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研报

IP属地:未知
    • 钻石研报钻石研报
      ·2023-02-27

      钠离子电池蓄势待发

      钠离子电池试验车正式亮相。在2023年2月23日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钠电池研讨会”上,思皓新能源与中科海钠联合发布了业内首台搭载钠离子电池的试验车型“思皓花仙子”。该款车型电池包容量为25kwh,续航里程252km,快充充电时间15-20分钟。虽然只是试验车型,但首台钠离子电池车型的亮相还是具备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钠离子距离市场化的应用又近了一步。(来源:德邦证券)。 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公司百花齐放。随着宁德时代在2021年发布钠离子电池产品后,越来越多企业选择跟进。目前,布局钠离子电池的企业主要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传统锂离子电池和3C产品生产企业,如宁德时代、传艺科技和维科技术。这类企业由于本身就具有电池设计和生产制造的能力,具备技术和产业化优势,切换到钠离子电池后的规模化优势比较明显。第二类则是专注于钠离子电池研发的新型企业,大多是在高校科研团队的孵化下产生的。比如中科海钠的技术源自中科院物理所胡勇胜研究员带领的研发团队在物理所三十多年锂电池研究积累的基础上建立的。而钠创新能源的核心团队则源自上海交大马紫峰教授的钠离子电池技术研发团队。目前各公司陆续公布了钠离子电池产品的参数以及产线规划,预计2023年钠离子电池有望迎来大规模的量产。(来源:德邦证券)。 钠离子电池资料,持续整理中!           钠离子电池部分产业链梳理: 一、正极。 1、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主打能量密度,兼顾动力和储能。 2、普鲁士蓝类正极材料:主打成本优势,有望应用于大型储能。 百合花、七彩化学/美联新材、汉行科技。 3、聚阴离子化合物类:主打循环寿命,未来发展尚不明朗。 二、负极。 1、碳基材料:钠电池首选负极材料。技术路线众多,主流路线尚未明确。 2、合金类材料、金属氧化物。 三、2023年钠离子电池可以投产的公司。 宁德时代、中科海钠&
      1,811评论
      举报
      钠离子电池蓄势待发
    • 钻石研报钻石研报
      ·2023-02-26

      钠离子电池蓄势待发

      钠离子电池试验车正式亮相。在2023年2月23日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钠电池研讨会”上,思皓新能源与中科海钠联合发布了业内首台搭载钠离子电池的试验车型“思皓花仙子”。该款车型电池包容量为25kwh,续航里程252km,快充充电时间15-20分钟。虽然只是试验车型,但首台钠离子电池车型的亮相还是具备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钠离子距离市场化的应用又近了一步。(来源:德邦证券)。 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公司百花齐放。随着宁德时代在2021年发布钠离子电池产品后,越来越多企业选择跟进。目前,布局钠离子电池的企业主要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传统锂离子电池和3C产品生产企业,如宁德时代、传艺科技和维科技术。这类企业由于本身就具有电池设计和生产制造的能力,具备技术和产业化优势,切换到钠离子电池后的规模化优势比较明显。第二类则是专注于钠离子电池研发的新型企业,大多是在高校科研团队的孵化下产生的。比如中科海钠的技术源自中科院物理所胡勇胜研究员带领的研发团队在物理所三十多年锂电池研究积累的基础上建立的。而钠创新能源的核心团队则源自上海交大马紫峰教授的钠离子电池技术研发团队。目前各公司陆续公布了钠离子电池产品的参数以及产线规划,预计2023年钠离子电池有望迎来大规模的量产。(来源:德邦证券)。 钠离子电池资料,持续整理中!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买卖依据。
      2,211评论
      举报
      钠离子电池蓄势待发
    • 钻石研报钻石研报
      ·2023-02-25

      4680电池2023年持续跟踪

      电池厂积极跟进研发,2023 年 4680 电池放量在即。在特斯拉提出 4680 电池后,宁德时代、松下、LGES、三星 SDI、亿纬锂能、比克电池、远景动力、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等主流电池厂都在进行 46 系大圆柱的研发、产品验证、产线建设。根据各家产线建设规划,2023 年特斯拉的 4680 电池已经开始量产,预计年内松下、LGES 的 4680 电池也将陆续投产。 先整理点资料,后面持续跟踪。           结构件可比公司毛利率对比,如下图。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买卖依据。
      2,163评论
      举报
      4680电池2023年持续跟踪
    • 钻石研报钻石研报
      ·2023-02-16

