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情报局

美港股新股第一手情报

钧达股份港股打新价值分析:光伏首个A+H,分歧票易出大肉

最近, $钧达股份(02865)$ 开启招股,预计5月8日在联交所挂牌,正式成为了首家A+H两地上市的光伏公司。 招股价20.40港元~28.60港元,IPO市值59.69亿~83.68亿港元,基石投资者包括高景太阳和上饶产业引导基金,占比31.48%。 折价幅度很大,估值确实便宜,我觉得市场还是有分歧,钧达股份的低估值和H股折价,本质是短期业绩压力与跨市场定价差异的体现,但全球化产能布局(规避关税贸易壁垒)+技术代际领先(N型市占率24.7%)的核心竞争力并没有被充分定价。就像映恩生物,分歧最容易出大肉,这种预期差的存在,正是逆向布局的最佳时点。 一、破茧重生,从传统制造业到光伏尖兵的战略转型 钧达股份的故事始于2003年,最初的主营业务是汽车内外饰件制造,客户包括海马汽车等传统车企。在燃油车市场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这家海南企业经历了2018-2020年的净利润三连降,2021年更是亏损1.79亿元,市值一度缩水至34亿元。 但就在传统业务陷入泥潭时,一场资本运作悄然改变命运——2021年,董事长陆小红主导以14.34亿元收购光伏电池企业捷泰科技,随后在2022年以15.19亿元完成全资控股,彻底剥离汽车业务转型光伏,押注新能源革命。 转型成效立竿见影。2022年钧达营收突破115.95亿元,净利润7.17亿元,股价最高飙涨至189.97元/股,市值最高突破500亿元。 如今的钧达,已是全球最大的专业N型TOPCon电池生产商,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达24.7%,全球第一。 二、N型电池全球领军地位,技术储备构筑护城河 先简单科普一下光伏产业链和技术路线。 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包括:上游的原材料(比如硅料、硅片)→中游电池片和组件制造→下游系统集成和电站运营。技术路线方面,主要是P型的PERC
钧达股份港股打新价值分析:光伏首个A+H,分歧票易出大肉

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背后公司要上市了,会是超级大牛股吗?

昨日,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背后的公司鸣鸣很忙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休闲食品饮料GMV计,鸣鸣很忙是中国最大的连锁零售商! “零食很忙”于 2017年3月在湖南长沙创立,“赵一鸣零食”于2019年1月在江西宜春创立。 尽管两个品牌发源和覆盖地域不同,但创立之初至今,两个品牌的定位分别是“打造人民的零食品牌”和“帮助老百姓实现零食自由”。不谋而合的理念促成“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于2023年11月完成合并,组成鸣鸣很忙集团。 截止2024年年底,鸣鸣很忙拥有由14,394家门店构成的销售网络,覆盖全国28个省份。 鸣鸣很忙的收入主要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商品及加盟服务费。 目前,鸣鸣很忙几乎100%的门店都是加盟店: 相比较传统的零售渠道,鸣鸣很忙核心竞争力在于减少了经销层级,25%的产品直接和厂家定制,把零食价格打下来,刚好碰上这几年消费降级,低价优质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从利润率上看,鸣鸣很忙的毛利率只有7.6%,净利率2.1%,对比同样依赖加盟模式的奶茶店,后者的净利率能达到15%左右: 由此来看,鸣鸣很忙的产品性价比确实高。 因此,鸣鸣很忙店铺数量大肆扩张,2022年还只有1902家,2024年就增长至14394家。 店铺暴增下,鸣鸣很忙的业绩非常靓丽,去年的营收达到393亿,同比暴增282%,净利润8.3亿,同比暴增281%: 虽然业绩很靓丽,但截止2024年年底,鸣鸣很忙的店铺已经覆盖了1,224个县,在县城中覆盖率已达约66%,约58%的门店位于县城和乡镇,实现了对下沉市场的深入覆盖。 依赖于门店扩张的鸣鸣很忙,上市之后,成长性还能保持高增长吗? 作为对比,奶茶点的密度比零食量贩店要高很多,截止去年,全国最大的奶茶连锁企业蜜雪集团的店铺数量为41584家,同比增长25%: 个人实际感受,一条商业街,蜜雪冰城的店铺能达到2家,而
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背后公司要上市了,会是超级大牛股吗?

