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股解毒师美股解毒师
      ·2023-09-12

      滴滴Q2:国内出行市场稳了?

      滴滴出行公布了其重新上架后的第二份业绩报告。从滴滴持续公布业绩的趋势来看,公司有意重返主板上市。 $DiDi Global Inc.(DIDIY)$财报要点收入方面滴滴二季度总营收达到4885亿元,同比增长52.6%,当然去年特殊情况,基数极低,比2021年同比增长1%。其中,出行中国出行(网约车、出租车、代驾、顺风车)收入为445亿元,同比增长57%,调整后EBITA盈利14.4亿元;国际业务收入为19亿元,同比增长35.3%,调整后EBITA亏损2.4亿元。核心平台总交易额(GTV)达到840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第二季度增长54.8%;二季度日均单量达2940万单,6月日均单量已突破3000万单。利润方面调整后EBITDA亏损已仅为0.09亿元,接近盈利,扭亏在望。其中,国内出行业务,因规模效应环比提升,EBITA环比增加了约4亿。但利润率为3.2%;海外业务EBITDA亏损环比略微扩大到2.4亿;创新业务亏损12.1亿。投资亮点虽然与2021年相比,总营收增长不到1%。但“疫情和监管下”的低谷已经过去,规模增长不大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监管下的让渡,以及竞争的合理化。长期来看,并不能按成长股逻辑来衡量滴滴,而是应该以规模经济效应下,利润不断提升为目标。更主要的亮点还是在减亏。细看减亏来源,创新业务仍然是主要拖累,但亏损环比缩窄了2.2亿,减亏主要靠海外和创新业务。核心国内业务基本已经成熟。国内出行需求复苏是最大利好。随着整体文旅需求景气度的走高,内通勤出游的打车需求相在二季度内也有明显的复苏。与2021年同期,单量增长了约4%,客单价则提升了不到1%,可见需求已恢复到了常态水平,提价可能也比较难,一方面是CPI整体较低,另一方面是竞争也起来了,各平台通过补贴抢夺用户。在国内业务21-23年
      3.28万8
      举报
      滴滴Q2:国内出行市场稳了?
    • 数科星球公众号数科星球公众号
      ·2023-09-09
      蔚小理营收扩大五倍,但行业竞争远没结束 理想最近的表现诠释了什么叫有舍才有得。 定位简单,奶爸车。打BBA的30万市场,打爆品,没那么多款车型,先不做“花里胡哨”。基于这个定位,会发现理想的优点是,宽敞、女司机舒服(主打一个家庭)、增程(增程器发电)动力里程炸裂,外观是OK的。 简单就大力出奇迹,别问,一销售就是L789。这样供应商省事、销售省事、车厂高兴。李想相信这个画像人群能打穿,这是最大的风险,不过已经平安度过了。现在可能身边很多人想买个一家人整整齐齐的车,试驾了一堆,回来买理想。 我的感受是,四面出击不如退而结网。现在有的人把理想吹上了天,客观的说,燃油车时代也有国产品牌卖爆。这个仁者见仁。 看看其他新势力的情况。全都要的背后是各条产品线都要面临不同竞争对手。好像安卓手机市场。比如有人寻寻觅觅Model3,逛逛新势力确实比较纠结,纯高端吧,BBA又真香,钥匙往桌上一扔的感觉哪个更好。总之,纠结。 所以,故事剧情这样展开了,前期理想不用那么高研发,竞争对手得投入大量研发。现在理想手里抓了一张现金储备的牌,虽然销量增速下来了,但对比其他家,还是有优势。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不用跑那么多家寻求资金了。现在的问题是,理想是不是能继续大卖,有车友说下沉市场已经遍地理想了。虽然有点夸张,不过这也是单一车型的弊端吧。 变局是,其他家可不可能出现大卖,然后主线剧情就又要变。目前来看,竞品的新旧产品迭代、定价问题、降本增效问题好像不是最根本的,行业还有变数。恭喜理想,其他家也加油。 ​
      3,1089
      举报
    • 送你上火星送你上火星
      ·2023-09-07
      小鹏汽车与滴滴出行的合作可以看作是一种资本运作的方式,双方通过资本合作来共同推动造车业务的发展。这种合作方式在互联网时代以资本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中比较常见。对于小鹏汽车来说,通过收购滴滴的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可以获取滴滴在B端网约车市场的资源,提高自身销量,扩大与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对于滴滴来说,将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出售给小鹏汽车,可以获得小鹏汽车的资本支持,进一步推动滴滴在出行服务领域的发展。 总的来说,小鹏汽车与滴滴出行的合作是一种资本运作的方式,更像是在延续以往互联网时代以资本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通过这次合作,双方可以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优势,共同推动出行服务领域的发展。
      3,210评论
      举报
    • _一商社_一商社
      ·2023-09-07
      强强联手,相互成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42评论
      举报
    • 小虎周报小虎周报
      ·2023-09-04

