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解毒师

活跃份子,首屈一指的“解毒”师

IP属地:北京
    • 美股解毒师美股解毒师
      ·11:38

      财报电话会上,公司高管是如何谈及关税的?

      关税影响的共性观点与应对策略总结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是多数公司关注的核心问题,影响资本支出和供应链成本。美国本土生产和供应链多元化是缓冲关税影响的主要手段,如Verizon、RTX、3M、Halliburton等均强调美国制造和本地采购比例。部分行业依赖全球供应链,尤其是高科技、医疗设备和航空制造,关税直接推高原材料和零部件成本。关税成本部分通过价格调整传导给客户,但消费者价格敏感度限制提价幅度,如Kimberly-Clark。合同设计和供应链管理创新成为应对策略,如Boeing通过出口退税回收关税成本,3M和Halliburton优化物流和生产。政策和地缘政治风险依然存在,部分公司呼吁政策稳定以便更有效应对。 $威瑞森(VZ)$ (电信行业)高管强调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但指出公司资本支出中暴露于关税的部分非常小。作为美国本土公司,Verizon主要投资于美国光纤网络,劳动力和产品均以美国为中心。无线设备进口部分虽受关税影响,但占总资本支出的比例较小,公司有能力应对 $雷神技术公司(RTX)$ (航空航天与国防)航空航天和国防行业长期处于免税环境,这对美国制造业贸易顺差贡献巨大。公司70%员工和大部分制造劳动时间在美国,65%的产品采购来自美国供应商。供应链和客户全球化,原材料及零部件进口受关税影响,若关税环境持续,将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且现有的合规和运营措施难以完全消除关税风险。 $3M(MMM)$ (工业制造)关税被视为今年的阻力因素,但公司暂未将其纳入全年业绩指引,正积极消化政策影响并制定缓解方案。依托美国庞大产能和全球网络灵活
      204评论
      举报
      财报电话会上,公司高管是如何谈及关税的?
    • 美股解毒师美股解毒师
      ·04-25

      “需求疲软+成本博弈“,航空业撤回指引静待”指引“

      2025Q1航空公司的财报基本公布,整体呈现“成本下降难抵需求疲软”的格局。尽管燃油价格走低为行业提供喘息空间,但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国内需求不振导致多数公司盈利承压。国际航线占比较高的公司(如联合航空)表现相对稳健,而依赖国内休闲旅行的低成本航空(如Frontier、 $捷蓝航空(JBLU)$ )面临更大挑战。整体行业趋势:需求疲软压制盈利,成本端喜忧参半2025年一季度,美国航空业面临“弱需求+高成本”的双重压力,行业整体盈利增长停滞,呈现以下核心特征:需求端疲软主导业绩下滑国内航线拖累明显:消费者信心下降导致休闲旅行需求萎缩,多家航司国内航线收益率(Yield)同比下滑(如达美航空-1%、美航-1%、捷蓝-1.5%),仅西南航空因运力收缩实现1.5%的收益率增长。国际航线分化:美国航空和联合航空的国际航线(尤其是亚太和拉美)部分抵消国内疲软,但整体客座率(Load Factor)普遍低于2019年水平(如达美81.5% vs 2019年88%)。成本端燃料红利与人工成本激增对冲燃料成本下降成最大亮点:燃油价格同比下跌12%-14%(均价2.40-2.62美元/加仑),为运营利润率贡献270-590个基点(bps)的改善空间(如西南航空+520bps、美联航+350bps)。人工成本飙升侵蚀利润:飞行员薪资协议导致劳动力成本同比上涨5%-11%(美航+9%、捷蓝+11%),部分航司人工成本对利润的拖累甚至超过燃料红利(如美航-280bps vs 燃料+320bps)。运营效率承压:非燃料单位成本(CASM-ex)普遍上涨3%-8%,主要受机场费用、飞机维护及并购整合(如阿拉斯加航空收购夏威夷航空)影响。航空业已从“后疫情复苏”转入“结构性调整期”,需求弹性降低叠加刚性成本上升,行业利润率长期承压
      1.65万评论
      举报
      “需求疲软+成本博弈“,航空业撤回指引静待”指引“
    • 美股解毒师美股解毒师
      ·04-25

