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重温20250117】张忆东定义这轮“中国式牛市”,当大家都放弃牛市思维的时候,春节前后或将迎来主升浪
本文转载自六里投资报2025年1月17日文章《张忆东定义这轮“中国式牛市”,当大家都放弃牛市思维的时候,春节前后或将迎来主升浪》
1月15日下午,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研究院联席院长、新财富钻石分析师张忆东,在富国基金2025海外投资策略会上,对对海外美股以及中国资本市场在2025年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投资报数据显示,张忆东先后11次获得新财富分析师评选第一名,是A股策略以及港股策略的双料第一名,2023年更是成为了中国总量研究领域的首位新财富钻石分析师。
张忆东旗帜鲜明地表示,春节前后或将会迎来中国这轮行情的主升浪。
他定义了这轮“中国式牛市”的特点,它不是美式的,而是更符合中国的特色;
张忆东认为,我们的资本市场是要反哺实业,市场先活跃起来,优化资源配置,吸引场外的财富,为国家解决效率的问题,解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问题,解决需求的问题。
而这轮的中国式牛市,它很典型的特点就是大涨、大波动、大分化。
所以,从9.24到10月8号,一轮轰轰烈烈的逼空之后,一直可以说是在震荡消化。
震荡调整到目前,很多人已经放弃了牛市思维;
这与1999年牛市的情景颇为相似——当大家放弃牛市思维的时候,牛市的主升浪就来了。
就当前而言,我们处在低利率的红利时期,中国居民社会财富将迎来再配置,从而推动中国权益资产的重估。
就A股市场而言,当前沪深300的估值仅有12倍左右,对应百分之八点几的潜在回报率;
对比五年期定存2%以下的利率,以及10年期国债收益率1.6%左右的水平,A股的风险溢价高达6%左右。
这与美股的情况截然不同,从美国当前情况来看,标普500的潜在回报率低于10年期美债收益率。
从历史经验来看,每一次中国大级别的行情,其风险溢价都会回到0左右,对比当前的风险溢价水平来看,无疑意味着巨大的空间。
从港股来看,由内资主导的央国企红利资产,如果对照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来看,其风险溢价依然高达10%左右,处在历史极高水平。
但外资主导的消费股或互联网公司,对照大概4.8%的美债收益率来讲,其风险溢价处在历史的相对低位。
就此而言,2025年,恒指的表现可能不如A股。
但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张忆东表示,一月中旬开始,都是“流泪撒种”的好时机。
投资报(liulishidian)整理精选了张忆东分享的精华内容如下:
美债长端利率会否
出现阶段性的下行?
我们要探讨一个事情,美债长端利率会不会出现阶段性的下行?
美债长端利率向下走,代表着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空间被打开,新兴市场的货币贬值压力会放缓。
为什么近期美债长端利率持续走高、美元持续走强?无外乎三个因素。
第一,觉得美国经济不着陆了,觉得美国有可能会重新再通胀。
那么下一阶段,究竟是不着陆?还是会软着陆?
第二,美债供求关系。
最近美债的发行节奏非常快,后续会不会面临美债阶段性发行节奏的放缓?
第三,美联储对于未来的预判,以及它的政策态度。
9月份,当时美联储降息,它的态度非常鸽派。接着我们看到了新兴市场股市开始有反应,新兴市场的央行态度也更加宽松,包括中国,“9.24”后,我国央行的态度非常积极进取。
而到2024年12月的议息会议之后,鲍威尔的表述就比较鹰派,
对于新兴市场的货币,包括人民币汇率,都有一定的贬值压力,进而对于新兴市场的货币政策有一定的约束。
解铃还需系铃人,现在到一月中旬,我们看一看,影响过去一个月岁末年初的外部资金面压力,有没有可能看到边际改善、边际变化?
美国经济软着陆
期限利差有望收敛
首先来分析第一点,关于美国会不会不着陆,或者说软着陆?
