领导,尤其是最大的领导,一般都不会把话说得太满,这是为了规避“豪言壮语”褪变成“胡言乱语”的风险。即便喊口号,也要喊评价标准方便灵活的口号。 不过京东是个例外。 2020年,刘强东在新春致员工信中明确提到,下沉市场、技术与服务和国际化是京东当年的三大“必赢之战”。巧合的是,当时担任京东零售CEO的徐雷,也给京东零售提出了2020年的“三大必赢之战”:除了刘强东说的下沉市场,另外两个是全渠道和平台生态。 从这开始,京东零售几乎每年都会出台由最顶层设计然后公布实施的几个必须拿下的战略方向。而这些关键词的变迁,也透露出京东过去几年的坚定和摇摆,刘强东本人的相信和怀疑,以及电商行业的扩张、收缩和调整。 那些年,京东零售的“必赢之战” 2019年2月1日,刘强东发出了一封新春贺信,题为《坚持价值创造,迎接春天的到来》。既然要迎接春天,显然说明过去一年京东不在春天。由于“明州事件”,如刘强东在全员信中提到的,2018年对他本人、他的家人以及公司都是异常艰难的一年。 然而,今天当我们回头看时,会发现抛开创始人个人的遭遇,京东当时的情况其实谈不上糟。 那一年京东净收入4620亿元,同比增长27.5%。某种程度上说,对这个阶段最好的刻画或许是黎明前的黑暗。从这里开始,直到2021年,京东都保持着同样水平的业绩增速。这期间京东股价持续上扬,一度突破1600亿美","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a1216a4842dfdddf4325b360cd7cac8","width":"1080","height":"67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28531982102148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79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268359510335696,"gmtCreate":1706540274855,"gmtModify":1706543164459,"author":{"id":"4156338514440820","authorId":"4156338514440820","name":"深渡Cross","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6e4ce8eb5f362008dd05630c263491eb","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56338514440820","authorIdStr":"4156338514440820"},"themes":[],"title":"2024,社区团购“狂飙”不能停","htmlText":"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社区团购就从资本的宠儿,沦落成了风口的弃子,各大品牌如“十荟团”和“你我您”等相继黯然收场。 2020年,得益于疫情“黑天鹅”带来的特殊“风口”,社区团购一度引发了互联网历史上最为激烈的“补贴大战”。但转至今年,这一市场几乎完全被大型平台垄断,已经很少听到有社区团购初创企业与资本达成新的合作。不过吊诡的是,撞破南墙的巨头们反而重新点燃战火,暗地上演了一场攻防战。 社区团购老大哥兴盛优选开启团店业务,正式叫板美团旗下明日达超市;在湖南深耕7年的知花知果,则通过搭建社群团购、单品开发、档口批发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打算拓展湖北、江西等邻省业务。 与此同时,电商巨头淘宝和京东也正积极备战,释放出重新进军社区团购市场的决心。多多买菜和美团优选两个平台继续二人转,根据2022年上半年的数据,两者合计已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 不过相较于此前美团的亏损不停,多多买菜似乎已看见爬出泥潭的曙光。据Hayden Capital(海登资本)预计,多多买菜将从2023年开始实现整体盈利。据保守估计,到2025年,该业务将为拼多多贡献至少约140亿元人民币的息税前利润。 或许这个消息会让美团更感紧迫,同时也解释了为何各大巨头始终放不下这块肥肉。 “旧王”去势 2023年11月兴盛优选全盘撤出广东市场,不久兴盛优选COO熊卫辞任,如今兴盛优选在全国覆盖的省份仅剩下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 作为湖南省最大的连锁便利店品牌“芙蓉兴盛”的子产业,湖南是兴盛优选发家的大本营。2016年,谋求转型背景下,兴盛优选确立了“平台预售+用户自提”的轻资产商业模式,掀起一场供应链的效率革命。 2020年“黑天鹅”飞起,社区团购赛道迎来大爆发,凭借着这一底牌迅速崛起的兴盛优选风头无两,甚至一度被美团、拼多多等大厂视为学习样本。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2023年前后,各大互联网巨头公司纷纷来到位于长沙的","listText":"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社区团购就从资本的宠儿,沦落成了风口的弃子,各大品牌如“十荟团”和“你我您”等相继黯然收场。 2020年,得益于疫情“黑天鹅”带来的特殊“风口”,社区团购一度引发了互联网历史上最为激烈的“补贴大战”。但转至今年,这一市场几乎完全被大型平台垄断,已经很少听到有社区团购初创企业与资本达成新的合作。不过吊诡的是,撞破南墙的巨头们反而重新点燃战火,暗地上演了一场攻防战。 社区团购老大哥兴盛优选开启团店业务,正式叫板美团旗下明日达超市;在湖南深耕7年的知花知果,则通过搭建社群团购、单品开发、档口批发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打算拓展湖北、江西等邻省业务。 与此同时,电商巨头淘宝和京东也正积极备战,释放出重新进军社区团购市场的决心。多多买菜和美团优选两个平台继续二人转,根据2022年上半年的数据,两者合计已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 不过相较于此前美团的亏损不停,多多买菜似乎已看见爬出泥潭的曙光。据Hayden Capital(海登资本)预计,多多买菜将从2023年开始实现整体盈利。