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观察

生物医药新时代的商业智库和价值灯塔

IP属地:北京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04-18 15:18

      外资药企加码即时零售启示录

      医药零售市场走到了分化路口。 一方面,行业整体陷入增长焦虑之中。根据米内网数据,2024年中国零售终端药品销售规模同比仅增长3.7%。 另一方面,渠道分化明显,不同渠道开始展现出不同的活力。米内网预测数据显示,即时零售渠道增速领跑整个大盘,2024年销售规模达487亿元,同比增长31.3%。这与美团披露的数据趋势相一致,其即时零售业务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8%,同样远超行业整体水平。 与此同时,另一个信号同样值得关注。根据美团日前在“医药即时零售产业生态发展论坛”上发布的《2024年即时零售数字化品牌荣誉榜》,加码即时零售的外资药企占比达50%。 这意味着,在全渠道布局成为行业共识的当下,外资药企对即时零售的布局与投入越来越多,甚至要重于国内药企。 过去,外资药企在渠道层面主要聚焦院内市场,但眼下,零售、电商,尤其即时零售市场更被看好。 而无论是从速福达在医药平台热销,还是拜耳康王的美团渠道销量引领其全渠道增长,以及当前,越来越药企将明星产品放到即时零售平台首发,说明这些外企先知先觉的布局,正在迎来正反馈,并不断加强。 在全球变局时刻,如何才能做好中国市场,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相信外资药企在即时零售的布局,能够为行业带来新的启示。 / 01 / 外企抢滩医药即时零售 医药即时零售,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那么,为什么向来较为保守的外资药企,近年来纷纷选择抢滩即时零售? 原因不难理解。一方面,这是现实所迫。 由于国家政策、带量采购、医保改革,以及本土药企的夹击,外资药企早已深刻认识到,中国市场不再是一个“随便做做就能出业绩”的市场。因此,它们频频调整国内商业化战略,院内、院外两手抓,甚至在部分品种上,专注零售渠道。 过去,不少外资药企在渠道层面主要聚焦院内市场,但眼下,零售、电商市场更被看好。某中小型跨国药企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此前院内市场占比50%,如今,已经缩小至20%,
      24评论
      举报
      外资药企加码即时零售启示录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04-17 11:22

      复宏汉霖2025全球研发日:汇聚创新力量,驱动全球化战略再攀高峰

      2025年4月15日,复宏汉霖隆重举办了2025年“聚·创”全球研发日(R&D Day)活动。复宏汉霖管理层与来自业界的顶级专家学者、创新研发负责人共聚一堂,聚焦创新研发领域的最新进展、未来战略规划以及前沿技术、疗法布局展开深度交流,现场吸引了来自学术界、产业界及投资界的数百名嘉宾共襄盛举。 复宏汉霖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朱俊博士表示:“复宏汉霖始终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以创新研发持续强化差异化竞争优势。公司持续推进H药 汉斯状®、抗HER2单抗HLX22、PD-L1 ADC HLX43等核心创新产品的开发进程,有望革新肺癌和消化道肿瘤治疗格局。此外,公司持续探索靶向、免疫、糖编辑疗法等前沿技术,构建多元化研发平台。国际化布局方面,复宏汉霖聚焦美国、欧盟、日本等关键市场,通过全产业链资源整合与国际合作深化,实现从产品出海到全球价值链构建的战略跃升。面向未来,复宏汉霖将持续深耕抗体药物研发,加速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前沿领域创新突破持续推动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以可负担的高品质生物药惠及全球患者,并着力锻造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价值内核。” 复宏汉霖首席科学官袁纪军博士发言介绍了复宏汉霖差异化的创新研发策略,“复宏汉霖的研发实力,体现在我们的创新研发管线,更体现在平台优势的持续拓展。我们聚焦肿瘤、自免疾病等重点适应症,进一步拓展创新触角,形成蛋白药物及小分子、抗体偶联药物等多类新分子类型、推动管线产品间的协同增效。三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平台Hinova TCE、自主开发的ADC 平台HanjugatorTM 、AI驱动的人工智能新药开发平台HAI Club 已成为复宏汉霖最具代表性三大核心技术平台,形成协同研发矩阵。基于此,我们以平台为抓手、以AI为驱动,加速推动用于实体瘤治疗的T细胞衔接器等差异化创新分子的开发,加速打造更多潜在爆款。” 在复宏汉霖的创新管线
      188评论
      举报
      复宏汉霖2025全球研发日:汇聚创新力量,驱动全球化战略再攀高峰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04-17 11:22

