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牛市逻辑,张忆东最新分享:每一次港股行情的波折,都是立足中期的布局好时机

本文转载自六里资报于2025年3月25日发布的文章《坚定牛市逻辑,张忆东最新分享:每一次港股行情的波折,都是立足中期的布局好时机》

324日下午,在兴证国际(06058)的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首席经济学家张忆东先生对2025年的经济及市场分享了最新观点。

投资报数据显示,从2001年至今,张忆东已在证券分析行业深耕20余多年,先后11次获得新财富卖方分析师评选第一名;

并且是 A 股策略与港股策略的双料第一,2023年更是成为了中国总量研究领域首位新财富钻石分析师。

张忆东在20243月份,业内最早发布了对港股看多的研究报告《港股的春天》;

又进一步在7月份,旗帜鲜明地提出流泪撒种,必欢呼收割,明确建议大家看多港股。去年9月以来,随着政策组合拳的提出,港股与A股出现了飙升行情。

投资报报道他最近一次重磅观点,是张忆东在今年1月市场下跌至低位时,结合内外各种因素判断,当大家都放弃牛市思维时,春节前后将迎来主升浪;具体点此查看。

今年春节后,中国资产,尤其是科技股,在DeepSeek的横空出世后进一步迎来重估,恒生科技指数一度大涨38%

而张忆东这一次的观点同样非常明确,科技领域的突破,确立了中国牛市的主升浪

今年乃至于未来一段时间,港股指数的表现可能会持续地震荡向上。

港股的资产,现在依然处于值得战略性配置的区间。

不过看短期,34月份,由于前期高波动的资金蜂拥而至来追高,

追高的资金有点亢奋,不可避免地就会遭遇到一些获利回吐的压力。

无论是换手率,还是港股卖空成交的占比,这些指标都反映了短期的情绪偏高。

偏高了以后,就像夏天的时候,需要泼一盆冷水,冷静冷静。

但是这种获利回吐的调整,恰恰让牛市主升浪的时间持续得更长,对中期的行情是有利的。

张忆东的结论非常明确,每一次港股行情的波折,都是立足中期,逢低布局、逢低配置优质资产的好时机。

总体来说,节奏上,不要追高,要坚定地看牛市逻辑——

以科技牛为主,牢牢抓住这次AI科技行情的核心资产,特别是以“ATM”(阿里巴巴、腾讯、小米)为代表的具有生态优势的互联网平台公司。

投资报(liulishidian)整理精选了张忆东分享的精华内容如下:

技术突破型的科技牛市

是这一轮牛市的主线

我们看到,DeepSeek的崛起、科技的突破,将AI从此前算力的竞争,开始延展到应用端的竞争。

在这方面,中国的优势就会充分体现出来。

因为我们有强大的制造业能力,我们是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之一,再加上我们拥有最高的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

所以我们认为,往后面来看,AI应用会为中国各行各业实现效率的重大提升,进而出现商业模式的落地。

这是乐观情形。

如果对于乐观情形进行展望,这一次中国的科技资产中,那些最牛的公司,有可能它将迎来一个8年的朱格拉周期,也就是一个8年的扩张期。

当然,也有悲观情形。

90年代互联网为例,你可以看到,1995年美国互联网的渗透率在10%左右,到了2000年,它的渗透率达到50%左右。

然而很遗憾,它一直没有好的商业模式,缺乏变现的路径。

所以,随着1999年、2000年美联储的加息,以及美国经济的走弱,资本开支驱动型的行情泡沫破灭了。

悲观情形也能够延续数年。

我们大胆地假设,明年的这个时候,很可能中国的大模型渗透率超过50%

那么我们将会迎来一个大模型对应的AI应用浪潮的爆发。

所以,我们要重视所谓的革新火。

这种技术突破型的科技牛市,是这一轮中国资产重估、中国股市牛市的主线。

第二个层面,我们来讲政策面。

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各个领域从事科技创新的民企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我们认为,发展新的生产力,将会是今年经济基本面中间最大的亮点。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说,今年总体来说会相对平稳。

因为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旧动能,阵痛期逐步缓解。

我们可以看到,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的租金回报率,慢慢地已经超过了无风险收益率。