据保守估计,到2025年,该业务将为拼多多贡献至少约140亿元人民币的息税前利润。 或许这个消息会让美团更感紧迫,同时也解释了为何各大巨头始终放不下这块肥肉。 “旧王”去势 2023年11月兴盛优选全盘撤出广东市场,不久兴盛优选COO熊卫辞任,如今兴盛优选在全国覆盖的省份仅剩下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 作为湖南省最大的连锁便利店品牌“芙蓉兴盛”的子产业,湖南是兴盛优选发家的大本营。2016年,谋求转型背景下,兴盛优选确立了“平台预售+用户自提”的轻资产商业模式,掀起一场供应链的效率革命。 2020年“黑天鹅”飞起,社区团购赛道迎来大爆发,凭借着这一底牌迅速崛起的兴盛优选风头无两,甚至一度被美团、拼多多等大厂视为学习样本。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2023年前后,各大互联网巨头公司纷纷来到位于长沙的","text":"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社区团购就从资本的宠儿,沦落成了风口的弃子,各大品牌如“十荟团”和“你我您”等相继黯然收场。 2020年,得益于疫情“黑天鹅”带来的特殊“风口”,社区团购一度引发了互联网历史上最为激烈的“补贴大战”。但转至今年,这一市场几乎完全被大型平台垄断,已经很少听到有社区团购初创企业与资本达成新的合作。不过吊诡的是,撞破南墙的巨头们反而重新点燃战火,暗地上演了一场攻防战。 社区团购老大哥兴盛优选开启团店业务,正式叫板美团旗下明日达超市;在湖南深耕7年的知花知果,则通过搭建社群团购、单品开发、档口批发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打算拓展湖北、江西等邻省业务。 与此同时,电商巨头淘宝和京东也正积极备战,释放出重新进军社区团购市场的决心。多多买菜和美团优选两个平台继续二人转,根据2022年上半年的数据,两者合计已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 不过相较于此前美团的亏损不停,多多买菜似乎已看见爬出泥潭的曙光。据Hayden Capital(海登资本)预计,多多买菜将从2023年开始实现整体盈利。据保守估计,到2025年,该业务将为拼多多贡献至少约140亿元人民币的息税前利润。 或许这个消息会让美团更感紧迫,同时也解释了为何各大巨头始终放不下这块肥肉。 “旧王”去势 2023年11月兴盛优选全盘撤出广东市场,不久兴盛优选COO熊卫辞任,如今兴盛优选在全国覆盖的省份仅剩下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 作为湖南省最大的连锁便利店品牌“芙蓉兴盛”的子产业,湖南是兴盛优选发家的大本营。2016年,谋求转型背景下,兴盛优选确立了“平台预售+用户自提”的轻资产商业模式,掀起一场供应链的效率革命。 2020年“黑天鹅”飞起,社区团购赛道迎来大爆发,凭借着这一底牌迅速崛起的兴盛优选风头无两,甚至一度被美团、拼多多等大厂视为学习样本。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2023年前后,各大互联网巨头公司纷纷来到位于长沙的","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bc6436ebf03d2c544f168b28617c288","width":"1080","height":"54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26835951033569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82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267241787048144,"gmtCreate":1706268990697,"gmtModify":1706269023422,"author":{"id":"4156338514440820","authorId":"4156338514440820","name":"深渡Cross","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6e4ce8eb5f362008dd05630c263491eb","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56338514440820","authorIdStr":"4156338514440820"},"themes":[],"title":"2024,手机从“模”开卷","htmlText":"春节将至,手机行业所期待的复苏“曙光”似乎终于到来。 历经一年的高期待,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在去年年尾重回正增长的轨道。据Canalys数据显示,2023年Q4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8%,达到3.2亿部,结束了连续七个季度的下滑。国内手机市场整体出货7390万台,同比下跌1%,跌幅进一步收窄,但并未完全走出泥潭。 回顾整个2023年,国内手机行业在折叠屏、价格、影像、内存、续航、系统、大模型等细分赛道上反复上演着贴身肉搏,为了每季度一百万左右的出货增长和3%的市占率“卷出天际”,其中影像便是重中之重。 而在如此高强度“快跑”之下,整体成绩其实也有不错的提升。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去年9月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3327.7万部,同比增长59.0%;10月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916.2万部,同比增长19.7%;11月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3121.1万部,同比增长34.3% 不过如果从结果倒推,这一年的时间里,手机厂商们的真实市占率变化却并不大。