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港股圈

专注态度,独到角度。用心让港股变得简单。

IP属地:未知
    • 真是港股圈真是港股圈
      ·04-28 20:04

      宁德时代三年没涨

      作为新能源时代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宁德时代的股价在区间震荡了许久,在去年有一定的表现,但是依旧没有突破。整体股价还不如三年前,如果是一个宁德时代股票的长期持有者,这三年应该是不太舒服的。反观另外一个最大受益者之一的比亚迪,股价已经创出新高。   曾经的宁王,何时重铸荣光?   一、下行周期   宁德时代主要有三块业务。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材料回收。其核心的电池和储能业务都是世界第一。   根据 SNE Research 数据,在动力电池领域,公司 2017-2024 年连续 8 年动力电池使用量排名全球第一,2024 年全球市占率为 37.9%,较第二名高出 20.7 个百分点;在储能领域,公司 2021-2024 年连续 4 年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2024 年全球市占率为 36.5%,较第二名高出 23.3 个百分点。 图片 宁德时代在中国市场,其配套极氪、问界等新势力品牌,海外则深度绑定特斯拉、宝马等车企。这样一个在新能源领域称霸的企业,2025年的预期估值仅有16倍市盈率。差不多是比传统制造业略高一点的定价。   宁德时代蛰伏的这几年,很明显看到市场从过去对新能源赛道的预期从高增长转向确定性。   一方面是几年前的全球大放水给的流动性,估值基本上打到天花板,从现在看至少透支了3年的业绩预期,流动性一转向,资金对这样的高估值自然也就失去了兴趣。相较之下低估的确定赛道在宏观不确定的背景下反而凸显了性价比。   另一方面,新能源看似增长依旧不错,但是增速也是快速放缓,也就没有那么所谓的高增长。动力电池方面,根据 SNE Research 统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 1,763万辆,同比增长 26.1%,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达 894.4GWh,同比增长 27.2%。而2022、2023、2024
      221评论
      举报
      宁德时代三年没涨
    • 真是港股圈真是港股圈
      ·04-25

      法拉利高估值之谜

      在众多造车新势力的认知中,一年得卖出至少30万辆车才能够持续活下去。             但是有个老牌车企一年就卖出一万多辆车,存活了近百年,越活越好,市值高达上千亿美元。             并且市场给予它的估值,甚至超过大部分成长期的新能源车企。老牌车企像丰田、通用、福特等基本都是个位数市盈率,就算是新能源车企,除了特斯拉,大多给二三十倍PE已经很高了,而它近十年的市盈率中枢高达50倍,很少下过40倍。             它就是法拉利。             图片                 图片             从股价上看,法拉利也是持续走高,一路长虹。一点也没有老牌车企的感觉,可以说它是特殊的。             图片             为什么法拉利如此特殊?             一、红色印钞机             法拉利是全球最出名的超豪华跑车品牌之一,专注于高辨识度超级性能跑车的设计、生产及销售。
      374评论
      举报
      法拉利高估值之谜
    • 真是港股圈真是港股圈
      ·04-25

      陆控:改革阵痛中孕育新生,政策红利下重塑价值

      去年以来,陆控(LU.US;6623.HK)因业绩波动、更换审计师等问题引发市场关注,但4月24日的一纸公告成了转折点——独立调查结果出炉、管理架构重塑、业务数据披露,三箭齐发直接刺激美股单日暴涨12%。 这场风波看似惊险,实则让陆控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尽管调查结果显示陆控往期财报的会计处理问题,但核心出发点是为了保护零售投资者,履行企业对客户的责任。更关键的是,中国平安去年将陆控正式并入报表,彰显对其长期价值的信心。而陆控也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构建起更稳健的发展框架。   近年来,陆控从追求规模转变为注重质量的发展模式,如今在国家力推消费金融、刺激内需的东风下,叠加市场疑虑进一步消除,公司已悄然完成战略转身,站在价值重估的新起点上。   图片   一、调查尘埃落定:正面回应市场关切   回顾今年初,陆控解聘PwC引发市场关注,股价一度承压。为此,公司委托国际律师事务所及法证会计专家组成独立调查团队,对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的相关交易展开全面审查。   期间,陆控港股停牌,美股正常交易。考虑到港股成交量在陆控全部交易中占比较低,美股表现基本反映了市场观点。经历1月底的短期调整,2月以来陆控美股股价累计上涨逾27%,或表明市场对该公司仍持正面态度。   独立调查结果也证实投资者并非过于乐观。调查显示,PwC所指控的相关交易“补偿关联实体损失” 并不成立。真实情况是,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陆控为了补偿购买私募投资基金亏损的零售投资者,通过信托购买关联实体资产来回购相关底层资产。   这一行为初衷是为了保护零售投资者,并非利益输送。独立调查明确区分了两类交易性质:一类是涉及关联实体的信托交易,未履行上市规则要求的公告、申报及独立股东批准程序;另一类是对独立第三方全权信托的投资,
      695评论
      举报
      陆控:改革阵痛中孕育新生,政策红利下重塑价值
    • 真是港股圈真是港股圈
      ·04-25