这预示着中国房价在2025年的企稳,预示着中国房地产相关产业链,作为中国经济的旧动能,能够有所企稳。

再叠加AI的新动能带来经济的结构性亮点,以及人民群众信心的恢复对于新兴消费的提振,

总体来说,我们认为,今年宏观经济企稳,但新兴消费朝气蓬勃。

新兴消费里面,既有文化类型的消费,又有像情绪消费、AI消费等,包括养老育幼等等这些消费。

90后、00后这一代年轻人,慢慢成为中国未来数年新消费快速增长的驱动力量。

整个港股的估值框架

或将回到成长股的逻辑

下面我们还要聊一聊,最重要的,怎么来看待牛市,怎么来看待香港资本市场。

最近,有些投资者有点恐高情绪,因为过去四年,大家被熊市的思维给限制住了。

大家看到,一些互联网龙头,他们的估值回到了过去四年的高点。

但是,我们要看到什么呢?

它同时又是过去15年,乃至于过去将近20年估值的低位。

当前,AI领域正处于典型的技术扩散期,它的商业变现的路径还没有完全清晰。

这使得传统估值框架下的PEPEGPS,这些指标的解释力是不强的、不足的。

所以,你不要太关注于静态的指标,而应该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要聚焦AI科技渗透率的提升、研发资本开支的投入,再加上各个领域在AI应用方面场景和商业模式的变现。

所以我们认为,随着AI技术逐步落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民企龙头公司,他们的成长性将会恢复;

他们的估值,也会从过去四年的向下崩塌转为向上重塑。

民企的科技龙头,特别是互联网龙头为代表的AI科技龙头,他们要逐步改变估值体系、估值方式。

我们认为,后续要更多地关注研发费用,以及它在各个领域中应用场景的落地。

反而,要淡化回购、淡化分红。

因为你强调回购、强调分红,本身就是一个深度价值的逻辑。

但反过来说,一旦AI突破,导致这些民企科技龙头重新恢复成长性,那么我们要更多地关注EBITDA,更多关注远期现金流折现的逻辑。

事实上,现在就算是用传统的框架,用PE、用PS,我们来看恒生科技的一些龙头公司,他们的估值依然是合理的,甚至我们认为是偏低的。

后续,随着新的业务被AI赋能,我们认为,整个港股的估值框架可能会回到成长股的逻辑。

港股现在依然处于

值得战略性配置的区间

我们再聊聊资金面,估值提升一定是要钱堆出来的。

过去四年,美股的风险溢价逐步下行,反映的是它的风险偏好非常高,反映的是美国例外论,反映的是美国在科技上面已经赢了这样一种假设。

但是,DeepSeek的横空出世打破了美国例外论,反过来说,我们其实在一个赛场上竞争。

所以,中国优质的科技型资产和消费型资产,不应该风险溢价那么高;

美国的优质资产,它的风险溢价不应该那么低;

所以是一个相向而行。

这种相向而行的过程,恰恰是中国股市,包括港股在内,重新获得内资和外资再配置的一个甜蜜期、窗口期。

我们先看内资,中国150万亿的居民储蓄,目前正处于有效资产荒中,可以配置的渠道不足。

过去几年,无论是提前还房贷,还是说买一些货基、债基,整个性价比都越来越弱。

随着风险偏好的企稳以及改善,我们认为,权益型资产将会成为中国居民资产重新配置的宠儿。

其中,港股是率先受益的,因为它的性价比更高。

政策也在积极引导社会财富向权益,包括港股、包括A股的中国股市再配置。

现在,对于未来的预期已经逐步升温、逐步改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

整个的社会财富,中国居民的社会财富,包括银行的理财资金,以及保险的资金,都会向最优质的中国资产进行配置。

这里边,A股有机会,而港股,它受益于AI、受益于新的消费浪潮,优质公司又比较集中;

特别是我们知道,恒生科技主要就是科技+新消费,而对于恒生指数本身,它的第一大权重股也是科技。

所以,今年乃至于未来一段时间,港股指数的表现可能会持续地震荡向上。

因为这里边资产的质量,现在依然处于值得战略性配置的区间。

当然,外部的风险偏好,依然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外资对于中国资产的再配置,还是一个慢慢复苏的过程。

所以,外部的风险因素,乃至于贸易摩擦、其他市场的行情反弹,都对于节奏上有影响。

但是,风物长宜放眼量,最终外资加大对于中国资产的配置,还是要立足于中国资产自身的基本面。

而这个基本面,我们要淡化宏观——

宏观可能就是企稳,是一个不温不火的过程。

但是这里边,我们要关注的是什么呢?