即使是一度被称作搅动手机行业的鲶鱼,于去年年中重出江湖的华为,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并未实际改变国内的现有格局,始终处于“其他”分类。 2024年一开年,手机厂商们内卷的势头愈演愈烈,OPPO甚至把旗舰主力Find X7系列的发布会都提前到了1月8号。而今年的内卷新趋势是,在折叠屏和影像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大模型”这个维度。毕竟,就连荣耀的CEO赵明都在1月11日的Magic 6发布会上表示,他想卷影像都找不到可以合作的镜头厂家。 大模型已经风风火火了一整年,但大模型上手机还是个新鲜概念,各大品牌虽有发布但大多还是在抢位阶段,用户真正使用的频次也不高,尚有充分的内卷余地。再者说,还有操作系统这个人人惦记的金矿,等着厂商们挖掘呢。 性价比卷至“天花板” 2007年1月9日,新款iPhone出世,这一天,也被世人认为是智能手机时代的历史性节点。","listText":"春节将至,手机行业所期待的复苏“曙光”似乎终于到来。 历经一年的高期待,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在去年年尾重回正增长的轨道。据Canalys数据显示,2023年Q4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8%,达到3.2亿部,结束了连续七个季度的下滑。国内手机市场整体出货7390万台,同比下跌1%,跌幅进一步收窄,但并未完全走出泥潭。 回顾整个2023年,国内手机行业在折叠屏、价格、影像、内存、续航、系统、大模型等细分赛道上反复上演着贴身肉搏,为了每季度一百万左右的出货增长和3%的市占率“卷出天际”,其中影像便是重中之重。 而在如此高强度“快跑”之下,整体成绩其实也有不错的提升。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去年9月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3327.7万部,同比增长59.0%;10月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916.2万部,同比增长19.7%;11月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3121.1万部,同比增长34.3% 不过如果从结果倒推,这一年的时间里,手机厂商们的真实市占率变化却并不大。即使是一度被称作搅动手机行业的鲶鱼,于去年年中重出江湖的华为,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并未实际改变国内的现有格局,始终处于“其他”分类。 2024年一开年,手机厂商们内卷的势头愈演愈烈,OPPO甚至把旗舰主力Find X7系列的发布会都提前到了1月8号。而今年的内卷新趋势是,在折叠屏和影像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大模型”这个维度。毕竟,就连荣耀的CEO赵明都在1月11日的Magic 6发布会上表示,他想卷影像都找不到可以合作的镜头厂家。 大模型已经风风火火了一整年,但大模型上手机还是个新鲜概念,各大品牌虽有发布但大多还是在抢位阶段,用户真正使用的频次也不高,尚有充分的内卷余地。再者说,还有操作系统这个人人惦记的金矿,等着厂商们挖掘呢。 性价比卷至“天花板” 2007年1月9日,新款iPhone出世,这一天,也被世人认为是智能手机时代的历史性节点。","text":"春节将至,手机行业所期待的复苏“曙光”似乎终于到来。 历经一年的高期待,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在去年年尾重回正增长的轨道。据Canalys数据显示,2023年Q4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8%,达到3.2亿部,结束了连续七个季度的下滑。国内手机市场整体出货7390万台,同比下跌1%,跌幅进一步收窄,但并未完全走出泥潭。 回顾整个2023年,国内手机行业在折叠屏、价格、影像、内存、续航、系统、大模型等细分赛道上反复上演着贴身肉搏,为了每季度一百万左右的出货增长和3%的市占率“卷出天际”,其中影像便是重中之重。 而在如此高强度“快跑”之下,整体成绩其实也有不错的提升。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去年9月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3327.7万部,同比增长59.0%;10月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916.2万部,同比增长19.7%;11月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3121.1万部,同比增长34.3% 不过如果从结果倒推,这一年的时间里,手机厂商们的真实市占率变化却并不大。即使是一度被称作搅动手机行业的鲶鱼,于去年年中重出江湖的华为,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并未实际改变国内的现有格局,始终处于“其他”分类。 2024年一开年,手机厂商们内卷的势头愈演愈烈,OPPO甚至把旗舰主力Find X7系列的发布会都提前到了1月8号。而今年的内卷新趋势是,在折叠屏和影像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大模型”这个维度。毕竟,就连荣耀的CEO赵明都在1月11日的Magic 6发布会上表示,他想卷影像都找不到可以合作的镜头厂家。 大模型已经风风火火了一整年,但大模型上手机还是个新鲜概念,各大品牌虽有发布但大多还是在抢位阶段,用户真正使用的频次也不高,尚有充分的内卷余地。再者说,还有操作系统这个人人惦记的金矿,等着厂商们挖掘呢。 