      关税下的农林牧渔行业

      关税战打了两周,虽有反复,但对抗的基调没有改变,所谓进口关税豁免,和关税暂缓实施,并不是缓和信号,懂王一天一个样,根本看不到关税战马上会结束的样子。中国反制进口美国商品的关税能执行,肯定不是乱来的,也至少要做好维持一段时间的准备。   毕竟国际对抗不是过家家,在美国进口关税执行还不太顺利之际,这边中国的进口关税执行已经落地。   除了已经在国产替代风口上几年的芯片股,有更多的产业受此轮进口关税影响。农业这次受的影响也颇大,美国出口中国最多的是农产品。巨额关税后,这一部分的进口量完全消失,成本上升在所难免,因此,国内作物将有一定量价齐升的机会,同时,大豆这类基础作物的价格上涨,将全面向下游包括油、养殖行业蔓延。   因此,在关税过后的两周内,内需方向的股票都迎来一定炒作,农林牧渔行业罕见地实现了超额收益。   农林牧渔行业,不景气已有很长时间,股价低迷,行业也远没有到景气过热的阶段,进口关税带动的预期也是偏乐观的,大涨的背后,也不失为合理的回归,那么,这个行业是否就此开启了新的向上周期呢?   一、关税的影响路径   这次加全面关税,大家都很突然,短短时间内就从54%加到124%,虽说,农产品这种美国的优势产品,本身就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关税。但实际上,50%的关税,美大豆依然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这轮加税后,市场竞争力就彻底没了,因此,农业的影响边际变化是颇大的。   图片   从数据上看,美国农产品进口金额不小,得益于地形以及农业规模化因素,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大豆产地。   大豆不但是大豆,对于整个农业来说,影响深远,包括榨油、饲料,都是以大豆为原料,几乎牵扯到整个农产品行业的成本端。   图片 图片   作为关键的进口商品,在过去多年里,国家就有意改变这一进口结构,减
      230评论
      举报
      关税下的农林牧渔行业
    • 真是港股圈真是港股圈
      ·04-23

      关税危墙下,蓝思科技要IPO了

      朋友刚来深圳的时候发出过感叹,最震撼他的不是这里耸立的高楼大厦,而是无处不在的先进科技。   是啊,一座城市最能体现其先进的地方不在于多么华丽的建筑,毕竟不少村里连下水道都贴瓷砖,这种事情政府有钱就能做,但无处不在的“科技改变生活”案例可不是有钱就行。   在深圳,即使是路边不起眼的便利店也能感受到科技的魅力,什么扫码支付早就out了,现在只需要手机“碰一下”就能付款。   图片   这一有意思的支付方式背后,得益于深圳本地企业蓝思科技的技术支持。   公司是全球消费电子功能视窗及外观防护零部件的领先企业,主要产品包括玻璃、蓝宝石、陶瓷等材质的结构件,核心客户是全球消费电子龙头的苹果。作为与立讯精密、歌尔股份并称为“果链三巨头”的蓝思科技,近期正式提交港股招股书,拟通过“A+H”双上市模式开启新征程。   但最近美国关税政策的调整,让果链上的每一个玩家都遭受到了严重冲击,与苹果深度绑定的蓝思科技,在关税宣布的4月3日,股价跌幅也接近11%。   从业务结构上看,公司目前仍存在依赖大客户的风险,且前两大客户分别是苹果和三星,这两家企业来自美国的收入都不小,这就意味着,中美脱钩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悬在公司未来发展的道路上。   一、苹果给的荣耀和风险   蓝思科技作为全球消费电子视窗防护玻璃的隐形冠军,其发展历程堪称一部中国制造业与苹果深度绑定的缩影。   从 2003 年为摩托罗拉翻盖手机提供玻璃盖板起步,到 2010 年成为 iPhone 4 大猩猩玻璃独家供应商,这家由周群飞创立的企业用十三年时间完成从代工小厂到千亿巨头的蜕变。   2024 年,公司营收突破 698.97 亿元,其中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业务贡献 577.54 亿元,占比 82.63%,而苹果仍以 4
      475评论
      举报
      关税危墙下,蓝思科技要IPO了
    • 真是港股圈真是港股圈
      ·04-23

      南向净流出,谁在买港股?

