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Insights

立足财报视角,从细微处洞察行业背后趋势。

IP属地:北京
    • 新浪Insights新浪Insights
      ·16:08

      燕之屋京东天猫旗舰店两周卖51盒,王石带不动“总裁碗燕”?

      (图源:燕之屋官网) 2025年的燕窝品牌们,陷入集体性焦虑。 多年的高增长过后,燕窝行业前进的脚步也渐渐慢了下来。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2年,中国燕窝市场规模的复合年增长率达27.2%,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由2022年的430亿元增长至921亿元,但复合年增长率将降至16.5%。 伴随着消费需求的上升及市场规模的扩大,大量玩家涌入燕窝赛道,同仁堂、盒马、东阿阿胶等跨界品牌也纷纷入局,行业繁荣发展的同时,竞争也日益白热化。然而好景不长,如今消费市场陷入低迷,消费者更趋于理性和谨慎,燕窝行业迎来了一段极具挑战的时光。 作为燕窝头部品牌,燕之屋也深切感受到了水温的变化。3月14日,燕之屋公布了2024年年报,交出了2020年以来最差的“成绩单”。 一直以来,燕窝的主要消费群体都是女性,燕之屋瞄准的也是“贵妇生意”。不过,“贵妇”们的钱,现在不好赚了。于是,燕之屋又将眼光投向了男性市场,展开了新一轮的营销攻势。3月18日,燕之屋官宣王石成为品牌代言人,3168元一盒的“总裁碗燕”瞬间引爆舆论。“男人”和“燕窝”这两个看似并不相干的词汇组合在一起,一时间惊叹声、质疑声纷至沓来。 这一次,燕之屋一直依赖的营销换增长模式还能奏效吗?74岁的王石代言燕窝,背后又藏着什么心思? 燕之屋创始人黄健,只会打营销一张牌? 多年来,砸钱请明星代言一直是燕之屋创始人黄健寻求增长的一张“王牌”。早在2008年,燕之屋就邀请港星刘嘉玲作为代言人。明星效应带来的销量上升,让燕之屋尝到了甜头。随后林志玲、赵丽颖、金晨等明星也陆续成为其品牌代言人。 2023年底,多次IPO失败的燕之屋终于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此前,燕之屋曾两次申请A股上市,均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包括燕窝营养价值,以及依靠营销支撑业绩遭监管质疑。开启资本市场的征程后,燕之屋又拉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营销狂欢序幕。 2024
      68评论
      举报
      燕之屋京东天猫旗舰店两周卖51盒,王石带不动“总裁碗燕”?
    • 新浪Insights新浪Insights
      ·04-02 16:08

      华为2024年全年营收8621亿元,近10年研发投入超1.2万亿元

      (图源:unsplash) 北京时间3月31日,华为公布了2024年报,交出了一份符合预期的”成绩单“。 年报显示,2024年全年,华为营收8621亿元,同比增长22.4%;净利润626亿元,同比减少28%。 分业务来看,2024年,华为ICT基础设施业务营收3699.03亿元,同比增长4.9%;终端业务营收3390.06亿元,同比增长38.3%;云计算业务385.23亿元,同比增长8.5%;数字能源业务营收686.78亿元,同比增长24.4%;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营收263.53亿元,同比增长474.4%;其他业务营收196.09亿元,同比增长79%。 分区域来看,2024年,华为在中国的营收达6152.64亿元,同比增长30.5%;欧洲中东非洲地区的营收达1483.55亿元,同比增长2.1%;亚太地区的营收达433.06亿元,同比增长5.5%;美洲地区的营收达363.01亿元,同比增长2.7%;其他地区的营收188.46亿元,同比增长69.4%。 2024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达1797亿元,约占全年营收的20.8%。近十年来,华为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12490亿元。 “2024年,华为全体员工努力应对各种外部挑战,持续提升产品质量、经营质量和运作效率,经营结果符合预期。感谢全球客户的信任,感谢全球供应商、合作伙伴、开发者的协同,感谢消费者的认可,感谢全体员工的付出以及每一位家属的支持。“华为轮值董事长孟晚舟表示。
      21评论
      举报
      华为2024年全年营收8621亿元,近10年研发投入超1.2万亿元
    • 新浪Insights新浪Insights
      ·03-27