      一周IPO观察:贪玩母公司过讯、嘀嗒出行再递表

      港股IPO观察截止2023年的第36周,港交所无新股上市,2家新通过聆讯,3家递交招股书。2023年,港交所新上市公司35家,共募资205亿港元。当周上市无当周招股创新肿瘤免疫疗法的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 $宜明昂科-B(01541)$ 通过聆讯癌症或癌症相关并发症及老年眼科疾病药物研发公司$芝友生物游戏公司中旭未来递表公司健康医疗服务、医学科研、医学教育的医疗集团树兰医疗顺风车出行企业嘀嗒出行分拆自金马能源的清洁能源产品及加氢苯基化学品供应商金源氢能三方钢铁交易数字化平台找钢产业与 $AQUILA ACQ-Z(07836)$ 合并其他哪吒汽车传香港上市,IPO团队包括中金、大摩,预期募资或达10亿美元主打安徽菜的“小菜园”拟考虑香港上市,预期募资1.5亿至2亿美元,华泰国际、瑞银神州环保集团、锦绣前程人力、金山高科集团等9家广西企业或考虑赴香港上市茶百道,增聘花旗为香港上市整体协调人一、贪玩蓝月母公司中旭未来通过聆讯8月29日,江西贪玩信息技术控制实体ZX Inc. (“中旭未来”)在港交所披露聆讯后招股书,并开启路演,或很快香港主板IPO上市。其于2022年11月25日、2023年8月18日先后两次递表。中金、中信建投联席保荐。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开始以“贪玩”为品牌为游戏开发商发行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自成立以来,公司已营销及运营超过310个游戏产品。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于2022年按收入计,中旭未来是中国第五大发行手机游戏产品公司,市场份额3.5%。此外,公司成功在新消费场景孵化自研品牌及内容,包括速食食品品牌“渣渣灰”及潮流玩具品牌“Bro Kooli”。截至2023年4月
      1.68万评论
      举报
      一周IPO观察:贪玩母公司过讯、嘀嗒出行再递表
    • 豹变豹变
      ·2023-08-30

      滴滴小鹏“加好友”,一起做大朋友圈

      国产新能源车想要更进一步,需要多做“从10到100”的事,开放朋友圈成了突破瓶颈的新思路。8月28日一早,车圈来了个大新闻:滴滴将旗下$智能(5RE.SI)$汽车板块作价58.35亿港元转让给小鹏。双方合作的核心是一款代号为“MONA”的A级车,售价约为15万元,计划于2024年量产,作为小鹏全新品牌的首款车型,有望搭载小鹏的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系统。这是小鹏的智能辅助系统首次下放至这一级别车型。此次合作对优化出行场景是一种有益尝试。出行行业、新能源车都是价格战的“重灾区”,曾经或正在经历极致的价格内卷。告别拼补贴、堆配置的野蛮生长,转向产业链整合、智能驾驶、软硬件兼修成了破局的钥匙。此前,滴滴、小鹏各自为战,通过跨界合作,两家公司打破信息孤岛,重新定义了智能化出行场景的“未来式”。受此消息提振,小鹏股价当天上涨10.91%,报收72.2港元/股。小鹏联手滴滴,明年销量翻倍?如何在一年时间里,把一款新车从立项做到上市?滴滴和小鹏的答案是合作。MONA车型计划于2024年量产上市,留给滴滴和小鹏的时间差不多只有一年。如果从0开始,或许很难赶在截止日期前上市。好在滴滴准备工作充分,有一款接近完成的待产车型,缩短了新车上市周期。这也是$小鹏汽车(XPEV)$与滴滴合作的核心,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联席总裁顾宏地在媒体沟通会上透露,滴滴这款完成度非常高的准量产的A级智能电动汽车轿车车型,对小鹏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资产。此次合作除了让小鹏成为首家获得滴滴全生态体系支持的整车企业,MONA的推出同样丰富了小鹏的产品线,让小鹏的起售价下探至15万元区间。小鹏创始人何小鹏表示:“MONA 这个平台对小鹏来说是第二品牌甚至第三品牌的开始
      2,437评论
      举报
      滴滴小鹏“加好友”,一起做大朋友圈
    • 连线出行连线出行
      ·2023-08-30

