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京东给机会

听说京东外卖昨天单量到1000万了,挺好的。

只要它们不再用下三路造谣、诬陷的方式,给行业抹黑,给群体制造对立,给社会稳定增加风险,我都会为它们的进步鼓掌。

商业主体公平竞争,哪怕用一些底线之上的盘外招,也是可以接受的,赢的站起来,输的倒下去,大家都有里有面。

我们都知道,快递员、骑手、网约车司机是规模最庞大,也最危险的就业群体,这种危险不单单是就业环境和人身安全层面的,还包括社会稳定和安全层面,如果通过蛊惑人心的方式,加剧群体对立,制造矛盾,社会的高压锅有可能一点就爆,谁有能力承担这样的风险呢?

所以说,凡事还是要有底线。

不仅为京东正面竞争取得成绩鼓掌,我还要感谢他们呢。

如果不是京东一顿操作猛如虎,我哪能在22日买到127块多的美团?当天我还挂了一笔125的单子,可惜没到。

24日中概股普跌,美团和京东双双暴跌,我又挂了125的美团,可惜还是没到,没关系,看这样子迟早是会到的,只要大盘一个哆嗦。

最近有不少人来问我,要不要加仓,我就一并回复了吧,我的计划是美团每下跌5块钱就加仓一次,140、135、130左右我都加过了,后面如果能到125、120、115、110、105、100、95……,我都会坚决加仓。至于你自己,要不要加还是自己做决定。

一年后我们再看,这些操作会让我赚钱,还是亏钱。

下面说说,我为什么认为京东外卖做成的概率为0,请注意,我用的不是几乎为0,是完全为0

首先,我们从没在商业领域见过有人通过造谣取得最终的成功,没有人可以成为例外。如果造谣可以成功,当谣言越来越多,谁又可以置身事外呢。

其次,一家民营企业最好的发展方式是维护、发展、巩固市场经济,而不是相反,去破坏市场,迎合民粹,背叛曾经的自己和核心用户。

说完这些大道理,我们要讲讲具体的商业逻辑。

京东外卖的三板斧,是舆论、运力、撒钱。分别对应心智、履约、便宜三个目标,这个策略当然是没错的。

可惜抢夺心智的手段,有些过火了,越过了底线,效果会边际递减,而且总有一天会被反噬。

外卖是最无法通过流量驱动闭环的业务,因为单个门店的服务有上限,单个区域的骑手配送能力也有上限,大水漫灌的流量,对于短期订单提升有效,对于长期心智培养和用户习惯培育无效,甚至起反作用。每一次配送超时,都是对用户心智的负面侵蚀。

履约层面的资源锁定,它动用的是社保这把君子剑,但这是一把双刃剑,京东物流的历史已经证明了,最终做京东物流的快递员,收入就是比做四通一达和顺丰低,也低于外卖小哥,无论你立什么人设,把自己包装成圣人,最终外卖小哥的收入怎么保障,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以京东过去对物流员工裁员时的态度,对京东采销、运营和技术人力的薪资“慷慨”程度,很难指望京东外卖的“兄弟”会永远得到超常规待遇。

如果京东真的那么好,达达130多万骑手就不是“兄弟”吗,达达为什么股价会跌97%,沦落到即将退市的地步?

没有稳定的收入保障,骑手的忠诚就是笑话。

说句题外话,骑手和社保,到底谁需要谁,这也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而外卖小哥的收入,长期保障一定是靠充沛的单量,京东靠什么冲单量,舆论一阵风过去之后,还得靠便宜。说白了就是撒钱,消费者薅羊毛。

这事儿谁没见过,难不成你以为靠一二十块钱优惠,就能将用户长期转化过来吗?那也太天真了。

当年饿了么发起过多次暑期冲锋,滴滴外卖也在区域市场发起过超低价请全城吃外卖的活动,抖音更是不逞多让,事实都证明,消费者的长期消费习惯、心智不是一时一刻养成的,补贴一停,一切照旧。

当羊毛退散,回归常态,消费者为什么要为你的迟到、混乱、高价买单,靠情怀吗?情怀能当饭吃?那干脆不点外卖好了,修仙不是更好。

靠补贴,京东的现金流补得起吗?

截止2024年底,京东账上共有1157亿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024年的自由现金流是437亿,这么大的公司,它必须储备最低400亿现金以备不时之需,所以能动用的现金最多只有750亿,在不确定能成功的前提下,京东也不可能all in全部烧进去,能咬咬牙烧400亿就是极限,那我们来看看,400亿现金够他烧多久。

根据最新流出的会议纪要,京东外卖目前一单亏损大约12元,日单量1000万单,假设持续到618都维持这个日均单量,一天就是1.2亿的亏损,一个月亏损36亿,一个季度亏100亿以上,四个季度就亏到极限了。

所以,理论上我们最迟将在一年内看到这场战争出结果。而实际情况很可能更早。

2024年京东经营利润387亿,也就是一个季度还不到100亿,外卖这么亏下去整个集团就要由盈转亏,股价将不可避免进入下降螺旋。京东的投资人能接受这样的不确定性吗?

