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企业,不一定是硬科技企业,将被汉邦科技“证明”

2025年3月26日,江苏汉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邦科技”)以“2025年科创板首审企业”的身份注册生效,其科创板IPO进程备受市场关注。然而,从招股书及公开信息看,汉邦科技在研发投入、专利纠纷、涉刑事案、募投项目合理性等关键领域存在多重争议,科创属性与持续经营能力面临严峻考验。研发投入“踩线”科创门槛,技术迭代能力存疑研发投入强度、关键核心技术是科创板企业最基础、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汉邦科技在招股书中强调“坚持自主研发创新”,并称其打破了国外色谱技术垄断,推动国产替代。然而,其研发投入数据却与“硬科技”属性形成鲜明反差。2021-2023年,汉邦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2204万元、2899万元和3718万元,累计8821万元,仅“踩线”满足科创板“三年累计研发投入≥8000万元”的最低要求。同期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88%、6.02%、6.01%,显著低于行业均值(10%-12%)。在科研成果方面,汉邦科技核心技术主要依赖早期成果。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共拥有138项境内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1项,13项境外专利。但是,近两年,公司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申请数量双双暴跌。2021-2023年,汉邦科技境内申请发明专利分别为5个、3个、0个,实用新型专利数分别为13个、4个、2个,下降趋势明显。汉邦科技境外专利同样面临下降或断档困境,2021-2023年,公司境外专利数分别为3个、7个、0个。科创板设立初衷是培育“硬科技”企业,但汉邦科技的研发投入强度与技术壁垒难以支撑其“国产色谱设备龙头”的定位。销售费用高企,

商业贿赂风险隐现

与研发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邦科技高昂的销售费用。2021-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4378万元、5201万元和694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 13.66%、10.80%、11.21%,约为公司研发费用的2倍,远超行业均值(10%左右)。其中,业务招待费从2021年的600万元增至2023年的1300万元,增速显著。公开资料显示,汉邦科技董事长张某在早年涉及3起行贿案件,涉案金额合计超30万元,均未在招股书中披露。三起案件虽发生于报告期(2020-2023年)外,但涉及政府专项资金审批的核心业务环节,且判决书明确指向“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主体。招股书对此类可能影响持续经营合法性的历史污点避而不谈,可能引发监管对其内控合规性的担忧。公司销售模式依赖第三方推广,不排除存在其他未曝光行贿行为的可能。在生物药投融资趋于谨慎背景下,过度依赖销售推广的模式难以持续。2024年上半年营收增速已放缓至8.87%,远低于前三年38.97%的复合增速。值得一提的是,浙江证监局2月14日对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警示函,25名签字注会被牵连,包括“吴慧”。巧合的是,汉邦科技招股书签字注会亦为“吴慧”,若为同一人,其审计质量及机构合规性将受严重质疑。天健所涉多项审计违规,恐拖累汉邦IPO进程。

专利纠纷缠身,核心产品面临禁售风险汉邦科技科创板IPO进程背后,专利侵权纠纷成为悬顶之剑。公司与国际巨头Cytiva的三起专利诉讼尚未终局,涉及核心产品自动轴向压缩层析柱(ACC系列)、色谱柱及自动匀浆罐(STK系列),潜在赔偿金额高达1150万元,且败诉将直接导致相关产品禁售。其中,“柱装填方法”专利案二审若改判侵权,ACC系列层析柱将被迫退出市场,该产品2023年贡献收入1.2亿元,占营收比重19.4%。尽管“色谱柱”专利因无效宣告暂免赔偿,但Cytiva已发起新一轮600万元索赔诉讼,进一步施压。专利战的本质是市场份额争夺,Cytiva在国内大分子层析系统市场占比46.1%,而汉邦科技仅占6.9%,技术话语权的弱势暴露无遗。尽管公司声称已制定替代方案,但其核心技术仍依赖2005年自主开发的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等早期成果,缺乏持续创新能力。公司的“自主研发”也被质疑为“微创新”,恐难以应对国际巨头的专利围剿。

现金流恶化与募投项目合理性受拷问汉邦科技现金流恶化与产能扩张矛盾凸显,财务风险同样不容忽视。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1.2亿元,逾期率高达85.09%;存货账面价值超4.1亿元,其中1年以上库龄的存货占比近40%,存货周转率仅0.6-0.76次/年,远低于行业均值1.08-1.27次/年,滞销与减值风险持续累积。更严峻的是,公司逆势推进募投项目,计划新增年产1000台液相色谱设备及年产2000台实验室仪器产能,但2023年实际销量仅439台和约500台,而行业增速已放缓,产能扩张与市场需求显著脱节。若新增产能利用率太低,存货积压与现金流恶化将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拖累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汉邦科技的IPO注册虽为国产色谱设备企业提供了资本化范本,在科创属性争议、专利围剿、财务隐患等多重压力下,其能否借助资本市场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将是决定未来命运的关键。对于这次汉邦科技要登陆科创板,将为投资者埋下一颗巨大的“雷”,不知道这次的保荐机构中信证券是否会为自己签下的“雷”买单,而本次放水的各家中介及审核人是否会被牵连?劣迹斑斑的企业都能上市,或许这是最近A股连续走弱的又一种映射,投资者不应为别人的“错误”买单。‌@IPO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