      发改委召开医药产业相关政策座谈会;强生预计关税导致4亿美元利润损失

      创新药获得顶层重视。 4月16日,发改委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组织召开医药产业相关政策座谈会。会议由中心副主任初绽同志主持,来自生物医药企业的代表和行业研究机构的专家围绕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座谈交流,并提出了完善产业相关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强生首次披露关税影响。 4月16日,强生公司在财报中首次透露,预计关税会使得公司在2026年面临4亿美元的利润损失。这4亿美元的损失涵盖了多项关税影响,包括加拿大和墨西哥超出北美贸易协定范围的进口关税。关税还可能改变强生产品的成本结构,部分成本将体现在库存的资产负债表上,并在未来通过损益表进行调整。 在过去的一天里,国内外医药市场还有哪些热点值得关注?让氨基君带你一探究竟。 / 01 / 市场速递 1)发改委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组织召开医药产业相关政策座谈会 4月16日,发改委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组织召开医药产业相关政策座谈会。会议由中心副主任初绽同志主持,来自生物医药企业的代表和行业研究机构的专家围绕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座谈交流,并提出了完善产业相关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2)合源生物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4月16日,合源生物宣布,日前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依托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优势,深度协同天坛医院的临床资源和学术积淀,加速科研成果向临床价值的转化。 3)东软集团与佛山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日前,东软集团与佛山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医疗健康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双方将共同建设基于公共数据驱动的城市级康养服务运营平台,用AI和大数据技术深度赋能佛山康养产业生态链,打造“制造强市”与“康养名城”双轮驱动的新范式,为全国应对老龄化提供“佛山方案”。 / 02 / 资本信息 1)反向收购后,嘉和生物再递表 4月15日,据港交所官网,嘉和生物递交香港联交所上市申请。此次并非IPO申请,
      190评论
      举报
      发改委召开医药产业相关政策座谈会;强生预计关税导致4亿美元利润损失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04-17 11:22

      小分子药物的最大Bug,终于要解决了

      2022年,美国《降低通货膨胀法案》法案的落地,让药企哀鸿一片。 《降低通货膨胀法案》希望通过“谈判降价”及“价格涨幅不得超过通货膨胀”等多个组合拳的形式达到医保控费目的。 法案针对的主要是“老药”:未受到仿制药(类似药)冲击,上市时间达到7年的小分子药物,或者上市时间达到11年的大分子药物。这些药物达到上述年限后谈判,价格在谈判后的两年后生效。 9年 VS 13年的差别,也让小分子业务比重更大的MNC反应更加激烈,因为给予9年自主定价周期明显不够。 上述法案落地至今,医药产业也一直在与政府机构斡旋,希望改变这一“药丸处罚”规则,只是一直未有转机。 但如今,曙光初现。 本周二,特朗普签署了一项新的行政命令,指示国会修改法律中允许医疗保险药品价格谈判的一项关键条款。如果最终成行,那么这也将解决制药行业关于“药丸处罚”的长久怨言。 小分子药物的最大bug,可能终于要解决了。 / 01 / 美国医保铁拳威力不小 不管是从规则的设定还是实际的结果来看,《降低通货膨胀法案》对于药企的杀伤力并不小。 根据《降低通货膨胀法案》,上市时间越长的老药,谈判价格降幅越大。具体来看,分为三种类型: 批准年限未到12年的创新药,谈判价格上限是平均价格的75%; 批准年限为12—16年的创新药,谈判价格上限是平均价格的65%; 批准年前超过16年的创新药,谈判价格上限是平均价格的40%。 在这一规则之下,小分子药物和大分子药物在Medicare医保体系中,自由定价的时长至多为9年和13年,类似于修美乐这样上市20年,依然还可以继续涨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对于药企来说,如果拒绝参与谈判,不仅药品会被联邦医保拒绝覆盖,同时在美国销售这款药物的收入也将面临最高95%的销售税。 而如果参与谈判,则必须接受降价的命运。目前,第一批谈判药物价格削减幅度在38%- 79%之间,其中默沙东糖尿病药物西格列汀售价从5
      39评论
      举报
      小分子药物的最大Bug,终于要解决了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04-16