      2023年超跌股票2:纳微科技

                我们自己使用的超跌股票池,不断总结中,总结完一支发布一支,请自行筛选。 2023年超跌股票2:纳微科技。 时间:2023.2.16。 更多干货,公众号:钻石研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买卖依据。
      2,847评论
      举报
      2023年超跌股票2:纳微科技
    • 钻石研报钻石研报
      ·2023-01-05

      隆平高科是否值得投资?

      第一次修订版增加了上涨空间测算!在文章后! 个股分析只在公众号和头条中分享! 这部分人比较少,是对大家关注的一个小福利。对个股也基本没影响。 干货满满,尤其是第三项,值得深入思考。 我们很少谈个股,思虑再三,还是选几个我们认为有机会的个股进行逻辑分享,数量肯定不多,仅供大家参考。只分析逻辑,是否值得长线投资,大家自己斟酌。 写本篇文章的原因特别简单,转基因种子的政策推进到了关键时刻。种子对我们国家的重要性非常高,不谈关于转基因的争议,只谈政策和个股分析,其他技术和行业前景请大家自行搜索,网络上文章资料很多。 一、政策推进。 目前来看,转基因技术的持续推进是必然,现在推广的是大豆和玉米。 当下的政策进展如下: 转基因在落地的过程有两个核心点,一个是转基因转化体的安全证书,一个是品种的审定。 2019-2021年已有国产玉米、大豆品种连续获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即目前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已经完成“安全正式获批”阶段。 品种的审定核心在于《品种审定规则》,之前国内品种审定规则没有相关内容,2021年12月农业部发布了关于转基因农作物品种审定的相关细则。2022年6月8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通知,《国家级转基因大豆品种审定标准(试行)》、《国家级转基因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试行)》已经印发,要求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从印发之日起遵照执行。 这次修订主要是填补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的内容,这在政策上表明,转基因从实验阶段落实到商业化阶段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经过“安全正式获批”阶段和关键的“品种审定”流程后,企业还需要具备相应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才可以上市销售。 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发放意味着种子可以销售,对应的技术发展的Gartner曲线来说,正式进入期望膨胀期。 二、关键点:是否通过品种审定?通过审定的时间点。 相关信息如下: 1、2022.6.14,(大北农),提问:董秘你好
      9,709评论
      举报
      隆平高科是否值得投资?
    • 钻石研报钻石研报
      ·2023-01-04

      隆平高科是否值得投资?

      个股分析只在公众号和头条中分享! 这部分人比较少,是对大家关注的一个小福利。对个股也基本没影响。 干货满满,尤其是第二项,值得大家深入思考。 我们很少谈个股,思虑再三,每年如果感觉有不错的长线投资机会,还是在关注人不多的公众号和头条上进行逻辑分享,数量不会很多,仅供大家参考。我们只分析逻辑,是否值得长线投资,大家自己斟酌。 写本篇文章的原因特别简单,转基因种子的政策推进到了关键时刻。种子对我们国家的重要性不再赘述,也不讨论转基因的争议。今天只谈政策和个股分析,其他技术问题或者行业前景请大家自行搜索,网络上文章资料很多。 一、目前来看,转基因技术的持续推进是必然,现在推广的是大豆和玉米。 二、个股的炒作逻辑是有规律可循的。 例如:Gartner曲线。 我们认为,转基因种子的推进也是类似的发展曲线。目前处于萌芽期,所以此次长线投资不考虑业绩。所以选的个股也是板块的核心龙头,暴雷的概率偏小。 三、隆平高科的具体分析如下: 计划持股1-3年,如果期间触发止盈条件,会卖出。 是否止损,请各位根据自己情况来。 我们操作都是分批多次建仓,不轻易梭哈。 1、长线选股模型概况。 2、技术位置如下: 3、安全性:国企的板块龙头,长期持有暴雷几率偏低。 4、股东人数变化: 5、什么时候卖,因人而异。请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没法给出建议。 6、小结: (1)计划收益:年内≥20%。(20%是最低预期。做好最坏打算,例如:逻辑判断错误,长期被套后,上涨空间又大大低于预期。) (2)隆平高科的最大变量是转基因政策,属于技术面抄底+赌政策有重大进展。 (3)股东人数连续4个季度统计增加,最近一个季度统计处于历史高位,但是股东人数也会在一个季度内发生重大变化。 (4)所有基金持股占总股本分额变动很大,持股最大一家基金是万家,万家整体处于持续增持状态。说明不是基金抱团股。 (5)是否存在统一行动的其他机构不得而
      1.08万评论
      举报
      隆平高科是否值得投资?
    • 钻石研报钻石研报
      ·2022-12-30