性价比卷至“天花板” 2007年1月9日,新款iPhone出世,这一天,也被世人认为是智能手机时代的历史性节点。","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27d07dfd604faec1b8cb0573fc79fc9","width":"925","height":"543"}],"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26724178704814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79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248449355378992,"gmtCreate":1701694489473,"gmtModify":1701695454172,"author":{"id":"4156338514440820","authorId":"4156338514440820","name":"深渡Cross","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6e4ce8eb5f362008dd05630c263491eb","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56338514440820","authorIdStr":"4156338514440820"},"themes":[],"title":"入局跑腿业务,滴滴、高德们找到新战场","htmlText":"在即将结束的2023年中,随着网约车企业的陆续进场,跑腿赛道正在朝着不一样的方向前行。 离此最近的是,11月月中,高德地图APP被发现悄悄在北京、武汉、杭州等地上线“高德秒送”服务,模式将于和平台上的网约车模块类似,利用第三方聚合路线服务。据悉,目前仅接入了饿了么旗下的蜂鸟跑腿一个平台。 而早在今年6月,滴滴就已经推出“滴滴快送”业务,以聚合方式接入达达快送、闪送、顺丰同城等专业跑腿公司,并且覆盖200多个城市。以大型货运为主的货拉拉也是在今年入局,于3月上线两轮同城跑腿服务。 实际上,网约车企业们会入局跑腿赛道,说到底也是时代的抉择。移动互联网的下滑趋势仍在持续,目前市面上的大厂遇见风口变得比以往更加谨慎,而跑腿这类成熟的业务虽然空间不大,但却更让人放心。只是这对老玩家们似乎有些不太友好,毕竟在今年以前,整个跑腿江湖一直由美团、顺丰同城、闪送、UU跑腿这几家头部玩家稳稳把持着。 当然了,网约车企业们想要真正入局,也是虎口夺食。群狼环伺之下,滴滴高德们胜算几何,这两家宿敌又将在新战场展开怎样的交锋? \"香饽饽\"跑腿业务 其实,跑腿市场的规模和前景,或许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大。 艾媒咨询分析师曾在《2022年中国跑腿经济市场洞察报告》中提及,中国跑腿经济的发展空间有望逐步扩大,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664亿元,2018-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5.4%。 从市场发展来看,当下“懒人经济、宅经济”仍旧保持着增长趋势,且消费者在即配服务上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长,并演化为个性化、多样化、非标化等特性,使用环境明显由彼时的送外卖大幅转变为“送万物”。 据报告显示,在跑腿业务上有着较大需求的可以划分为两类:一边个人消费者,一边是本地小个体户。若是按需求细分来看:可以分为急(着急用)、忙(抽不开身)、忘(忘带东西)三类。有调研数据显示,38.4%的消费者由于忘带物品,使用跑腿帮取送;37","listText":"在即将结束的2023年中,随着网约车企业的陆续进场,跑腿赛道正在朝着不一样的方向前行。 离此最近的是,11月月中,高德地图APP被发现悄悄在北京、武汉、杭州等地上线“高德秒送”服务,模式将于和平台上的网约车模块类似,利用第三方聚合路线服务。据悉,目前仅接入了饿了么旗下的蜂鸟跑腿一个平台。 而早在今年6月,滴滴就已经推出“滴滴快送”业务,以聚合方式接入达达快送、闪送、顺丰同城等专业跑腿公司,并且覆盖200多个城市。以大型货运为主的货拉拉也是在今年入局,于3月上线两轮同城跑腿服务。 实际上,网约车企业们会入局跑腿赛道,说到底也是时代的抉择。移动互联网的下滑趋势仍在持续,目前市面上的大厂遇见风口变得比以往更加谨慎,而跑腿这类成熟的业务虽然空间不大,但却更让人放心。只是这对老玩家们似乎有些不太友好,毕竟在今年以前,整个跑腿江湖一直由美团、顺丰同城、闪送、UU跑腿这几家头部玩家稳稳把持着。 当然了,网约车企业们想要真正入局,也是虎口夺食。群狼环伺之下,滴滴高德们胜算几何,这两家宿敌又将在新战场展开怎样的交锋? \"香饽饽\"跑腿业务 其实,跑腿市场的规模和前景,或许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大。 艾媒咨询分析师曾在《2022年中国跑腿经济市场洞察报告》中提及,中国跑腿经济的发展空间有望逐步扩大,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664亿元,2018-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5.4%。 从市场发展来看,当下“懒人经济、宅经济”仍旧保持着增长趋势,且消费者在即配服务上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长,并演化为个性化、多样化、非标化等特性,使用环境明显由彼时的送外卖大幅转变为“送万物”。 据报告显示,在跑腿业务上有着较大需求的可以划分为两类:一边个人消费者,一边是本地小个体户。若是按需求细分来看:可以分为急(着急用)、忙(抽不开身)、忘(忘带东西)三类。有调研数据显示,38.4%的消费者由于忘带物品,使用跑腿帮取送;37","text":"在即将结束的2023年中,随着网约车企业的陆续进场,跑腿赛道正在朝着不一样的方向前行。 离此最近的是,11月月中,高德地图APP被发现悄悄在北京、武汉、杭州等地上线“高德秒送”服务,模式将于和平台上的网约车模块类似,利用第三方聚合路线服务。据悉,目前仅接入了饿了么旗下的蜂鸟跑腿一个平台。 而早在今年6月,滴滴就已经推出“滴滴快送”业务,以聚合方式接入达达快送、闪送、顺丰同城等专业跑腿公司,并且覆盖200多个城市。以大型货运为主的货拉拉也是在今年入局,于3月上线两轮同城跑腿服务。 实际上,网约车企业们会入局跑腿赛道,说到底也是时代的抉择。