AI+医疗健康赛道热度上升,平安健康(01833)成花旗首选标的

近期中国医疗健康(HC)板块整体上涨,尤其是在创新药和生物科技公司方面表现突出。花旗提到,近期交流让他们感觉到投资者更加注重长期投资,并且对中国市场越来越乐观。 花旗认为,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受美国关税的影响相对较小,并且创新突破将推动龙头企业的长期增长。 花旗还看到中国积极的结构性医保/定价改革,这将1)扩大商业保险的支付能力,以及2)降低未来创新药的定价压力。虽然一些对冲基金投资者仍然将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视为“地缘政治的替代品”,但该行认为再次出现针对特定中国公司的《生物安全法案》的可能性较低,尽管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 花旗的新首选股包括:翰森制药(03692)、石药集团(01093)、康方生物(09926)、信达生物(01801)、三生制药(01530)、迈瑞医疗(300760.SZ)、微创医疗机器人 (02252)、药明康德(02359)、药明生物(02269)、平安健康(01833) $平安好医生(01833)$ 。 花旗指出,宠物-医疗服务/药房/中药/在线医疗——这些子行业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美国敞口。诸如爱美客、华熙生物、爱尔眼科和通策医疗等消费相关企业依赖于潜在的国内消费刺激政策。对于药房,该行认为由于竞争加剧和医保检查,该行业将在2025年进一步走弱,而像益丰药房这样的龙头企业将专注于利润率的提高,而不是营收的扩张。 其中,像阿里健康(00241.HK) $阿里健康(00241)$ 、平安健康和医渡科技(02158.HK) $医渡科技(02158)$ 这样的在线医疗企业是具有盈利能力提升的AI概念股;该行
AI+医疗健康赛道热度上升,平安健康(01833)成花旗首选标的

鸣鸣很忙冲击港股IPO,2024年收入超393亿,门店数超1.4万家,中国最大的零食连锁零售商

据港交所4月28日披露,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递表港交所,高盛、华泰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综合 | 招股书  编辑 | Arti 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据招股书,鸣鸣很忙是中国领先且仍在快速增长的食品饮料零售商。公司的门店多位于人流量大、易见易达的街边位置,提供欢乐、舒适的逛店体验,以及品类丰富、高质价比、高频上新的产品。 公司的创立,源自于创始人致力于满足大众消费者对于优质、平价的零食需求,并通过供应链重构、创新产品开发等方式,丰富了产品组合和重新定义了零售价格体系,引领了量贩模式。而公司在零食领域积累的独到经验对其他领域亦有所裨益,并由此拓展到了更为广泛的品类。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鸣鸣很忙拥有由14,394家门店构成的网络,覆盖中国28个省份和所有线级城市,且其中约58%的门店位于县城及乡镇。2024年,公司录得GMV人民币555亿元。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休闲食品饮料GMV计,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连锁零售商;按2024年食品饮料GMV计,公司亦是中国第四大连锁零售商,并保持高速增长。 鸣鸣很忙拥有“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两个品牌。 其中“零食很忙”由晏周先生于2017年3月在湖南长沙创立,“赵一鸣零食”由赵定先生于2019年1月在江西宜春创立。尽管两个品牌发源和覆盖地域不同,但创立之初至今,晏周先生和赵定先生均定位于“打造人民的零食品牌”和“帮助老百姓实现零食自由”。 不谋而合的理念促成“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于2023年11月完成合并,组成鸣鸣很忙集团。公司在合并后保持双品牌策略,在各个经营管理环节已进行深度融合。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在中国,公司是消费者对于休闲食品饮料专卖店的首选品牌。 往绩记录期间,鸣鸣很忙的产品主要包括烘焙食品、饼干、坚果及籽类、休闲膨化食品和快餐、休闲熟食食品、糖果、巧
鸣鸣很忙冲击港股IPO,2024年收入超393亿,门店数超1.4万家,中国最大的零食连锁零售商

金融信创IT公司「联合信息」首次递表,新三板摘牌后拟上香港GEM板

来源丨LiveReport大数据 招股书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联合信息于2025年4月25日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GEM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越秀融资、华升资本。 公司是一家专业的IT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2024年收入2.38亿元,大幅增长60%,净亏损0.13亿元有所扩大,毛利率约8.9%。 LiveReport获悉,河南联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enan Un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简称“联合信息”)于2025年4月25日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在香港GEM板上市。 这是该公司第1次递表,其曾于2016年9月在内地新三板挂牌,代码为839198,2024年10月摘牌。 公司是一家专业的IT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专注于提供一站式及定制化IT解决方案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于IT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生命周期内的要求及需求。 公司的IT解决方案服务大体上可分为三个类别,即(i)金融信创解决方案服务;(ii)智慧城市IT解决方案服务;及(iii)数字化教育IT解决方案服务。按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于2024年,公司在华南地区金融信创行业中以收入计位列第五,市场份额达3.9%。 另外,由于(i)教育行业对IT解决方案服务的持续需求;(ii)人工智能技术迭代下教育与科技的融合效应,公司自2023年起战略性布局数字化教育IT解决方案服务业务。未来拟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与现有教育科技解决方案的深度融合,以强化项目技术。 财务分析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2个年度: 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1.48亿、2.38亿,2024年同比增长率为60.14%; 毛利分别约为人民币0.23亿、0.21亿,2024年同比增长率为-9.17%; 研发分别约为人民币-0.09亿、-0.24亿,2024年同比增长率为156.58%; 净利分别约为人民币-0
金融信创IT公司「联合信息」首次递表,新三板摘牌后拟上香港GEM板

