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发拉比“带帽”仍不改崇洋媚外?退市危机下的外籍形象引争议
2025年4月22日晚,金发拉比妇婴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发拉比”,证券代码:002762)发布了一则令投资者“闹心”的公告:公司股票自2025年4月24日起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股票简称也由“金发拉比”变更为“*ST金比”。
这意味着金发拉比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市危机,其股票交易的日涨跌幅限制也被调整为5%。而引发这一危机的直接原因在于其2024年年度报告中披露的财务数据表现不佳。经审计后的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度利润总额为7076.93万元、净利润4968.67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531.68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触及了相关规定的退市风险警示情形。
然而,在金发拉比陷入退市危机的关键时刻,另一个争议点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据【清扬君·日化财经观察室】核实,金发拉比2023年一季度财报及官网仍大量采用外籍儿童形象,其旗下“拉比”“下一代”“贝比拉比”三大品牌宣传片均使用外籍儿童模特,此举与其被实施风险警示后的本土化定位形成强烈反差。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金发拉比在其“下一代”品牌上官网明确宣称要“追溯品牌历史,回归初心,展现国民本土设计,打造新一代国民品牌”。然而,当消费者点击进入产品宣传页面时,映入眼帘的却是金发碧眼的儿童模特,他们正在展示所谓的“中国式童年”。这一幕不禁让人质疑:这究竟是文化自信的悖论,还是品牌价值观的集体迷失?又或者是崇洋媚外的旧习难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金发拉比在其宣传材料中频繁使用外国儿童的形象,公司实际上并没有海外业务。这一点在其2024年的年度报告中得到了体现,报告中并未提及任何有关国外市场的销售数据。这一事实表明,金发拉比的主要客户群体仍然是国内消费者。
细究金发拉比的发展轨迹,这种“崇洋”倾向早有端倪。多年来,其产品包装、广告宣传都偏好使用外国儿童形象,试图营造“国际化”形象。然而极具讽刺的是,金发拉比的海外业务始终未能打开局面,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并无实质性海外收入。这种“表里不一”的品牌策略,在国货崛起、文化自信增强的当下显得格外扎眼。
值得说明的是,金发拉比的做法并非个例。在母婴行业,部分企业长期存在“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思维定式,认为使用外国儿童形象能提升产品档次。但随着新一代父母民族自信心的增强,这种策略正在遭遇越来越强烈的反弹。同样,这让众多消费者对金发拉比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产生了质疑。
在本土妇婴童用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消费者对于本土品牌的期望更多地寄托在能够深刻理解和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金发拉比作为一家专注于该领域的本土企业,其客户群体主要扎根于国内。然而,企业却在宣传推广的关键渠道大量运用外国儿童的形象,这难免会让人产生误解,以为金发拉比的主要业务是面向国外市场,或者品牌本身存在对外文化的过度追捧。
从品牌建设的角度来看,金发拉比的这一做法显然是不够妥当的。在如今强调文化自信和民族品牌崛起的时代背景下,消费者对于品牌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愈发看重。一个本土妇婴童用品企业,如果不能充分挖掘和展现本土文化特色,而是过度依赖外国形象来塑造品牌,可能会逐渐丧失本土消费者的情感认同,进而影响品牌的忠诚度和市场竞争力。
对于金发拉比而言,当前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财务危机和退市风险,还有亟待解决的品牌形象问题。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策略,改变这种崇洋媚外的嫌疑,可能会在市场的浪潮中越陷越深。一方面,金发拉比需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财务状况,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品牌形象的重塑,以更加贴近本土消费者的文化和情感需求。
清扬君点评:
面临退市危机的金发拉比,在营销策略上仍坚持使用外籍儿童形象,这一决策无异于饮鸩止渴。该事件犹如一记警钟,为行业敲响:在深耕本土市场时,企业若一味追逐表面化的“国际化”标签,而漠视消费者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终将自食其果。
当资本市场以撤离表态,消费市场亦用真金白银投票。这家曾叱咤风云的老牌企业,是时候深刻叩问:在文化觉醒的新时代,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源自精心包装的“国际范”,还是扎根于这片土地的文化血脉?
注1:本文图片来自金发拉比官网、金发拉比2024年年报。
注2:本文为清扬君自媒体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或抄袭,违者必究。转载合作请联系授权。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