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达股份:机构资金共识+周期拐点,“困境反转”稀缺标的

A股光伏电池龙头钧达股份在港招股,应该是光伏行业第一家A+H公司,基本面和估值都有些亮点,尤其是行业的新变化非常值得关注。

下文仔细分析,基于资金面信号、行业基本面、公司经营拐点,系统解析钧达港股打新的核心逻辑。

一、券商目标价隐含70%+涨幅,国家队与外资共同释放强做多信号

此次钧达港股上市,按中间价24港元,比起A股40元人民币左右的价格,有超过40%的 AH折价,相当于打了6折,有一定吸引力。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券商一直在大力推荐钧达。公开资料查到,给出了平均目标价在72元左右,现在A股价格是40块左右,也就是说2025年至少隐含70%以上涨幅。如果按2026年PE才6倍和港股折价40%来算,可能空间更大。

除了卖方猛推,一季度买方资金的动向释放强烈的做多信号。

社保118组合2025年一季度逆势新进建仓至4.57%,位列钧达第四大股东,持仓力度罕见,要知道国家级长线资金的动向历来是市场风向标,历史重仓股三年收益率中位数超200%。

代表着外资趋势的北向资金连续三个月净流入钧达股份,港股通持仓占比从年初的2.3%升至4.1%,说明诸多长线资金已在逆周期布局。

主流机构对钧达股份的乐观预期高度一致,是由于资本市场的聪明钱往往提前布局周期拐点,这种共识不是偶然,背后是光伏行业周期拐点预期与公司困境反转的双重共振。

二、产能出清尾声,光伏行业周期触底反转信号明确,供需重构开启新景气周期。

研究钧达股份这家公司,首先要放下传统的“亏损不看、盈利低不看”的这种所谓价值思维,要用周期股的逻辑去看。

回顾历史上的周期拐点,每一轮产能过剩后的供给侧出清都催生了后续龙头企业的戴维斯双击。本质上,与任何周期性行业类似,当下光伏行业也在复刻这一历史规律,光伏行业的周期性波动也是技术迭代与供需错配的结果。

经历2023-2024年残酷洗牌,光伏行业价格战导致全产业链毛利率跌至历史冰点。2024年,N型电池片价格一度下探至0.28元/W(历史高位1.28元/W),全行业陷入亏损。

但至2025年一季度,产能出清已接近尾声,行业步入“剩者为王”时代。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起电池片价格开始企稳回升,单瓦盈利修复。2025年一季度,TOPCon高效产能利用率回升至60%(2024Q4仅为45%),同时,落后PERC产能加速淘汰,TOPCon高效产能呈现结构性短缺。

抓住TOPCon机会,正是钧达股份的独特之处所在。早在2023年钧达便完成P型PERC产能的全面减值,轻装上阵聚焦N型TOPCon技术。当前公司44GW产能中,N型占比超90%,且量产效率达26.3%,高于行业均值。

政策驱动也是一个必须要考量的核心要素,光伏行业规范要求新建N型电池效率≥26%,而钧达现有技术已达标,要知道行业中没有几家友商能够做到。这种技术代差形成的护城河,使其在行业盈利修复期具备更强的定价权。

“产能出清尾声+技术代际切换”的过程与2019年猪周期、2020年锂电周期的底部特征很像,牧原股份在非洲猪瘟后股价上涨500%、天齐锂业在锂价暴跌中逆势扩产最终斩获10倍涨幅。

历史经验表明,周期底部敢于押注技术创新的企业,往往能享受下一轮景气周期的最大红利,特别是行业龙头抗住亏损逆势技术迭代和全球化扩张,最终在需求复苏时攫取超额收益。

当下时间点,钧达股份也具备与牧原和天齐相似的“困境反转→盈利爆发”基因。

三、海外突围+技术领跑筑造N型龙头钧达护城河,2025年扭亏,困境反转

回到本文开头资金方的乐观预期,除了行业周期触底反转信号,也需以公司自身基本面的边际改善为根基,而钧达困境反转的底层核心在于“全球化产能布局+技术溢价释放”的双轮驱动。

先说全球化,钧达的全球化布局已进入兑现期,主要有两个看点。

一方面,海外销售收入占比翻倍,有利于结构性规避国内价格战。2025年一季度,公司海外收入占比飙升至58%,较2024年全年的23.85%实现跨越式翻倍增长,印度、土耳其、欧洲市占率居首。之所以关注海外,是因为海外市场单瓦净利较国内高20-30%,溢价能力凸显。

另一方面,钧达的产能出海也即将迎来新的里程碑,阿曼5GW高效电池项目2025年底投产。阿曼生产基地的战略意义重大,投资5GW的海外产能预计2025年底投产,直接辐射中东、欧洲等高溢价市场。即使是美国市场,也仅对阿曼征收10%关税,显著低于东南亚的32%-48%。这意味着公司正从“价格内卷”转向“高毛利市场”,毛利率有望提升至15%+。

再看技术。

钧达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迭代持续领跑,伴随技术迭代而逐步释放的溢价兑现,目前已有N型TOPCon主导,同时布局钙钛矿+BC技术储备构建长期壁垒。

这种技术代差形成的护城河,使其在行业盈利修复期具备更强的定价权。2025年一季度,其海外单瓦售价达0.34元,比国内高出20%,且订单排产已至2026年上半年。若阿曼项目满产,预计2026年可贡献净利润超10亿元,这也是机构纷纷对钧达2026年盈利预测超过10亿元的主要判断依据。

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技术储备的长期价值。

钧达研发投入强度高,2024年研发费用率4.2%,高于行业均值3.5%,专利数量突破200项,已布局xBC电池(效率较N型提升1-1.5%)及钙钛矿叠层技术(实验室效率达31%,远超现在最高28%的上限),形成“量产一代、储备一代、预研一代”的技术迭代矩阵。这种技术前瞻性,使其在下一代技术竞争中占据先机。

总结

总的来说,“困境反转”逻辑的两大条件是周期拐点+赛道龙头,这两个要素钧达股份都满足。参考牧原股份和天齐锂业在周期底部扩张期之后大涨几倍的表现,当前光伏行业正处于“预期差最大、赔率最优”的布局时点。

按内地各家券商2025年一致平均预期归母净利润7.92亿人民币,估值给出了平均目标价70元左右,隐含2025年业绩扭亏后的可能涨幅高达70%。

再加上这次AH折价40%,港股发行的2025 PE 仅8倍左右,据内地券商机构预计港股这边的上行空间有望达到100%,也就是有一倍空间,我们打新套利空间也比较明确。

这个数字我自己仔细研究过,并且也咨询了一些机构的朋友,有点看头,所以应该会看着市场情况重点参与一下。还有一点,A+H公司一般会在上市后完成稳价,差不多一个月内就能进通,迅速享受北水流动性溢价。

当N型技术代差、全球化红利兑现、港股通流动性注入形成合力,周期的力量终将奖励那些在至暗时刻仍相信光明的投资者,为什么不小摸一手呢? $钧达股份(02865)$  $宁德时代(300750)$  

# 蔚来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1

  • 推荐
  •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