      昨晚至今,美股期货大涨近5%,主要原因是贝森特和懂王的口风转变,而今天港股也反弹2.3%,恒指距离抹去关税以来的跌幅只差3.4%。图片1.先回顾下昨晚发生了什么。 昨晚先是贝森特出来说,现在的高关税不可持续,很快就会与中国降温;推动美股/中概股反弹。图片这句话不是第一次听见了,之前贝森特也说过类似的话安抚市场,但市场不买账; 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市场担心不确定性,例如懂王想炒掉鲍威尔,加快了黄金的飙升,股债汇三杀,大资金想看到明确的转态信号再抄底;另一个原因是市场猜测贝森特不是懂王核心圈内的人物,他说的话不一定真。 市场普遍认为,贝森特近期已取代纳瓦罗(提出对等关税政策的人)的位置;贝森特被视为华尔街的传话人,更理性的贝森特回到关税谈判桌上,之前不理性的人淡出谈判桌,这有助于推动跟各国的谈判,利于美股美债。 重要的是盘后懂王的表态:中美的高关税不可持续,会大幅降低,并且自己没有想炒到鲍威尔的意思,只是希望鲍威尔在降息的想法上能更积极一些。 在懂王说完后,盘后美股期货应声大涨2%,黄金从3400跌回3300附近,两日内跌去4%; 这是市场想看到的缓和信号,但具体上还不够,还需要更多的细节,例如中美双方开始谈判了,或是跟其他国家达成协议。图片2.全球资金仓位在低位,等待机会虽然谈判还未开始,但从资金角度上看,全球基金经理对美股的悲观程度来到08年最严重的水平,全球投资者打算减仓美股的记录创20多年来最高;全部人都很悲观,大家都希望有好消息能重建多头仓位。图片之前都认为短时间内中美谈不拢,但美国至少能跟小弟们谈好; 但现在结果是小弟们都不听话,日本谈判无果,欧洲也直接威胁美国,假如谈不好就给美国科技股收服务税,墨西哥也谈不好。 现在懂王威胁了一大圈人,发现大家都很强硬没人服软。所以市场从谈判的角度上,认
      401评论
      举报
      南向净流出,谁在买港股?
    • 真是港股圈真是港股圈
      ·04-22

      交易上的二选一,美团vs京东Pair trade

      当下最热议的叙事是京东vs美团,美团已经是互联网股里受到挑战最多的一家。 回看美团上一次在22-23年的抖音挑战里受到了最大的跌幅,一是口罩后的弱beta,二是抖音本地生活+抖音饿了么联手的鬼故事,而这次面对京东的碰瓷般进攻,市场投资者对美团的信心都很充足,因为美团之前听过的鬼故事远比这次更吓人,而京东外卖的进攻,无非是抖音外卖干死美团的弱化版。 1.先总结下最近发生了什么。 京东:美团再次玩起“二选一游戏”,指美团强迫骑手不能接京东的订单,如果接京东外卖的单子,骑手会被美团“封杀”;并称美团可以在餐饮行业赚取千亿利润,让美团“好自为之,早日回头是岸”。 美团:回应“与其造谣引流,不如兑现承诺”。美团称:“外卖行业诞生以来,美团、饿了么、百度、抖音等参与者均为限制过骑手多平台工作,也未限制骑手在饿了么上接单”。 京东这些夸张言辞,容易误导大多数不了解实情的人,像京东描述“美团在不赚钱的餐饮行业赚取千亿利润”,“强迫骑手二选一”的说法,是觉得美团饿了么经历反垄断整改后,还那么大胆做这些事情吗?另外,美团真的在外卖上赚了上千亿利润吗? 近一个月,京东用了各种方式拉踩美团,把美团形容的吃尽人血馒头一样。 京东先是抢先美团给骑手上社保,又是所谓的“不小心”流出内部高管会议视频,强调京东外卖利润率不能超过5%,再到造谣美团玩二选一,再到营销京东外卖“超时20分钟免单”,再到昨天刘强东亲自送外卖··· 京东这种简单直接的碰瓷博眼球营销,核心原因是即时配送的生意在被美团的30分钟闪送侵蚀;所以不断把美团形容的跟魔鬼一样,并且加入到不赚钱的外卖行业来烧钱防守美团。 美团的回应并不多,但美团也可以挖苦下东哥,为什么子公司达达财务造假?从60块钱跌到1块钱,京东趁机低价私有化呢? 达达的投资者又
      7,721评论
      举报
      交易上的二选一,美团vs京东Pair trade
    • 真是港股圈真是港股圈
      ·04-17

      布鲁可,小学生收割机?