      传奇生物CAR-T一季度收入3.69亿美金;赛诺菲OX40L单抗哮喘II期研究失败

      强生发布最新成绩单。 4月15日,强生发布一季报。第一季度销售额218.9亿美元,预估215.8亿美元;第一季度药品收入138.7亿美元,预估134.3亿美元。 根据强生财报,传奇生物CAR-T一季度收入3.69亿美金,继续大卖。 赛诺菲运气不佳。 4月15日,赛诺菲宣布,OX40L单抗Amlitelimab治疗哮喘的II期TIDE-Asthma研究未达到主要终点。该药物的哮喘III期研究计划正在规划中。 在过去的一天里,国内外医药市场还有哪些热点值得关注?让氨基君带你一探究竟。 / 01 / 资本信息 1)映恩生物港股上市,市值突破175亿港币 4月15日,ADC龙头在港交所上市,股价收涨116.7%,最新市值175.14亿港币。 / 02 / 医药动态 1)泽德曼医药TAP-1503 乳膏获临床许可 4月15日,据CDE官网,泽德曼医药TAP-1503 乳膏获临床许可,拟用于12岁及以上斑秃的外用治疗。 2)阿斯利康Tezepelumab注射液获临床许可 4月15日,据CDE官网,阿斯利康Tezepelumab注射液获临床许可,拟用于中度至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成人患者的治疗。 / 03 / 器械跟踪 1)吉威医疗钴铬合金生物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冠脉支架系统获注册许可 4月15日,据NMPA官网,吉威医疗钴铬合金生物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冠脉支架系统获注册许可。 / 04 / 数字医疗日报 1)原百度大健康事业群药企营销总经理毛及离职 日前,据媒体报道,原百度大健康事业群组药企营销总经理毛及已离职,并加入“医学界”出任首席商务官一职。公开资料显示,毛及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担任腾讯互联网健康及医药总经理、百度大健康事业群组药企营销总经理及三品一械行业负责人。 / 05 / 海外药闻 1)BMS玛伐凯泰治疗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III期研究未达到主要终点 4月14日,BM
      169评论
      举报
      传奇生物CAR-T一季度收入3.69亿美金;赛诺菲OX40L单抗哮喘II期研究失败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04-16

      辉瑞被减肥药“搞怕了”

      辉瑞的跑路来得猝不及防。 日前,辉瑞宣布,每日一次的小分子GLP-1药物Danuglipron两项1期剂量优化研究达到了关键的药代动力学目标,并确认了可以在3期提供有竞争力的疗效和耐受性的配方和剂量。 然而,这些试验数据的公布,却结束了Danuglipron的生命。辉瑞决定取消Danuglipron的研发,核心原因在于,有1名患者可能受到药物诱导的肝损伤。 从结果来看,辉瑞的决定未免有些着急。毕竟,该患者肝损伤是否由药物导致还不得而知。而Danuglipron的1400多名参与者安全数据库中肝酶升高的总体频率,与已经获批的GLP-1受体激动剂保持一致。 不过,这似乎也情有可原。一方面,小分子GLP-1药物的肝损伤问题屡见不鲜,辉瑞已经多次踩坑;另一方面,减肥药竞争过于激烈,即便后续Danuglipron在有肝损伤副作用的情况下仍能上岸,护城河也未必牢固,因为随时会有更安全的对手上岸。 也正因此,辉瑞选择了及时止损。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是辉瑞胆小,这恰恰是在火热的减肥药浪潮中稀缺的生存哲学。 / 01 / 情有可原的辉瑞 辉瑞的选择情有可原,一切建立在其已经踩过的诸多坑之上。 口服GLP-1的路不好走,尤其是市场更为期待的小分子药物。业内对于小分子在安全性问题方面存在挑战,是有一定“预期”的。作为先驱,辉瑞也最有话语权。 围绕该领域,辉瑞在一开始做下双重小分子布局,分别是Lotiglipron和Danuglipron。 Lotiglipron率先失利,原因就是肝损伤。在2期临床试验中,入组受试者的转氨酶(肝功能受损)升高的测量结果,因此辉瑞放弃Lotiglipron,转而押注Danuglipron。 只是Danuglipron,也不尽如人意。 2023年末,辉瑞公布Danuglipron治疗肥胖2b期临床的最新数据。虽然该试验确实达到了体重有统计学意义变化的主要终点,但不良事
      284评论
      举报
      辉瑞被减肥药“搞怕了”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04-11

