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观察

生物医药新时代的商业智库和价值灯塔

IP属地:北京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04-30

      GSK膨胀的ADC野望

      GSK贡献了一个医药行业创新逻辑的经典案例: 失败未必终点,而是调整方向的契机。 2022年11月,GSK的BCMA-ADC Blenrep因确证性III期试验失败,黯然退市。 仅仅两年半的时间,Blenrep便借助联合疗法头对头战胜标准三联疗法的成绩,卷土重来——2025年4月18日,英国药监局(MHRA)批准其作为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的二线治疗方案,与硼替佐米或泊马度胺联合地塞米松联用。 这一逆转背后,是GSK对研发逻辑的调整,从单药治疗的挫败中转向联合疗法的探索,并通过两项关键III期试验(DREAMM-7和DREAMM-8)的胜利,重新证明了Blenrep的临床价值。 而在GSK首席商务官的预期中,随着在美国获批二线治疗,Blenrep的销售峰值将突破38亿美元,甚至指出其目标是替代年销售额超百亿美元的达雷妥尤单抗。 Blenrep膨胀了吗?头对头的胜利、退市后的重生固然令人振奋,但其面临的竞争格局已今非昔比,CAR-T疗法、双抗等新疗法同样虎视眈眈,而强生在多发性骨髓瘤领域建立的商业壁垒更是根深蒂固。 GSK的野心能否照进现实?答案或许不止于疗效。 / 01 / Blenrep的新生 Blenrep的故事始于2020年。作为全球首款靶向BCMA的ADC,凭借加速批准机制登陆美国市场,用于至少四线治疗的成人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上市首年,其销售额接近4300万美元,2021年超1.2亿美元,一度被视为GSK重返肿瘤领域的“王牌”。 然而,2022年11月的DREAMM-3试验却给了GSK当头一棒:作为单药疗法,Blenrep未能证明其优于标准治疗,Blenrep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1.2和21.1个月,Blenrep单药并没能展示出更强的效果。 在3期临床试验失败不久后,Blenrep迎来了生命的终点,在监管要求下退市。 当然
      46评论
      举报
      GSK膨胀的ADC野望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04-29

      荣昌生物喜迎首季“开门红”

      在质疑声中负重前行,荣昌生物,果然是好样的! 4月28日,荣昌生物公布的一季度财报,呈现出多组对比鲜明的“一升一降”数据,传递出其穿越市场周期的底气—— 营业收入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59.17%,环比增长3.54%,成绩十分亮眼,然而更令人惊艳的是,一季度销售费用率持续下降至47.66%,同比下降了9个百分点,降本增效能力显著增强; 再看一下毛利率,一季度毛利率为83.26%,同比提高了5.8个百分点,生产成本进一步得到了有效控制。亏损情况得到有效扭转,在研发费用投入同比持平的情况下,一季度同比减亏近1亿元,亏损幅度降低了27.2%。 综合来看,荣昌生物降本增效的各项措施效果凸显,一切向好的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和运营效率,让市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广大投资者也将真金白银投给了荣昌生物:今年以来,荣昌生物A股涨幅近70%,H股涨幅超150%。 负重前行,拨云见日,荣昌生物这颗“定心丸”实属来之不易,我们来一起探寻这份激增59%季报背后的战略韧性。 / 01 / 双重信号:营收高增长和亏损持续收窄 荣昌生物的商业化能力,其实一直都是在线的。 两款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分别于2021年3月和9月上市,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在进入医保目录后的2022年迅速放量至7.7亿元。2023年和2024年,分别以10.82亿元和17.17亿元的营收,40.26%和58.54%的增幅,展现出荣昌生物在商业化方面的澎湃动能。 2025年一季度,荣昌生物再一次用59.17%的强劲营收增长,彰显了它日臻成熟的商业化能力。然而,这次不是简单的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叠加一季度销售费用率降至47.66%这一有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这不仅是对2024年全年营收大增58.5%的有效确认,而且对于处于商业化快速上升阶段的荣昌生物来说,更具有深层次的标杆意义。
      132评论
      举报
      荣昌生物喜迎首季“开门红”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04-29

