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元的腾讯:AI豪赌VS分红缩水!
北京时间3月19日港股收盘后,腾讯 $腾讯控股(00700)$ 交出了2024年四季度的成绩单。
这份财报不仅牵动着自家股东的心,更让算力基建和AI产业链的投资者们集体屏息。
当所有人都在追问"腾讯怎么打AI这张牌"时,我们先从最出人意料的业务表现说起。
一、广告和游戏意外超车
先看最让市场意外的数据:在宏观经济承压的四季度,腾讯广告业务硬是跑出了17%的增速,毛利率飙至57.7%的历史新高。
更让人吃惊的是,曾被视作"烧钱黑洞"的视频H广告,如今已成为仅次于朋友圈的第二大现金牛。
这背后是腾讯社交流量的强势支撑:当其他平台还在为流量发愁时,维信生态里的视频H、小程序和搜索广告正在持续释放红利。
游戏业务同样上演逆袭戏码!
虽然四季度新作寥寥,但《三角洲行动》PC端的亮眼表现,叠加海外市场三季度的流水递延,硬是扛住了行业寒冬。春节期间《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老将再次证明:在游戏江湖,腾讯的常青树IP依然是定海神针。
二、千亿基建计划浮出水面
但本季财报真正的重头戏藏在资本开支里:
四季度单季390亿的投入,直接把全年预算从总收入的5%-10%拉高到10%-15%。
按这个节奏,2025年腾讯可能要砸800-1000亿搞AI基建。
这个数字虽然低于产业链的激进预期,但相比去年已经暴涨40%+。
这些真金白银的去向很明确:服务器集群、算力中心和研发团队。
财报显示,研发费用同比激增18%,光是服务器成本就吃掉大块预算。
管理层显然在赌一个未来:现在每分钱投入,都是在为AI时代的生态位卡位。
三、股东钱包缩水真相
不过豪赌是要付出代价的。
四季度自由现金流骤降至45亿,净现金储备环比蒸发200亿。
更让投资者揪心的是股东回报,相比去年缩水16%。按当前6375亿美元市值计算,回报率已跌破3%。
这种变化背后是战略重心的转移。
1月底DeepSeek大模型爆火后,腾讯明显调整了资金分配:从"高分红保平安"转向"砸钱抢AI门票"。对于习惯了高回报的投资者来说,这种转变可能需要时间消化。
四、利润表的攻守之道
仔细拆解利润表会发现精妙平衡术:在研发费用暴增40亿的情况下,核心经营利润率仅环比下滑2个百分点,同比还提升了3个百分点。
秘密在于严格的成本控制,销售和管理费用同比双降,云业务毛利率回升,视频H佣金开始反哺利润。
这种"该省省该花花"的策略,在游戏业务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虽然《地下城与勇士》手游即将带来高基数压力,但腾讯手握十余款储备新游,春节期间老游戏的数据回暖,都显示出内容库的深厚积淀。
五、市场分歧中的估值博弈
当前市场对腾讯的估值充满矛盾:25年经调整市盈率从14倍飙到19倍,但基本面预期并未同步上调。
这种撕裂源于AI故事的特殊性:大模型的价值难以量化,资本更愿意为可能性提前买单。
不过财报透露两个关键预期差:一是广告和游戏的韧性超预期,二是成本控制抵消了部分AI投入压力。
当视频H广告开始盈利,当云业务借AI重启增长,这些变量可能成为未来估值跳升的触发器。
六、上车还是下车?
摆在投资者面前的是道选择题:要当下的分红,还是未来的想象空间?
注重现金回报的资金可能撤离,但成长型资金正在虎视眈眈。
对于中短线的资金(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都是这种)的来说,由于腾讯加大资本开支和研发费用的投入,可以想象未来几个季度,腾讯的利润率将会明显承压,因此,很多人会提前下车获利了结
而更看重未来AI故事的(目前长线资金占比不大),这时候他们可能会继续持有或者加仓
总而言之,当股价来到500多元的时候,中短期资金和长线资金会是腾讯股价短期剧烈波动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