      认购火爆,映恩生物打响18A IPO重启信号枪

      18A久违的IPO火爆现象,重现江湖。 4月10日,ADC明星药企映恩生物完成招股。据氨基君了解,结果堪称火爆,映恩生物完成超募,最终募资额超过2亿美元。这也意味着,映恩生物创造了2022年以来18A章节港股上市的多个“第一”: · 创近4年融资规模总额第一记录。 · 投后估值较IPO前最后一轮融资估值增幅超3倍,是历史上估值step-up最大的18A。 · 国际配售逾14倍,为2022年以来第一。 · 基石投资者多达15名,且多为国际大长线和国内大公募。 这样的结果,对于18A来说并不容易。自2021年行情转冷之后,港股市场融资难度加大,18A企业首当其冲。不仅成功上市数量大幅下滑,而且成功者要么流血上市,要么募资额极低,甚至基石投资者都是靠关系“东拼西凑”。 然而,在4月8日关税影响下,尽管很多人认为映恩生物面临炼狱难度,但其依然备受机构认可,显得难能可贵。 这或许也意味着,随着二级市场的持续回暖,优质创新药企港股IPO的机会已经来了。 / 01 / 近4年18A章节唯一的现象级IPO 对比过去4年18A企业IPO结果,映恩生物此次打新战绩堪称“现象级”表现。 首先来看总规模方面。目前,根据投行信息,募资总额为2.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5.4亿元。这意味着,映恩生物刷新2022年以来18A融资额新纪录,而且远超均值。 2021年年中,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创新药企二级市场走上下坡路,IPO也彻底进入冰封期,募资金额大滑坡。2022年至今成功上市的21家18A企业,募资中位数只有3.73亿元,甚至有多家企业低于2亿元,而超过10亿元的只有1家。2025年,IPO情绪并未回暖,率先登场的2家企业,募资额均未超过8亿元。由此,足以看到市场对于映恩生物的追逐。 认购倍数,佐证了市场对于映恩生物的认可。基于公开信息来看,网上发行认购倍数100+,最终机构簿记超额认购逾14倍,同
      896评论
      举报
      认购火爆,映恩生物打响18A IPO重启信号枪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04-10

      双载荷ADC大爆发

      如今的ADC彻底进入了“双打”时代。 最开始火的,是双靶点策略,比如通过同时靶向HER2的不同表位,试图提高肿瘤靶向性。 自2023年底,百利天恒与BMS就EGFR×HER3双抗ADC BL-B01D1,达成84亿美元交易以来,作为新技术方向的双抗ADC,愈发火爆。 就在双抗ADC还在临床证明自己的同时,双载荷ADC又爆发了。 即将召开的2025年AACR大会,双载荷ADC成了新焦点。根据大会发布的摘要,至少14个双载荷ADC将亮相,其中大多数项目此前从未披露过。而就在一年前的AACR大会,还仅有4个双载荷ADC。 如果说双抗ADC是让抗体同时抓住两个靶点的策略,那么双载荷ADC就是在同一支箭上绑上两种毒药的双头战术,药企们希望用两种不同机制的毒素,破解肿瘤耐药、异质性等防线。 3月26日,成都康弘针对TROP2靶点的双载荷ADCKH815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澳大利亚人类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4月30日,KH815将正式开启1期临床试验,有望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人体试验的双载荷 ADC。启德医药、宜联生物、多禧生物、康宁杰瑞等企业均有管线布局,信达生物也高调入局。 海外方面,不仅Adcoris、BioRay、GeneQuantum、Sutro等biotech在加速管线研发,包括罗氏、辉瑞在内的MNC也快步入场。 这又是一场技术与资本的竞速,中国biotech再次站在创新前沿。当然,双载荷ADC依然处在早期研究阶段,其设计绝非简单的“1 + 1”模式,也绝非在单抗上随意增加一个载荷。 如何平衡疗效与安全性,包括突破生产工艺的挑战,都是入场玩家需要回答的问题。 / 01 / 单载荷ADC的局限 双载荷ADC 的兴起,还要从传统单载荷ADC的不足说起。 ADC有着“魔法子弹”之称,是因为其由抗体+细胞毒素载荷+连接子三部分构成,其利用抗体将小分子毒素递送⾄⽬标肿瘤细胞内,兼具传统化疗的
      164评论
      举报
      双载荷ADC大爆发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04-09