我们的答案依然是,美国2025年会是软着陆,全年美国经济应该是先抑后扬。
总体来说,它的实际GDP增速在2%左右,会比2024年、2023年都要低不少。
2025年的上半年,美国经济的活力会有所放缓。
叠加一个问题——美国的联邦债务上限,
这个问题既对于美国2025年上半年软着陆有影响,也对于美债阶段性的发行节奏有影响。
按照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的估计,从一月中旬开始,美国的联邦债务触及法定上限。
历史上来看,2011年以来,每一次美国的债务上限问题从触及到解决,往往差不多是109天。
这也意味着,未来一百多天,三四个月,两党可能围绕着是不是要抬高美国债务上限进行各种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债务上限不能够及时被解决的时候,它影响到美国财政部增发新的美国国债,带来美国国债市场的供求关系出现改善。
不像在岁末年初,美国加速发债,相当于债的供给压力增加,就会把长端利率向上顶着。
所以,这是解决两个问题。
一个是软着陆,如果软着陆的话,那么整个的期限利差就会得到收敛。
如果美国经济软着陆了,近期的4.8%美债长端收益率这个数字,有可能就是一个阶段性的高点区域。
随着后续经济数据出来,不排除上半年,二季度,我们有希望能看到美债长端利率阶段性的放缓,至少比现在的位置要低一些。
再叠加刚才讲的,如果说债务上限的问题持续扰动,美债的供求关系也比现在要略好。
海外不确定因素化解后
中国可以更加坚定自我
第三,鲍威尔为代表的美联储的表述。
你可以看到,最近美国股市调整也比较多,短期的调整比较明显。
最近,美联储的一些官员在表述的时候,在给大家大派定心丸,调子已经转为鸽派了,跟去年12月议息会议之后那个阶段不太一样。
后续如果说通胀没有大问题的话,我们也还是觉得,后续美联储鸽派的声音,可能会有所回转。
另外一个,2025年6月份,美联储会停止缩表,对于美债的供求关系,也有一定的改善,它有可能变成美债新的承接者。
这样的话,对于二季度后期乃至于三季度,美债长端利率进一步走弱,也都是有帮助的。
结论就是,我们认为,岁末年初,海外资金面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影响最明显的阶段即将过去。
二月份到二季度末、三季度初,美债长端利率有希望迎来走弱,对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对于中国货币的政策空间来说,都是相对正面的。
当然我们也认为,很可能在今年四季度,随着美国经济再复苏,以及通胀预期重新抬头,不排除美债长端利率再次向5%进行反弹。
那个时候,又是一个扰动的时间节点。
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而言,我建议大家可以看一下1月13号,潘功胜行长在香港的那篇演讲,他对于我国2025年的汇率政策,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些指导思想。
我们非常同意这些看法,而且我们认为,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在岁末年初的压力逐步得到释放,显示出了极强的的韧性,
所以下个阶段,人民币汇率将会有希望逐步呈现出一种双边波动稳定的格局,进而有利于中国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大趋势。
这一轮中国式牛市:
大涨、大波动、大分化
从资本市场的展望来说,我们认为,春节前后或将会迎来中国这轮行情的主升浪。
也就是说,我们以“9.24”作为这一轮“中国式牛市”的起点。
我多次讲过,中国式的牛市,它不是美式的,它更符合中国的特色,
我们的资本市场是要反哺实业,市场先活跃起来,优化资源配置,吸引场外的财富进来,为国家解决效率的问题,解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问题,解决需求的问题。
它跟美式牛市不一样,美式牛市都是先进行大放水,经济刺激起来,股市再进行反应,从而形成了互相驱动。
这轮的中国式牛市,它很典型的就是大涨、大波动、大分化。
所以,在“9.24”到10月8号,一轮轰轰烈烈的逼空之后,一直可以说是在震荡消化。
在去年底的时候,我曾经有一个经验的判断,
我认为,如果类比1999年-2001年那轮牛市的话,那么到了1999年年底,基本上市场的大多数人都已经放弃了牛市思维。
现在,可以说,我们类似于在这个点。
1999年,当时,从5.19到6.30,也是一路逼空,之后经过了长达半年的调整,
调到后面,很多人完全觉得,这就是熊市,哪里是牛市?
完全放弃了牛市的思维、牛市的逻辑。
当大家放弃牛市的思维、牛市的逻辑的时候,牛市的主升浪又来了。
我们要找到主要矛盾,就像我在2024年9月底,我们当时写了一篇报告,名字叫《做多中国反转逻辑》,我们并不相信什么信心牛的问题。
所谓信心,一旦行情涨了,信心就来了,行情跌了,信心就没了。
所以,我们要基于逻辑,而不是基于感觉。
从逻辑的角度来说,大家了解到,我们现在处于低利率的时代红利。
另外,中国这么大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不需要保持很高的增长。
时代红利下,我们会比较明显地看到,比如说中国有148万亿的居民储蓄,30万亿左右的银行理财,再加上一些养老社保等等,这些都需要进行大类资产配置。
而我们现在的国债收益率只有1.6%左右,我们的五年期定存也只有2%以下。
所以,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时代的红利。
时代红利就是,低利率时代中国社会财富的再配置,会推动中国权益资产的重估。
现在,沪深300的估值就是12倍左右,对应百分之八点几的潜在回报率。
所以你可以看到,中国的风险溢价依然在历史的高位——中国的风险溢价高达6%左右,而美国的风险溢价是负值。
风险溢价这个指标很重要,
风险溢价等于PE估值的倒数,反映的隐含回报率,减去无风险收益率,美国这个值是负值,也就是说,标普500的潜在回报率是低于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
而对中国而言,可以看到,我们在2024年9月份的时候,A股的风险溢价差不多是百分之七点几;
现在,到了2025年初,经过几个月的调整以后,依然是在高位,在一个6%左右的高位。
历史上来看,每一次中国大级别的行情,它的风险溢价都是会回到零左右。
恒指的表现
可能不如中证A500
港股(风险溢价)更加高的离谱,我们看两类资产,
一类是内资主导的港股资产,
另外一类是外资主导的资产。
内资主导的资产,很明显就是一些央国企的红利资产,
包括三桶油、运营商、四大行、公用事业、煤炭等央国企高股息的资产,内资特别是保险资金成为了相关港股资产的主导者,有了定价权。
内资它的贴现率、无风险收益率是按照中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率来看,港股的风险溢价依然高达10%左右的历史极端值。
从这个维度来说,内资主导的这一类资产,依然具有非常强的战略性配置价值。
欧美资金,面对的无风险收益率是什么呢?