      谷歌解决了市场的“三个焦虑”

      $谷歌(GOOG)$ 财报盘后大涨5%,主要是解决了市场三个焦虑:AI对广告业务的影响未体现在业绩中,市场份额丢失实为过度担忧资本支出开支维持,AI竞赛继续,维持硬件大厂的指引 $英伟达(NVDA)$ $台积电(TSM)$ 电商广告会有影响,但计价过多,DMA反垄断案有方案且已计提,程度待观察,并没有市场计价的悲观业绩情况和市场反馈公布2025财年Q1业绩表现强劲,超出市场预期,推动股价盘后上涨超过3%-4%。总营收达到$90.2B,同比增长+12%(常数货币计+14%),高于市场一致预期的$89.1B;运营利润$30.6B,同比增长+20%,运营利润率由32%提升至34%;净利润$34.54B,同比增长+46%,其中营业外的投资收益贡献较大;摊薄EPS $2.81,同比增长+49%,远超市场预期的$2.01。收入分类方面,广告收入$66.8B,略高于预期的$66.4B,其中Google Search广告收入$50.7B,YouTube广告收入约$8.9B,同比增长约+10%;Google Cloud收入$12.26B,同比增长+28%,虽略低于市场预期的$12.3B,但运营利润$2.18B超过预期的$1.94B,显示盈利能力提升。宣布季度现金股息提高5%至$0.21,并再次批准高达$70B的股票回购计划,体现公司对未来业绩和现金流的信心,股东回报高于4%。市场对业绩反应积极,且在过去一个月市场大幅下调盈利预期的情况下,实际的“预期差”已经被降低,因此盘后的表现已经好于市场的悲观预期,出现明显上涨。此外,投资者对公司AI驱动的增长前景持乐观
      1.11万评论
      举报
      谷歌解决了市场的“三个焦虑”
    • 美股解毒师美股解毒师
      ·04-24

      NAND+逻辑芯片双驱动!拉姆研究毛利率49%创合并后新高​

      $拉姆研究(LRCX)$ 2025Q3财报表现优异,营收和盈利均显著超预期,运营效率和毛利率提升明显,资本开支加速布局未来,且公司对后续季度持乐观态度。核心观点双引擎增长:NAND技术升级(+40% QoQ)与逻辑芯片先进制程(代工收入+15% YoY)共同驱动业绩超预期。毛利率韧性:供应链管理能力凸显,但未来或面临$200M-$300M/季度的通胀成本压力。地缘平衡术:中国市场营收占比稳定,显示公司灵活应对出口管制的能力。指引谨慎性:25Q4营收指引$5.2B±0.3B(隐含+8% QoQ),低于部分分析师预期的$5.5B,反映对内存客户资本支出波动的预警。关键风险点:若NAND价格在25H2回落,可能导致客户推迟设备订单,影响26H1营收增速。业绩情况和市场反馈营收达到47.2亿美元,同比增长24%(2024年同期为37.9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的46.4亿美元;毛利率达到49.0%,较去年同期的48.7%有所提升,且高于市场预期的48%净利润为13.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9.66亿美元大幅提升,增长约38%;GAAP每股收益1.03美元超出市场一致预期的1.00美元其中,系统设备收入增长27%至30.4亿美元,超出预期的28.9亿美元,显示半导体设备需求强劲;客户支持及其他服务收入增长21%至16.8亿美元,略低于预期的17.2亿美元此外,资本支出大幅增加至2.88亿美元,远超去年同期的1.04亿美元及市场预期的1.45亿美元,表明公司积极扩张和投资未来投资要点业绩超预期,驱动因素明确Lam Research本季度营收和盈利均超市场预期,主要得益于半导体制造设备需求的强劲增长,尤其是在沉积(deposition)、蚀刻(etch)等关键工艺设备上的持续投入。系统设备收入的27%同比增长和客
      862评论
      举报
      NAND+逻辑芯片双驱动!拉姆研究毛利率49%创合并后新高​
    • 美股解毒师美股解毒师
      ·04-24

      【逆周期刚需】ServiceNow Q1破纪录并上调指引,AI省下$1500万/年!