      郭广昌入主舍得四年后,社保基金、北上资金等“聪明钱”纷纷逃离

      (图源:舍得官网) 3月末的暖风,吹不散白酒行业的“阴霾”。 2024年,受需求不振等多重因素影响,白酒行业深陷“寒冬”之中。来到2025年,寒意仍在蔓延。 库存高企、动销疲软和价格倒挂,早已成酒企们面临的共性问题。危局之下,酒企们也开启“花式自救”,不过业绩的降速,以及股价的低迷,依然是它们躲不开的现实。 在行业集中度提高的当下,茅台、五粮液等头部酒企仍能保持增长,但二三线酒企的生存发展空间愈发逼仄,不少酒企业绩滑坡较为严重,舍得酒业(以下简称“舍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舍得近日公布的年报显示,营收刚刚超过50亿元,与其三年前定下“营收破百亿”的目标相差甚远,净利润更是迎来断崖式下滑。 这也是复星集团入主以来舍得交出的最差成绩单。四年多以前,复星斥巨资拿下舍得控股权,郭广昌更是对舍得寄予厚望,多次为其公开站台。此后,舍得也有过高光时刻,不过好景不长,如今已是颓势尽显。 伴随着业绩下滑而来的,是舍得股价的“跌跌不休”。自2022年以来,舍得股价已连跌三年,累计跌幅超过70%,如今跌势仍在继续。今年以来,舍得股价已累计下跌超13%。 无论是业绩还是股价,舍得的表现怕是让郭广昌失望了。舍得究竟怎么了,郭广昌又能否力挽狂澜呢? 控量挺价拖累业绩 对舍得失望的,不止是郭广昌。 2024年,社保基金和北上资金均大幅减持舍得,这些“聪明钱”正在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舍得前景的悲观,以及对其管理层的不信任。 年报显示,2024年,第六大股东社保基金一一七组合减持舍得股份25.47万股,持股数量降为180.76万股,减持比例达12.4%。相比之下,2022年三季度时,社保基金一一七组合刚开始买入舍得,持股数量达205.76万股。同在2022年建仓舍得的社保基金一一零组合已不在10大股东之列。 减持最凶猛的是舍得第八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即“北上资金”,减持数量高达645.26万股。
      168评论
      举报
      郭广昌入主舍得四年后,社保基金、北上资金等“聪明钱”纷纷逃离
    • 新浪Insights新浪Insights
      ·03-26

      霸王茶姬将赴纳斯达克IPO,2024年营收124亿元

      (图源:霸王茶姬官网) 北京时间3月26日凌晨,霸王茶姬向美国证监会提交了IPO招股书,欲赴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CHA”。继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和蜜雪冰城后,霸王茶姬将成“新茶饮第五股”。 2017年,霸王茶姬成立于云南。同年11月17日,霸王茶姬首家门店在昆明五一路店开业。霸王茶姬共有六大产品系列,分别为原叶鲜奶茶、青云雪顶集、活力轻果茶、远山鲜沏篇、极萃茶拿铁和东方冰茶。 霸王茶姬创始人、董事长和CEO为张俊杰,现年30岁,持有超过50%的投票权。 与蜜雪冰城、古茗等新茶饮品牌一样,霸王茶姬也以加盟店为主。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霸王茶姬共有6440家门店,较2023年的3511家增长83.4%。其中,加盟店有6271家,自营店有169家。 2023年和2024年,霸王茶姬的交易总额(GMV)为108亿元和29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34.3%和172.9%。在中国,霸王茶姬2024年单店平均每月售出25099杯茶饮,GMV达51.2万元,2022年时为8981杯,GMV为17.8万元。 2024年,霸王茶姬营收达124亿元,同比增长167.4%,其中来自加盟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93.8%。2022年和2023年,霸王茶姬的营收分别为4.917亿元和46.402亿元。2024年,霸王茶姬的净利润达25.1亿元,较2023年的8亿元增长213.3%。2022年,霸王茶姬净亏损9070万元。 IPO前,霸王茶姬共有两轮融资。2021年1月,霸王茶姬获得A轮融资,XVC和复星集团联合领投1.6亿。2021年5月,霸王茶姬又获得B轮融资,琮碧秋实领投,XVC跟投1.6亿。 文 | 大浪智库综合
      309评论
      举报
      霸王茶姬将赴纳斯达克IPO,2024年营收124亿元
    • 新浪Insights新浪Insights
      ·03-25

