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加速出清,建发赋能下美凯龙已见曙光?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在人生绝望的那一刻,往往是新的希望的开始。一切危机的尽头,往往是转机,山穷水尽的地方,往往会柳暗花明。”
近日,昔日风光无限的家居卖场霸主美凯龙发布了建发入驻后的年报,尽管背靠建发股份的产业资源,但在行业加速出清与地产后周期消费疲软的双重压力下,其财务表现仍显挣扎。2024年全年营收78.21亿元,同比下滑32.08%;归母净利润-29.83亿元,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负向冲击超19亿元。
但仔细看过财报后,作为股东,本人略有欣慰。在建发主导下,美凯龙在业务协同段、产业链的垂直整合等方面还是取得了重要进展,公司正式迈入战略重整的深水区。
一、至暗时刻或已过,疫情与资产减值的双重压力拐点已现
众所周知,这两年造成美凯龙业绩直转急下的核心因素,在于口罩和资产减值的双重影响,口罩除了对出租率造成直接影响外,作为行业龙头,美凯龙也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如对商户进行租金减免等。
后口罩时代,虽没有强制空置的情况出现,但消费的疲软、线上的冲击等也对美凯龙的商业模式造成较大挑战。然透过24年财报可以看到,这些情况也在发生一些的积极变化。
1. 自营出租率触底回升,疫情疤痕或逐渐淡化
截至2024年末,美凯龙自有商场平均出租率结束了过去几年的下跌趋势,从2023年的82.8%提升至83.0%,筑底完成,已经逐步走出疫情的影响;
同时,公司积极调整战略与商场品类布局,如引入家装、新能源汽车等品类,使得短期内公司的相关收入呈暂时的下降态势。随着国家多部委出台的一揽子刺激政策扎实落地,如下调房贷利率等税费、进一步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消费贷等,公司所处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获得持续支撑,相关消费需求迎来筑底反弹。
2.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冲击边际影响或迎来改善
美凯龙因持有大量自建商业地产,其利润对公允价值变动高度敏感。过去几年,美凯龙之所以报表比较难看,主要是投资性房地产减值的扰动,但同时也可以看到,不少积极变化正在发生:
1)核心城市核心商圈租金边际企稳。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的优质零售物业租金已呈现触底迹象。据仲量联行2024年预测,2025年核心商圈租金跌幅或收窄至1%-2%(2023年跌幅约3%-5%)。美凯龙核心自有商场均处于一、二线城市,受益于区位稀缺性,租金议价能力较强。
2)空置率有望改善。2024年家居消费需求温和复苏(地产政策宽松带动装修需求),叠加美凯龙商户重组完成,其自有商场平均出租率已经显著企稳,将缓解估值下调压力。
3)轻资产转型降低重估值风险。建发入主后,美凯龙加速向轻资产模式转型。2024年新开商场中,轻资产占比超75%,2025年或进一步扩大,从而减弱估值波动对利润的冲击。
4)政策端潜在支撑。2024年下半年起,中国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托底政策(如存量房贷利率下调、“保交楼”专项借款扩容),若政策效果在2025年传导至消费端,家居零售及商业地产需求有望边际回暖,间接支撑物业估值。
综上可以判断,制约美凯龙业绩的两大核心因素均有望在2025年迎来改善,公司业绩的边际拐点或已显现。
二、建发赋能下,美凯龙“3+星生态”战略推进与产业协同有望重塑增长逻辑
自2023年建发股份以62.86亿元受让美凯龙29.95%股权成为控股股东以来,其二级市场的账面浮亏被不少投资者诟病,然在财务数据的背后,美凯龙也在呈现一些积极变化,建发产业整合能力开始深度渗透美凯龙战略架构的方方面面。
1. 与建发股份的产业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业务端,美凯龙正加快与建发股份战略协同、资源互补的步伐,覆盖电器、汽车、家装、地产等业务,成效初显。据了解,美凯龙已布局超150家高端家电馆,成为去年家电“以旧换新”线下主要渠道之一。