移动互联网的下滑趋势仍在持续,目前市面上的大厂遇见风口变得比以往更加谨慎,而跑腿这类成熟的业务虽然空间不大,但却更让人放心。只是这对老玩家们似乎有些不太友好,毕竟在今年以前,整个跑腿江湖一直由美团、顺丰同城、闪送、UU跑腿这几家头部玩家稳稳把持着。 当然了,网约车企业们想要真正入局,也是虎口夺食。群狼环伺之下,滴滴高德们胜算几何,这两家宿敌又将在新战场展开怎样的交锋? \"香饽饽\"跑腿业务 其实,跑腿市场的规模和前景,或许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大。 艾媒咨询分析师曾在《2022年中国跑腿经济市场洞察报告》中提及,中国跑腿经济的发展空间有望逐步扩大,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664亿元,2018-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5.4%。 从市场发展来看,当下“懒人经济、宅经济”仍旧保持着增长趋势,且消费者在即配服务上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长,并演化为个性化、多样化、非标化等特性,使用环境明显由彼时的送外卖大幅转变为“送万物”。 据报告显示,在跑腿业务上有着较大需求的可以划分为两类:一边个人消费者,一边是本地小个体户。若是按需求细分来看:可以分为急(着急用)、忙(抽不开身)、忘(忘带东西)三类。有调研数据显示,38.4%的消费者由于忘带物品,使用跑腿帮取送;37","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ea0251a829e00405fc570d4fe0e8e40","width":"1080","height":"61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24844935537899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17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242178016596256,"gmtCreate":1700146712210,"gmtModify":1700148458194,"author":{"id":"4156338514440820","authorId":"4156338514440820","name":"深渡Cross","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6e4ce8eb5f362008dd05630c263491eb","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56338514440820","authorIdStr":"4156338514440820"},"themes":[],"title":"徐雷VS许冉,一个职位的两种宿命","htmlText":"11月15日,京东集团公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的财报。 从数据上看,京东目前并未摆脱自开年以来的营收增速下滑的趋势。据财报显示,京东集团第三季度总营收为247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仅为1.7%。京东集团CEO许冉在财报发布后的回应中,对此只以“稳健”概述。 但好的方面是,京东本季度却录得了106亿元人民币的Non-GAAP净利润,远超此前市场预期89亿元。据许冉表示,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在价格竞争力和平台生态建设方面的主动努力及供应链优势。 不过,有媒体认为,会出现利润远超预期的原因,或许是此前分析师仍对于京东零售的“低价”策略持悲观态度,但结合三个季度财报来看,刘强东所谓的“低价”并非京东真金补贴,而是商家也为京东的活动承担了一部分。 然而,相较于并不亮眼的财报数据,似乎京东零售CEO辛利军的免职和许冉的兼任更受市场关注。据36氪报道,京东集团CEO许冉女士将兼任京东零售集团CEO,原京东零售集团CEO辛利军另有任用。 其中,有一个疑惑的点是,在许冉的“兼职”回应中曾提及,“零售换帅后战略不会发生明显改变”,既然换帅之后战略不会改变,由集团CEO兼任和有着十年经验的“老兵”担任CEO又有什么区别?甚至,这还是曾经挽京东之将倾的徐雷也不曾有过的“殊荣”。 有意思的是,随着Q3财报和该消息的发布,昨晚的资本市场也给出了相应的反响:京东集团美股大涨超7%。当然对此一个更好的解释是,与其说投资者对于许冉“兼职”后的京东信心十足,一个更好的理解是,刘强东对京东整体方向持续加深地把控,给予市场信心。 京东犯错,辛利军背锅? 此次原京东零售CEO辛利军的免职,其实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的是,辛利军被免职的时间点太早,京东零售相关措施并未实施完全。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10月辛利军进入京东,历任京东零售生活服务事业群总裁、京东健康CEO;2021年9月,源于京东组织架构调","listText":"11月15日,京东集团公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的财报。 从数据上看,京东目前并未摆脱自开年以来的营收增速下滑的趋势。据财报显示,京东集团第三季度总营收为247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仅为1.7%。京东集团CEO许冉在财报发布后的回应中,对此只以“稳健”概述。 但好的方面是,京东本季度却录得了106亿元人民币的Non-GAAP净利润,远超此前市场预期89亿元。据许冉表示,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在价格竞争力和平台生态建设方面的主动努力及供应链优势。 不过,有媒体认为,会出现利润远超预期的原因,或许是此前分析师仍对于京东零售的“低价”策略持悲观态度,但结合三个季度财报来看,刘强东所谓的“低价”并非京东真金补贴,而是商家也为京东的活动承担了一部分。 