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来了!网红慌了?李檬《AI红利》掀起创作者经济的新一轮革命

AI会写诗、作画、拍电影,甚至能取代网红?近日,#AI会淘汰网红吗#的话题在社交平台引发超500万的热议。随着生成式AI的爆发,内容创作者们既兴奋于技术赋能,又焦虑于“被取代”的危机感。就在行业震荡之际,一本在克劳锐大会引发疯抢的《AI红利:创作者解锁万亿市场》一书,以犀利的观点为行业注入一剂清醒剂——“AI淘汰的不是人,而是混日子的创作方式。”

3月19日至21日,2025克劳锐第9届新媒体生态大会在北海盛大召开。这场新媒体领域的顶级盛会汇聚了来自全球的数千位创作者、MCN机构、平台方与品牌方,成为内容创作者的风向标。而在大会展区惊现魔幻场景:网红围堵一本高达3米的巨型《AI红利》图书装置,现场领书者络绎不绝,排起了长队,整个会场几乎人手一本《AI红利》,这一幕堪称行业年度现象级事件。

该书由天下秀董事长李檬撰写,新华出版社出版,一经面世便引发了广泛关注。有MCN机构创始人直言:"现在没读过这本书,都不敢说自己是内容行业的玩家。"

为何一本商业书籍能引发如此热情?面对创作者或将被淘汰的热议话题,创作者留几手在克劳锐大会现场感慨:“我作为一名创作者从来不会觉得会被淘汰,真正的好的内容几乎很难有AI可以直接模仿替代,AI对我而言,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助手的提升效率的角色。”他的发言,折射出创作者对AI的深层思考:技术狂飙时代,如何让内容从“可替代”变为“不可取代”?

李檬在书中直言:“AI生成一条短视频脚本只需5秒,而人类需要5小时,这看似不公平,但实际上,AI瓦解的是我们的脑力舒适区。”那些套路化的脚本、千篇一律的文案、流水线式的搬运内容,曾让无数网红赚得盆满钵满,但如今,这些“捷径”正被AI批量复制。当AI能够创作出梵高风格的插画、生成电影级画面时,那些低水平重复的创作者注定会被淘汰。

然而,危机中往往蕴藏着更大的机遇。李檬在书中提出:“AI将推动内容行业迈向万亿规模,但门票只属于两类人——一类是懂AI工具的技术派,另一类是有文化品位的创意派。”前者利用AI生成大量脚本雏形再精选优化,后者则如手工耿般,将废铁与科技融合,创造出荒诞而独特的美学。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懂得利用AI解放生产力,聚焦人类独有的情感共鸣、思想深度与审美洞察。

作为天下秀的董事长,李檬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内容进化史”。他亲历了博客时代的广告分成体系设计,见证了红人经济从诞生到天下秀登陆A股主板的历程,如今在AI技术浪潮中再次押注未来。他在书中断言,未来最好的行业将是内容行业,因为内容行业本质上是做品位的生意。当AI接管标准化生产后,人类将更加渴望独特的精神体验——无论是VR电影中的沉浸式叙事、虚拟音乐会中的情感共振,还是文学作品中的人性洞察。

石器时代的终结并非因为石头用尽,而是人类发现了铁器。在技术革命来临时,真正的赢家永远是那些率先拿起新工具的人。回顾克劳锐大会的盛况,那些手握《AI红利》的网红们,或许正在书写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有人仍在抱怨“AI抢饭碗”,而有人却已利用AI将创意放大了十倍。

在AI浪潮的冲击下,焦虑是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但行动才是少数人的选择。《AI红利》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张通往未来的船票。正如它在克劳锐大会上所引发的热潮——焦虑者看到了警告,而清醒者则看到了机遇。在AI重塑创作规则的今天,我们或许应该像书中倡导的那样:少一些“被取代”的恐惧,多一些“成为不可替代”的野心。

如果你是一名内容创作者,或者正在为自己的职业未来感到担忧,那么不妨翻开《AI红利》的第一页,寻找属于你的答案。AI时代的大门已经敞开,谁能率先迈入其中,谁就能紧紧抓住这场前所未有的红利。毕竟,万亿市场的钥匙,永远属于那些敢于进化、勇于创新的创作者。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