年报显示,报告期内,高端生活电器馆潮电荟在美凯龙郑州中原全球家居1号店正式开业。未来两年,公司将在全国布局100家高端生活电器馆,馆内集合厨房小家电、清洁电器、个护产品、咖啡休闲、儿童娱乐等品类,与原有的大家电形成互补,让消费者实现真正的全屋家电一站购。截至2024年底,新业态(含汽车、餐饮等)经营面积为91万平米,同比提升28.6万平米。其中,在汽车业态中,美凯龙已与25家车企品牌合作、布局26个城市、经营面积16.4万平米,同比增长6万平米。
财务端,美凯龙的融资渠道也得到进一步多元化,融资成本也大幅降低。
资料显示,美凯龙已陆续跟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开始进行综合授信的切换,以及融资项目的梳理和申报,未来还将增加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扩大整个授信额度,并通过债务置换,优化有息负债的产品和期限结构,来降低融资成本,从而降低财务费用,提升整体经营效益。
2、“3+星生态”战略稳步推进,加速从物业商到商业运营商的转型
如今消费者需求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从“买产品”转向“买方案”,从“功能满足”转向“生活方式提案”。而设计师正是生活方式提案者,在存量时代,正从产业链末端的“手艺人”,正在变成重构产业的超级链接者。
面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美凯龙的业务战略也与时俱进,进行了相应的转变,从家居延伸到家电、家装,三者互为外延、互为入口、互为增量,共同创造好产品、好服务和创新的场景价值。具体而言,在继续大力拓展智能电气主题馆的同时,美凯龙逐步把始于2018年的M+中国高端室内设计大赛,一步一步演变成M+高端家装设计中心。
财报显示,M+高端设计中心在全国快速铺开。2024年1月,在首批16家M+高端家装设计中心落成的基础上,美凯龙正式启动第二批84家中心的打造,预计到2025年实现M+高端家装设计中心全国百MALL覆盖,截至2024年底,已完成规划出租率81.3%,已进驻工作室1000多家,合作设计师近5000位。未来十年,美凯龙家居卖场将形成建材家具占比经营面积60%,电器占比15%,家装占比15%,新业态占比10%的业态新格局。
这种“流量共享、场景互补”的生态模式,使商场从交易场所升级为生活解决方案中心,轻资产溢价能力显著增强。
三、并购逻辑回溯,短期阵痛与长期战略的辩证审视
虽然短期备受质疑,但若以长期主义视角审视,此次并购符合建发打通“供应链+地产+消费”全链路战略协协同,且历史经验表明建发的整合能力值得期待。
悉数建发过往的成长史,并购是其发展壮大的关键手段之一;可以看到“逆周期狩猎”是其屡次并购成功的关键基因。2016年,建发股份通过战略注资2.7亿元收购福建最大冷链物流企业万翔冷链30%股权,在化解后者资金链风险的同时,将其深度整合至自身供应链体系,补强冷链物流短板。双方依托建发的资本与渠道资源、万翔的仓储及区域网络形成协同,公司迅速成长为福建冷链物流头部企业,2020年业务规模显著提升,并助力建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实现“产地-仓储-分销”全链路闭环,冷链运输效率提升30%,成为区域性产业整合的标杆案例。
以上的案例还有诸多,此次拿下了美凯龙的控制权,短期财务角度来说存在浮亏,但就整个大棋来看,建发此次收购至少卡位了两个非常有价值的入口:一是消费入口价值,家居卖场是天然的家装流量入口,建发可借此打通从大宗贸易(钢材、建材)到终端消费的全链条;二是数据资产想象空间,美凯龙年均线下客流千万级、沉淀海量商品及用户数据资源,为建发布局智能家居、反向供应链定制提供底层支持。
美凯龙2024年年报虽显露转型阵痛,但“自营出租率止跌-业态创新-政策转向”三重拐点已现。建发的逆周期操盘经验与“3+星生态”战略,正将这家传统卖场推向“商业运营商+大家居生态平台”的新生。
尽管短期净利润承压,但真正深谙并购的都知道:真正的产业整合,至少需要五年才能开花结果。在家居这个万亿级赛道中,美凯龙的战略重整值得以更耐心的视角审视。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 尖沙咀啵嘴·03-31可以可以点赞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