      滴滴“转向”,小鹏“扩圈”

      文/方亦  编辑/周雄飞  继大众汽车后,小鹏汽车与滴滴出行也牵上了手。 近日,小鹏汽车和滴滴出行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双方已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小鹏汽车计划收购滴滴智能汽车业务资产,其中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车辆设计的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 作为合作另一方的滴滴出行,未来则将为小鹏汽车生产的MONA产品,提供平台运营和相关数据的支持。 面对这一合作,有不少业界人士认为,二者的合作算是强强联合。小鹏有造车能力和技术优势,而滴滴则有广泛的市场和丰富的生态,两者牵手后,或将给行业带来新的变量。 正因如此,该公告发布后,小鹏汽车股价应声而涨,当日港股开盘,小鹏汽车股价大涨16.05%至75.550港元/股。美股当日股价同样也有上涨,涨幅达到5.31%,收盘为18.46美元/股。 小鹏汽车股价,图源东方财富App  对此合作,在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也十分重视,在他看来,“这是滴滴第一次全面打开生态体系进行合作,例如市场资源、充电网络、Robotaxi 的运营方面,都是对我们非常有价值的。” 言外之意,小鹏可以借助此次合作,在电动汽车主业的基础上,发展更多的业务。 此前,何小鹏也曾提到要发展自家的Robotaxi业务,以便积累路测数据来帮助自身自动驾驶算法迭代。有了滴滴的支持后,在业内看来,会给小鹏在B端市场的布局提供较多的助力,甚至让其可以驶入发展快车道。 在B端市场的布局,也能更好地支持小鹏整体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对自身的销量进行补充,以便推高营收和利润;另一方面,B端+C端自动驾驶数据的注入,也能进一步加快小鹏自动驾驶能力的提升。 如今,小鹏汽车已经先后与大众汽车和滴滴出行达成合作,在合伙伙伴和业务布局上积极“扩圈”,以应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下半场的竞争,而“联手”也正在成为一个新的趋势,组合作战也令战况更加激烈和胶着。 1、“牵手”小鹏,滴滴转向 从公告
      3,223评论
      举报
      滴滴“转向”,小鹏“扩圈”
    • 投资银行在线投资银行在线
      ·2023-08-30

      滴滴“拥抱”小鹏

      网约车巨头也跨界新能源车赛道。 8月28日,中国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与全球出行平台滴滴共同宣布,双方将达成战略合作。滴滴将向小鹏出售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小鹏汽车将基于此打造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项目代号“MONA”,作为其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该车型与小鹏汽车现有品牌形成差异化优势,预计2024年由小鹏汽车量产推出市场。 为推动双方建立长期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小鹏汽车将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滴滴将成为小鹏汽车的战略股东,首批股份的锁定期为24个月。8月28日,小鹏汽车港股开盘价为74.3港元,上涨14.13%。 小鹏汽车在港交所公告 小鹏G6新车型在广州工厂的终装线上 滴滴和小鹏联手打造新车 2024年开始量产 小鹏汽车方面介绍,通过合作,小鹏汽车将正式进入多品牌战略阶段,进一步强化A级市场产品的技术竞争优势,让智能驾驶技术在最主流的细分市场成为标配,引领电动智能新时代。 作为此次战略合作的核心,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将作为小鹏汽车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进入市场,预计于2024年开始量产,项目代号“MONA”。新品牌车型将与小鹏现有品牌产品形成差异化定位,同时,滴滴将面向小鹏汽车首次开放全生态赋能,为“MONA”提供包括智能座舱、智驾及共享出行市场等多维度的强有力支撑,助力小鹏汽车在“15万级”价格区间打造爆款车型,进一步加速自动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技术在全球市场的应用及普及。 滴滴方面介绍,滴滴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索如何向用户提供更具性价比、更智能的出行方式。在获得用户认可后,滴滴逐步加大对智能化出行场景的软硬件探索和投入,始终致力成为产业变革的引擎,做好技术及服务生态供应商。此次和小鹏汽车的战略合作,滴滴将向小鹏出售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小鹏汽车将基于此打造新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
      6,370评论
      举报
      滴滴“拥抱”小鹏
    • 开柒开柒
      ·2023-08-29

