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32岁
三十岁我送给自己的两个字是乐观,凡事都往乐观去看,不要老觉得太悲观。
今年三十二岁,我送给自己的三个字是:不糊弄。
什么是不糊弄?
我认为无非是三点,不要不懂装懂,不要不喜欢装喜欢,不要把预期降低。
1、 不要不懂装懂
在我刚开始接触股市的时候,很喜欢不懂装懂,准确来说是懂一点点装很懂。
当时正值牛市,只要你敢买,就没有不涨的。涨了是结果,并不是因为你知道哪些股票低估或者高估,说白了仅仅是运气。但当时我却当成是实力,到处跟周围的人说教,其实我压根就没有懂透。
运气过去,剩下的只有一地鸡毛,当沾沾自喜的时候,倒霉事可能就会来了。我也不例外,牛市满仓的结果就是赔了大钱。不幸中的万幸是当时并没有上杠杆,不然我也不可能在这里给你们码子了。
这里面不仅仅是我对别人不懂装懂,更重要是我对我自己也是不懂装懂,这才是最致命的。所谓的不糊弄,我的理解是:懂就懂,不懂就不懂。如果不懂,意识到不懂了之后,利用任何机会和渠道去学习。大部分人连自己懂和不懂都不知道,只有少部分人知道自己不懂了之后愿意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成为更好的自己。
训练营在周二结营,我在训练营中埋了很多个股作为彩蛋。截止到本周二,在短短三个月(实际上是一个半月,中途有一个春节)的情况下能取得8%的平均涨幅,成绩还算不错。有两个甚至还涨了40%以上,能看得到短线受业绩的影响竟然如此巨大。
训练营正是给了我这种感觉,大家参加这个训练营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自己,训练营的难度非常大(平均一次作业需要投入20小时以上),但只要咬牙坚持过去,其中的提升是巨大的。他们正是知道自己不懂,为了搞懂才去投入大量时间,仿佛看到我自己的过去。
在弄懂一件事情之前,要先承认不懂,这是对未知的探索,谁都不可能一上来什么都懂。
2、 不要不喜欢装喜欢
我从初中开始学习魔术,大学是爆发的时候。大学我学了很多个魔术,还成为了魔术协会的会长。大学里非常享受镁光灯的炽热,观众的掌声。每次在家里过年走亲戚的时候,我变魔术成为了特定节目,我从父母脸上的笑容感受到他们的骄傲。
我一直以为自己会很喜欢变魔术,直到魔术变成了我的职业之后,我发现我并没有那么喜欢变魔术。
过去这十年,我已经没有再学习过新的魔术,相比于变魔术,我发现我更享受成为人群中的焦点。而过去学会的魔术,已经够我用了。
过去我会在同样一批人面前一直变不同的魔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魔术也会审美疲劳,为了让观众的期待值不变,变的魔术也要越来越惊喜,观众的阈值会越来越高。这就跟股票一样,估值越高,对应的利润增速要更高,否则股价就会暴跌。
在变魔术这件事上,我仅仅是当作打开话夹子拉近距离的一个社交方式,不会给同样的人一直变魔术,他看得烦,我也变得累。
不糊弄,就是不要把不喜欢装成喜欢,这是对自我的尊重。
3、 不要把预期降低
粤语中有一个词叫麻麻地,意思就是差不多得了,其实这就是糊弄。
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抱着麻麻地的心态,最后的结果肯定会比麻麻地还要糟糕,可能这就是取者上乎,得其中乎,这方面我也要不断学习和精进。
网上经常看到说完成比完美重要,我认为这是针对那些启动难度大的事情。比如要培养一个健身习惯,要培养写交易日记的习惯,如果之前一直没有做过,培养这些习惯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但如果已经有这样的习惯,那么就不能一直停留在完成了,应该要向完美前进了。
我在培养阅读习惯的时候,给自己的目标是每天阅读一页纸,哪怕是小说或者漫画。在我完成阅读习惯的培养之后,也就是不读难受的时候,我就开始读一些有营养的书了。
如果一件事情没有启动,一直不启动那就是糊弄;如果一件事情已经正在进行了,完成就是糊弄。
不糊弄更多是针对自己,用一句老话就是严于律己。
严于律己还有后半句,那就是宽于待人。对待朋友或者其他人,适当糊弄也挺好,只要不涉及到底线和利益问题,糊弄一下也就过去了。
上一次发布生日的感悟是在3年前,也就是29岁。
回看上一次的内容,写得比较简短,用生活、工作和投资三个大块区分了一下。有些我是一直在坚持的,比如投资部分,但有些说出来简单,要完全做到其实非常难,特别是生活部分。这跟现实也是一样的,看了很多道理,但仍然没有过好这一生。
只能不断地回看,犯了又重新修正,这个过程阻力很大,但值得。
三十二岁,同样也送你这三个字:不糊弄。
希望三十二岁的火焰可以烧穿了所有糊弄的幌子,愿各位握紧这三个字,像握紧荒野里不灭的野火,把每个踉跄的脚印都烙成通往星光的铜钉。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