      $ServiceNow(NOW)$ 2025财年第一季度业绩表现强劲,盘后推动股价显著上涨。核心观点增长韧性凸显:尽管IT支出环境谨慎,但管理层仍上调指引,反映产品护城河深厚(RPO同比+24%至$18B)。AI商业化提速:从“技术故事”转向实际创收,2025年或成AI贡献拐点年。强势提升指引:当前需求韧性超预期,客户将ServiceNow视为“必须品”而非可选工具。若经济衰退导致企业IT预算收缩,可能影响中小客户扩展节奏(目前收入集中度:Top 50客户占35%)。业绩情况和市场反馈公司实现订阅收入30.05亿美元,同比增长19%(按不变汇率计增长20%),总收入达到30.88亿美元,同比增长18.5%(不变汇率计19.5%)当前剩余履约义务(cRPO)为103.1亿美元,同比增长22%,整体剩余履约义务(RPO)达到221亿美元,同比增长25%。公司客户基础持续扩大,拥有超过5百万美元年合同价值(ACV)的客户数量达到508家,同比增长约20%盈利能力方面,非GAAP营业利润率达到31%,同比提升约50个基点,自由现金流率提升至48%,显示运营效率和现金流状况改善。非GAAP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7.07亿美元增至8.46亿美元,非GAAP每股摊薄收益从3.41美元增至4.04美元。市场对财报反应积极,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近9%,日内涨幅约6%管理层强调,ServiceNow作为企业级AI平台的领先地位是业绩优异的关键,平台帮助客户实现业务转型,提高运营效率和敏捷性,尤其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客户更关注投资回报率和成本控制,ServiceNow的AI能力正好满足这一需求投资要点超预期的收入和盈利增长:ServiceNow Q1 2025订阅收入和总收入均超出公司指引和市场预期,订阅收入同比增
      1.15万2
      举报
      【逆周期刚需】ServiceNow Q1破纪录并上调指引,AI省下$1500万/年!
    • 美股解毒师美股解毒师
      ·04-23

      ​​【爆雷?逆转?】特斯拉Q1盈利暴跌40%,马斯克“政坛抽身”救场,逆势反转+5%

      $特斯拉(TSLA)$ 于2025年4月22日盘后公布2025年Q1财报,以营收利润双重不及预期拉开帷幕。这份财报不仅创下自2022年Q2以来最严重的业绩滑坡,管理层更是撤回了全年增长指引。不过,Elon Musk态度的转变也让投资者欣慰,称将与5月开始减少在政府部门DOGE的工作时间,并把重心回归Tesla。市场在财报前几日就剧烈震荡,财报前一日下跌超5%,在市场大跌的情况财报前当周到期的期权隐含波动率也一度达到170%,IV Percentage达到98%。而实际财报公布后,盘后的涨幅超5%,投资者在负面消息出清后,选择进一步博弈长期叙事。业绩情况和市场反馈核心财务数据表现营收:19.34B,低于预期的19.34B,低于预期的21.35B,同比-9% yoy,环比-24.8% qoqEPS:GAAP 0.12(低于预期的0.12(低于预期的0.32),Non-GAAP 0.27(低于预期的0.27(低于预期的0.39),同比分别-71%和-40% yoy净利润:GAAP 0.4B,同比−710.4B,同比−710.9B毛利率:16.3%,同比下降104个基点,汽车业务毛利率降至11.83%运营现金流:2.2B,自由现金流2.2B,自由现金流0.7B(同比+126% yoy)现金储备:37B,环比增加37B,环比增加0.4B运营指标亮点与挑战汽车业务:交付量-13% yoy至33.7万辆,Model Y产线升级导致产能瓶颈;剔除监管信贷的汽车毛利率12.5%(预期11.9%)。其中,中国零售销量134,607辆(占比40%),同比+1.65% yoy但环比-31.6% qoq;欧洲销售两位数下滑,因马斯克政治立场引发消费者抵制。储能业务:部署量+154% yoy至
      1.61万评论
      举报
      ​​【爆雷?逆转?】特斯拉Q1盈利暴跌40%,马斯克“政坛抽身”救场,逆势反转+5%
    • 美股解毒师美股解毒师
      ·04-22

      NVDA的“囚徒困境”?