      滴滴必须盈利:开始和小鹏合纵连横了

      话说,昨有个消息还是有点意思的,那就是,滴滴搞了好几年的,怎么一转眼把电动车资产和研发能力卖给了小鹏?这是整啥子幺蛾子?是不是滴滴的确没钱了,熬不住了? 八姐觉得吧,你们其实有点误会滴滴了吧,滴滴其实只要好好干主业,那怎么可能不赚钱呢?俺觉得,滴滴管理层估计现在是想明白了,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已经不再是画大饼造车啥的了,而是赶紧全面盈利,手里有钱、落袋为安。把相关电动车资产出售给小鹏,一方面减少了亏损,另一方面也算是拿了一家头部造车公司的股票、还让自己的自动驾驶落了地。‍‍‍‍‍‍‍‍‍‍‍‍‍‍ 对于小鹏嘛,这更是一笔好生意,不消耗自己现金的情况下,拿了一个成熟的整车项目,顺便还给自己造的车找好了销路,毕竟滴滴每年自己的快车、专车采购都有不小的单量。因此,你瞅瞅,小鹏的股票宣布消息后一度涨了近15%。啧啧。‍‍‍‍‍‍‍‍‍‍‍‍‍‍‍‍‍‍ 好啦,咱下面来想想说说,为啥俺觉得,滴滴现在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嗯,还是上文所说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应当是全面盈利,而不是烧钱扩张。‍‍‍ 首先,滴滴的电动车计划有多费钱呢?有声音称,滴滴去年造车大概亏了近30亿。咱不打诳语,来实打实地看看财报。‍‍ 根据2022年年报,之前,滴滴造车业务应当是放在了公司的国内业务中。比如下图中的列举。‍‍‍‍‍‍‍‍‍‍‍‍ 具体说来,滴滴过去两年,尽管日子不好过,但仍然在电动车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比如,2022年,滴滴所有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各项费用开支大幅度下降,大幅裁员,但唯有研发费用居然增加了8000万,达到了95亿元。 滴滴方面的解释是,其正在对新产品和技术进行投资,而新技术中花钱最多的可能就是电动车项目了。‍‍‍ 但实际上,我们综合来看,假如滴滴在造车项目上不烧钱的话,今年大概率就盈利了。为啥这么说呢?来看看今年第一季度滴滴的数据。‍‍‍‍ 今年Q1,滴滴调整后的亏损
      4,237评论
      举报
      滴滴必须盈利:开始和小鹏合纵连横了
    • 易简财经易简财经
      ·2023-08-28

      牵手滴滴!小鹏要打造“15万级”爆款

      滴滴出行和小鹏汽车“联姻”了! 今天,出行平台巨头滴滴与造车新势力小鹏共同宣布: 双方将达成战略合作,最大程度利用各自领域优势资源,携手推广智能电动车及相关技术在全球的应用与普及,共同推动交通和汽车产业的变革。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说起来,小鹏的“魔法道具”是真的多,之前眼看着以为要不行了,先掏了个g6出来,又掏出了个大众出来,现在又掏出来个滴滴。 这哪是小鹏,是“哆啦A梦·鹏”吧!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出行巨头与造车新势力,一起来“搞事情” 8月28日,小鹏发布公告称,将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最高对价58.35亿港元,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 作为此次战略合作的核心,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将作为小鹏汽车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进入市场,预计于2024年开始量产,项目代号“MONA”。 新品牌车型将与小鹏现有品牌产品形成差异化定位,同时,滴滴将面向小鹏汽车首次开放全生态赋能,为“MONA”提供包括智能座舱、智驾及共享出行市场等多维度的强有力支撑,助力小鹏汽车在“15万级”价格区间打造爆款车型,进一步加速自动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技术在全球市场的应用及普及。 这也意味着,在经过此前G3/G3i和P5的尝试之后,小鹏汽车今后将在滴滴的助力之下,以新品牌为重点发力A级市场。同时,滴滴的存在,还为小鹏在B端市场的进一步发力提供便利。 受益于该消息,小鹏汽车的港股股价最高上涨了16.21%,截至收盘,小鹏汽车的股价报71.85港元/股,总市值1244.09亿港元。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哆啦A梦·鹏,魔法道具一个接一个 跌入谷底、压力山大、多事之秋......回顾小鹏的2022年,蹦出来的都是这些词。 彼时,其本就面临销量下滑的业绩压力,G9发布会更使其境遇雪上加霜,股价断崖式下跌
      1.92万评论
      举报
      牵手滴滴!小鹏要打造“15万级”爆款
    • 新能源汽车评论新能源汽车评论
      ·2023-08-28