      比亚迪2024年营收超7000亿元 研发投入超500亿元

      (图源:unsplash) 2025年3月24日,比亚迪公布了2024年财务报告。年报显示,比亚迪2024年汽车销量、营收和净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 2024年,比亚迪实现营收7771.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02%,这也是比亚迪首次年度营收超过7000亿元。分业务来看,比亚迪2024年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收入6173.82亿元,同比增长27.70%,占总收入的79.45%;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业务收入1596.09亿元,同比增长34.60%,占总收入的20.54%。 比亚迪营收增长,得益于其汽车销量强劲增长。2024年,比亚迪全年汽车产量和销量为430.41万辆和427.21万辆,分别同比增长41.34%和41.26%。其中,乘用车销量达到425.04万辆,同比增长41.07%。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在2024年11月达成了第10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的新里程碑。 销量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比亚迪研发投入的增长。比亚迪2024年研发费用达到531.95亿元,同比增长34.42%。 汽车销量上升的同时,比亚迪的毛利率还在攀升。2024年,比亚迪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的毛利率达22.31%,较上年同期增长1.29%。 2024年,比亚迪净利润402.54亿元,同比增长34%,每股盈利13.84元。年报还显示,比亚迪计划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9.74元(含税),预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约为120.77亿元。 不过,比亚迪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有所下降。截至2024年12月31日,比亚迪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约为1022.57亿元,上年同期为1085.12亿元。 文 | 大浪智库综合​​​
      157评论
      举报
      比亚迪2024年营收超7000亿元 研发投入超500亿元
    • 新浪Insights新浪Insights
      ·03-21

      奈雪全线大溃败,留给彭心试错的时间不多了

      (图源:奈雪的茶微博) 进入2025年以来,新茶饮赛道掀起了一股IPO风潮。自奈雪的茶、茶百道IPO后,古茗和蜜雪冰城今年相继在港交所上市,霸王茶姬赴美上市也获证监会备案。 3月3日,蜜雪冰城一举打破奶茶品牌“上市即破发”的魔咒,上市首日股价大涨43.21%,随后更是一路上涨,如今市值超过1600亿港元,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茶饮新体验”。 然而同茶不同命,与消费者“无限包容”、备受资本市场青睐的“雪王”相比,最早上市的高端茶饮奈雪的茶,则显得异常落寞。2025年迄今,奈雪的股价已累计跌超10%,股价徘徊在1港元左右,较其19.8港元的IPO发行价更是相去甚远。 不仅在二级市场遇冷,奈雪近来还深陷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业绩巨亏,以及高管接连离职的泥沼之中。 曾经风光无限的“新茶饮第一股”到底是怎么了?败局之下,奈雪创始人赵林、彭心夫妇又能否力挽狂澜呢? 光环尽失,业绩由盈转亏 2015年,凭借“一口好茶、一口软欧包”的模式,奈雪的茶引领了新茶饮行业的发展、迭代。更多场合下,其创始人彭心也表示,希望注重“第三空间”的奈雪,能成为中国新茶饮版本的星巴克。 然而,连年亏损的财报数据,打破了奈雪坚守高端大店的“星巴克梦”。 早在2022年,奈雪的营收增长已陷入停滞,且亏损呈扩大趋势。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2年,奈雪分别实现营收30.57亿元、42.97亿元、42.92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0.17亿元、-1.45亿元、-4.61亿元。 2023年,在经过一系列的降本增效及供应链优化后,奈雪门店的经营利润率同比大增76.3%,调整后净利润达0.21亿元。但如此向好的势头却未能持续。2024年上半年,奈雪再度“转亏”,收入与净利双双下降,经调整净亏损达到4.38亿元。不久前,奈雪发布了2024年的盈利预警,预计全年亏损在8.8亿至9.7亿元之间。 相比之下,更加聚焦下沉市
      687评论
      举报
      奈雪全线大溃败,留给彭心试错的时间不多了
    • 新浪Insights新浪Insights
      ·03-18

