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市场形态,科技再添光彩,金融科技已经走向科技化竞争时代

时间过的真快,2024年的余额已不足。

 不久前,头部的金融科技企业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三季报从时间节点和全年整体市场上来讲确实有一定的代表性。接近年尾,对于三季报的盘点咱们窥一豹而见全身,也全当时对2024年整体的一个总结。

从2024年整体的情况来看,一二季度金融市场相对稳定,但是业务并不多,这一点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深有体会。消费环境随着政策的不断加强,也走出了最为“困难”的时期。不管是货币金融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在却解决消费的根源问题,努力提升市场活跃度。所以说句大实话,三季度的数据和表现要比一二季度好的太多。并且从整个时间周期上来看,一般7—9月是市场交易量活跃的最佳时段。 

当然,通过对于金融科技三季报的观察和解读,也发现了不管是市场、企业还是消费者各方所存在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科技企业能够利用自身的科技技术,拓展了新的业务和模式,在全面“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率先走出了“数智化”的道路。 

一、当下信贷市场的主要矛盾已非常明显

说到信贷市场总绕不开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非常矛盾的事儿。并且,这个主要矛盾已经完全上升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催收和反催收的矛盾。 

之前也有媒体报道催收公司的种种非法行为。本着客观中立的角度来讲,只要是触及到了法律的,违背了人伦道德的,某些催收“非暴力”不干活,这种应该被所有人摒弃,市场也不会有“暴力催收”的空间。毕竟,现在是法治社会,关于催收的相关政策行业协会也积极的出台,对于催收的约束管理个平台、机构都在认真的加强。所以,“暴力催收”在未来一定不会有市场。

然而,某些“灰黑产”却给你玩了一个倒反天罡。我来个“反催收”。你既然给我催收,就运营各种手段,各种对于政策的解析开始进行“反催收”。说到直白一点就是交给借款人怎么“不还钱”。今天帮借款人伪造个证明,明天帮借款人编几个理由,当然也不能白帮你,借款人你不还机构和平台的钱,可以给我。 

你看,矛盾的焦点已经出现了。暴力催收不对。欠钱不还也不对(恶意逃避债务)。这一矛盾的构成非常复杂,当下还没有非常好的解决办法。现在双方其实就这么一直僵持着。虽然矛盾没解决,但是带来的问题确实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

信用的传导已经出现了“不守信用”的传导。

信用的传导大体上跟大家说一下,要么向上,要么向下。有人说了你这不废话吗?那我说的通俗点,向上是教人好,向下是教人坏。在信用上就很明显了,违约风险随着矛盾的不断激化一直在上升。欧洲有一句谚语:一本坏书比十个强盗更坏。何况反催收这样手把手的教你怎么不还款。所以,信用的向下传导已经开始显现,当然咱们全部把这事儿赖在“反催收”身上肯定也不对。那没交房的开发商同样干的不怎么漂亮。

 当下的市场环境最大的隐患就在于“信用不良”所带来的风险。所以三季度,金融科技公司能够交出这么一份“答卷”我个人觉得“弥足珍贵”。咱退一步来说,现在各行业大环境都不好,能够稳住基本盘没出现大风险那就可以了。至于谁家挣多少钱,谁家比谁家挣的多,现在去比业绩没有意义。这就好比餐饮企业,菜系不同,品牌不同,著名火锅连锁非要跟小快餐比,没有可比性。

 从业绩来看:

奇富科技发布的2024年三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实现净收入总额为43.702亿元,去年同期为42.81亿元;净利润17.99亿元,去年同期为11.38亿元。

小赢科技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撮合和提供贷款总额为283.38亿元人民币;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在贷余额为457.66亿元人民币;2024年第三季度净收入总额为15.825亿元人民币。

信也科技三季度实现营收32.7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5%;净利润6.24亿元,同比增长8.6%。经营指标方面,当季促成交易额近522亿元,同比增长1.8%;在贷余额681亿元,同比增长3.3%。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国内、国际市场累计服务用户3260万人。 

嘉银科技三季度延续稳健增长态势,当季促成交易金额达约267亿元,同比增长约10.3%,创历史新高。实现营业收入约14.4亿元,其中对应撮合服务收入约11.1亿元,同比增长约18.1%。 

乐信发布2024年三季度未经审计财务业绩,公司营收36.6亿元,利润4.09亿元,环比增长33.2%。得益于持续的风险及数据底层能力建设,新增资产质量逐季改善、大盘资产结构更优质健康,各项风险指标全面向好,资金成本下降,业绩迎来高质量增长。 

任何行业都是稳定压倒一切。金融科技而言,稳定的业务模式,稳定的客户群体,这二者共同构筑了稳定的基本盘。这好比一艘船,当风浪来的时候,你的舵手稳定,船体稳定就能抵御风浪。之所以有了必要条件,所以金融科技公司在业务形态上可以继续进行延伸。

二、科技已经成为2025年的主要竞争点

 从三季报的相关数据和表述中不难看出,金融科技的业务形式已经呈现出了多样式。起步较早的金融科技平台已经开始走向了科技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金融科技目前来看依然分为三种形式。当然,本身的科技实力不管干什么样的业务这是完全的硬件基础。第一种是靠着助贷业务为主的金融科技公司。第二种是已经开始研发和迭代自身的金融科技技术,运用在自身业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第三种是讲自己成熟的科技技术(或者大模型)进行对外输出。