      【NEV Daily】小鹏与滴滴合作新品牌、恒大汽车降债431亿、比亚迪超奔驰宝马、理想纯电12月发布

      今天是2023年8月28日,星期一。小鹏汽车与滴滴达成战略合作。作为此次战略合作的核心,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将作为小鹏汽车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进入市场,预计于2024年开始量产,项目代号“MONA”。作者 | 汇编自网络编辑 | 新能源汽车评论编辑部封面图 | Pixabay本文汇编自网络公开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头部聚焦比亚迪跻身全球十大汽车制造商之列研究公司MarkLines和汽车制造商的销量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的全球新车销量同比增长96%,达到125万辆,排名第十,首次超越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和宝马,跻身全球销量最大的10家汽车公司之列。【来源:未来汽车社群】理想首款纯电车型12月发布,推出通勤NOA计划在2023成都车展开幕首日,理想汽车携“L系”车型集体亮相,并对外公布了“双能战略”的最新进展与布局规划。据介绍,今年1~7月,理想汽车总交付量超过了17万辆,同比去年增长145%;今年8月,理想L7、L8、L9单车月交付量将同步实现“破万”。截至目前,理想汽车的累计交付量已经突破45万辆。在纯电赛道,理想汽车旗下首款纯电车型MEGA将于今年12月正式发布,明年2月开启交付。此外,理想还将推出了通勤NOA,将于9月面向部分用户开启内测,首先覆盖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10座城市。理想汽车智能驾驶产品经理赵哲伦称,通勤NOA将首先释放给对功能熟悉度更高、意愿度更强的用户,再逐步降低要求,覆盖更多的用户。【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与滴滴达成战略合作,小鹏汽车正式进入多品牌战略阶段,全新品牌车型明年量产8月28日,小鹏汽车与滴滴共同宣布,双方将达成战略合作,最大程度利用各自领域优势资源,携手推广智能电动汽车及相关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加速“科技普惠、智能平权”的落地。通过合作,小鹏汽车将正式进入多品牌战略阶段。作为此次战略合作的核心,
      1.65万评论
      举报
      【NEV Daily】小鹏与滴滴合作新品牌、恒大汽车降债431亿、比亚迪超奔驰宝马、理想纯电12月发布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2023-08-29

      牵手滴滴,拥抱大众,小鹏已过“万重山”

      进入下半年之后,小鹏迎来了转机。 自王凤英加入小鹏之后,小鹏产品定位开始变得清晰起来了。有媒体曾表示,在今年4月,王凤英带着产品规划、销售团队,围绕着 G6 的核心配置和价格进行了六七轮讨论。 最终,这款车成了“拯救”小鹏销量的爆款车之一。 进入到了下半年之后,小鹏的变化开始变得明显,无论是资本运作还是对外合作。作为“蔚小理”三家中表现最差的一家,小鹏今年却化身成为了一匹“黑马”。 8月28日早,滴滴出行与小鹏汽车共同宣布,双方将达成战略合作。受此影响,小鹏汽车港股大涨近11%,市值升至1250亿港元。 小鹏在港交所公告称,为了与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就滴滴集团目前开展的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达成战略合作,公司于8月27日与滴滴及标的控股公司签订股份购买协议,有条件同意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收购的最高对价约为58.35亿港元。 交易完成之后,滴滴将成为小鹏的战略股东。 根据相关协议,小鹏将推出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项目代号为“MONA”,首款产品为定价15万元左右的A级车型,并同时面向C端和B端销售。 也就是说,滴滴放弃造车业务,而小鹏承接滴滴这部分业务。滴滴内部的“达芬奇”造车业务也将进入尾声。有媒体表示,根据知情人士消息,达芬奇不会再造整车,也不会再卖整车除了工程和产品会留一些人之外,品牌、营销、售后等部门都会清掉。 侃见财经认为,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到了“淘汰赛”的阶段,对于一些还未量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准入的门槛越来越高。 因此,原本能轻松撬动各种投资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如今也开始遇冷,一些新能源汽车项目甚至进入到了破产阶段。在此大背景下,滴滴放弃造车业务也是明智之举。因为,一方面滴滴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不至于付诸东流,而小鹏也能获得滴滴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技术,进一步推动股价的上涨,对于本来“孱弱”的小鹏来说,又是一剂“强心针”。
      2,773评论
      举报
      牵手滴滴,拥抱大众,小鹏已过“万重山”
    • 真是港股圈真是港股圈
      ·2023-08-28