      “意外”的药明康德

      2025开年,局势依然难言乐观。全球贸易的波动和医药行业复苏的迟缓,令人忧心忡忡;NIH、FDA 的“大清洗”,也引发市场对创新活力的担忧。如此糟糕的外部环境,难免使市场对医疗产业的前景产生顾虑。 不过目前来看,上述因素更多是在心理层面造成冲击,并没有对企业经营造成实质性影响。即便是市场情绪悲观的CXO行业,仍展现出强大的韧性。 药明康德的业绩表现,再次超出市场预期: 在2024年营收、利润创新高的情况下,2025年一季度药明康德营收与利润继续实现双位数增长,且在手订单再创新高。 结合药明康德过去和当前表现,我们不难得出3个明确结论: 第一,外部环境对药明康德的影响,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因为美国的关税政策,并不是针对某个国家、地区,而是无差别对待。根据行业最新报告,品牌药关税影响更大的可能是欧洲地区。 第二,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国际制药行业经多年发展形成的专业化分工和全球供应链趋势始终未变。 第三,药明康德凭借自身构建的核心竞争力,具备穿越行业周期的能力。即便产业周期和市场环境会有起伏,但它创造价值的能力始终稳定。 基于此,我们或许需要重新认识药明康德。 / 01 / 业绩脱离“地心引力” 结合外部环境和药明康德一季报,市场的第一感受可能会是:业绩脱离了地心引力。在新冠业务影响已经不必特别关注的情况下,药明康德继续保持高质量的增长。 具体而言,药明康德一季度营收达到96.5亿元,同比增长21.0%;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26.8亿元,同比增长40.0%;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 523.3亿元,同比增长47.1%。 不管是营收、净利润,还是在手订单,同比均实现大幅增长,这一点,在当下环境本就不容易做到。而如果我们结合过往,会发现其业绩表现更为难得。 第一,高增长,建立在高基数基础之上。2024年,药明康德表现强势,业绩在行业内处于高位。也就是说,在外界看起来动荡
      166评论
      举报
      “意外”的药明康德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04-28

      风暴中央的Summit,一定有一个是错的

      依沃西首次“头对头”OS数据的公布,让市场感受到了惊吓。 4月26日凌晨,康方生物公布了依沃西“头对头”对比K药的III期临床研究(AK112-303/HARMONi-2)的最新数据,这也是市场首次看到总生存期(OS)方面的结果: 在ITT(意向治疗)人群中,数据成熟度为39%时进行的OS期中分析(本次分析α分配值为0.0001)结果显示,依沃西对比帕博利珠单抗具有显著的临床生存获益,风险比(HR)为0.777,降低22.3%的死亡风险。 总体生存期改善的幅度和未能达到统计学显著性,让华尔街投资者感到失望。 截至收盘,Summit股价大跌36%,并且引发了PD-1/VEGF双抗赛道的信任危机:Instil Bio股价大跌35%,BioNTech也大跌15%。而作为获益方,默沙东股价应声上涨3.63%。 不过,在华尔街“用脚投票”的同时,分歧也在出现。康方生物、Summit以及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均认可上述数据。 一方面,HARMONi-2研究展现的OS获益HR值已经极具“临床意义”;另一方面,此次康方生物分析分配的α值较小,更像是为了向监管机构展示趋势,而不是追求统计学阳性。乐观一方认为,最终分析达到统计显著性的概率比较大。 被争议围绕,Summit处于风暴中心。但两种声音背后,一定有一个是错的! / 01 / 具备“临床意义”的结果 单纯就结果而言,HARMONi-2试验目前的OS数据具备“临床意义”。 首先,HR(风险比)为0.777,意味着死亡风险降低了22.3%。这一数值低于大多数肿瘤学家认为具有临床意义的0.80阈值,也就是说,HARMONi-2试验目前确实显示出OS获益的趋势。 其次,“0.777”这一数值本身也并不算差。 虽然K药在一线NSCLC的各种适应症中,大多基于与对照组相比死亡风险降低30%以上,但对于HARMONi-2试验中降低死亡风险22.3%的OS数
      106评论
      举报
      风暴中央的Summit,一定有一个是错的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04-25

