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养一头牛的广告风波,讽刺牛马打工人,品牌价值观与社会责任失衡

乳业品牌认养一头牛因一组“奶牛跳槽”广告深陷舆论漩涡,被指暗讽打工人,相关话题阅读量超3亿,引发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对认养一头牛的品牌形象造成冲击,也为整个行业敲响警钟,凸显出企业在营销创新与品牌价值维护间寻求平衡的重要性。

从广告内容来看,“COWS直聘,找工作,直接跟老板哞!”“跳槽吧!奶牛,听说你们场晒不到太阳?”等文案,搭配模仿BOSS直聘的设计风格,本是想通过拟人化的奶牛形象传递品牌对奶牛福利的重视以及牧场环境优势。但在当前职场竞争激烈、打工人压力普遍较大的社会背景下,这些文案极易被解读为对职场人的暗讽,刺痛了广大打工人的神经,引发他们的强烈不满。

认养一头牛在4月16日紧急回应,称此系列广告是创意营销,已获得BOSS直聘品牌方授权,旨在表达对奶牛的重视。但这一解释未能平息争议,反而暴露出企业在营销策划时对社会情绪和消费者心理把握的严重不足。在如今消费者主权时代,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更加紧密和敏感,消费者不再仅仅关注产品本身,对品牌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也有更高期待。认养一头牛的这组广告,无疑是在挑战公众的情感底线,使得品牌形象遭受严重损害。

回顾认养一头牛的发展历程与IPO之路,2016年成立后,它凭借“认养模式”迅速崛起,宣称用户可通过支付费用“认养”奶牛,获得定期配送的乳制品,这种创新模式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2022年7月,公司向证监会提交招股书,拟募资51亿元用于牧场建设、品牌推广等项目 ,计划在资本市场大展宏图。

然而,招股说明书数据显示出其商业模式的隐忧。2019 - 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累计达13亿元,销售费用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同期研发费用仅750万元,2019年甚至为0元,呈现出“重营销轻研发”的特点。这种过度依赖营销驱动的发展策略,虽能在短期内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量,却难以支撑品牌的长远发展。2024年2月,因保荐人撤销保荐,认养一头牛的IPO折戟,这背后除了市场环境因素,其自身商业模式的弊端以及此前被质疑的业务合规性问题,如“认养模式”被指变相收取会员费、涉及传销等,都可能是重要影响因素。

与此同时,认养一头牛产品品质问题也屡遭曝光。2023年,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抽检发现其一款酸奶菌落总数超标;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其“虚假宣传”“产品变质”的投诉超200条。在产品品质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的情况下,企业却将大量资源投入到争议广告营销中,难免让消费者产生“重噱头轻内涵”“重营销轻产品”的不良印象,进一步削弱了品牌的公信力。

对于整个乳业乃至消费行业而言,认养一头牛的广告风波是一个典型案例。它提醒企业,广告不仅是商业推广手段,更是品牌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的体现。企业在进行营销创新时,不能只追求眼球效应和话题热度,而忽视了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和社会影响。否则,即便能在短期内获得一定关注,也难以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任和支持。

认养一头牛若想化解此次危机,重塑品牌形象,当务之急是立即调整广告策略,对争议广告进行下架处理,并向公众诚恳道歉,表明尊重消费者的态度。从长远来看,企业应回归产品本质,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品质,以实际行动回应消费者的关切。同时,重新审视品牌价值观和营销策略,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增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逐步修复受损的品牌形象。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唯有坚守品质底线,平衡好营销与研发、品牌价值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才能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才有可能在未来重启IPO征程时,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