然而,相较于并不亮眼的财报数据,似乎京东零售CEO辛利军的免职和许冉的兼任更受市场关注。据36氪报道,京东集团CEO许冉女士将兼任京东零售集团CEO,原京东零售集团CEO辛利军另有任用。 其中,有一个疑惑的点是,在许冉的“兼职”回应中曾提及,“零售换帅后战略不会发生明显改变”,既然换帅之后战略不会改变,由集团CEO兼任和有着十年经验的“老兵”担任CEO又有什么区别?甚至,这还是曾经挽京东之将倾的徐雷也不曾有过的“殊荣”。 有意思的是,随着Q3财报和该消息的发布,昨晚的资本市场也给出了相应的反响:京东集团美股大涨超7%。当然对此一个更好的解释是,与其说投资者对于许冉“兼职”后的京东信心十足,一个更好的理解是,刘强东对京东整体方向持续加深地把控,给予市场信心。 京东犯错,辛利军背锅? 此次原京东零售CEO辛利军的免职,其实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的是,辛利军被免职的时间点太早,京东零售相关措施并未实施完全。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10月辛利军进入京东,历任京东零售生活服务事业群总裁、京东健康CEO;2021年9月,源于京东组织架构调","text":"11月15日,京东集团公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的财报。 从数据上看,京东目前并未摆脱自开年以来的营收增速下滑的趋势。据财报显示,京东集团第三季度总营收为247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仅为1.7%。京东集团CEO许冉在财报发布后的回应中,对此只以“稳健”概述。 但好的方面是,京东本季度却录得了106亿元人民币的Non-GAAP净利润,远超此前市场预期89亿元。据许冉表示,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在价格竞争力和平台生态建设方面的主动努力及供应链优势。 不过,有媒体认为,会出现利润远超预期的原因,或许是此前分析师仍对于京东零售的“低价”策略持悲观态度,但结合三个季度财报来看,刘强东所谓的“低价”并非京东真金补贴,而是商家也为京东的活动承担了一部分。 然而,相较于并不亮眼的财报数据,似乎京东零售CEO辛利军的免职和许冉的兼任更受市场关注。据36氪报道,京东集团CEO许冉女士将兼任京东零售集团CEO,原京东零售集团CEO辛利军另有任用。 其中,有一个疑惑的点是,在许冉的“兼职”回应中曾提及,“零售换帅后战略不会发生明显改变”,既然换帅之后战略不会改变,由集团CEO兼任和有着十年经验的“老兵”担任CEO又有什么区别?甚至,这还是曾经挽京东之将倾的徐雷也不曾有过的“殊荣”。 有意思的是,随着Q3财报和该消息的发布,昨晚的资本市场也给出了相应的反响:京东集团美股大涨超7%。当然对此一个更好的解释是,与其说投资者对于许冉“兼职”后的京东信心十足,一个更好的理解是,刘强东对京东整体方向持续加深地把控,给予市场信心。 京东犯错,辛利军背锅? 此次原京东零售CEO辛利军的免职,其实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的是,辛利军被免职的时间点太早,京东零售相关措施并未实施完全。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10月辛利军进入京东,历任京东零售生活服务事业群总裁、京东健康CEO;2021年9月,源于京东组织架构调","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ccbd664646291a2318683c186103626","width":"1080","height":"66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24217801659625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69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241728584671248,"gmtCreate":1700046502446,"gmtModify":1700046662104,"author":{"id":"4156338514440820","authorId":"4156338514440820","name":"深渡Cross","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6e4ce8eb5f362008dd05630c263491eb","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56338514440820","authorIdStr":"4156338514440820"},"themes":[],"title":"文心大模型,一个敌一群","htmlText":"一年前ChatGPT横空出世的时候,它之所以能引发围观人群的惊叹,乃至把这轮已经跌入情绪和现实双重深渊的人工智能行业抢救过来,是因为它相比此前的人工智能产品跨越式地产生了智能的“涌现”。 所谓“涌现”是指构成复杂系统的多个个体组件,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于系统层面产生了这些个体所不具有的新特性。例如像蚂蚁这样的生物,单个的个体表现不出任何高等的意识,但蚁群这个系统却可以建造巨大的巢穴,在巢穴里塞满食物,并通过明确的分工合作完成复杂的任务。有研究人员认为,由神经元构成的大脑也是这样通过这类局部作用,在个体层面“涌现”出意识的。 ChatGPT所涌现出的能力令OpenAI自身的开发者都感到意外,冥冥中似乎人类已经隐约触摸到了通向AGI的终极道路。这样的前景很难不令从业者感到心潮澎湃,对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尤其如此。一个保守的估计是,目前国内研发的大模型总数已经超过了200个。这个现象当然首先反映出在人工智能领域,以及更广泛的计算机科学和IT产业方面,我们已经处于或者起码非常接近世界领先水平。 然而,与制造大模型的狂热相比,国内对于在大模型之上构建AI原生应用的热情似乎要冷淡得多。