是中观的科技创新带来的风险偏好的提升,带来的一些优质资产的阿尔法机会。

所以我们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后续外资,特别是一些非美的外资,可能会持续增加对于中国资产的配置。

所以,结论就是,每一次港股行情的波折,都是立足中期,逢低布局、逢低配置优质资产的好时机。

震荡向上牛市主升浪

但是节奏上蛇行斗折

2025年,牛市开始进入主升浪。

但主升浪也并不代表着是一条直线向上走,它是个震荡向上。

一方面,科技牛是条主线;

AI带动了各行各业效率的提升,特别是TMT、先进制造,科技型的资产本身是一个主脉络。

同时,它也会对于消费,特别是新兴消费,有所支撑。

甚至,对于传统领域里面的龙头公司、高股息的资产,也能够带来水涨船高的机会。

所以,总体来说,我们迎来的是一个震荡向上的牛市主升浪。

但是从节奏上来说,大家要适应蛇行斗折——

震荡向上,它不是直线,而是有颠簸的。

但这个颠簸,往往是有惊无险,甚至叫洗洗更健康

它是通过短期的波动来去消化外部的风险,以及等一等境内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和修复。

我们来讲讲短期。

短期,我们认为,34月份,特别是3月下旬到4月份,由于前期高波动的资金蜂拥而至来追高,追高的资金有点亢奋,不可避免地就遭遇到了一些获利回吐的压力。

我们看近期,无论是换手率,还是港股卖空成交的占比,这些指标都反映了短期的情绪偏高。

偏高了以后,就像夏天的时候,需要泼一盆冷水,冷静冷静。

特别是到了四月份,一些海外的不确定性会更容易引发获利回吐的调整。

但是这种获利回吐的调整,恰恰让牛市主升浪的时间持续得更长,对中期的行情是有利的。

我们看到,在近期,特别是内地的一些散户资金,包括一些游资,有点情绪偏高。

所以,我们要关注业绩期之后,

随着各种代表性的公司业绩出来,可能会出现一个短暂的利多出尽的等待期。

可能下一个向上突破的节点,要关注美联储的议息会议,是不是能够降息?

以及国内的一些政策,有没有可能落地,并且带来基本面的预期提升?

所以,短期我们认为是处于主升浪里边的冷静期,或者说,主升浪里边的第一段震荡调整期。

并且,我们不会因为今天短期的反抽,就改变这个观点。

节奏上不要追高

要坚定地看牛市逻辑

我们认为,冷静期本质上是要化解投资者的恐高情绪,

因为,恐高症是过去四年港股持续向下重估所带来的阴影。

而这个怎么来打破,是需要AI浪潮持续地推进,同时可能也要利空出尽。

我们看,未来几个月要关注哪些利空呢?

一,地缘政治和关税的摩擦。

在四月份,随着特朗普对等关税的具体内容在四月初发布后,我们要关注在美国关税大棒的威胁下,会不会出现第三方——

他威胁第三方,然后让第三方经济体再对中国进行关税的升级,从而试图围剿我们。

当这种贸易摩擦在四月份发生的时候,可能会导致一些资金获利回吐。

但利空出尽以后,可能会使得行情向上得更为顺畅,这是第一。

第二,就是美股和欧洲股市的反弹,

美股在年初以来可以说是显著调整,特别是纳斯达克,以及罗素中小盘指数。

相应的,港股、中概股它的表现非常惊艳。

这种跷跷板有可能在三月底、四月份有一定的收敛,进而导致部分资金试图去美股抄底。

但其实未来两年,我判断,美股在2025年、2026年整体是不如中国资产的。

同样的,从指数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标普不如恒指,更不如恒生科技。

恒生科技是这轮中国资产重估的带头大哥、领军者。

我们也知道,由于资金的跷跷板效应,会使得港股的短期行情呈现波折。

利空出尽以后,到了56月份,我们再看,港股可能又会回到一个新的向上走的路径中。

34月份,港股也要等待中国刺激性的政策、扩张性的政策落地,特别是看一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产业政策能不能超预期。