      一家“非典型”药企的可持续答卷

      谁也无法预料中国医疗产业的终局,因为转型迭代始终在涌现。 过去,拥有强大商业化能力的平台企业,更多是被视为产业的潜在变局者,MNC大多是这样的诞生轨迹。 如今,A股头部商业化平台的进化,更让市场看到它们“破局”的能力。 百洋医药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一直以来,其不断展现的是强大的商业化能力。然而,最新发布的财报,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它的定位: 财务模型持续稳健,新品投入加大,创新药、械资产形成了“成长一批、导入一批、储备一批”的阶梯式布局。 只有变化才是永恒不变的。眼下,无论是Biotech还是Pharma,都必须抓紧时间思考如何迎接这位“新朋友”了。 / 01 / 预期的稳、意外的进 过去,第三方商业化平台,之所以被视为产业的潜在变局者,在于它们稳健的财务表现提供蜕变底气。 典型如百洋医药,其核心品牌业务始终保持稳健增长。2024年,营收80.94亿元,归母净利6.92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品牌业务营收55.59亿,同比增长9.17%,相比2021年上市当年的29亿元,几近翻了一倍,占公司营收近70%,贡献了公司毛利额的93%。 原因不难理解,在不断削减批发业务保持整体规模的同时,百洋医药必须集中资源聚焦高毛利的品牌业务,唯有品牌持续增长才能夯实公司根基,唯有稳住基本盘才能谈转型。 具体可以看到,2024年,公司主力产品包括迪巧、扶正化瘀、纽特舒玛等,均保持增长。迪巧营收约22亿,增长率11%;处方药扶正化瘀6.3亿,增长率16.6%;消费品牌纽特舒玛1.2亿,增长率达45%。包括代理的产品,如海露营收有7.4亿,增长率15%;安斯泰来泌尿线产品5亿,同比增长34.5%,还原两票后营收达7亿。 商业化能力带来稳健的根基,是百洋医药这类企业既定优势与转型倚仗。 除了主力产品稳健增长,在创新药层面,百洋医药引入了微管抑制剂抗肿瘤1类创新药优替德隆注射液、及核医学放射诊断1类新药
      71评论
      举报
      一家“非典型”药企的可持续答卷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04-24

      百济神州已在日本组建研发注册销售团队;平安好医生一季度扭亏为盈

      百济神州全球布局持续深入。 日前,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和替雷利珠单抗分别获得PMDA批准。据媒体报道,百济神州已在日本组建研发注册销售团队。 平安好医生经营稳健。 4月23日,平安好医生公告称,一季度收入同比增25.8%;一季度经调整净利润5786.1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在过去的一天里,国内外医药市场还有哪些热点值得关注?让氨基君带你一探究竟。 / 01 / 市场速递 1)百济神州已在日本组建研发注册销售团队 日前,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和替雷利珠单抗分别获得PMDA批准。据媒体报道,百济神州已在日本组建研发注册销售团队。 2)丽珠医药副总裁辞职 4月23日,丽珠医药发布公告,称收到副总裁杨代宏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因工作调整原因,杨代宏先生不再担任公司副总裁职务,辞任后仍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 / 02 / 资本信息 1)丽珠集团一季度收入下滑2% 4月23日,丽珠集团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81亿元,同比下降1.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7亿元,同比增长4.75%。 2)新诺威一季度净亏损2690.16万元 4月23日,新诺威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2亿元,同比减少9.94%;亏损2690.16万元。 3)平安好医生一季度扭亏为盈 4月23日,平安好医生公告称,一季度收入同比增25.8%;一季度经调整净利润5786.1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 03 / 医药动态 1)诺诚健华卓乐替尼片拟优先审评 4月23日,据CDE官网,诺诚健华卓乐替尼片拟优先审评,适应症为:携带神经营养酪氨酸受体激酶(NTRK)融合基因 -患有局部晚期、转移性疾病或手术切除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的以及 -无满意替代治疗或既往治疗失败的患者。 2)科望医药VEGF/DLL4双抗治疗胆道癌2/3期临床试验达主要终点 日前,科望医
      223评论
      举报
      百济神州已在日本组建研发注册销售团队;平安好医生一季度扭亏为盈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04-24

      消费医疗,加速崩?