问题的关键不是便宜,而是便宜的能力。

当京东不具备便宜的能力时,它必须依靠补贴维持便宜的假象,才有可能撬动单量不掉甚至持续增长。

那么京东为什么不具备便宜的能力?

去讨论全国市场太空洞了,我们以具体的北京朝阳区某个商圈为例,它的周围是5万嗷嗷待哺的白领,现实是70%的运力都为美团外卖服务,几乎100%的商家都在美团平台,超过70%的消费者都习惯通过美团外卖下单,它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商圈服务网络,在这里美团骑手可以接到最多订单,订单密度最高,因此单均配送成本是最低的;美团商家可以获取最多消费者,那么商家会把更多广告资源投入美团平台;消费者可以获得最稳定优质和可预期的服务,因此美团在配送成本、广告收入、获客成本三个维度都显著获益,这就使得它完全有能力应对补贴战——如果真的有必要跟京东外卖打补贴大战的话。

事实是目前美团并没有这个意愿和必要,因为它的生态系统自带便宜能力。

首先是拼好饭,商家自带便宜属性。

其次是品牌卫星店,这些优质品牌连锁商家的优惠套餐本身就比较便宜。

此外,神枪手的优惠券,美团会员的优惠券,还有直播,都将牢牢锁定价格敏感用户。

那为什么京东还可以短时间获取1000万订单?

因为它补贴获取的大部分是增量刺激型订单,也就是薅羊毛的刺激消费,比如有的用户原本不需要喝一杯库迪咖啡,这一天也就过去了,现在京东有5块钱一杯的库迪,去薅一波羊毛何乐而不为呢?

况且,京东外卖没有自己的BD,没有建立完善的外卖代理商体系,配送团队也缺乏完整的代理商支持,刷单、造假太容易了,京东反正也不在乎,他们只在乎一个对外PR的数据,就够了。

在商户侧,京东连线下BD团队都没有,美团不仅有完整的BD系统,而且有SaaS服务,商家出餐接口短时间不可能为京东做调整,这必然影响它整体的出餐速度和售后体验,大量薅羊毛的订单,对于商户来说价值几乎为0。

在骑手测,京东仅仅1万签约专职骑手,而美团为高达百万专职和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而且会考虑骑手自己的近期和远期利益取舍,不设一堆乱七八糟的限制,谁在真心为骑手利益着想,谁只是立人设拉流量,口惠而实不至,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将越来越水落石出,骑手并不是傻子。

在用户侧,美团已经建立了从点评到必吃榜、必点榜的严选生态,从拼好饭、卫星店、神枪手、会员优惠券到直播特惠的低价生态,这种完整的优选+低价心智,不是单纯的粗放补贴可以攻破的。

消费者需要的不是单纯的补贴,如果单纯的补贴有效,那么饿了么早就追上美团了,百度、抖音和滴滴也不至于铩羽而归,消费者需要的是丰富选择、优惠价格、稳定服务的结合,这是一个长期的价值沉淀。

比较可怕的是,老二、老三的盈利平衡点不受自己控制,它是受老大控制的,饿了么做到2500万单左右仍没有盈利,实际上是美团维持低毛利水平决定的,京东幻想自己做到3000万实现盈亏平衡,实际上,一方面美团完全有能力让京东在3000万单时仍无法盈利,现实而言,若外卖二人转变三国杀,京东更不可能在3000万单就实现盈利。

当然,如果京东本身就抱着“我赚不赚钱无所谓,但竞对必须死”的心态,那就另说了。

但我猜美团外卖绝不会跟它打价格战,主攻即时零售就够了。

中国外卖市场的单量增速已经下降到8%左右,美团能维持在9%左右,主要靠极致运营、会员服务和拼好饭刺激,说白了这个赛道已经进入成熟期,不再是增量市场,京东此时进入,时机并不好。

我认为这场大战短则6个月,长则一年就会见分晓,为什么说6个月呢,因为6个月后就是双11了,到时候京东自营的家都可能被偷了。

况且,现在京东可以各种爆数据,谁也无法证实或证伪,但是接下来的两份季报,财务数据不会说谎,到时候外卖的单量进展会体现进财务亏损或利润下滑的数据里。

即时零售是增量市场,我仍然认为,国内市场外卖的战争已经结束,没有任何后进入者的机会了,除非AI驱动无人配送技术变革。

美团加码的即时零售、出海、AI都是增量市场,京东要在存量的外卖领域继续内卷,就继续卷吧,看谁能卷过谁。

用奥巴马最爱说的一句话来说,“You go low,we go high”。 $美团-W(03690)$ $京东(JD)$ $京东集团-SW(09618)$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2

  • 推荐
  • 最新
  • looming
    ·04-26
    确实,京东现在和美团厮杀。到了618有可能被其他几个电商偷家。腹背受敌,这个票风险太高了
    回复
    举报
  • 感谢老铁对美团一如既往的支持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