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新世代:德式严谨融合中国速度,智能驾趣如何重塑?

宝马认为,创新绝非技术的堆砌,而是以适合且只适合宝马的方式创造用户价值。

汽车产业的周期性波动,结合电动化和软件定义汽车(SDV)趋势的加速,为所有参与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于那些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传统豪华品牌来说,这是一个转型升级的黄金时期。他们可以将长期积累的优势转化为面向未来的创新动力,同时积极应对一个加速变化的市场,特别是来自本土新兴力量的竞争。其中一大课题是如何在这样的竞争中保持自身稳健的发展步调与独特的品牌价值。

宝马集团给出的答案是 “新世代”(Neue Klasse)。2025 年的上海国际车展,成为宝马展示 “新世代” 阶段性成果的重要舞台,不仅带来了 Vision Neue Klasse X 概念车的中国首秀 ,还重点发布了全新一代 BMW iDrive 系统以及专为中国市场深度定制的全新操作系统 BMW Operating System X 。此外,宝马还通过展示其核心技术 “驾控超级大脑”(Heart of Joy)的性能,强调了智能化对驾驶乐趣的提升。

宝马新世代概念车家族。图源:宝马中国

随着概念车的引入,Panoramic iDrive 沉浸式超感智能座舱和 Operating System X 车载操作系统也被带到今年的上海车展。齐普策在发言和媒体采访中多次强调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要性以及与本土科技伙伴的深度合作。

“Neue Klasse” 这一名称本身就蕴含深意。它并非首次出现在宝马的历史中。上世纪 60 年代,正是最初的 “Neue Klasse” 系列车型,以其革命性的设计、运动性能和先进技术,确立了宝马作为运动型豪华车企的独特身份,并为其后续的全球扩张奠定了基础。

在与我们的对话中,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Oliver Zipse)表示,新世代不仅是一款新车或一个平台,而是这些年来宝马集团所取得的突破性技术集大成者,其创新成果会应用于未来每一款宝马。

如今,宝马再次启用这个承载着辉煌历史的名字,既是对其历史成功的自信致敬,也为当前的转型设定了极高的标杆和期望。

不堆砌参数,宝马如何用智能再次激活 “驾驶乐趣”?

宝马的核心品牌价值 ——“纯粹驾驶乐趣”,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时代面临重新定义的挑战。面对行业内较普遍的参数或者功能堆砌,宝马在探索一条不同的路径:以智能技术服务于人,提升而非干扰驾驶体验。

他们试图通过新世代平台的核心技术集群,将驾驶乐趣带入 “智能驾趣 2.0” 的新阶段。

一套彻底革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其核心是从当前分散的电子控制单元(ECU)模式,转向高度集成的中央计算平台和区域控制器架构。在宝马新世代车型上,这套架构被称为 “超级大脑”(Superbrains)。

宝马的 “超级大脑”。图源:BMW

它将包含四个高性能中央计算单元,分别负责关键功能域:信息娱乐系统、辅助驾驶、车辆动态控制(Driving Dynamics,即 “Heart of Joy” 所在域)以及车辆基础功能(如车身控制、空调、访问权限等)。这四个 “大脑” 中央计算单元通过高速数据总线与分布在车辆不同区域(如前端、中部、后端、车顶)的区域控制器相连,后者负责管理和捆绑该区域内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数据流 。

得益于先进硬件的加持,全新一代的 BMW iDrive 也将被搭载到新世代车型上。其核心是被宝马称为 “视平线全景显示”(Panoramic Vision)的显示概念,旨在提供更直观、更沉浸且更少干扰驾驶的信息交互体验 。

用齐普策的话说,“宝马的风格不在于车内配备太大的屏幕,而是秉承人机工学设计理念,打造极致、安全的驾驶体验,坚持驾驶员手不离方向盘,眼不离路。”

宝马新世代车型上的沉浸式超感智能座舱。

宝马认为,创新绝非技术的堆砌,而是以适合且只适合宝马的方式创造用户价值。因此在用户界面设计上,宝马首次应用座舱 “视觉锥” 概念,以符合下意识的驾驶视线设计,减少视觉焦点的切换时间与频率。

根据 “视觉锥” 理论,座舱内的交互信息分层放置,核心驾驶信息置于中央视野,娱乐和舒适功能同时分布在周边视野内,确保合适的信息,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界面上,真正实现 “眼不离路,手不离方向盘”。比如行业首创向心中控屏幕采用特殊切割设计,17.5° 的倾斜能够引导驾驶员的视觉重心聚焦在前方,其侧边的倾斜也是为了不被方向盘遮挡。

宝马自研的行业首创视平线全景显示,采用超近距投影平视显示技术,将替代传统仪表盘。可将信息投射在专利纳米涂层风挡玻璃下部的黑色涂层,提供大面积、4K 级超清晰、远视野、偏光墨镜无影响的显示效果。得益于传统仪表盘的 “消失”,宝马还创新带来纵向双辐方向盘,令 “三九点” 握持感更贴合,极限驾控不脱手。

支撑这些交互体验的软件平台 BMW Operating System X 由宝马自研,基于 Android 开源项目(AOSP)软件栈构建 。它负责精准协调各个交互元素,确保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位置向驾驶员提供所需信息。

在本届车展上,宝马亦重点宣布了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 BMW Operating System X 版本,并表示它不仅仅是界面汉化或地图适配,而是深度的本地化开发和生态融合。