      消费医疗的日子不好过,大家已经有所预期,万万没想到HPV疫苗、生长激素龙头还在加速下坠。 4月21日,智飞生物刚刚交出了史上最惨一季报:营收同比暴跌80%,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3.2亿元。 前一天,长春高新也交出了一份营收下滑、净利润同比腰斩的最惨一季报。 “崩盘”总是来得猝不及防。三年前,医美、HPV疫苗、生长激素还是资本市场的“黄金三角”,它们代表着一个令人心动的逻辑:兼具医疗刚需与消费升级,避开医保控费与集采风暴。 然而,当“永续增长”逻辑被证伪,市场才发现所谓的高增长黄金赛道,不过是提前支取了未来几年的需求。碰上外部极速转变的外部环境,导致了这场崩盘的发生。 尽管消费医疗长远的前景无需质疑,但很难复制过去10年的高增长奇迹。一个残酷的新周期正在降临:靠营销轰炸就能躺赚的黄金时代结束了。所有人都要向产业纵深发展、向精细经营要增长要未来。 / 01 / 加速下坠 智飞生物的业绩下滑,超出了市场预期。 2023年公司还保持着38.3%的高增长,到了2024年营收直接腰斩。而到了2025年一季度,库存堰塞湖彻底冲垮防线。 一季度公司营收23.74亿元,同比下滑79.2%;净利润也由盈转亏,亏损3亿元,而去年一季度还有14.6亿元的净利润。 如果具体到季度营收数据,如下图所示,智飞生物营收从失速到加速下坠的趋势,一览无余。 在去年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默沙东曾表示由于库存高企,减少了对智飞生物的HPV疫苗出货量,并给出了指引,中国的出货量和销售额下降将持续至2025年。 中期来看,默沙东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市场的HPV疫苗收入将维持在20-30亿美元之间。 这是什么概念? 2023年默沙东HPV疫苗销售额达89亿美元,如果以60%-70%的占比计算,中国市场贡献的收入在53.4-62.3亿美元之间。这意味着,默沙东认为,未来几年中国市场将以腰斩态势缩水。 然而,目前来看,市场的变化
      155评论
      举报
      消费医疗,加速崩?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04-23

      阿斯利康长效C5补体抑制剂在国内获批;信立泰营收、扣非利润双降

      阿斯利康又一重磅产品在国内获批。 4月22日,阿斯利康宣布,长效C5补体抑制剂伟立瑞在中国正式获批,与常规治疗药物联合用于治疗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的成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患者。 疫苗一哥业绩暴雷。 4月21日,智飞生物发布2024年财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收入260亿元,同比下滑50.74%;净利润20.18亿元,同比下滑74.99%。2025年一季度,公司收入23.74亿元,同比下滑79.16%;亏损3.05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4.57亿元。 信立泰也遭遇挑战。 4月21日,信立泰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一季度,公司收入10.62亿元,同比下降2.65%;扣非净利润1.92亿元,同比下滑4.64%。 在过去的一天里,国内外医药市场还有哪些热点值得关注?让氨基君带你一探究竟。 / 01 / 市场速递 1)和誉医药任命黄冶博士为药学开发制剂部副总裁 4月22日,和誉医药宣布,黄冶(Bill Huang)博士正式加入公司药学开发团队,担任药学开发制剂部副总裁职务。 / 02 / 资本信息 1)智飞生物业绩暴雷 4月21日,智飞生物发布2024年财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收入260亿元,同比下滑50.74%;净利润20.18亿元,同比下滑74.99%。2025年一季度,公司收入23.74亿元,同比下滑79.16%;亏损3.05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4.57亿元。 2)三生国健一季度营收、净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4月22日,三生国健公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一季度,三生国健实现营业收入3.11亿元,同比增长16.57%;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12.99%。 3)信立泰营收、扣非利润双降 4月21日,信立泰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一季度,公司收入10.62亿元,同比下降2.65%;扣非净利润1.92亿元,同比下滑4.
      201评论
      举报
      阿斯利康长效C5补体抑制剂在国内获批;信立泰营收、扣非利润双降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04-23

      首个百亿美金ADC快要出现了?

