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国

IP属地:浙江
    • 陈永国陈永国
      ·03-05
      188评论
      举报
    • 陈永国陈永国
      ·02-28
      229评论
      举报
    • 陈永国陈永国
      ·02-26
      🐂

      买小米获利2600%!说一说我对小米是如何判断的

      @陈会玩66
      大家好,2019年12月入市后,我的老虎账户累计收益率达到了2606.61%。 我的投资体系建立在《情绪价值投资》框架之上,主张通过超前认知预判市场情绪并进行验证纠错。今年初曾尝试短线操作,却发现与四年前一样难以适应这种高频交易模式,于是重新回归自己擅长的中长期价值赛道。投资组合中,理想汽车曾带来200%-500%的收益跃升,而真正实现500%到2500%跨越的关键,则来自于对小米的集中持仓——巅峰时期80%仓位配置正股,20%用于看涨期权对冲。这里特别说明:我的策略从不追求抄底,而是基于对趋势的判断进行"追高",若出现回调则通过期权工具对冲风险,这种操作模式目前仅适用于小米。 关于 $小米集团-W(01810)$ 的投资逻辑,我认为市场普遍低估了其战略价值。当前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决赛圈阶段,AI发展尚处早期,而未来的AI中后期必然需要海量硬件载体支撑。小米作为全球唯一横跨智能手机(年出货量Top3)、智能汽车(SU7交付量超预期)、智能家居(生态链产品矩阵完整)三大硬件领域的科技企业,其布局完美契合产业演进规律:行业初期炒上游资源(如2021年的锂矿热潮),中期聚焦下游应用(当下新能源车企混战),最终必然向头部集中。这种战略卡位使小米具备成为比肩腾讯、阿里的新一代科技巨头的潜力。 从品牌价值维度观察,小米正复刻 $苹果(AAPL)$ 、 $特斯拉(TSLA)$ 的成长路径。SU7的成功不仅意味着造车业务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完成了高端品牌认知的重塑,这种势能会持续反哺手机、家电等全品类产品。目前市场对小米的质疑多停留在PE估值层面,却忽视了
      买小米获利2600%!说一说我对小米是如何判断的
      161评论
      举报
    • 陈永国陈永国
      ·02-21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小米市值为何大于美的海尔格力三巨头之和?

      @郭施亮
      继24年小米股价大涨121.15%之后,25年以来小米股价再次大涨 43.33%。截至2月19日,小米总市值为1.24万亿港元,相当于1.16万亿人民币市值。 过去,小米市值往往与家电三巨头进行比较。如今,小米的市值已经大于美的、海尔和格力的市值之和。 截至2月19日,美的集团总市值为5471.86亿元,海尔总市值为2477.09亿元,格力总市值为2349.23亿元。 按照2月19日的最新市值计算,家电三巨头的市值合计为10298.18亿,小米市值较家电三巨头市值高出近1400亿元。 为何曾经市值不及海尔、格力的小米,如今的市值却是家电三巨头之和呢? 首先,我们从主营构成分析,据最近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目前小米的主营业务构成,包括了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业务、智能电动汽车以及其他相关业务。其中,智能手机占比最高,达到56.57%,紧随其后的是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占比28.67%。 从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以及互联网业务来看,基本上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三大主要业务对小米业绩贡献很大。在三大业务持续发力的影响下,不仅小米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而且小米的高端化战略也得到稳步推进,这些年来小米在三大业务上收获很大。 智能汽车作为小米的增量业务,小米宣布造车的时候,并不被大家看好。因为,大家认为智能汽车已经处于高度竞争状态,属于存量博弈阶段。即使如此,小米依然坚定造车,
      小米市值为何大于美的海尔格力三巨头之和?
      278评论
      举报
    • 陈永国陈永国
      ·02-19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非常抱歉,此主贴已删除
      127评论
      举报
    • 陈永国陈永国
      ·02-07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怎么理解万亿小米?

      @伯虎财经V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路费 大年初七,小米盘中股价一度来到40.05港元,总市值突破万亿,站到了10054亿港元的高位。截止发稿,小米股价报收39.65港元,总市值10000亿港元。 然而,仅仅一年前,小米的股价还在12港元的低位徘徊。许多网友也因此在社交媒体晒出自己的收益,戏称“2024的钱,是小米给的”。 不太关注小米的朋友很容易把这部分归功于小米汽车的成功以及雷军个人影响力的带动。 这无可厚非。毕竟小米汽车首款车型上市仅仅9个月就完成了超过13万辆的交付,并且仍然持续处于供不应求当中,网友戏称“交付越多,欠的越多”。外界对于汽车业务的期望是小米股价抬升的重要动力。 雷军更是在最后一次创业中成为国内公共舆论空间里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家:爽文男主、叔圈天菜、卡里只有冰冷的40亿、千亿总裁逗你开心……用媒体人老编辑的话来说,就是原马云免职另有他用,组织已经决定了,任命雷军为新一届马云,即刻上任。 但不可否认的是,小米的主要业务在过去一年里同样爆发了非常强大的动能。这个动力既来自业务层面,也来自组织层面:小米不再只是雷军一个人的舞台,以卢伟冰为首的业务负责人正在把小米在手机上的方法论复制到其他行业,最明显比如大家电。 卢伟冰的原话是,我认为,所有的产品都应当用小米的方法再做一遍。 2024三季度,小米交出了史上最强财报,无论是主业手机,还是IOT以及互联网业务都有相当的增长,这也使得小米即便背负着汽车业务的投入,但现金储备反而来提升到了史无前例的1516亿元。 作为全球唯一一家,拥有”人车家“全生态的公司,小米的业务协同性好过此前的任何时候。在这里,我们想要讨论的是,三季度这份史上最强财报,会不会是未来最弱的一份财报。 01 最后一块拼图 对于小米造车的争议,一直到小米su7发售前都仍然存在。 外界对于小米的质疑一方面
      怎么理解万亿小米?
      199评论
      举报
    • 陈永国陈永国
      ·02-04
      328评论
      举报
    • 陈永国陈永国
      ·01-24
      382评论
      举报
      errorbox banner

      抱歉,当前请求异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