百度创始人李彦宏10月15日在西丽湖论坛上提到,中国目前的AI原生应用很难说出个一二来,而国外除了几十个基础大模型之外,已经有上千个AI原生应用,这是现在中国市场上所没有的。 在《深渡》看来,基于大模型本身的特征和可能的发展路径来说,上述这种“争模型轻应用”的现象其实并不合理。更恰当的行业模式应该转过来:制造大模型需要理性慎重,而业界参与大模型浪潮的激情和狂热,应该导向寻找应用大模型这个出口上来。 制造大模型需“冷静” 国内的大模型从数量上讲,应该已经确定性地超过了美国。 促成这个现实的最重要原因,是很多企业选择建造专有大模型,这些专有大模型通常宣称基于各自所在的行业,因而在特定场景下有着更好的表现。 然而","listText":"一年前ChatGPT横空出世的时候,它之所以能引发围观人群的惊叹,乃至把这轮已经跌入情绪和现实双重深渊的人工智能行业抢救过来,是因为它相比此前的人工智能产品跨越式地产生了智能的“涌现”。 所谓“涌现”是指构成复杂系统的多个个体组件,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于系统层面产生了这些个体所不具有的新特性。例如像蚂蚁这样的生物,单个的个体表现不出任何高等的意识,但蚁群这个系统却可以建造巨大的巢穴,在巢穴里塞满食物,并通过明确的分工合作完成复杂的任务。有研究人员认为,由神经元构成的大脑也是这样通过这类局部作用,在个体层面“涌现”出意识的。 ChatGPT所涌现出的能力令OpenAI自身的开发者都感到意外,冥冥中似乎人类已经隐约触摸到了通向AGI的终极道路。这样的前景很难不令从业者感到心潮澎湃,对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尤其如此。一个保守的估计是,目前国内研发的大模型总数已经超过了200个。这个现象当然首先反映出在人工智能领域,以及更广泛的计算机科学和IT产业方面,我们已经处于或者起码非常接近世界领先水平。 然而,与制造大模型的狂热相比,国内对于在大模型之上构建AI原生应用的热情似乎要冷淡得多。百度创始人李彦宏10月15日在西丽湖论坛上提到,中国目前的AI原生应用很难说出个一二来,而国外除了几十个基础大模型之外,已经有上千个AI原生应用,这是现在中国市场上所没有的。 在《深渡》看来,基于大模型本身的特征和可能的发展路径来说,上述这种“争模型轻应用”的现象其实并不合理。更恰当的行业模式应该转过来:制造大模型需要理性慎重,而业界参与大模型浪潮的激情和狂热,应该导向寻找应用大模型这个出口上来。 制造大模型需“冷静” 国内的大模型从数量上讲,应该已经确定性地超过了美国。 促成这个现实的最重要原因,是很多企业选择建造专有大模型,这些专有大模型通常宣称基于各自所在的行业,因而在特定场景下有着更好的表现。 然而","text":"一年前ChatGPT横空出世的时候,它之所以能引发围观人群的惊叹,乃至把这轮已经跌入情绪和现实双重深渊的人工智能行业抢救过来,是因为它相比此前的人工智能产品跨越式地产生了智能的“涌现”。 所谓“涌现”是指构成复杂系统的多个个体组件,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于系统层面产生了这些个体所不具有的新特性。例如像蚂蚁这样的生物,单个的个体表现不出任何高等的意识,但蚁群这个系统却可以建造巨大的巢穴,在巢穴里塞满食物,并通过明确的分工合作完成复杂的任务。有研究人员认为,由神经元构成的大脑也是这样通过这类局部作用,在个体层面“涌现”出意识的。 ChatGPT所涌现出的能力令OpenAI自身的开发者都感到意外,冥冥中似乎人类已经隐约触摸到了通向AGI的终极道路。这样的前景很难不令从业者感到心潮澎湃,对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尤其如此。一个保守的估计是,目前国内研发的大模型总数已经超过了200个。这个现象当然首先反映出在人工智能领域,以及更广泛的计算机科学和IT产业方面,我们已经处于或者起码非常接近世界领先水平。 然而,与制造大模型的狂热相比,国内对于在大模型之上构建AI原生应用的热情似乎要冷淡得多。百度创始人李彦宏10月15日在西丽湖论坛上提到,中国目前的AI原生应用很难说出个一二来,而国外除了几十个基础大模型之外,已经有上千个AI原生应用,这是现在中国市场上所没有的。 在《深渡》看来,基于大模型本身的特征和可能的发展路径来说,上述这种“争模型轻应用”的现象其实并不合理。更恰当的行业模式应该转过来:制造大模型需要理性慎重,而业界参与大模型浪潮的激情和狂热,应该导向寻找应用大模型这个出口上来。 制造大模型需“冷静” 国内的大模型从数量上讲,应该已经确定性地超过了美国。 促成这个现实的最重要原因,是很多企业选择建造专有大模型,这些专有大模型通常宣称基于各自所在的行业,因而在特定场景下有着更好的表现。 然而","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2fee5c92a9b19f0e5410ff3fb977f4e","width":"1080","height":"647"}],"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24172858467124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19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239284917506152,"gmtCreate":1699447449545,"gmtModify":1699450284216,"author":{"id":"4156338514440820","authorId":"4156338514440820","name":"深渡Cross","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6e4ce8eb5f362008dd05630c263491eb","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56338514440820","authorIdStr":"4156338514440820"},"themes":[],"title":"替补淘特,1688和咸鱼能为阿里电商带来增长吗","htmlText":"根据《晚点LatePost》的报道,阿里近期将国内的批发电商平台1688和二手电商平台闲鱼,升级成了淘天集团的一级业务,1688总裁余涌和闲鱼总经理丁健今后也将直接向戴珊汇报。 