      当成年人疯狂地在泡泡玛特身上进行情绪消费的时候,另一边大量的小孩哥包围的是另一个玩具品牌布鲁可。             2024年,布鲁可营收同比暴增155.6% 至22.41亿元,一年卖出1.35亿件玩具。这个成立十年的国产玩具品牌,凭借奥特曼系列在全国 15 万个线下网点实现 “小学生人手一个” 的覆盖率。             当乐高在一线城市布局旗舰店时,布鲁可选择从三四线城市的商超、文具店切入,用39元的奥特曼盲盒和150元的变形金刚可动模型,加上一句“你相信光吗”精准狙击小学生的零花钱。这种“农村包围城市” 的策略不仅避开了与巨头的正面竞争,并在下沉市场建立起一定程度的渠道壁垒。     图片 布鲁可的渠道网络,覆盖超450家代理商,线下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45.7%飙升至 2024 年的93%。而在站稳脚跟后,公司才计划于25年在选定的一线城市开设一家旗舰店,并于2026年开设二至四家旗舰店。             这种策略带来的成绩相当可观,拼搭角色类玩具在2022年前乐高、万代占据主要市场份额,2023年布鲁可GMV达18亿元,同比增长170%,在中国拼搭角色类玩具市场占据30.3% 份额,超越万代成为国内第一。             图片             一、积木起家,奥特曼突围           &n
      910评论
      举报
      布鲁可,小学生收割机?
    • 真是港股圈真是港股圈
      ·04-16

      5000亿美元都换不来懂王的豁免?

      昨晚美股盘后,英伟达发公告称,由于美国政府已告知英伟达将限制向中国出口H20,英伟达计提55亿美元的费用,55亿美元是对华出口的H20库存,这原本可以带来120亿美元的收入,毛利率接近60%,结果现在不让卖了,比之前市场预期的还要差,NVDA盘前跌5%。 图片 1.就像大摩所说的,“H20限制比我们预期的更加突然”             之前市场预期是5月份芯片限制扩散令实施前,客户在下定后还是可以出货H20,而现在是直接计提了,也就是说NVDA认为H20卖不出去了,这是市场完全没预料到的。 图片 尤其是前两天NVDA才宣布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大家都以为黄仁勋拿5000亿美元换到出口中国的豁免权,结果今天又是反转...                 有意思的是,有报道说NVDA并没有提前告诉中国客户H20会被限制。那这可能是黄仁勋以为自己能跟懂王谈成交易?结果投资5000亿美元转个头又被限制?             这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短时间肯定也是懵逼的,capex批下来了买不到算力,国内互联网股的AI应用化可能要被拖慢了。 图片 市场之前认为懂王只是想要企业在美国投资建厂,懂王自己也说会给半导体公司一些特殊的豁免,市场还是不觉得他会真的伤害科技公司,来换所谓的“制造业回流美国”,因为大家都知道完全美国制造的可行性并不高。             很简单的道理,让企业回来美国建厂,起码要有好处才可以吧?大家都以为老黄的5000亿美元投资是换回H20豁免的一
      730评论
      举报
      5000亿美元都换不来懂王的豁免?
    • 真是港股圈真是港股圈
      ·04-16

      诺和诺德腰斩:医药股为何难给高估值?

      中国医药股今年以来的涨幅和表现依然在所有板块中排名较前。靠出海获得增量的逻辑是逐步兑现中,中国公司的产品越来越受欢迎,海外头部MNC也倾向于来中国挖掘好的早期资产,而不少头部公司也逐渐跨过盈利平衡点。整个行业还是处于景气中的。             但是,对于一些头部医药股的估值,依然看不明白,比如百济神州,还是给到了7-8倍的PS,而亏损问题依然突出,而A股长期以来的制药龙头,恒瑞医药,还在40-50倍PE左右。             老龄化的逻辑事实上已经证明会被不断地医保支出压力削弱,增速也没有比别的科技行业如新能源、芯片高多少,说是高毛利,分红比例又不如同样高毛利的互联网慷慨,总之医药股的定价体系一直是个谜。             但以美股作为参照系,一个可能大部分医药投资者不愿意接受的是,医药股的终局估值不会太高,不比互联网高,相反,跟煤炭石油电信运营商及公用事业股却是常态。             一年多前的医药龙头,诺和诺德,曾因GLP-1减肥药的成功销量大增,一时间市值拉开默沙东、辉瑞、艾伯维等老对手几倍,涨势如虹。但这才过了多久,股价腰斩,业绩尽管还在成长,却已是18倍的估值。             而低估值的大药企比比皆是,业绩增长没达预期的再生元,估值杀,辉瑞不过是靠疫情赚了快钱,周期股,估值杀,艾伯维和默沙东,坐拥药王,也终有专利悬崖,给不了高估值,除了还能靠最强减肥药吊着的礼来,放眼望去,医药股早
      674评论
      举报
      诺和诺德腰斩:医药股为何难给高估值?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