AI独角兽思必驰重启上市辅导,阿里、联想等为股东,中国最早专注于AI的企业之一

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思必驰”)日前向江苏证监局提交了IPO辅导备案申请,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2023年5月,思必驰冲刺科创板IPO上会被否,上市之路就此终止。 此次是思必驰二次冲刺A股IPO,公司结合全链路对话技术,构建了分布式大模型智能体系统,并在会议办公、智能汽车、智能IoT等三大场景实现快速落地,助推公司营收持续增长。 综合 | 证监会 公司官网 新浪财经 编辑 | Arti 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思必驰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专业的大模型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型企业。 公司以“沟通万物、打理万事”为使命,基于自主研发的全链路智能对话系统定制开发平台、语言计算大模型DFM、人工智能语音芯片,围绕“云+芯”进行布局,针对智能汽车、智能IoT领域以及数字政企类客户,提供软硬件结合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服务,实现普适的智能人机信息交互。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专注于AI领域的企业之一,思必驰以AI语音起家,业务主要是提供软硬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和AI硬件产品。 随着ChatGPT带来的生成式AI热潮,思必驰也对其业务进行了布局调整。 公司于2023年7月发布了自研的行业语言大模型DFM-2,模型能力已逐步应用至各AI软硬件产品上。目前,AIoT物联网和汽车在思必驰整个业务当中占据了较大比重。 企查查显示,思必驰进行了12轮融资,获得阿里网络、启迪创新、苏州联想之星、元禾控股、深创投、北汽产投、富士康等知名PE和产业资本的投资。 $阿里巴巴-W(09988)$ $联想集团(00992)$ 今年1月14日,思必驰宣布完成5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知名产业基金、国资平台、私募基金共同参与
AI独角兽思必驰重启上市辅导,阿里、联想等为股东,中国最早专注于AI的企业之一

恒瑞医药等3家通过备案,万达商管等10家未在名单内,5家新增

一、通过备案(3家) 香港IPO 1、恒瑞医药(AH) 4月28日早间,A股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其境外上市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公司拟发行不超过约8.15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公司于1月6日向港交所递表,1月16日备案,备案历时102天。 4月25日,恒瑞医药发布2025年一季报,一季度收入72.06 亿元,同比增长20.14%,归母净利润18.74 亿元,同比增长36.90%,扣非归母净利润18.63 亿元,同比增长29.35%。 相关阅读:2800亿A股巨头「恒瑞医药」正式递表港交所,全球领先的创新药企,冲刺A+H! 股份“全流通” 1、鹰瞳科技-B(2251.HK) 公司26名股东拟将所持合计50,151,012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流通。目前公司流通股53,417,001股,占比51.6%,如若此次股份转换后,其所有股份均实现全流通。 2、锅圈(2517.HK) 公司2名股东拟将所持合计937,948,348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流通。目前公司流通股1,809,412,052股,占比65.9%,如若此次股份转换后,其所有股份均实现全流通。 二、新增备案(5家) 4月25日,中国证监会更新了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情况表(首次公开发行及全流通)(截至2024年4月25日),新增5家备案。 香港IPO 1、遇见小面 2025年4月15日,遇见小面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招银国际。公司是中国领先且快速发展的现代中式面馆经营者,2024年收入11.54亿元,净利润0.607亿元,净利率在5.26%左右。 相关阅读:招银国际独家保荐的「遇见小面」首次递表港交所,九毛九为股东 2、江西生物 江西生物于2025年4月11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
恒瑞医药等3家通过备案,万达商管等10家未在名单内,5家新增