是10年期美债收益率,现在大概4.8%左右。
所以,如果欧美按照自己的资金成本来去衡量港股的风险溢价,你发现,它是在历史的相对低位。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消费股或者是互联网公司,它是外资主导的,有点风吹草动,估值就会上不去,甚至有可能被杀估值。
就是这个原因。
对于2025年我们认为,恒指,它的表现很可能不如中证A500。
一月中旬开始
是“流泪撒种”的好时机
但是从时机的角度来说,现在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在一月中旬开始,都进入到“流泪撒种”的好时机了。
因为,现在的风险溢价又回到了一个偏高的位置。
而我们对中国的基本面和资金面,特别是无风险收益率低的时代红利,要多多珍惜。
我们建议,大家从两个维度来考虑问题。
第一,对新东西、新质生产力,大家可以用配置ETF的维度来考虑,像配半导体、机器人、AI应用这一块。
另外一个维度,在相对传统的、成熟的行业,要找阿尔法。
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建议配置高股息央国企的港股ETF来当底仓,它的股息率现在都可以到8%左右。
恒指的高股息,可能是比配置信用债还好的一种选择。
风险偏好偏中性的投资者,可以围绕消费布局,
特别是情绪消费、新兴消费,下一阶段符合年轻人的消费、符合高性价比的消费;
叠加消费刺激政策,我们来找一找,需求侧变化所带来的消费的细分领域。
注:文中内容依据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全球策略2025年年度策略:革新“巳”火--2025年投资展望》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5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 张忆东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0110012 SFC HK执业证书编号:BIS749 李彦霖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0110015 迟玉怡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2040001 请注意:李彦霖、迟玉怡并非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注册持牌人,不可在香港从事受监管活动。 《又到流泪撒种时 ——港股投资策略 》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1月17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 张忆东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0110012 SFC HK执业证书编号:BIS749 李彦霖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0110015 请注意:李彦霖并非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注册持牌人,不可在香港从事受监管活动。 |
反转逻辑系列二:透过K线抓住本质,大涨大波动大分化的中国式“慢牛”
继续做多中国股市:反转逻辑、三大主线
与注重股东回报的优秀企业同行——港股回购浪潮解析
好风凭借力——美联储降息有利于香港本地优质红利资产重估
流泪撒种,必欢呼收割
港股2024年中期策略:熬出的精华:核心资产星火燎原
港股行情震荡期,正是精选核心资产时
新时代的港股核心资产
港股的春天:高胜率投资是赢家之道
港股高股息策略行稳致远
港股低波红利资产当前配置性价比如何?
全球慢速时代,精选“卷王”与“科创”
高股息及回购是港股定价权的新基石
震荡市,结构致胜——中美股市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
精挑细选港股优质央国企
三论优质央企的战略性配置价值
哪些港股受外资影响更小优质央企港股的配置良机
自媒体信息披露与重要声明
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投资者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本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并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相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说明,本报告中所引用的关于业绩的数据代表过往表现。过往的业绩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回报的预示。我们不承诺也不保证,任何所预示的回报会得以实现。分析中所做的回报预测可能是基于相应的假设。任何假设的变化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所预测的回报。
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
投资评级说明
报告中投资建议所涉及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另有说明的除外)。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其中:沪深两市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北交所市场以北证5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以标普500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
行业评级:推荐-相对表现优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中性-相对表现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持平;回避-相对表现弱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
股票评级:买入-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15%;增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15%之间;中性-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5%之间;减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小于-5%;无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免责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平台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平台内容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转载本平台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平台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不是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平台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平台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平台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