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达股份港股打新价值分析:光伏首个A+H,分歧票易出大肉
最近, $钧达股份(02865)$ 开启招股,预计5月8日在联交所挂牌,正式成为了首家A+H两地上市的光伏公司。
招股价20.40港元~28.60港元,IPO市值59.69亿~83.68亿港元,基石投资者包括高景太阳和上饶产业引导基金,占比31.48%。
折价幅度很大,估值确实便宜,我觉得市场还是有分歧,钧达股份的低估值和H股折价,本质是短期业绩压力与跨市场定价差异的体现,但全球化产能布局(规避关税贸易壁垒)+技术代际领先(N型市占率24.7%)的核心竞争力并没有被充分定价。就像映恩生物,分歧最容易出大肉,这种预期差的存在,正是逆向布局的最佳时点。
一、破茧重生,从传统制造业到光伏尖兵的战略转型
钧达股份的故事始于2003年,最初的主营业务是汽车内外饰件制造,客户包括海马汽车等传统车企。在燃油车市场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这家海南企业经历了2018-2020年的净利润三连降,2021年更是亏损1.79亿元,市值一度缩水至34亿元。
但就在传统业务陷入泥潭时,一场资本运作悄然改变命运——2021年,董事长陆小红主导以14.34亿元收购光伏电池企业捷泰科技,随后在2022年以15.19亿元完成全资控股,彻底剥离汽车业务转型光伏,押注新能源革命。
转型成效立竿见影。2022年钧达营收突破115.95亿元,净利润7.17亿元,股价最高飙涨至189.97元/股,市值最高突破500亿元。
如今的钧达,已是全球最大的专业N型TOPCon电池生产商,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达24.7%,全球第一。
二、N型电池全球领军地位,技术储备构筑护城河
先简单科普一下光伏产业链和技术路线。
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包括:上游的原材料(比如硅料、硅片)→中游电池片和组件制造→下游系统集成和电站运营。技术路线方面,主要是P型的PERC电池和N型TOPCon,同时xBC、HJT和钙钛矿这些新技术也在发展。
现在主流的趋势是各玩家逐渐从P型转向N型,特别是TOPCon日益主导。当行业还在P型PERC电池上内卷时,钧达早在2021年便启动N型技术布局,2022年率先实现TOPCon电池量产,用TOPCon的先发优势证明其战略眼光。
更关键的是,公司2023年全额计提8.9亿元P型资产减值,成为全球首家纯N型电池厂商。要知道,这种N型TOPCon技术代差会带来溢价能力,特别是海外售价较国内高20%。
2023年和2024年N型TOPCon电池全球市占率两年连续排名第一,2024年N型出货占比高达92%。核心产品182N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达26.3%,超过同行平均水平。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44GW全N型电池产能,全年实现电池产品出货33.74GW,同比增长12.62%,其中N型电池出货30.99GW,占比超90%,同比增长50.58%。
客户方面,涵盖晶科能源、隆基绿能等九大组件龙头,组件前十大企业有九家都是钧达的长期合作伙伴。
此外,钧达更构建了动态研发护城河,坚持“预研一代、测试一代、量产一代”的技术研发理念,技术储备领先同业2-3年。
1)BC路线上,公司正在中试TBC电池转化效率较主流N型电池效率可提升1-1.5%点,持续推动TBC电池下一阶段的量产准备。钧达是目前BC路线上除隆基绿能、爱旭股份以外进展相对领先的头部企业。
2)钙钛矿叠层路线上,钧达与外部机构合作研发的钙钛矿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达31%,居于行业领先水平。
当前行业已进入“需求复苏+技术替代”的共振期。根据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突破600GW,N型电池渗透率将从2024年的65%提升至80%以上。钧达股份作为N型技术引领者,正处于行业β与公司α的交叉点,未来可期。
三、全球化布局抢占高溢价市场,海外战略打开盈利空间
市场拓展方面,公司海外销售占比从2023年的4.7%飙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58%,结构性规避国内价格战,同时收体现结构性转变的背后,体现公司对中东、欧美等高溢价市场的精准卡位。
今年一季度,钧达股份便积极瞄准海外市场需求,通过亚洲、欧洲、拉丁美洲、澳洲等新兴市场客户的持续开拓及认证,成为海外多个国家、地区光伏电池的主要供应商。其中,公司在印度、土耳其等主要海外市场的占有率已处于领先位置。
拓展海外市场还不仅仅只是产品出口,同时公司还计划以产能出海的形式,增强全球市场电池产品供应能力。