      奇富科技四季度营收44.8亿元,宣布增派半年度股息

      (图源:奇富科技微信公号) 3月17日,奇富科技发布了2024年四季度和全年财报。财报显示,奇富科技四季度盈利超预期,且2025年财测强劲。财报公布后,奇富科技股价大涨逾9%。 奇富科技四季度业绩要点: 营收44.82亿元,超过预期的41.4亿元,上年同期为43.7亿元。 净利润19.13亿元,上年同期17.99亿元;每ADS收益13.24元,超过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2.22元。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成功提款的累计借款人达3440万,同比增长13.1%。 撮合及发起贷款规模达898.85亿元,同比增长0.4%,环比增长9%。 平台上金融机构发起贷款的90天以上逾期率为3.35%。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累计连接162家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和2.612亿名有潜在信贷需求的消费者,同比增长11%。 奇富科技2024年全年业绩要点: 营收171.66亿元,上年同期为162.9亿元。 净利润62.48亿元,上年同期42.69亿元;每ADS收益41.28元,上年同期26.08元。 撮合及发起贷款规模总计为3219.69亿元。平台服务的贷款撮合规模1705.89亿元,同比增加3.8%。 撮合及发起贷款的加权平均合约期限为10.05个月,而2023年则为11.21个月。 重复借款人的贡献率为93.1%,上年同期为91.6%。 2024年下半年股息: 奇富科技还宣布,董事会已批准2024下半年为2025年4月23日结束时在册的股东派发每股0.35美元,或者每ADS0.7美元的股息。 2025年业绩展望: 2025年一季度,奇富科技预计净利润将处于17.5亿元至18.5亿元之间,调整后净利润将处于18亿元至19亿元之间,同比增长49%至58%。 文| 大浪智库 出品
      373评论
      举报
      奇富科技四季度营收44.8亿元,宣布增派半年度股息
    • 新浪Insights新浪Insights
      ·03-17

      零跑汽车四季度净利润8000万,提前一年实现单季度盈利目标

      (图源:零跑汽车微博) 3月10日,零跑汽车交出了一份好于预期的2024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财报显示,零跑汽车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同时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第二家盈利的车企。受此影响,零跑汽车股价在第二天大涨超过13%。 2024年四季度,零跑汽车平均月销超过4万辆汽车,毛利率升至13.3%,创公司创立以来新高。销量和毛利率的提升,也使得零跑汽车扭亏为盈,净利润达8000万元,提前一年达成单季度净利润转正的目标。 2024年全年,零跑汽车共交付29.37万辆,同比增长103.8%,在造车新势力中稳居前三名。其中,C系列累计交付22.5万辆,同比增长112.9%,占其总销量的76.6%。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交付量超60万辆。 整车和备件交付量的增加,以及相关增值服务收入的提升,推动零跑汽车的营收高速增长。2024年全年,零跑营收321.6亿元,同比增长92%。 销量提升的同时,零跑汽车的毛利率也在同步提升。2024年,零跑汽车的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7.9%升至8.4%。得益于此,零跑汽车2024年的净亏损由上年同期的35.2亿元收窄至23.5亿元。 现金状况也在改善。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零跑汽车拥有的流动资金为204.2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93.9亿元增长5.3%。 进入2025年,零跑汽车销量仍在大幅增长。2025年1至2月,零跑汽车累计销量为50457辆,较2023年同期增长167.8%。
      465评论
      举报
      零跑汽车四季度净利润8000万,提前一年实现单季度盈利目标
    • 新浪Insights新浪Insights
      ·03-13

      招股书现低级错误“定期存款3700亿” 周六福第五次冲击IPO会顺利?