      小鹏绑定滴滴,双刃剑的开始

      8月28日,小鹏汽车将以总对价58.35亿港元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收购对价以增发股份的形式完成,最高增发9113万股,约占扩大后股本的5%。滴滴将成为小鹏汽车的战略股份,首批股份的锁定期为24个月。增发股份分四批完成:收购交割日发行5816万股;量产车型开始交付发行463万股;第一阶段新车交付量达到18万台,发行1405万股;第二阶段新车交付量18万台时,再发行1427万股。        短短一个月内,小鹏新增两名大股东及合作伙伴,助推小鹏股价大涨。7月底时,大众投资7亿美元获得小鹏约5%的股份,在宣布后的首日,股价大涨34%。而滴滴通过业务换5%的股份,今日股价大涨10%。短时间内新增两项合作,利大于弊是明面上的,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顺利的话小鹏一飞冲天,若发展遇不顺,会为当下冲击销量带来负担。一、ALL IN自动驾驶,双刃剑的开始?小鹏汽车宣布,与滴滴合作推出的首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将作为小鹏全新品牌的开篇之作。此新车,代号“MONA”,预计于2024年量产,售价定位大约15万元。滴滴开放全生态赋能,为MONA车型提供智能座舱、智驾及共享出行市场。欲进一步加快自动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技术在市场上的商业化应用。何小鹏表示,MONA车型此前滴滴就已在开发,后续小鹏会在滴滴前期工作基础上,完成MONA车型的全部量产研发和销售。MONA车型主要TO C,兼顾TO B。该品牌少数的SKU针对共享车型,最主要的SKU是打造高等级的无人驾驶,在15万的价位引入小鹏NGP自动驾驶,这是该车型最明显的优势。在销售预期上,何小鹏对这个产品的销售竞争力非常乐观,至少年销量10万以上,预期要远高于这个数字。并称,“A级市场要有非常大的量,对智能的规模和收益有巨大的放大价值”。何小鹏这次讲的故事也很直接,直接将未来5年的路都设计好了,通过
      3.62万11
      举报
      小鹏绑定滴滴,双刃剑的开始
    • 说财经说财经
      ·2023-07-04

      【段说轮证】港股7月的好头,能够持续下去吗?

      |新能源汽车板块继续博反弹还是造淡? 7月港股都算有一个好的开始,当然成交能配合就更好一些,新能源汽车板块吸引到资金追捧,但是能维持下去这个升势吗? 汇丰、港交所都在关键位置,前者站稳60,后者上300,是时候继续看好,还是坚决做淡? 0:03 段说轮证/市场资金流走势 4:16 汽车股是不是时候做淡? /小鹏汽车(9868) $小鹏汽车-W(09868)$ 7:15 比亚迪(1211)/理想汽车(2015) $比亚迪股份(01211)$ 13:33 港交所(0388) 18:51 汇丰控股(0005)
      5,7736
      举报
      【段说轮证】港股7月的好头,能够持续下去吗?
    • HiEVHiEV
      ·2023-08-29

      小鹏接手MONA,滴滴造了一台什么样的车?

      作者 | 张祥威 编辑 | 德新 8月28日,小鹏汽车宣布和滴滴出行达成战略合作。 除了资本层面的合作,双方合作的业务核心是代号「MONA」的车型项目。 根据协议: 双方将打造一款售价15万元级别的A级纯电动轿车,项目代号MONA; 新车将作为小鹏全新品牌下的首款产品,预计2024年量产推出; 小鹏将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 前者通过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来实现本次交易,完成后滴滴将成为小鹏汽车的战略股东。 当下备受关注的「MONA」项目,始于滴滴的造车业务「达芬奇」。 HiEV获悉,滴滴达芬奇在高峰时期,团队规模高达2000人。按照MONA原本的推进节奏,如滴滴在上半年顺利获得/解决造车资质问题,MONA最快可能于9月投产。 不过由于外部市场环境变化、政策收紧以及高层决策等因素,滴滴对MONA的研发止步于此,而接下来的量产将托付于小鹏。 多名原供职或接触「达芬奇」项目的人士评价,「高层在(造车)这件事上,一时看不到挣钱。」 对滴滴而言,此次合作相当于卸掉一个短期投入巨大而看不到盈利希望的包袱。 而对小鹏来说,一年10万台起步的预期,小鹏正期待一场规模上的狂飙。  一、MONA项目:滴滴的造车资产 2018年4月,滴滴成立洪流联盟,计划与产业链合作打造定制网约车。 两年多后,滴滴D1上市,据说名字取自内部口号「Always  Day1」。 D1是由滴滴向比亚迪定制的网约车,定位A级紧凑型MPV,其最大亮点是:A级车的尺寸、B级车的轴距、C级车的后排空间,以及MPV的上下车便利性。 滴滴参与了整车工程 Package、人机工程布置、内外饰造型、整车配置、座椅原型、车联网软件架构等的设计。比亚迪负责的部分主要是外观、三电以及生产制造方面,比如这个车打的是BYD的车标,电池也是采用比亚迪标志性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
      2,724评论
      举报
      小鹏接手MONA,滴滴造了一台什么样的车?
    • 光子星球光子星球
      ·2023-08-28