如果说后续能够超预期,快则二季度末,慢则三季度,我们认为,也能够对于港股进一步向上拓展空间带来驱动力。

所以,总体来说,节奏上,不要追高,

要坚定地看牛市逻辑,但是关注节奏,要立足于基本面,行情夯实才能够持续。

那怎么去围绕基本面做投资呢?

以科技牛为主,牢牢抓住这次AI科技行情的核心资产,特别是以“ATM”(阿里巴巴、腾讯、小米)为代表的具有生态优势的互联网平台公司。

淡化指数

寻找最优质的公司

另外,A股里面,机器人相关产业链的龙头,也值得中长期的配置,它不怕跌。

如果真的跌了,那可以在性价比更好的时候,来买这些互联网的公司、机器人的公司。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受益于AI渗透率提升的行业龙头,包括TMT里边的半导体、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

当然也包括一些新消费,怎么能够利用AI技术带来AI消费;

这样的话就属于强强联合,科技和新消费的结合,可能会带来更大的超预期的弹性。

所以,我们要牢牢把握住AI科技行情的核心资产。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去关注,比如说AI对于生物医药的赋能,对于教育的赋能,对于金融的赋能。

AI赋能的终极载体——我们认为是机器人。

现在,大家淡化指数。

因为主升浪确定以后,开始淡化指数,去寻找中国资产中广义AI链条里边最牛的公司,这可能带来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的机会。

这是成长的主线。

其次,就是内需牛为辅,科技牛为主线。

还有,2025年红利资产,要从前面四年低波红利的逻辑、纯债的逻辑,转向可转债的思路。

要围绕着它的业绩弹性,整个分红作为安全边际,关注它的业绩弹性。

所以这里面要关注运营商,以及那种优质的、死不了的企业,特别是国企的地产股龙头,以及香港本地的地产股龙头。

综合以上,我们认为,2025年主升浪来了。

但你要注意,要把心态放平,不是通过急吼吼的追涨杀跌,追涨杀跌会在牛市中亏掉大钱。

耐下心来,围绕着基本面找到最优质的公司,伴随着公司一起成长。

那才是在牛市中赚钱的核心窍门。

注:文中内容依据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青山遮不住——论本轮牛市本质及估值体系重建 》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3月6日

逐浪前行:“革新牛”主升浪下的轮动和波动 》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2月17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报告分析师 :

张忆东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0110012

SFC HK执业证书编号:BIS749

李彦霖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0110015

请注意:李彦霖并非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注册持牌人,不可在香港从事受监管活动。

青山遮不住——论本轮牛市本质及估值体系重建

逐浪前行:“革新牛”主升浪下的轮动和波动

又到流泪撒种时——港股投资策略

革新“巳”火——2025年投资展望

反转逻辑系列二:透过K线抓住本质,大涨大波动大分化的中国式“慢牛”

继续做多中国股市:反转逻辑、三大主线

自媒体信息披露与重要声明

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投资者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本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并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相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说明,本报告中所引用的关于业绩的数据代表过往表现。过往的业绩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回报的预示。我们不承诺也不保证,任何所预示的回报会得以实现。分析中所做的回报预测可能是基于相应的假设。任何假设的变化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所预测的回报。

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

投资评级说明

报告中投资建议所涉及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另有说明的除外)。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其中:沪深两市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北交所市场以北证5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以标普500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

行业评级:推荐-相对表现优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中性-相对表现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持平;回避-相对表现弱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

股票评级:买入-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15%;增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15%之间;中性-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5%之间;减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小于-5%;无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免责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平台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平台内容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转载本平台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平台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不是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平台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平台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平台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