      2025年开年以来,黄金投资需求和全球央行购金需求旺盛,叠加美元走软,金价延续2024年的涨势,屡创新高。 金价不断攀升,点燃了人们的购金热情,排队买黄金的盛况屡见不鲜。不过,这场“黄金热”却呈现出投资火热但消费低迷的局面。金市一片繁荣景象,黄金珠宝企业们却笑不出来,一方面金饰价格一路水涨船高,抑制了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金价上涨推动黄金珠宝企业的成本上升,进而压低利润空间。 在此背景之下,黄金珠宝企业们的业绩集体遇冷。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周大福、周大生和老凤祥均陷入营收和利润同比双双下滑的窘境。刚刚提交港股上市申请的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周六福”)也没能躲过业绩下滑的命运,2024年营收和利润增速均同比大幅下滑。 2025年2月28日,周六福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也是其第五次冲击IPO。此前,周六福曾四次申请A港股上市,不过均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包括其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卷入“康美药业”财务造假风波、主营业务增长异常和加盟模式存隐患等等。 2024年12月27日,周六福首次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才刚刚失效。仅仅两个月过后,周六福又再次发起上市冲锋,可见其上市之急迫。 周六福着急上市的情绪,我们从其招股书中可以感受到。截至2024年12月31日,周六福的定期存款共计3.7亿元,但其却在招股书里写成了“3700亿元”,出现了低级错误。 (图源:周六福招股书) 这一次,周六福能如愿成功上市吗?周六福此前IPO失败的问题还存在吗? 业绩增速骤降的周六福,急于IPO 周六福急于上市的背后,一方面是其业绩增速下滑,且前景堪忧,另一方面,还面临对赌协议的压力。 2024年,周六福的业绩迎来了转折点,高增长似乎已成过去。招股书显示,2024年,周六福的营收为57.18亿元,同比仅增长11.04%,相比之下上年同期增速高达66.03%;净利润为7.06亿元,同比增长7.07%,上
      230评论
      举报
      招股书现低级错误“定期存款3700亿” 周六福第五次冲击IPO会顺利?
    • 新浪Insights新浪Insights
      ·03-05

      汽车产业巨变之下,广汽埃安能否打破增长瓶颈?

      2025年开年以来,多家车企开启“花式促销”,汽车行业的价格战进一步升级。 回顾2024年,尽管需求疲软,但受“以旧换新”等政策的推动,汽车行业大盘仍在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 不同于大盘的低增长,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速分外惹眼。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长34.4%和35.5%。头部新能源车企们也纷纷交出了靓丽的成绩单,比亚迪销量达427.21万辆,同比增长41%,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的销量也均同比至少增长30%。 有人欢喜有人愁。一片涨声中,也有不少车企十分落寞,其中曾经风光一时的广汽埃安突然哑火,陷入增长瓶颈,让人大跌眼镜。 (图源:广汽埃安微博) 2024全年,埃安的销量为37.5万辆,较之2023年的销量巅峰下降21.9%。进入2025年,广汽埃安的情况也并未好转。2025年1月,埃安销量仅为7965辆,同比下降27.6%。 新能源“黑马”广汽埃安为何掉队了? 网约车红利见顶,埃安走向没落 曾经的埃安拥有很多的掌声,2017年成立,它与传祺并称为广汽集团“双子星”。它也踩中过时代的节拍,202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刚过5%,油车仍是多数中国家庭的第一购车选择,埃安另辟蹊径,瞄准了B端网约车市场。埃安推出的埃安S,突出网约车司机看重的后排空间大、后备箱宽敞,以低价实惠打动了网约车司机们。2020年埃安S的销量达到4.6万辆,跻身年度新能源车型销量榜前十。 网约车的基因刻在埃安后续车型的骨子里,目前在售车型包括埃安S、AIONRT等8款,售价区间多在10万元至20万元间。 乘联会数据显示,2016年到2023年,出租车的新能源车比例从12%增至87%。网约车“蛋糕”变大,埃安扶摇直上,2023年达到销量巅峰,全年销量超48
      427评论
      举报
      汽车产业巨变之下,广汽埃安能否打破增长瓶颈?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