在原本阿里庞杂体系的内部,1688和闲鱼是两个长期不那么受重视的产品,主要原因是二者的规模跟淘天比起来太小,并且没有太好的故事可讲。但随着淘天主站在国内面临的竞争愈加激烈,这方面的增长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 在这样的背景下,1688和闲鱼的表现就显得颇为亮眼了。根据阿里财报的披露,今年上半年闲鱼的日活同比上升了18%。而1688方面,根据官方公众号《1688商人圈》8月发布的商家信心经营报告,平台用户较去年同期实现了近20%的增长,平台交易额则是增长了近45%。 并且,这些增长数字都是在没有大量消耗集团资源的情况下实现的,相较于前两年对淘特的高举高打和无疾而终,1688和闲鱼的底色无疑要耐看得多。 自2020年以来,在阿里集团每次财报会上,淘特强劲的增长数字几乎都是最大的亮点。然而以汪海的职位调整为标志,淘特业务线的声量快速下降,以至于在最新的财报新闻稿里,你已经找不到任何有关淘特的描述。以淘特为中心的拼多多狙击战,毫无疑问可以称之为惨败,最终这场战役留下的有效遗产,大概只会剩下主站的“淘宝好价”频道和“淘工厂”。 而现在戴珊选择把1688和闲鱼升级成淘天集团的一级业务,除了这两个产品本身增长趋势突出因而值得提携以外,另一个关键目的大概在于丰富淘天的低价矩阵。换句话说,淘特曾经没能完成的任务,1688和闲鱼如今要承担一部分。从表面上看,这个安排有着相当合理的逻辑。 一方面,1688作为B2B批发平台起家,被认为在商品价格上有一定优势。而1688最近两年的出圈,很大程度上也是豆瓣和小红书里那些“1688女孩”和“1688男孩”的推动。各大电商平台当前实施低价战略的一个支点,就是从工厂源头拿货直销给用户的","listText":"根据《晚点LatePost》的报道,阿里近期将国内的批发电商平台1688和二手电商平台闲鱼,升级成了淘天集团的一级业务,1688总裁余涌和闲鱼总经理丁健今后也将直接向戴珊汇报。 在原本阿里庞杂体系的内部,1688和闲鱼是两个长期不那么受重视的产品,主要原因是二者的规模跟淘天比起来太小,并且没有太好的故事可讲。但随着淘天主站在国内面临的竞争愈加激烈,这方面的增长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 在这样的背景下,1688和闲鱼的表现就显得颇为亮眼了。根据阿里财报的披露,今年上半年闲鱼的日活同比上升了18%。而1688方面,根据官方公众号《1688商人圈》8月发布的商家信心经营报告,平台用户较去年同期实现了近20%的增长,平台交易额则是增长了近45%。 并且,这些增长数字都是在没有大量消耗集团资源的情况下实现的,相较于前两年对淘特的高举高打和无疾而终,1688和闲鱼的底色无疑要耐看得多。 自2020年以来,在阿里集团每次财报会上,淘特强劲的增长数字几乎都是最大的亮点。然而以汪海的职位调整为标志,淘特业务线的声量快速下降,以至于在最新的财报新闻稿里,你已经找不到任何有关淘特的描述。以淘特为中心的拼多多狙击战,毫无疑问可以称之为惨败,最终这场战役留下的有效遗产,大概只会剩下主站的“淘宝好价”频道和“淘工厂”。 而现在戴珊选择把1688和闲鱼升级成淘天集团的一级业务,除了这两个产品本身增长趋势突出因而值得提携以外,另一个关键目的大概在于丰富淘天的低价矩阵。换句话说,淘特曾经没能完成的任务,1688和闲鱼如今要承担一部分。从表面上看,这个安排有着相当合理的逻辑。 一方面,1688作为B2B批发平台起家,被认为在商品价格上有一定优势。而1688最近两年的出圈,很大程度上也是豆瓣和小红书里那些“1688女孩”和“1688男孩”的推动。各大电商平台当前实施低价战略的一个支点,就是从工厂源头拿货直销给用户的","text":"根据《晚点LatePost》的报道,阿里近期将国内的批发电商平台1688和二手电商平台闲鱼,升级成了淘天集团的一级业务,1688总裁余涌和闲鱼总经理丁健今后也将直接向戴珊汇报。 在原本阿里庞杂体系的内部,1688和闲鱼是两个长期不那么受重视的产品,主要原因是二者的规模跟淘天比起来太小,并且没有太好的故事可讲。但随着淘天主站在国内面临的竞争愈加激烈,这方面的增长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 在这样的背景下,1688和闲鱼的表现就显得颇为亮眼了。根据阿里财报的披露,今年上半年闲鱼的日活同比上升了18%。而1688方面,根据官方公众号《1688商人圈》8月发布的商家信心经营报告,平台用户较去年同期实现了近20%的增长,平台交易额则是增长了近45%。 并且,这些增长数字都是在没有大量消耗集团资源的情况下实现的,相较于前两年对淘特的高举高打和无疾而终,1688和闲鱼的底色无疑要耐看得多。 自2020年以来,在阿里集团每次财报会上,淘特强劲的增长数字几乎都是最大的亮点。然而以汪海的职位调整为标志,淘特业务线的声量快速下降,以至于在最新的财报新闻稿里,你已经找不到任何有关淘特的描述。以淘特为中心的拼多多狙击战,毫无疑问可以称之为惨败,最终这场战役留下的有效遗产,大概只会剩下主站的“淘宝好价”频道和“淘工厂”。 而现在戴珊选择把1688和闲鱼升级成淘天集团的一级业务,除了这两个产品本身增长趋势突出因而值得提携以外,另一个关键目的大概在于丰富淘天的低价矩阵。换句话说,淘特曾经没能完成的任务,1688和闲鱼如今要承担一部分。从表面上看,这个安排有着相当合理的逻辑。 一方面,1688作为B2B批发平台起家,被认为在商品价格上有一定优势。而1688最近两年的出圈,很大程度上也是豆瓣和小红书里那些“1688女孩”和“1688男孩”的推动。各大电商平台当前实施低价战略的一个支点,就是从工厂源头拿货直销给用户的","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20b6721d606d1537c8c1716d2996916","width":"717","height":"385"}],"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23928491750615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98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post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