      半导体设备2022年招标统计

      摘自:广发证券《2022 年招标量规模显著,国产替代稳步推进》 设备市场天空海阔,国产替代任重道远。半导体设备市场空间广阔。 一、晶圆扩产与国产替代驱动,份额提升贡献主要增量。 半导体设备市场空间广阔。2019年-2021年,受到下游应用需求的驱动以及疫情对行业供需关系的影响,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经历了一轮高景气周期。2022年,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有望再创新高。根据SEMI的数据,2022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有望达1143.4亿美元,同比增长11.24%,以2021年中国市场的占比测算,预估2022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有望达329.48亿美元,同比增长11.24%。 半导体设备公司的增量将更多地来源于市场份额的提升。在半导体设备整体市场规模保持稳定的过程中,产业链公司的增量将更多地来源于市场份额的提升。我们认为,市场份额的提升主要由三个因素驱动:产品的竞争力、所处细分市场的份额或空间、品类扩张能力。其中,产品的竞争力是公司立足于市场获取份额的基础,所处市场的份额或空间将决定公司高速成长的持续性,而品类扩张能力能够持续拓展公司的成长边界。 根据IC Insights的数据,2021年,全球晶圆产能约2160万片/月(8寸约当),同比增长3.78%,中国大陆晶圆产能350万片/月(8寸约当),同比增长9.92%,在全球的占比约16.2%。根据SIA的数据,伴随着中国大陆晶圆产能的持续快速扩张,2030年,大陆晶圆产能在全球的占比有望达24%,届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晶圆产能区域市场。中国大陆晶圆产能的持续扩张,有望持续拉动上游配套半导体设备的市场需求。 当前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仍处于非线性提升区间,国产替代驱动的份额提升,将为行业贡献可观的成长速度和空间。对于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而言,其驱动力除了行业规模的自然扩张,还包括在国内市场的国产替代。根据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的数据,
      3,9262
      举报
      半导体设备2022年招标统计
    • 钻石研报钻石研报
      ·2022-12-06

      航空发动机产业链投资主线分析

      摘自:中航证券《航空发动机深度报告∶太行天下脊,当惊世界殊》。 一、主机厂新型号产品逐步成熟,期待盈利能力提升。 目前,我国已具备自主研制生产当今几乎所有种类航空动力,包括先进航空发动机的能力。多款国产战鹰接连官宣换装“中国心,一方面体现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技术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另一方面,表明我国航空发动机正式进入国产替代进程,将极大的打开市场空间。 虽然我国航空发动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产品陆续定型量产,但航发动力的盈利能力和利润率并不高,尤其近五年,毛利率呈现下滑的趋势,呈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净利率与国外相比也明显偏低,以2021年为例,航发动力净利率仅为3.61%,而GE航空净利率为13.52%、赛峰集团则达到了18.04%。 从代表行业增速的下游主机厂航发动力来看,2021年主机厂收入增速创历史新高,首次接近20%。但归母净利润并未出现同幅度增长,毛利率近年来持续下滑;这一方面与新产品交付增多,产品成熟度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去年原材料上涨对公司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主机厂规模效应逐步显现,三费费用率出现五连降。随着产品收入规模的增大,三费费用率逐年下降,尤其是合同负债到账后,财务费用率出现了显著下降,费用率的下降给公司盈利预留了一些空间。但整体来看,公司净利率仍旧没有突破5%,维持在较低的水平。随着产品成熟度的上升,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后,主机厂的毛利率、净利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有望进入增收又增利的良性发展轨道。 资产负债表端,多个指标显示下游景气度仍旧在持续,以航发动力为链长的总装厂收到大额合同负债落地,在手订单高增,关联交易增速创新高等,说明行业需求仍旧处于较为旺盛的态势。 二、小核心、大协作深化,关注产业链拓展取得业务增量的企业。 按照“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发展策略,主机厂聚焦核心能力,并将通用性强、市场竞争充分的零部件加工、工装制造、部
      1.25万1
      举报
      航空发动机产业链投资主线分析
    • 钻石研报钻石研报
      ·2022-12-03