 简单来说,第一种如果不在今年和明年转型势必就会被市场所淘汰。并不是说“助贷”业务不能做,而是未来你将会少一条腿走路。并且刚才我们分析了,随着信用不断向下传导,只会出现恶性循环。你做的越不好,科技水平解决不了问题,不仅助贷业务举步维艰,未来要想做科技输出,更没有买家。买家不傻,你自己都做的那熊样的,你科技卖给谁。

 说到底,科技的竞争将是2025年金融科技公司的主基调。我们总结一下,最大的两类就是内生科技和对外输出。

每家机构的体量不同,起跑线也不一样。科技这个东西没有“弯道超车”这一说,一定是千锤百炼。

所以,内生科技一定是基础中的基础。只有自身的软硬实力达到一定层级再去做对外输出。 

具体来看。信也科技持续深耕反欺诈与风控技术,基于图谱算法技术、多角度视觉技术、声纹核身技术、文本嵌入挖掘技术等多项前沿科技,已在信贷科技全链条反欺诈中提出多项落地性强的创新性解决方案。第三季度,信也科技凭借在反欺诈和风控领域的实力获得权威认可,入选业界首个AI安全产业图谱。该图谱由网络安全领域的世界性行业组织——国际云安全联盟CSA大中华区发布。另外,信用也科技也将自身的科技运用到业务中,能够更为精准圈定人群,识别客源。信用科技充分运用自身的科技实力,加强小微服务力度,持续拓宽小微业务服务场景,提升多场景产品创新能力。当季促成交易额154亿元,同比增长25%,在国内市场当季交易额中的占比上升至31%。

小赢科技一直发展稳健,这得益于小赢科技本身锚定小微市场群体,将自身多年来的技术沉淀,再去运用到消费者权益保护中,从而完成了业务+科技+消保的生态闭环。小赢科技以持续完善消保治理体系、夯实消保风险防控基础、不断提升消保管理能力为抓手,并持续运用完善消保系统——WinPROT赢护体系,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理念及工作要求融入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持续陪伴消费者学金融、懂金融、信金融、用金融,做到真正的科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守正创新踏实服务于用户本身。

 

乐信在第三季度对自身的技术不断迭代,加大研发投入。财报显示:乐信研发投入1.49亿元,同比增长17.7%,继续保持行业领先,进一步夯实乐信风险、技术底层能力,为双轮驱动战略注入澎湃动力。风险方面,从去年底开始,乐信对风险体系进行全面升级,包括加强全生命周期风控管理体系、提升风险监控预警能力、开发策略机器人、升级智能反欺诈模型等,应对风险能力显著加强。三季度,公司聚焦于做大新增优质资产量级,全面落地Low&Grow策略、优化重点渠道投放、对优质沉睡客群有针对性地re-offer、打造优质小微客群专属的风险模型,季度内,新增资产持续改善,大盘资产风险迎来拐点。

 

嘉银科技利用AI持续提效,推出自研“明易”自动机器学习(Auto ML, Automated Machine Learning)平台,通过升级革新传统的机器学习模型开发方式,助力机器学习工作流程实现自动化,有效降低技术门槛,让建模工作更简单、开发流程更高效、业务决策更科学。目前“明易”自动机器学习平台广泛应用于智能风控和客户营销等场景。

 

在对外输出上,奇富科技自研的大模型在行业里崭露头角,获得了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认可。当然,科技的对外输出需要一定的时间用来不短的打磨和创新,同时更是要注重科技的受用者对于技术的反馈。

奇富金科核心数字普惠信贷解决方案FocusPro可以做到为中小金融机构高效快速地建立行业一流的数字信贷技术能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包括产品设计、营销获客、风险管理、精细化经营及技术研发,支持1个月上线新产品,按周迭代产品特性,按天升级配置,实现敏捷的产品与营销创新。该方案已帮助多家金融机构在消费信贷和小微信贷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效拓宽了客群范围,优化零售资产结构,并显著提升客户转化率和留存率。

奇富金科自主研发的小微经营贷技术解决方案采用了将线上大数据风控、用户自证信用、线下智能尽调有机融合的“三段式逐级授信体系”,已经在数家合作机构落地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奇富科技在探索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所带来的价值是肉眼可见的。这就证明,这是市场的一个“自然选择”,同样也是科技水平实力的展现。展开来说,美国相关的公司,也是固定业务模式,外加稳定科技输出。从而占据了海外市场。从这一点上也能够说明,科技输出最终做的是服务,服务好,问题能够得到快速的解决,代表内生科技的实力强大,业务模式足够的稳定。

最后,2025年即将到来。金融科技的发展也进入了“数字化快车道”由此带动的科技水平的进本在2024年已经肉眼可见。未来我们依然对这个行业满怀期待,如果防范风险解决信用向下传到问题,这是市场、监管、平台各方需要努力的重中之重。科技的发展总能带来生产力的巨大提升,2025年同样也期待更多的金融科技公司,不管是内生科技还是对外输出上能够有所建树,实现金融科技完全自主创造。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