      美国国会针对 $英伟达(NVDA)$ 可能通过新加坡向中国公司DeepSeek出口受管制 AI 芯片展开调查,这一事件将中美之间复杂的技术博弈、出口管制政策以及企业的应对策略等诸多问题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周黄仁勋来华访问,规格还蛮高的,老黄脱下了皮衣穿上西装,很显然是非常在意。因此这两天有传言:NVDA将与DeepSeek合作开发面向中国的AI芯片……美国两党议员联合致信黄仁勋,要求其解释芯片流入DeepSeek的原因。DeepSeek使用了一部分NVIDIA H800 GPU(禁售名单)开发先进大模型,这引发了美国方面对于“间接渠道规避出口限制”的严重担忧。此前,新加坡逮捕了三名涉嫌非法转售芯片的人员,其中包括一名中国公民,并指控他们通过虚假标签将芯片转运至中国,这一事件成为此次国会调查的关键导火索。美国方面要求NVIDIA在4月30日前提交2010-2025年间向东南亚及中国地区销售超499颗AI芯片的客户清单,与DeepSeek的通信记录,调查力度可见一斑。​NVIDIA方面声称严格遵守美国政策。NVIDIA 表示,新加坡营收多来自美国客户子公司,芯片最终运往美国或台湾,而非中国。2025年Q1因H20芯片突遭禁令计提55亿美元损失,股价也因此下跌。这一财务冲击,凸显了企业在应对政策变动时的困境。​此外,上周特朗普政府突然禁止专为中国设计的H20芯片出口,完全打乱了 NVIDIA 的计划。因此,NVDA不得不紧急调整供应链,同时寻求对华关系缓和,才有的黄仁勋紧急赴北京与中国贸促会会谈,明确表达继续在华业务的意图,这一行为充分显示出企业在中美博弈中艰难的战略权衡。一方面要应对美国政府不断变化的出口管制政策,另一方面又难以割舍中国庞大的市场。​之所以NVDA还是疲于两地奔波,还是因为担忧
      2,521评论
      举报
      NVDA的“囚徒困境”?
    • 美股解毒师美股解毒师
      ·04-21

      不得不重视的流动性危机:耶鲁模式的困局

      近年来,美国顶尖高校捐赠基金因其庞大的私募股权敞口频频引发关注。2024年,耶鲁大学宣布通过二级市场抛售60亿美元私募资产(占其捐赠基金15%),哈佛大学亦面临免税资格危机下的流动性压力,这场抛售风暴不仅暴露了“耶鲁模式”的内在矛盾,更可能成为刺破私募市场泡沫的导火索,引发堪比次贷危机的系统性风险。抛售动因:耶鲁模式在动荡博弈市场下的缺陷美国常青藤盟校的捐赠基金长期扮演着资本市场的“特权玩家”。哈佛、耶鲁等机构凭借免税地位和长期资金属性,将超过40%的资产配置于私募股权(PE)和风险投资(VC),创造了被称为“耶鲁模式”的投资神话——通过牺牲流动性换取超额收益。耶鲁捐赠基金在首席投资官大卫·斯文森的引领下,开创了以另类资产为核心的配置策略:截至2023年,其PE+VC配置占比达35%,房地产与自然资源占18%,而对传统股债的依赖度不足15%。这种模式在过去四十年创造了13.9%的年化回报,远超标普500指数的10.5%,成为全球机构投资者争相效仿的标杆。然而,耶鲁模式的成功建立在两大脆弱假设之上:流动性溢价永续存在与政治特权不可动摇。2024年特朗普政府对高校的全面施压,恰恰击中了这两大命门。当哈佛因拒绝改革管理结构被冻结22.6亿美元联邦经费,耶鲁因政治威胁被迫抛售私募资产时,所谓的“长期资本”属性瞬间瓦解。哈佛捐赠基金高达520亿美元的规模(超过克罗地亚GDP)反而成为负担——其私募股权占比近40%,但这类资产在二级市场的平均折价率可达30%-50%。这揭示了耶鲁模式的深层矛盾:用机构特权构建的收益护城河,终将在政治风险面前溃堤。市场冲击:估值崩塌&信心危机高校抛售私募股权的直接冲击已显现在三个层面。首先,私募行业面临流动性枯竭。作为全球前30大私募投资者,耶鲁的抛售迫使 $黑石(BX)$
      1,423评论
      举报
      不得不重视的流动性危机:耶鲁模式的困局
    • 美股解毒师美股解毒师
      ·04-18

