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暴跌,整车央企集团要重整?!

文:诗与星空

ID:SingingUnderStars         

2024年是全球汽车市场平稳又巨变的一年。

平稳是全球四大巨头们排位基本没什么变化,丰田在凭借1016万辆的销量,稳居榜首。大众则位居亚军,2024年销量为903万辆,现代-起亚集团则以723万辆的销量成绩处于季军。至于Stellantis则凭借巨大的体量,维持第四名,2024年销量为542万辆。

巨变是比亚迪挤入了第五名的位置,2024年销量427万辆;吉利以334万辆的销量登榜第十名,首次进入前十。

榜单之外,奇瑞销量达到260.39万辆,同比增长38.4%。

在国产品牌高奏凯歌的同时,合资品牌的销量断崖式下降。

据乘联会数据,整体市场国产品牌占比超6成,新能源车市场更是近9成。

只有总量迅速逐渐萎缩的燃油车市场,合资品牌勉强维持份额。

    

几家欢喜几家忧。

尤其是曾经的“共和国长子”们,整车央企普遍表现欠佳。

29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下一步将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战略性重组的目标是集中央企的研发制造和市场等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引领智能网联变革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此外,还将鼓励央企加大其他合作。

中国的新兴产业一般都会有政府补助引导,从光伏到芯片到新能源车,莫不如此。

在引导到一定阶段后,会通过退补淘汰一部分技术实力差靠骗补为生的,很多光伏巨头在这个阶段垮掉;等到行业龙头成长起来以后,再推动大鱼吃小鱼,兼并弱者,实现强者恒强。             

从汽车产业的角度来看,即便是美德日韩这些汽车强国,一个国家也不会超过5个大品牌,现在中国的汽车品牌太多了,迫切需要整合。

民企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央企就需要国资委推动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不过,即便是重组,效果也不会特别好,能够给民企提供一个参与混改的机会就不错了。

整车央企包括一汽集团、东风集团与长安汽车,不过还有一些整车国企,大概率也会参与进来,比如广汽集团。

最近,广汽集团经营进入低谷的时候,前董事长退休,交棒原总经理。

合资品牌的初衷是用市场换技术,但从中国漫长的汽车市场发展史来看,这个目标并没有在合资品牌的中方企业实现。

反而是被牌照限制的民营车在技术方面实现了突破。

不过,从汽车市场整体来说,合资品牌的体量,催生了庞大的汽车供应链,最重又为民营品牌的崛起提供了土壤。

所以看问题要辩证的看。

01

广汽集团的阵痛

广汽集团发布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77.8亿元,同比-17.1%,实现归母净利润8.2亿元,同比-81.4%,扣非归母净利润-43.5亿元,同比-221.8%。

    

数据来源:iFind

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中,广汽集团无疑是一位“起大早赶晚集”的选手。

作为国内传统车企巨头,广汽早在2017年就推出了新能源品牌——广汽埃安(AION),并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布局上投入了大量资源。

然而,与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玩家相比,埃安的市场表现似乎稍显滞后。广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探索,既展现了其前瞻性,也暴露了定位错误的决策。

埃安自2019年推出Aion S以来,凭借高性价比和长续航里程,迅速在网约车和出租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22年,埃安年销量达到48万辆,位居国内新能源车企前三。

    

然而,过度依赖B端市场的策略也埋下了隐患。随着网约车市场饱和,埃安的销量增长进入瓶颈期,2024年全年销量下滑至37.49万辆,同比减少21.9%。

在赛力斯(原东风小康)的销量势如破竹的时候,广汽集团终于选择了和华为合作。

02

失去灵魂的快乐


当年上汽集团一句“不想失去灵魂”成为汽车圈的金句,然而赛力斯、奇瑞等品牌和华为的合作却让“失去灵魂”这件事变得有趣又赚钱。

2025年1月10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将投资设立GH项目公司,注册资本高达15亿元。这一动作标志着广汽集团与华为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化,双方将依托各自在汽车制造与智能科技领域的优势,共同打造一款基于全新架构、技术领先的豪华智能新能源车,首款产品直接瞄准30万元级市场。 

根据公告内容,GH项目公司将成为双方合作的载体,在产品开发、营销策略以及生态服务等多个领域展开全方位协同。广汽集团凭借其在整车制造、供应链整合以及市场渠道方面的深厚积累,将为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华为则将注入其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以及车联网等领域的前沿技术,为新车赋予“智能化”灵魂。 

此次合作被视为广汽集团加速布局高端智能新能源车市场的重要一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车企与科技巨头的跨界合作已成为行业主流趋势。广汽与华为的联手,不仅有望打破现有市场格局,更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具竞争力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 

从战略层面看,GH项目公司的成立不仅是一次技术合作,更是广汽集团在新能源赛道上的“高端突围”之举。在比亚迪、特斯拉等品牌占据高端市场主导地位的背景下,广汽依托华为的技术赋能,能否在30万级市场中脱颖而出,将成为未来关注的焦点。 

双方的加速合作落地,也标志着智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升级。随着首款产品的逐步揭晓,广汽集团能否借此机会实现品牌向上的突破,值得市场拭目以待。

03

终极出路:出海

随着丰田本田在国内的萎缩,广汽集团作为合资品牌商终于还是要面对当年的初衷:培育自主品牌。

实事求是的讲,广汽属于自主品牌培育的不错的选手。传祺和埃安都曾经有不错的市场空间,只是时代的车轮跑得太快了。

在奇瑞、吉利们在海外闷声发大财的同时,广汽集团也开启了出海之路。

传祺M8在墨西哥、阿联酋、科威特等20多个国家上市,AIONYPlus登陆中国香港及尼泊尔。    

2024年以来马来西亚CKD工厂(标准年产能3.44万辆)和广汽埃安泰国工厂(初期规划年产能5万辆)相继实现投产。

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完成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等26个市场开拓,已完成68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布局,累计网点已超300个。

据广汽方面的介绍,广汽集团的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出口50万辆。广汽集团将拓展销售网络,在已搭建近200个国际销售网点的基础上,再增加约300个销售网点,以实现全球布局500个国际销售网点的目标。

国内卷不动,卷到国外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END-

免责声明:本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分析研究;诗与星空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诗与星空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为承担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章内容为诗与星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往期推荐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