户外运动服饰品牌 「伯希和」首次递表港交所,腾讯持股超10%

来源丨LiveReport大数据 招股书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2025年4月28日,伯希和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及中信证券。 公司是2024年中国内地发展最快的高性能户外服饰品牌,2024年收入17.66亿元人民币,毛利润为10.53亿元人民币,毛利率达59.6%左右,净利润达2.83亿元人民币。 LiveReport获悉,来自安徽亳州的伯希和户外运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oxihe Outdoor Sports Group Co., Ltd.(简称“伯希和”)于2025年4月28日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在香港主板上市。 这是该公司第1次递表。值得注意的是,伯希和曾于2023年7月拟议A股上市,但后续于2025年4月终止了与国元证券的辅导协议。 公司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中国北京,是一家于2024年中国内地同行业顶尖企业中增长最快的高性能户外服饰品牌。伯希和内涵探险精神,致力于突破户外服饰的极限,助力用户充分领略自然之美。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伯希和品牌以服装及鞋类为核心产品,截至2024年底已推出572个标准产品单位(SPU),并围绕四大产品系列布局: 【巅峰系列】(2025年推出)专为极端环境设计,采用Pertex、PrimaLoft、Vibram等尖端科技,满足专业登山者及极地探险者的高防护需求; 【专业性能系列】聚焦防水透湿、防风保暖技术,适配高海拔攀登、滑雪等专业场景; 【山系列】融合自然美学与立体剪裁,以大地色系和灵活设计实现城市与户外的穿搭切换; 【经典系列】则依托自研PT-China科技,通过人体工学与鲜明色彩平衡功能性与都市风格。 全系列均配套户外装备及配饰,并通过授权街头鞋履品牌Excelsior拓展产品线,覆盖从极限探险、专业户外到日常穿行的多元化需求。 备受青睐的伯希和冲锋衣SPU系列每年的销售收入
户外运动服饰品牌 「伯希和」首次递表港交所,腾讯持股超10%

赛力斯冲击港股IPO,全球第四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问界品牌2024年总交付量达38.71万辆

据港交所4月28日披露,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127.SH)递表港交所,中金公司、中国银河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赛力斯(601127)$ 截至4月28日收盘,赛力斯(601127.SH)报127.25元/股,市值2078.46亿元。 综合 | 招股书  编辑 | Arti 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据招股书,赛力斯是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业务的技术科技型企业,主要业务涉及新能源汽车及核心三电等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 1986年,公司从弹簧和减震器业务开启了第一次创业,并扩展到摩托车业务 ;2003年,公司与东风汽车合资进入整车制造领域;2016年,赛力斯全面转型至新能源汽车领域,于2021年发布问界品牌,树立了“智慧重塑豪华”的品牌定位,并推出了系列车型。 赛力斯的核心品牌问界自推出以来,旗下车型销量快速增长,颠覆了国内豪华车格局。 截至目前,公司已经成功推出问界M5、问界M7、问界M8和问界M9四款车型。其中问界M5创下上市当年新品牌单车交付量破万的最快纪录;问界M7成为中国市场30万元级最畅销自主品牌车型,2024年交付量约20万辆;问界M9则成为中国市场50万元级车型销量冠军,2024年交付量逾15万辆。 赛力斯于2025年4月发布的问界M8,亦获得市场追捧,正式上市后仅24小时大定即突破3万辆。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问界品牌在2024年下半年以82%的NPS净推荐值登顶新能源汽车口碑榜首,且2024年问界品牌全年总交付量达38.71万辆,同比增长268%。 此外,赛力斯具备“垂直上量”的高质量交付能力。公司的“超级工厂”及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可保障其问界系列产品的高质量敏捷交付,支撑了问界M9实现上市10个月生产超15万辆的“上市即上量”。 目前
赛力斯冲击港股IPO,全球第四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问界品牌2024年总交付量达38.71万辆

【大行聚焦】中信里昂给予英诺赛科(02577)目标价44.8港元,潜在涨幅16%

中信里昂4月25日发表研报指,InnoScience (Suzhou) 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全球领先的氮化镓(GaN)公司,股票代码为2577.HK,当前股价为38.60港元,评级为“跑赢大市”,目标价为44.80港元,较当前股价有约16%的上涨潜力。 公司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苏州,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多项专利技术,在GaN功率半导体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行业分析 ​​GaN市场前景广阔​​ 随著电动汽车(EV)、人工智能(AI)服务器、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发展,GaN的需求快速增长。Frost & Sullivan预计,全球GaN功率半导体市场将从2023年的18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8年的501亿元人民币,市场渗透率从0.5%提升至10.1%。 GaN相比传统硅材料具有诸多优势,如更高的能效、更小的器件尺寸等,能够满足新兴应用的需求。 ​​应用领域分析​​ ​​消费电子​​:GaN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手机充电器、笔记本电脑适配器、电动自行车、智能家居等。预计2024 - 2028年全球消费电子GaN功率半导体市场将以71.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新能源汽车​​:GaN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包括LiDAR系统和电力系统等。预计2024 - 2028年全球新能源汽车GaN功率半导体市场将以216.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可再生能源和工业应用​​:GaN在可再生能源和工业领域的应用包括锂离子电池制造设备、电池管理系统、LED照明、光伏和储能系统、电机驱动和控制等。预计2024 - 202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和工业应用GaN功率半导体市场将以69.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数据中心​​:随著数据中心对能源利用效率要求的提高,GaN在该领域的应用也在增加。预计2024 - 2028年全球数据中心GaN功率半导体市场将以81.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公
【大行聚焦】中信里昂给予英诺赛科(02577)目标价44.8港元,潜在涨幅16%