      滴滴“武装”小鹏

      8月28日上午,小鹏汽车与滴滴达成战略合作。 与此同时,小鹏汽车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将有条件以58.35亿港元的最高对价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标的业务涵盖新款智能电动汽车的研发、设计和工程开发。受此影响,小鹏汽车港股以74.3元/股的价格高开。 针对收购传闻,小鹏官方回应称,与滴滴有对赌协议存在,除了即时股权与资产交割外,后续滴滴需要完成SOP、年销量目标,才能获取进一步的股份,最多不超过5%。考虑上述因素,“58亿元收购滴滴智能汽车业务”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 而出售汽车业务后,滴滴在合作中扮演的角色或许更值得关注,根据目前双方公布的内容看,双方将围绕汽车运营、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服务、充电设施、国际市场等方面进行合作。 尽管小鹏在智驾、产品方面有长板,而作为国内出行巨头,滴滴在运维经验、场景理解、用户体验方面有明显优势。过去几年,滴滴在软硬件领域进行了性价比、智能化的探索,加上庞大、成熟的运维体系,这些能力都可以用来“武装”小鹏。 由于双方合作中,滴滴涉及到子品牌的设计、销售、运营、服务等领域,其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类似华为的智选模式,都不下场造车,而是与主机厂强强联合。 滴滴赋能,回笼资金 小鹏与滴滴的合作实际上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收购滴滴汽车业务,这是短期变化;另一部分是双方合作开发子品牌,这是长期变化。 外界似乎并未关注滴滴在技术、运维、销售、服务等领域给小鹏带来了什么。从组织架构来看,滴滴早已是一家汽车软硬件技术服务商。 在今天上午的小鹏沟通会上,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提到,合作的核心在于滴滴A级智能电动轿车车型完成度处于“准量产”状态,前期已经投入大几十亿人民币开发。这表明在与小鹏合作之前,滴滴已全面介入汽车制造与自动驾驶业务,即此前代号“达芬奇”的团队,由滴滴副总裁杨峻团队负责,向程维汇报。 由于小鹏会收购与MONA相关的所有研发的测试、设备等资产,
      8,5361
      举报
      滴滴“武装”小鹏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2023-08-28

      小鹏:辛苦耕耘之后开始收获

      上午参加了小鹏汽车关于与滴滴合作项目的沟通会,一个最大的感受是:小鹏汽车这次走出了非常明智的一步。 $小鹏汽车(XPEV)$ $小鹏汽车-W(09868)$ $DiDi Global Inc.(DIDIY)$ 其实,小鹏汽车从诞生以来到现在,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推进智能化(关键是智能驾驶)的技术开发、产品落地和用户普及。这是一件一以贯之的事情,只不过到了这个阶段,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更重要的是落地和普及。当然对于小鹏汽车来说,也相当于是多年的辛苦耕耘之后要开始收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落地已经开始,小鹏 G9、P7i 以及 6 月份发布的「大招」 G6 这些车型一个接一个,已经把智驾的门槛拉到了 20 万的向下入口处。但相对于小鹏汽车的「科技普惠、智能平权」愿景来说,力度显然是不够的。怎么办?当然是要寻找各种机会将智驾能力下探,包括寻找合作伙伴。这时候,恰逢滴滴有了放弃造车项目的意向,而巧合的是,滴滴造车项目所面向的市场恰好是 15 万级别的 A 级市场,而网约车市场是 15 万级纯电动车的绝好落地场景。而这个市场还没有一款在智能化体验层面非常好的车型,以小鹏汽车的产品和技术能力,它所打造出来的量产车型在这个市场可以说是降维打击。所以双方一拍即合,是非常自然而然的。对于小鹏汽车来说,通过这次合作,至少可以获得:——滴滴已经投入大几十亿研发的平台,包括设备和团队,而不是从零开始;——将智能驾驶能力下放到 15 万以下 A 级车规模市场的机会;——来自滴滴平台的网约车销量规模保证,这一点对于小鹏汽车来说非常有吸引力。而滴滴则可以一方面甩掉
      1.71万5
      举报
      小鹏:辛苦耕耘之后开始收获
    • DoNewsDoNews
      ·2023-08-28

