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DLL3靶向ADC——小细胞肺癌的“新兴潜力治疗”

在肺癌的亚型中,小细胞肺癌 (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恶性程度高,增殖迅速、易早期转移和产生耐药性,约占肺癌总数的15%,其中大约 70-80% 的 SCLC 患者在初诊时患有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生存期较短。然而,SCLC 新药研发进展缓慢,作为标准治疗的化疗方案几十年没有变化,SCLC 患者的治疗选择非常有限,存在非常迫切的临床未满足需求。

Delta样配体3(DLL3)因其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超过80%的特异性高表达且在正常肺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而成为"潜力治疗靶点",为这一侵袭性强、不良预后的癌种带来了研发新方向。

DLL3在肿瘤细胞表面高度表达

来源:Amgen官网

目前,针对DLL3的多种治疗策略正在开发中,包括抗体偶联药物(ADC)、T细胞结合器(TCE)、CAR-T细胞疗法和核药偶联药物(RDC)等。本文尝试梳理靶向 DLL3 的 ADC 疗法的作用机制、BD合作与产线动态、临床开发与试验概况,重点介绍DLL3 ADC在满足 SCLC 治疗需求方面的潜力。

DLL3靶点的作用机制

DLL3靶点的作用机制研究可追溯至2006年,Ayyanan等人发现 Wnt信号通路通过Notch依赖机制影响DLL3的表达或功能,而DLL3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DLL3作为Notch信号通路的抑制性配体,其表达增加可能会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正常激活,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即DLL3 ADC通过特异性靶向DLL3蛋白,利用内化和细胞毒性药物释放机制,精准杀伤肿瘤细胞。

DLL3的免疫治疗策略

来源:Science Direct

DLL3 ADC:从曲折探索到中国药企的崛起与突破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作为靶向DLL3的核心技术路线,历经曲折:2016年艾伯维重金收购的DLL3 ADC产品Rova-T因设计缺陷折戟III期临床,让行业对该靶点的期待急速降温。后来DLL3靶点在双抗和CAR-T领域取得了临床和BD上的积极进展,而在ADC领域沉寂多时。直到2023年4月再鼎医药宣布引入宜联生物DLL3 ADC(ZL-1310),并于2024年10月带来了鼓舞人心的Ia期积极数据。随后DLL3 ADC的热度被进一步推高,2024年年底和2025年年初,恒瑞和信达生物分别达成的潜在总额均超10亿美元的DLL3 ADC对外授权。

目前全球11款在研DLL3 ADC中,中国企业主导开发9款,其中进入临床阶段的有 5 款,也均由中国药企开发而成。目前全球范围内暂无DLL3 ADC产品获批上市。

临床阶段DLL3 ADC药物一览

来源:开源证券分析报告,作者整理

DLL3 作为一种潜在有希望的靶点正进一步得到市场关注,尤其是安进的 DLL3/CD3 双抗Tarlatamab在2024年5月16日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DLL3靶点进一步得到验证。在BD交易方面,自2016年至今,DLL3领域共有3起超10亿美元的重磅交易。

2025年1月,信达生物宣布与罗氏达成全球独家合作与许可协议,以推进DLL3 靶向 ADC IBI3009 的开发,该药物目前处于临床I期,已经在澳大利亚、中国和美国获得IND批准。在信达生物此次交易之前,恒瑞医药宣布将自主研发的DLL3靶向ADC SHR-4849的全球独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以潜在总额达10.45亿美元的交易,有偿许可给美国IDEAYA Biosciences公司。

DLL3 ADC药物“10亿美元”BD合作

来源:开源证券分析报告,作者整理

DLL3 ADC临床进展:疗效与安全性突破及联合用药潜力

DLL3 靶向ADC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其临床开发中的关键考虑因素。虽然 Rova-T 等早期 ADC 面临着毒性方面的挑战,但新一代 ADC 使用更稳定的连接体和毒性更低的有效载荷,已显示出更好的安全性。

DLL3 ADC在患者身上也看到了初步良好的治疗效果。2024 年ENA 大会上,再鼎医药的DLL3 ADC药物ZL-1310早研数据疗效优异,其临床I期数据总ORR (客观缓释率)达到74%,19个受试者中14人达到PR(部分缓解)。该ORR 远超Rova-T 的I期临床数据(ORR 30-40%),及安进的DLL3/CD3 双抗Tarlatamab I期临床数据(ORR 40%)。

与此同时,观察到这些临床试验的患者基线存在差异,比如ZL-1310的试验人群接受的前线治疗较少,且脑转移比例较低。因此,尽管ZL-1310的ORR数据目前更为亮眼,但在进一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时,仍需考虑患者基线差异及后续更大样本量的临床试验数据。

恒瑞SHR-4849在临床前模型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目前正在中国进行针对晚期实体瘤的临床I期试验(NCT06443489),处于剂量爬坡阶段,并且已经在多个剂量组观察到了临床应答。截至2024年12月10日,有效剂量下可疗效评估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1位,其中8位患者达到了PR,总ORR约73%,暂无任何药物导致的终止用药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可控。

信达生物IBI3009则才刚刚进入临床阶段,其在澳大利亚、中国和美国获得IND批准,并且在2024年12月完成I期临床研究首例患者给药。复旦张江FZ-AD005 2024年7月宣布完成I期临床受试者入住。百利天恒 BL-M14D1于2024年7月取得药物临床试验药监局批准,暂未公布其他进展和临床数据。

除了单药治疗的推进,DLL3 ADC作为一种潜在的联合用药策略,目前也正在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展临床一期研究。从研发趋势来看,DLL3靶向疗法可以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从而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抑制剂)形成协同作用,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成为潜在更优的治疗方案。例如,再鼎医药的DLL3 ADC药物ZL-1310正在进行I期临床试验,评估其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的联合治疗效果。

开发挑战和未来展望

尽管靶向 DLL3 的 ADC 具有良好的潜力,但在其开发和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挑战,例如SCLC 肿瘤中 DLL3 表达的异质性。虽然 DLL3 在很大一部分 SCLC 病例中过表达,但其表达水平在不同患者之间,甚至在同一肿瘤内都可能存在差异。这种异质性会影响靶向 DLL3 ADC 疗效,因此有必要制定策略来识别最有可能从这种疗法中获益的患者。另一个挑战是耐药性。与其他靶向疗法一样,SCLC 细胞可能会产生耐药机制来逃避靶向 DLL3 ADC 的作用,因此需要进行持续研究以了解耐药机制并制定克服耐药的策略。

靶向 DLL3 的 ADC目前在针对 SCLC 和其他表达 DLL3 的肿瘤治疗方法上,研发热情持续高涨,早期数据令人鼓舞。随着竞争格局推动创新,靶向 DLL3 的 ADC 将继续读出更多临床数据、释放潜力,或潜在带来新的重磅BD交易。

参考资料:

1. https://www.zhitongcaijing.com/content/detail/1230665.html

2. 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219e230af7f40562164bd300171.html

3. https://m.baidu.com/bh/m/detail/ar_9985132659109309389

4. 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4/4671879.html

5. https://xueqiu.com/8965749698/309578193

6.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1FIGKM7055619KF.html

7. https://mp.weixin.qq.com/s/KsbAXlQBU7wzK21BTUslwg

8. https://www.hengrui.com/media/detail-702.html

9. https://news.pedaily.cn/202501/545092.shtml

1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3521074846051523&wfr=spider&for=pc

免责声明:合联科讯内容团队专注分享全球生物偶联药行业的科学信息,解读技术创新,传递专家论谈。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合联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合联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