【大行聚焦】招银国际给予英诺赛科(02577)目标价49港元,给予“买入”评级

招银国际4月17日发表研报指,英诺赛科(InnoScience)的研究报告,核心观点是给予英诺赛科“买入”评级,目标价49港元。 1. 行业概况 ​​GaN材料优势​​ 半导体材料分为三代,GaN在第三代中具有优势。相比硅,GaN在带隙、击穿场强、饱和电子速度、电子迁移率等方面表现更优,具有高频率、高电压耐受性、强辐射抗性、低导通电阻和无反向恢复损耗等特点,可提高功率转换效率、降低系统成本并减小设备尺寸。 ​​市场增长驱动​​ 全球GaN功率半导体市场预计从2019年的1.394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8年的501亿元人民币,2024 - 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98.5%。增长驱动力包括计算密集型应用对更高能效的需求、材料升级降低成本和小型化的激励以及有利的政府政策。 2. 竞争格局 ​​市场集中度​​ GaN功率半导体市场高度集中,2023年前五大公司占据92.8%的收入份额,英诺赛科以33.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商业模式对比​​ 行业可分为IDM(垂直整合制造)和Fabless(无晶圆厂)模式。IDM模式具有协同设计制造、供应链稳定、成本优势和持续技术创新等优势,英诺赛科是IDM模式的代表企业。 3. 公司概况 ​​发展历程与里程碑​​ 英诺赛科成立于2017年,2024年12月30日在港交所上市。公司是全球首家实现8英寸GaN - on - Si晶圆量产的企业,拥有多个生产基地,截至2024年底产能达13kwpm。 ​​产品与技术​​ 公司提供多种GaN产品,包括分立芯片、集成电路(IC)、晶圆和模块,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可再生能源、工业应用、汽车电子和数据中心等领域。公司拥有先进封装技术和众多专利,在GaN功率半导体行业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4. 财务分析 ​​收入增长​​ 公司收入从2021年的6800万元人民币增长到2024年的8.28亿元人民
【大行聚焦】招银国际给予英诺赛科(02577)目标价49港元,给予“买入”评级
avatar活报告
04-28 15:01

「小马智行」两日狂飙超80%,第七代Robotaxi首亮相,打通微信流量入口

近日,自动驾驶企业小马智行(PONY.O)股价异动,两日狂飙超80%,市场一片哗然。 消息面上,小马智行在4月23日的2025上海车展举办“向新而行”新闻发布会,推出全球首发第七代车规级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方案,且与丰田、北汽、广汽三家车企合作的三款第七代Robotaxi家族量产车型也首次集体亮相。 这次发布的搭载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方案Robotaxi车型有三大亮点:100%车规级零部件、自动驾驶套件总成本较前代下降70%、平台化适配设计。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EO 彭军在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是Robotaxi量产元年,也是小马智行Robotaxi量产计划——昆仑计划成果落地的一年。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EO 彭军;来源:小马智行公众号 紧接着,4月25日,小马智行继续官宣与腾讯云战略合作协议,围绕L4级自动驾驶研发和Robotaxi服务落地开展战略合作。 双方将通过云服务、地图数据、信息安全、智能座舱生态等领域的技术合作,拓展Robotaxi在车端及用户端的产品形态和业务场景,为L4级自动驾驶产品的商业化落地提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合作将探索在微信端内的“出行服务”入口及腾讯地图等应用内,打通小马智行Robotaxi服务。有了月活13.4亿的微信加持,无疑为小马智行Robotaxi业务带来巨大流量。  来源:小马智行公众号 小马智行于2016年在硅谷成立,联合创始人兼CEO彭军曾担任百度自动驾驶部门首席架构师,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兼CTO楼天城曾就职于谷歌,在Google X(Waymo)从事无人车技术开发。  作为自动驾驶头部企业,小马智行历经9轮融资,投资方包含广汽集团、五源资本、卓源亚洲、凯雷投资、锴明投资、CPE源峰、五源资本、IDG资本等多家明星机构,估值2022年达到85亿美元。 来源:天眼查 去年年底,小马智行在纳斯达克
「小马智行」两日狂飙超80%,第七代Robotaxi首亮相,打通微信流量入口
avatar活报告
04-28 15:01