      高镍三元的产业空间分析

      摘自:国泰君安《正极材料技术迭代:高镍化方向探讨》。 一、新能源车持续向好,高镍是增速最高细分赛道。 1、降本增效、安全性能等方面不断优化催化三元正极材料的技术革新。 正极材料体系是决定电池能量密度和性质的主要决定性因素。发展到商品化锂电池,负极基本确定,除石墨外拓展到掺杂硅碳,未来可发展锂金属。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是石墨负极,那么决定锂电池能量密度及电池性质的,主要来自正极材料体系。 更低成本+更高能效是行业共识的技术迭代方向。 电池包成组效率=所有电池单体的质量和/电池包的质量,能量密度=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从公式看提升思路分为两种——提升电池单体密度和提升成组率。 提升电池单体密度最直接方式即采用更高能量密度的电芯,即导入更高能量密度的正极材料。 2、中国电动车增速超越国际,欧洲增速放缓,美国渗透率低于全球水平。 中国欧洲占新能源汽车消费主要市场,国内整体增速超越国际。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狭义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623万辆,同比增长118%,市场渗透率7%,中国、欧洲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13%,其中2021年Q4,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20%。GGII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2,600万辆,相较于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1.42%。 美国市场有较大空间。2022年H1,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98.2万辆,同比增长74%,渗透率达12.9%。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44.6万辆,同比增长127.8%,渗透率达23.0%;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达56.2万辆,同比增长23.7%,渗透率达20.4%;美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21.6万辆,同比增长71.8%,渗透率达6.5%。 三元正极材料需求旺盛。据GGII,2022H1中国锂电正极材料出货量77万吨,同比增长62%。其中三元正极材料出货同比增长51%。主要原因系国内动力电池出
      2,1695
      举报
      高镍三元的产业空间分析
    • 钻石研报钻石研报
      ·2022-10-08

      国产大飞机产业链分析

      国产大飞机产业链分析 摘自:浙商证券。 一、国产大飞机:千亿市场徐徐打开。 1、中国客机市场预测:2021-2040年新机交付市场价值约9万亿。 根据中国商飞公司预测,中国GDP未来20年年均增长率4.3%,中国的旅客周转量年均增长率为5.7%,机队年均增长率为5.2%,到2040年中国客机机队规模将达到9957架,占全球客机机队比例22%,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 120座以上单通道喷气客机仍是未来航空市场的主流。未来二十年,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客机9084架,其中50座级以上涡扇支线客机953架占比11%,120座级以上单通道喷气客机6295架占比69%,250座级以上双通道喷气客机1836架占比20%。 以2020年目录价格为基础,未来20年中国新机交付市场总价值约1.4万亿美元,折合9.3万亿人民币(按在岸人民币兑美元6.675测算)。 2、国产客机市场预测:持续受益于市占率提升。 结合中国商飞公司预测,我们以中国商飞的3款主力机型ARJ21、C919和CR929为对象,预估国产客机未来20年的交付量和交付价值情况。测算过程中的重要假设如下: 参考中国东航定增公告,假设C919客机从2022年开始交付,随后在大陆的市占率稳步提升。 参考C919项目2008年启动,2022年预计交付首架的节奏,假设CR929从2030年开始交付(CR929宽体客机项目2014年启动)。 参考《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1-2040》中目录价格,假设涡扇支线客机0.5亿美元/架,单通道喷气客机1.2亿美元/架,双通道喷气客机3.3亿美元/架。 航空业客运量、中国客机市场交付量在2023年恢复到疫情爆发前水平。参考中国民航局2022年发布的《“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路透社2022年5月对国际民航组织(IATA)报道。 据此预估:未来二十年国产客机交付量约为2998架,国产客机
      3,381评论
      举报
      国产大飞机产业链分析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