据了解,中国定制版本的软件集成了大量中国用户高频使用的数字服务和应用,覆盖音乐、视频、游戏、生活服务等多个方面 。 AI 能力也针对中国市场进行了显著强化 —— 宝马联合阿里巴巴深度定制两大专属 AI 智能体 ——“用车专家 Car Genius” 和 “出行伴侣 Travel Companion”。

当前,宝马集团以 AI 创新引擎驱动战略纵深,加速中国 AI 战略落地。齐普策说:“人工智能(AI)是未来合作的关键领域,彰显宝马本地化战略的持续深化。我们正强化与中国科技领军企业的合作,让 AI 进一步赋能在中国的车型。在宝马看来,智能化意味着将不同的 AI 模型与能力巧妙融为一体。凭借类似创新,我们正将智能纯粹驾趣提升至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齐普策表示,对于首款新世代车型大量设计元素和技术创新都源自中国本土,感到非常骄傲。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则表示:“我们正以中国速度,携手中国力量,将前沿技术融入宝马创新体系,打造更懂中国消费者的智能驾驶乐趣。”。

无论是更快的响应、更直观的交互还是更高的效率,这一切背后的核心是让技术服务于人,是为了提升驾驶者和乘客的整体体验,而非单纯追求技术参数的领先。这种对 “驾驶乐趣” 的智能化重塑,是宝马试图在电动时代延续其品牌核心价值的关键所在。

“家在中国” 战略深化:合作 2.0

自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宝马 “家在中国”(Home in China)的承诺已深度融入其研、产、供、销各个环节 。中国市场对于宝马集团的战略意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销售数字。

比如,宝马已在中国建立了其德国之外最大规模的研发和数字化创新网络,拥有位于北京、上海、沈阳和南京的四个研发基地,研发团队具备覆盖整车工程、测试认证、软件开发、用户界面设计、自动驾驶技术等全流程研发能力 。遵循宝马 “家在中国” 战略,位于上海的宝马设计团队带动了新世代所有中国专属车型的开发——这些车型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

面对竞争环境的剧烈变化,宝马也加速升级其在华战略布局,进入以更深度技术合作为特征的 “本土化 2.0” 阶段。其本土合作策略在零部件采购或功能适配基础上,更深层次与中国企业共同开发和生态融合,旨在将中国领先的数字技术和用户体验无缝整合到宝马产品中。

今年 3 月,宝马中国宣布与阿里巴巴深化战略合作,推动大语言模型上车。对此齐普策表示,“宝马始终坚持 ‘在中国、为中国,以中国速度创新’。携手本土先锋企业,快速将突破性技术落地。” 他还表示,在中国的创新和重要的研发成果,会反哺到宝马全球的解决方案中。

营销领域,宝马通过与字节旗下的云服务平台火山引擎(Volcano Engine),深化在 AI 营销和客户服务领域的合作,旨在利用字节跳动的大语言模型技术,部署定制化的智能营销工具,提升购车体验和用户服务效率 。

4 月 27 日,宝马中国再宣布接入 DeepSeek,今年三季度开始将率先应用于多款搭载第 9 代(BMW)操作系统的中国在售新车,包括 5 系长轴距版及纯电动 i5、全新 X3 长轴距版等搭载第九代(BMW)操作系统的在华热门车型。未来,DeepSeek 功能也将应用于国产宝马新世代车型。

要在中国这个全球竞争最激烈、数字化创新最活跃的市场取得成功,必须深度融入本土生态,以 “中国速度” 响应用户需求。宝马做好了准备。

安全原则:快节奏中的不变基石

全球汽车制造商通常拥有与其市场规模相匹配的、相对标准化的研发、生产和决策流程,以确保全球产品的一致性、质量和成本效益。而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对敏捷性和本地化提出了极高要求,形成了所谓的 “中国速度”。

在智能化功能快速迭代的同时,关于车辆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人机责任边界的讨论从未停止 。如何在保持全球平台协同效应与满足中国市场特殊需求之间取得平衡,是所有跨国车企面临的共同挑战。

对此,宝马的策略是赋予本土团队更多研发主导权,同时在供应链侧推行 “本地为本地” 的生产与供应原则,建立本地化的生产基地和关键零部件(如高压电池组装)供应体系 。这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和地缘政治风险,也能提高对本地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

追求 “中国速度” 和快速创新的同时,安全原则是宝马不变的基石,宝马也不会在安全和质量这些核心原则上妥协。齐普策说,创新的解决方案是可靠的,是安全的,让用户用起来没有风险,才是真正意义上好的创新。

“是我们始终强调安全第一,安全是宝马不可撼动的底线。我们在发展技术和创新的过程中,不会让我们的客户承担任何风险。” 齐普策表示。他认为,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汽车的 “传统价值”,如安全性、产品质量、系统整合能力和品牌信誉,而这些恰恰是宝马的传统优势所在。

这或许可以被解读为一种 “有原则的速度”—— 创新的目标并非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追求技术与人的和谐统一,提供更快速、更精准、更高效也更富情感连接的驾乘体验。

这注定不是所有参与者都会选择的道路,但它或许是德式严谨面对中国速度时,宝马为自己找到的最优解,也是其在应对中国市场挑战过程中,实现自身进化的一种方式。其最终成效如何,市场将是最终的裁判。

题图来源:宝马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