无线通信模组龙头「广和通」首次递表,又一家A+H

来源:招股书 来源 |LiveReport大数据 招股书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摘要:广和通(300638.SH)于2025年4月27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模块提供商。2024年收入为人民币69.71亿元,净利润6.77亿元。公司最新A股市值190.4亿。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模块提供商,其模块产品包括(i)数传模块、(ii)智能模块及(iii) AI模块。同时,公司以模块产品为基础,结合公司对下游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向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包括(i)端侧AI解决方案、(ii)机器人解决方案及(iii)其他解决方案。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公司是全球第二大无线通信模组提供商,全球市场份额为15.4%(以2024年来自持续经营的收入计)。 具体而言: • 汽车电子。公司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为24.6%(以2024年来自持续经营及终止经营的收入计)。 • 智慧家庭。公司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为36.6%(以2024年来自持续经营的收入计)。 • 消费电子。公司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为75.9%(以2024年来自持续经营的收入计)。 来源:招股书 财务分析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三个年度: 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52.03亿元、56.52亿元、69.7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75%; 毛利分别约为人民币10.66亿元、11.87亿元、12.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03%; 净利润分别约为人民币3.65亿元、5.65亿元、6.77亿元; 毛利率分别约为20.48%、21.00%、18.17%; 净利率分别约为7.01%、10.00%、9.71%。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4.29亿,账上现
无线通信模组龙头「广和通」首次递表,又一家A+H
avatar活报告
04-28 15:00

车规级模拟芯片龙头「纳芯微」正式递表港交所,冲刺A+H上市!

来源丨LiveReport大数据 招股书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纳芯微于2025年4月25日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建银国际。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模拟芯片提供商,2024年收入19.6亿元,净亏损超4亿元,毛利率28%,研发投入达5.4亿元。 LiveReport获悉,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Suzhou Novosense Microelectronics Co., Ltd.(简称“纳芯微”)于2025年4月25日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在香港主板上市。 这是该公司第1次递表。公司已于2022年登陆A股科创板,代码688052,最新市值达263.5亿人民币。此前,公司在3月26日发布了筹备赴港上市公告。 相关阅读:AH、分拆上市火热:纳芯微筹备港股IPO,诺力股份拟分拆中鼎智能赴港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模拟芯片提供商。作为一家fabless公司,公司围绕(i)汽车电子(ii)泛能源及(iii)消费电子等应用领域,提供丰富、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传感器产品、信号链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三大品类。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 以2024年模拟芯片收入计,公司在中国模拟芯片市场位列中国厂商第五名;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在2024年以模拟芯片收入计的中国模拟芯片厂商前十名中,公司是唯一重点布局传感器产品、信号链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三大产品的公司; 以2024年汽车模拟芯片收入计,在中国汽车模拟芯片市场中,公司分别位列中国厂商第一名及全部fabless厂商第二名; 以2024年数字隔离类芯片收入计,公司在中国数字隔离类芯片市场位列中国厂商第一名及全部厂商第二名,市场占有率为15.6%。数字隔离芯片是保证信号在高低电压间能够安全传输的一种安规芯片; 以2024年磁传感器收入计,公司在中国磁传感器市场位
车规级模拟芯片龙头「纳芯微」正式递表港交所,冲刺A+H上市!
avatar活报告
04-28 14:58

冷冻仓储服务公司「红星冷链」首次递表,收入低增长,但高毛利及高净利

来源:招股书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招股书|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摘要:红星冷链于2025年4月25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是领先的冷冻食品交易和冷冻仓储服务综合服务平台,总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2024年度收入约2.3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77%,毛利约1.2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89%,净利润约为0.8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05%。 LiveReport获悉,成立源于2006年的红星冷链(湖南)股份有限公司Hongxing Coldchain (Hunan) Co., Ltd.(以下简称“红星冷链”)于2025年4月25日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香港主板上市。这是该公司第1次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分别为建银国际及农银国际。 公司是领先的冷冻食品交易和冷冻仓储服务综合服务平台,总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自2006年成立以来,公司已开发出一种综合业务模式,即将专业的冷冻食品交易平台与先进的冷冻仓储设施相结合,使公司能够在冷冻食品供应链内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通过高效的交易及物流服务,将生产商、批发商及零售商连接在一起。 2024年,公司的冷冻食品交易服务实现约人民币400亿元的交易总值,在中国中部地区所有冷冻食品交易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二,在湖南省排名第一。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中部地区和湖南省最大的冷冻仓储服务提供商。 公司的业务以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心,该平台将专业的冷冻食品交易平台与先进的冷冻仓储设施相结合。公司位于长沙的自营交易平台占地面积超过36,000平方米,公司主要将该交易平台作为门店出租给公司的客户,其于往绩记录期间的租用率超过94.0%,是湖南省冷冻食品行业的核心批发枢纽。 下表载列公司于所示期间按业务线划分的收入明细: 来源:招股书     投资亮点 •拥有市场领导地位的杰出头部行业企业; •全面
冷冻仓储服务公司「红星冷链」首次递表,收入低增长,但高毛利及高净利
avatar活报告
04-28 14:54

