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的地产股!翻倍但仍可以适度乐观,因为政策底要夯实了!
(全文约1800字,读完需要6分钟)
加杠杆的时候不涨,去杠杆的时候要涨了。
这说的不是房地产,是房地产股票。
资本是最聪明的东西,风险大的时候不愿意给估值;风险小的时候却是极度慷慨的。
今日地产产业链表现强劲。
能看到地产政策和之前相比,再次出现变化。从央国企到优质民企,再到此次规模较大,债务问题相对可控的民企,维稳意图明确。
虽然头部企业的安全边际较高,但救助扩散之后,反而之前出现暴露出一定风险的房企及相关物业公司弹性空间更大——甚至出现了妖股。
11月24日,亿达中国(03639)继昨日大涨226.8%后,今日盘中最高涨幅超13倍。如果按今日高点7.01港元计算,但引发股价上涨的资金量只有不到20万港元。
亿达中国10月的权益合约销售金额约为1.28亿元。但公司仍然深陷债务危机,其在10月3日和11月4日公告中,表示不能偿还345万美元优先票据及支付573.45万美元优先票据的利息。
鉴于亿达中国的日成交额不足500万港元,尽管其作妖,大资金的投资者仍然可以忽略它。但是你无法忽略这些股票的表现:
11月中上旬,港股内资房地产板块(含物业)中个股的表现,近乎是撕裂的,呈现两个极端:
龙光、碧桂园、碧桂园服务、时代中国控股、旭辉、合景泰富、新城发展、雅生活、龙湖等昔日民营房企中的明星股(至少是TOP50)全部翻倍,那些规模较小的民营房企,银城国际、浦江中国、丽新发展,仍然没有停止滑向深渊的脚步。
你们说,资本难道不是最聪明的吗?
今天的消息,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2022年1-10月,银行业投放房地产开发贷款2.64万亿元,发放按揭贷款4.84万亿元,为稳定房地产市场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督促银行保险机构依法依规做好相关金融服务,将金融支持政策落实好、落到位,切实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支持“保交楼、稳民生”,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晚间又有消息说,建行与包括万科集团、龙湖集团、美的置业、越秀地产、中交建在内的八家房企举行线上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就房地产金融、住房租赁业务、综合金融服务、共同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在签约房企上,建行对国有、民营等各类房地产企业一视同仁,既有央企中交建,也有越秀这样的地方国企,还有万科、龙湖、美的置业、合生创展、大华等民营房企。
这是建行落实“十六条”的具体举措之一。这说明16条开始落子,除了建行还有工农中邮等等,都已经在路上。
银行们积极响应,多家房企获新增授信。中国海外发展、华润置地、万科集团、龙湖集团、金地集团、美的置业均获得各大银行新增授信。临近发稿前,又有新消息说,截至今日晚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六大国有银行已与17家房企达成合作协议,已披露的意向性授信额度合计为12750亿元。
完全可以相信,后续将有更多央国企和优质民营房企获得各大银行的授信。“血槽”得到补充,最直接的就是缓解现金流压力,同时可以给养“造血”功能,未来的持续拿地发展也要靠经营现金流的支撑。
此外,中债增出具对龙湖集团、美的置业、金辉集团三家民营房企发债信用增进函,预计其他优质民营房企的发债增信也将快速落地。而部分长期受困房企则是在积极寻求债务重组方案,尝试通过市场化化解风险。
近日国常会的一些提法,也可以算得上是市场预期修复的强心针。
例如,“推进保交楼专项借款尽快全面落到项目”,这意味着增量和存量项目的交付齐齐推动;“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预计房贷利率或将继续下行。
再看需求侧。上海、北京、杭州、成都和西安等高能级城市也相继出台局部限购放松的政策,后续可期待更多如认房又认贷标准的放松、限价的突破、二手房指导价的取消等措施,逐步提升购房者信心,将促进需求释放。
国常会提到,“要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较好结果”。注意以前的表述是“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从“最好”到“较好”,说明适度调低了对今年经济增速的期盼度。11月已经尾声了,今年只剩下五个工作周。
剩下的这一个月,唯有落实好此前的系列政策举措,才能为明年发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供给侧出清的逻辑很直白,这也是为什么板块个股出现两个极端的原因。
短期看,部分民营房企受金融支持现金流边际改善;长期看,央国企在优质土储和持续拿地能力加持下将更享宽松政策的利好。最受益的,是那些布局重点城市核心板块的改善型房企。
大资金现在就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倜傥公子,在香港和内地两处市场看似无意其实有意地翻着牌子:港股市场上,碧桂园、旭辉、雅居乐、龙光……A股市场上,新城、建发、绿城、滨江……
再多说一句:今天雪球上,坐拥40万粉丝、专注金融股投资的私募大V“云蒙”突发道歉声明,首次透露基金净值比0.4还要低得多。云蒙这不是第一次声泪俱下了。但“难姐”地产的雄起,一定会帮扶“难妹”金融一把,金融股的投资者们,也不会永远沉浸于失望之中。
资金都已经拿脚说话了,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