2024年10月31日,钧达股份与SOHARFREEZONELLC(苏哈尔自由贸易区有限公司)于马斯喀特Invest Oman投资局大楼正式签署《土地租赁合同》,标志着阿曼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启动,预计2025年底投产。
阿曼5GW基地预计2025年底投产,好处在于可享受10%的对美关税税率(远低于东南亚的32%-48%),单瓦净利较国内高出0.02-0.05元,2026年满产后有望贡献超10亿元净利润。
四、吃到地缘红利,有望成为对等关税下的“意外受益者”
再仔细分析钧达产能出海的战略布局,从长远来看,有两点深意。
首先,从业务上看,作为钧达股份出海战略中的重要目的地之一,阿曼是中东国家中开发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先行者之一,其制定了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预期目标。布局阿曼既规避了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贸易壁垒,又抓住了中东能源转型红利。
以目前情况看,美国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关税战,阿曼是受影响相对较低的国家之一。根据现有信息,美国对阿曼征收10%的基础关税,处于目标国家中最低水平之列。对此,有券商分析师认为,“对等关税”有望强化公司阿曼产能稀缺性优势,钧达成为少数符合“非中国供应链”标签的电池供应商。因为中东政局稳定,且自贸协定优势,较东南亚地缘风险更受国际客户青睐。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步棋使其深度嵌入中东能源转型的超级红利——沙特计划到2030年新增50GW光伏装机,阿曼则誓言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中东市场因“2030愿景”等政策推动,未来五年光伏装机复合增速超50%,而当前中东本土电池产能缺口高达80%,为钧达提供了明确的增量市场。
民生、东吴等券商测算,假设2026年海外产能达15GW、单瓦净利0.05元,在整体海外收入占比突破70%的预期下,对应净利润超过15亿元,成长逻辑坚实,2026 PE 仅6倍左右,隐含翻倍的市值空间。
第二,从资本市场角度看,意欲加码海外市场,这或许也部分解释了为何钧达股份执意想要在港股上市。毕竟,登陆港交所后有利于钧达股份构建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进而为公司后续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保障。
港股募资的14亿港元将主要用于阿曼5GW基地建设,这不仅降低负债率(从78.95%降至70%以下),更打开海外并购的想象空间。对比宁德时代2018年IPO后鲸吞北美锂业的路径,钧达有望借助港股平台整合中东光伏资源,复制“技术+资本”的全球化扩张模式。
此外,作为首家“A+H”专业光伏电池企业,港股上市的战略价值远超融资本身。通过港股上市赋能,钧达有望打通国际资本通道,加速全球化资源整合。未来引入国际长线资金(如主权基金、ESG基金),进一步优化股东结构。
结语
最后,有个误区需要说明一下。有人说钧达就是一家亏损公司,没有投资价值,这种极端短视仅仅是以2024年亏损5.91亿元线性外推,却忽视了2025年N型产能盈利修复与海外放量的非线性增长。
表面看,钧达2024年营收99.24亿元同比下滑46.7%,净亏损5.91亿元的数据并不亮眼。但深入分析会发现,第四季度亏损环比收窄30%,存货周转率2.72次高于行业均值,经营性现金流7.8亿元显示造血能力仍在。
更关键是,行业已现几大拐点信号都利好钧达:TOPCon产能利用率回升至60%,落后PERC产能淘汰超30GW,券商预测2025年行业盈利将修复至0.03元/W,意味着新的一轮周期即将开启。
当短视者仍在纠结季度亏损时,长线资金已看到钧达:40%的估值折价、58%的海外收入占比、24.7%的全球N型市场份额。不妨用更长的镜头观察——在碳中和目标倒逼全球能源结构重塑的进程中,掌握N型技术制高点、完成全球化布局的钧达,已悄然占据下一个产业周期的战略制高点。
综上,作为光伏行业第一个A+H,背后饱含深意,钧达必然值得期待一下。
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一家之言,不作为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证券市场风云变幻、拨云诡谲,涨涨跌跌反复无常,这个还是需要谨慎处理。
2、阁下在做出任何投资判断或进行任何投资交易,一定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冷静处理亦或者咨询相关专业投资机构。
3、如果阁下觉得本文写的有点意思,欢迎点赞、评论、转发,笔者将不胜感激。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