siRNA疗法公司「瑞博生物」首次递表,管线授权齐鲁制药,2024年收入1.43亿

来源:招股书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招股书|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摘要:瑞博生物于2025年4月25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是研究和开发小核酸药物、尤其专注于siRNA疗法的全球领军者,有六款自研药物资产处于临床试验,涉及心血管、代谢类、肾脏和肝脏疾病的七种适应症,其中四款处于2期临床试验中。2024年度收入约1.43亿人民币,毛利约1.31亿人民币,亏损约为2.81亿人民币,亏损同比收窄35.63%。  LiveReport获悉,成立源于2007年的苏州瑞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Suzhou Ribo Life Science Co., Ltd.(以下简称“瑞博生物”)于2025年4月25日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香港主板上市。这是该公司第1次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分别为中金公司及花旗银行。 公司是研究和开发小核酸药物、尤其专注于siRNA疗法的全球领军者。公司启程于2007年,是最早涉足该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公司的使命是率先开发创新疗法,以彻底改变亟需解决的疾病治疗方式,这些疾病包括心血管、代谢类、肾脏和肝脏疾病。  公司已经创建全球最大的siRNA药物管线之一,有六款自研药物资产处于临床试验,涉及心血管、代谢类、肾脏和肝脏疾病的七种适应症,其中四款处于2期临床试验中。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公司的核心产品RBD4059(靶向FXI的siRNA)是全球首款、也是临床开发进展最快的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的siRNA药物。血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主要死因之一,每年夺走超过1,000万人的生命。通过选择性抑制FXI,RBD4059可在不显著增加出血风险(传统抗凝剂的常见局限性)的情况下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以低频率的给药产生持久的疗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除公司的核心产品RBD4059外,公司亦正在推进两款关键产品RBD5044及
siRNA疗法公司「瑞博生物」首次递表,管线授权齐鲁制药,2024年收入1.43亿
avatar活报告
04-28 14:50

减肥药概念!「派格生物-B」通过聆讯,8轮融资估值40亿

来源 | LiveReport大数据 招股书|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摘要:派格生物-B于2025年4月25日通过聆讯,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是自主研究及开发慢性疾病创新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2024年收入0.07亿元,净亏损2.83亿元。 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注于自主研究及开发慢性病创新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重点关注代谢紊乱领域。 公司已自主开发一款核心产品及其他五款候选产品,以把握2型糖尿病(「T2DM」)、肥胖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OIC」)及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等常见慢病及代谢疾病的巨大市场机会。 公司的核心产品PB-119为自主研发、接近商业化阶段的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T2DM及肥胖症一线治疗。其已于多项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在血糖控制、心血管健康等方面的全面益处,以及对体重管理的良好效果。PB-119在中国用于治疗T2DM的新药上市申请(「NDA」)于2023年9月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临床阶段药物: 主要产品PB-718是一款双受体激动剂,可以同时激活GLP-1受体和胰高血糖素(「GCG」)受体,体现了行业中由单靶点激动剂而来的演变。 PB-1902,根据招股书,是中国第一款和仅有的两款中的一款国内研发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用于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OIC」)的临床阶段口服型候选药物。 PB-722是一种GCG受体激动剂,公司正在开发该药用于治疗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并已于2021年5月获得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选定的临床前阶段产品: PB-2301为用于治疗T2DM、NASH和肥胖症的GLP-1/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双受体激动剂,计划于2025年向国家药监局提交IND申请。 PB-2309为用于治疗T2DM、NASH和肥胖症的GLP-1/GIP/
减肥药概念!「派格生物-B」通过聆讯,8轮融资估值40亿
avatar活报告
04-28 14:48