      是时候该重新认识泰它西普了

      在自身免疫药物的未来篇章中,注定会有众多中国药企的身影。荣昌生物的泰它西普,正在向市场证明这一点。 4月9日,泰它西普治疗重症肌无力的Ⅲ期临床试验数据,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结果显示,泰它西普具有“快速起效、缓解深度且持久、安全性优异”的特点,治疗第24周时,MG-ADL评分改善≥3分的患者比例高达98.1%,QMG评分改善≥5分的患者比例达87%。在非头对情况下疗效优于其它生物制剂;并且,相比于其它生物制剂安全性更为良好。凭借综合优势,其有望重塑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格局。 该Ⅲ期临床试验数据也是被选为“最新突破性研究”,在2025年美国神经病学会年会(AAN)上进行重点口头报告。AAN是全球最大规模的神经科学会议之一,“最新突破性研究”+“重点口头报告”的荣誉,显示了泰它西普在重症肌无力治疗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市场此前可能低估了泰它西普的价值。作为一款自身免疫药物,泰它西普在红斑狼疮等领域的潜力已被充分证明,其未来潜力也绝不止于重症肌无力。随着重症肌无力治疗在国际上获得认可,泰它西普的价值重估已一触即发。 / 01 / 炸裂数据颠覆蓝海市场 重症肌无力Ⅲ期临床试验数据引发市场对于泰它西普的追逐,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作为一种自身免疫疾病,重症肌无力在罕见病群体中属于常见病。据开源证券研报,MG全球超过 70 万人,其中美欧合计约有12万存量患者,中国约有20万存量患者。并且,由于全球对于重症肌无力治疗的重视程度高,治疗需求旺盛。2024年全球5款生物制剂销售额在百亿美金左右。 目前,重症肌无力的药物研发远未到终局,泰它西普就是一位有力的角逐者。 从机制来看,泰它西普可同时抑制BLyS和APRIL两个细胞因子与B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双管齐下”阻止 B 细胞的异常分化和成熟,从而减少致病性抗体的产生。简而言之,泰它西普从更上游源头的控制疾病,潜在效果更深入也更持久。 最新公布的Ⅲ期
      257评论
      举报
      是时候该重新认识泰它西普了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04-09

      乌帕替尼获批治疗巨细胞动脉炎;诺和诺德与腾讯健康合作,构建数字化肥胖防控新生态

      JAK抑制剂新动态。 4月8日,艾伯维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批准JAK1抑制剂Rinvoq(乌帕替尼)用于治疗成人巨细胞动脉炎 (GCA) 患者。这是首个获批治疗GCA的JAK抑制剂。 诺和诺德深度布局中国。 日前,诺和诺德与腾讯健康达成战略合作,将结合双方优势打造数字化肥胖防控体系,提供一站式体重管理服务,助力公众科学管理体重。 在过去的一天里,国内外医药市场还有哪些热点值得关注?让氨基君带你一探究竟。 / 01 / 医药动态 1)云核医药INR102注射液获临床许可 4月8日,据CDE官网,云核医药INR102注射液获临床许可,拟用于治疗已经接受过雄激素受体通路抑制剂和紫杉烷类药物化疗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阳性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成人患者。 2)冰洲石生物AC699片获临床许可 4月8日,据CDE官网,冰洲石生物AC699片获临床许可,拟用于ESR1突变的雌激素受体阳性(E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 3)天演药业ADG126注射液获临床许可 4月8日,据CDE官网,天演药业ADG126注射液获临床许可,拟开展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的研究。 4)翰森制药口服抗真菌新药获批 4月8日,据NMPA官网,翰森制药枸橼酸艾瑞芬净片获批上市,用于成年和初潮后女性外阴**念珠菌病(VVC)的治疗。 / 02 / 器械跟踪 1)形状记忆左心耳封堵器系统获注册许可 4月8日,据NMPA官网,形状记忆左心耳封堵器系统获注册许可。 2)威高血液血液透析滤过器获注册许可 4月8日,据NMPA官网,威高血液血液透析滤过器获注册许可。 3)艾德生物人类10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获注册许可 4月8日,据NMPA官网,艾德生物人类10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获注册许可。 / 03 / 数字医疗日报 1)诺和诺德与腾讯
      829评论
      举报
      乌帕替尼获批治疗巨细胞动脉炎;诺和诺德与腾讯健康合作,构建数字化肥胖防控新生态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