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恩生物IPO,一场资本对赌下的造梦游戏
@钛媒体APP:
文 | 医曜 打造“中国版第一三共”需要多长时间?朱忠远给出的答案是五年。 靠着从第一三共挖角而来的多个重要研发人员,以及创始人朱忠远在医药创投圈的强大号召力,映恩生物仅用五年时间就搭建了涵盖12条ADC管线的在研产品矩阵,并与多家大药企达成了总金额超60亿美元BD交易。 受益于此,公司的估值也从最初的1450万美元,飙升至IPO前的2.69亿美元,翻了近20倍,成为医药圈寒冬下的新晋黑马。4月15日,映恩生物更进一步登陆港股市场,实现“上市梦”。 然而光环之下,映恩生物的IPO更像是一场不容有失的资本突围战。在IPO前的融资协议中,映恩生物签下了对赌条款:若未能在2025年前成功上市,投资者有权要求以年利率10%~30%赎回其所持股份。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26.24亿元,其中流动负债总额为25.61亿元。同期,公司的总资产为15亿元,现金及其等价物为11.3亿元。显然,映恩生物已负担不起任何股票赎回要求,而IPO成功则是唯一的出路。 可是上市并非故事的终结,而是一切的开始。完成“对赌”后,映恩生物后面的故事又该如何演绎呢? 01 ADC赛道的“最强黑马” 谁是中国ADC赛道的最强黑马?映恩生物必然榜上有名。这家成立仅五年时间的创新药企,如今已经拥有12条ADC管线,其中7条已经进入临床阶段。 当然,数量并不能与企业的竞争力完全挂钩,毕竟ADC连接子、毒素、弹头的模块式结构决定了ADC产品要堆数量并不算难事。相比之下,海内外药企对映恩生物ADC资产的疯抢更能说明问题。尽管尚未有产品获批上市,但最近两年映恩生物的license out交易就没断过。 图:映恩生物BD交易一览,来源:锦缎研究院 2023年4月,映恩生物产品首次获得海外药企的认可。BioNTech以1.7亿美元首付款,潜在总金额超15亿美元的里程碑款,拿下了映恩生物HER2 ADC产品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