      DS-8201继续从胜利走向胜利。 4月21日,阿斯利康/第一三共宣布,DS-8201联合帕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乳腺癌一线治疗的三期临床试验中,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优于当前一线标准治疗方案(紫杉烷+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HP),总生存期(OS)也呈现出积极趋势。 这意味着,DS-8201正式吹响进军乳腺癌一线治疗的号角。 市场对此反应热烈。有分析师预测,DS-8201进军一线后,市场空间可以看三倍以上增长,有望成为史上首个跻身“百亿美金俱乐部”的ADC药物。 虽然DS-8201上限如何还不得而知,但ADC的前景毋庸置疑。 同一天,同样是ADC替代化疗的转折点:吉利德宣布其Trop2 ADC药物Trodelvy联合K药,在一线转移性三阴乳腺癌(mTNBC)的三期试验中击败化疗方案,成为该领域首个达到PFS终点的ADC+PD-1联合疗法。 显然,ADC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肿瘤治疗版图。 / 01 / 一线头对头胜利 CLEOPATRA研究奠定了曲妥珠单抗(H)+帕妥珠单抗(P)+化疗(T),作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的地位。 然而,这一长达十多年的统治地位,正在被DS-8201瓦解。 虽然数据尚未公布,但根据阿斯利康/第一三共所说,在DESTINY-Breast09中期分析中,DS-8201联合帕妥珠单抗组的中位PFS,相比THP方案显示出高度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在所有预先指定的患者亚组中,DS-8201联合用药组均观察到PFS的改善。 阿斯利康肿瘤血液学研发执行副总裁Susan Galbraith表示,这是十多年来首次在广泛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群体中,取得此类疗效突破的研究。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DS-8201联合组的OS呈现积极趋势。 尽管这次中期分析中的OS数据尚不成熟,但阿斯利康/第一三共指出,DS-8201联合方
      120评论
      举报
      首个百亿美金ADC快要出现了?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04-22

      DS8201联合疗法一线击败曲帕双靶;乐普医疗2024年净利润下滑80.37%

      ADC药王再度展示肌肉。 4月21日,阿斯利康宣布,与第一三共合作开发的Enhertu与帕妥珠单抗联合治疗方案在III期DESTINY-Breast09研究中,相较于当前一线标准治疗方案(紫杉烷+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HP),显著改善了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 财报季,有人欢喜有人愁。 4月21日,兴齐眼药发布2024年财报。报告期内,公司收入21.27亿元,同比增长5.13%;净利润3.38亿元,同比增长40.84%。 而在上周五,公布财报的乐普医疗,表现不尽如人意。2024年公司收入61.03亿元,同比下滑23.52%;净利润2.46亿元,同比下滑80.3%。 在过去的一天里,国内外医药市场还有哪些热点值得关注?让氨基君带你一探究竟。 / 01 / 资本信息 1)兴齐眼药2024年净利润3.38亿元 4月21日,兴齐眼药发布2024年财报。报告期内,公司收入21.27亿元,同比增长5.13%;净利润3.38亿元,同比增长40.84%。 2)乐普医疗2024年净利润下滑80.37% 4月18日,乐普医疗发布2024年财报。报告期内,公司收入61.03亿元,同比下滑23.52%;净利润2.46亿元,同比下滑80.3%。 3)艾德生物一季度净利润增长41% 4月21日,艾德生物发布2025年一季度财报。报告期内,公司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6.63%;净利润9047万元,同比增长40.92%。 / 02 / 医药动态 1)施慧达药业重组抗人EGFR抗体/IL-10双特异Fc融合蛋白注射液获临床许可 4月21日,据CDE官网,施慧达药业重组抗人EGFR抗体/IL-10双特异Fc融合蛋白注射液获临床许可,拟开展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研究。 2)百利天恒注射用BL-M11D1获临床许可 4月21日,据CDE官网,百利天恒
      269评论
      举报
      DS8201联合疗法一线击败曲帕双靶;乐普医疗2024年净利润下滑80.37%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