港股IPO周报:A+H赴港大狂欢,钧达股份通过聆讯,三只松鼠等5家A股递表

2025年以来,港股已有19只新股上市(包括1只转板,1只De-SPAC),合计募资约213.1亿港元。最近一周 (4月20日~4月26日),0家上市,1家招股,4家聆讯,9家递表。 本周五,博雷顿开启招股,公司拟全球发售1300万股(假设发售量调整权及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发行价18.0港元,募资总额约2.34亿港元。 有4家聆讯,分别是钧达股份(AH)、绿茶集团、沪上阿姨、派格生物-B,其中沪上阿姨据传将于下周开启招股,有望成为今年继蜜雪、古茗后第三家在港上市的茶饮企业。 有9家公司递表,分别是中伟股份(AH)、德镁医药、和辉光电(AH)、三只松鼠(AH)、红星冷链、广和通(AH)、纳芯微(AH)、瑞博生物、联合信息。其中五家公司均为A股上市公司。 A股公司赴港上市动态不断,南都电源(300068.SZ)、视源股份(002841.SZ)也相继发布公告拟赴港上市,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除已上市的赤峰黄金,共有43家A股公司拟赴港上市。  备案方面,鹰瞳科技、锅圈申请股份“全流通”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 一、新股上市 (0家) 最近一周,0家公司上市。 二、招股 (1家) 最近一周,1家公司招股。 1、博雷顿 博雷顿(1333.HK)招股日期为2025年4月25日至2025年4月30日,并预计于2025年5月7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公司拟全球发售1300万股(假设发售量调整权及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发行价18.0港元,募资总额约2.34亿港元。发行比例仅为3.42%,发行后总市值约为68.34亿港元,H股市值约为43.42亿港元。 相关阅读:博雷顿(1333.HK)开启招股,仅发3.42%,首日认购已足额,欣旺达参投基石 三、通过聆讯 (4家) 最近一周,4家公司通过聆讯。 1、钧达股份(AH) 钧达股份(002865.SZ)于2025年4月21日通过
港股IPO周报:A+H赴港大狂欢,钧达股份通过聆讯,三只松鼠等5家A股递表
avatar活报告
04-28 14:46

「一脉阳光」配售融资1.95亿港元,加速影像中心扩张及海外布局

4月25日,一脉阳光(2522.HK)宣布拟配售9,750,000股H股股份,每股配售价为20.00港元(较前一日港股收盘价折价约14.89%),融资总额约1.95亿港元。配售代理包括中信里昂、国泰君安国际、TradeGo MarketsLimited。 本次配售股份数占公司现有已发行H股股本约3.91%及总股本约2.74%,以及发行后H股股本约3.76%及总股本约2.66%。 配售所得资金将用于:(a)透过自主投资建设、产业投资孵化、收购及并购等多项措施持续扩大影像中心业务的覆盖范围;(b)进一步扩大在海外市场的业务开拓;(c)深入挖掘医学影像数据的价值,构建人工智能与智慧化生态圈;及(d)补充一般营运资金。 配售完成后,核心关联人士将持有公司未上市股份10.82%及H股5.32%,合计约16.14%;其他未上市股份持有人持有18.39%;其他H股股东持有62.81%。 一脉阳光是国内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龙头公司,于2024年6月7日登陆港股主板,被称为港股“医学影像服务第一股”,IPO募资约2.67亿港元。加上本次配售融资后,公司上市一年内已累计募资约4.62亿港元。 相关阅读: 折让近9%,「金山云」在港美两地同步再融资,募资超20亿港元 小米集团开启426亿巨额再融资,今年港股配售规模已超千亿! 太火了,港股AI再融资停不下来!“人形机器人”优必选第四次配售 (本文首发于活报告公众号,ID:livereport)
「一脉阳光」配售融资1.95亿港元,加速影像中心扩张及海外布局
avatar活报告
04-28 14:44

博雷顿(1333.HK)开启招股,仅发3.42%,首日认购已足额,欣旺达参投基石

博雷顿(1333.HK)招股日期为2025年4月25日至2025年4月30日,并预计于2025年5月7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公司拟全球发售1300万股(假设发售量调整权及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发行价18.0港元,募资总额约2.34亿港元。发行比例仅为3.42%,发行后总市值约为68.34亿港元,H股市值约为43.42亿港元。 若不回拨的情况下,国配部分约占2.11亿港元,有2家基石投资者参与,认购总金额达6350万港元,约占全球发售股份的26.97%。 其中,欣旺达通过香港欣威,认购3850万港元;长风基金则直接认购2500万港元。 来源:公司全球发售公告 据捷利交易宝的新股孖展数据,截至4月25日港市收盘,博雷顿首日的孖展总额约8356万港元,孖展认购倍数约3.57倍,首日认购已足额。其中,富途证券、华盛证券、TradeGo Markets分别放出5200万、800万、758万港元。 来源:TradeGo (本文首发于活报告公众号,ID:livereport)
博雷顿(1333.HK)开启招股,仅发3.42%,首日认购已足额,欣旺达参投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