      强强联手!滴滴将向小鹏汽车出售智能电动汽车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

      DoNews8月28日消息,8月28日上午,滴滴出行与小鹏汽车共同宣布,双方将达成战略合作,滴滴将向小鹏出售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 小鹏汽车将基于此打造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项目代号“MONA”,作为其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该车型与小鹏汽车现有品牌形成差异化优势,预计2024年由小鹏汽车量产推出市场。 此次战略合作,双方还将围绕汽车运营、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服务、充电设施、国际市场等方面进行合作。更多具体的合作细节暂未披露,不过显然,对滴滴和小鹏汽车来说,这是一次强强联手和优势互补。 “小鹏全新品牌及产品的推出,不仅将通过规模化效应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还将使智能驾驶技术得到更快地普及,让更广泛的用户群体享受到科技普惠带来的出行便利。”从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的话来看,有可能新品牌的产品,未来将被采购进入滴滴的网约车体系,从而保证其规模商业化,小鹏汽车也将借助滴滴的网约车网络进入更多的市场;滴滴将会更专注到网约车业务运营上,新车的质量也更有保障。 对此,滴滴董事长兼CEO程维也表示:“滴滴一直致力推动出行市场的共享化、电动化、智能化。小鹏汽车在智能电动车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在汽车智能化技术方面也有深厚的积累。双方将持续在多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交通和汽车产业的变革。” 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趋势不断加深,行业里的跨界合作也在不断诞生。滴滴与小鹏汽车的本次合作,除了将进一步加速智能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场景应用,也可能会改变未来的交通出行格局。
      1,016评论
      举报
      强强联手!滴滴将向小鹏汽车出售智能电动汽车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
    • 首席消费官首席消费官
      ·2023-08-28
      【滴滴出行:小鹏汽车拟打造MONA 预计2024年量产】据滴滴出行官博,滴滴出行与小鹏汽车共同宣布,双方将达成战略合作。滴滴将向小鹏出售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小鹏汽车将基于此打造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项目代号“MONA”,作为其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该车型与小鹏汽车现有品牌形成差异化优势,预计2024年由小鹏汽车量产推出市场。(滴滴出行官博)
      9243
      举报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2023-08-28

      双赢合作:小鹏拟58.35亿港元收购滴滴智能汽车

      $小鹏汽车(XPEV)$$DiDi Global Inc.(DIDIY)$ 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准备打造多品牌战略。小鹏汽车将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关于小鹏和滴滴的合作,其实两家是有对赌协议的存在的,最多不超过5%。所以滴滴成绩越好,小鹏越支持。这次战略收购可谓各取所需:★滴滴实现了造车计划里另一款车型的落地。滴滴此前公布的两个15万级别造车项目,面向网约车市场为主的D1已经和比亚迪合作实现落地。而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C1则一直没有明确的消息,之前一直有传闻说滴滴有意收购国机智骏或者海马获得资质,这次小鹏的合作则最终落实。★小鹏实现了品牌和产品线的拓展。全新车型15万的定位偏向入门级,而目前小鹏的主销价格区间希望进一步上抬到20万以上,不同定位的全新品牌推出也能避免低价车型对主品牌价格区间的打乱。以后不管这个车型是主打C端,还是像AION S那样反哺B端,都不会对主品牌形象产生太大影响★明年开始量产,也就意味着产品定义估计在20年比亚迪D1推出的时候就已经在进行,一年多前就已经落实了。所以滴滴和小鹏究竟是一直暗度陈仓地下恋情,还是临时起意一见钟情呢?产品定义究竟由谁来主导?你们觉得呢?
      1,779评论
      举报
      双赢合作:小鹏拟58.35亿港元收购滴滴智能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