      奈飞Q1:广告与内容库是“逆势避险”的关键

      $奈飞(NFLX)$ Q1财报公布,盈利能力继续上行,确认基本面向好的石头,其中广告与内容投资仍为关键,也使得NFLX成为关税纷扰下的为数不多逆势“避险”的科技股。业绩情况和市场反馈1. 核心数据表现营收:105.43亿美元(预期105亿美元,+12.5% yoy);毛利率50.08%(预期41.66%,+8.4pct beat),主要受益于涨价+广告套餐的占比提升;经营利润率31.75%(高于预期28.2%,超过去年同期360pct)不同地区间收入:美国与加拿大46.2亿美元(+9.3% YoY),低于预期的46.8亿美元;EMEA 34.1亿美元(+15%yoy),高于预期的33.1亿美元;拉美12.6亿美元(+8.3% yoy),与预期持平;亚太12.6亿美元(+23% yoy),高于预期的12.4亿美元。指引方面:Q2预期收入110.4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的108.8亿美元,其中广告收入全年指引翻倍至15亿美元(占总收入3%);Q2运营利润率预期33.3%,Consensus为30%回购力度单季35亿美元,高于此前15-20亿。2. 市场反馈股价表现:财报发布后盘后上涨3.4%,并再次超过1000美元大关,反映市场对超预期业绩的认可投资者情绪相对乐观,主要基于其用户增长韧性、广告业务推进、高毛利验证“涨价+内容”双轮驱动逻辑,同时,尽管娱乐业务是可选消费,但是公司内容硬核,当家庭削减外出娱乐等重大支出时,往往会保留如Netflix这样的家庭视频订阅服务,不太可能遭遇大规模退订。公司自己内部也设立了增长目标:到2030年将营收翻倍、全球广告销售额提升至约90亿美元、实现1万亿美元市值。投资要点盈利弹性释放,利润率持续修复 奈飞一季度盈利表现显著超出市场预期,核心推动因素在于毛利率的大
      9,2202
      举报
      奈飞Q1:广告与内容库是“逆势避险”的关键
    • 美股解毒师美股解毒师
      ·04-16

      美联航“双重指引”均超预期,航空业并没有那么悲观?

      关税带来的的市场波动也对美国航空公司2025年的展望带来了挑战。尽管开年表现强劲,预测乐观,但由于经济不确定性、通货膨胀加剧和消费者行为的转变,美国航空业目前正面临重大阻力。虽然到2030年的长期增长轨迹仍然乐观,但对客运量和支出下降的直接担忧已促使航空公司对即将到来的季度实施运力调整。$联合大陆航空(UAL)$ 于2025年4月15日盘后发布第一季度财报,尽管面临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司仍交出了近五年来最佳的季度财务表现。业绩情况和市场反馈核心财务指标超预期分化本季度联合航空实现营收132亿美元(+5.4% yoy),略低于市场预期的132.6亿美元,但调整后每股收益达0.91美元,显著超越预期的0.76美元。这一业绩分化源于成本控制成效,单位可用座位里程成本(CASM-ex)仅微增0.3%,而单位收入(TRASM)增长0.5%,推动税前利润率同比提升4.9个百分点至3.6%。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航线单位收入增长超5%,抵消了国内航线3.9%的降幅,显示业务结构优化的韧性。双重业绩指引引关注抗衰退能力与风险对冲的情景假设分别为:稳定环境:2025全年调整后EPS指引11.50–13.50(对应净利润约3.8B–4.5B);经济衰退:EPS降至7.0(净利润约2.3B),仍能保持盈利相比同行(达美航空撤回全年指引),美联航在衰退情景下23亿美元的净利润仍优于市场预期(源自成本控制),提升了市场的乐观程度。市场反馈积极,可能是预期较低财报发布后,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超6%,可能反应的是对此前极低预期的补偿。但是年初至今股价累计跌幅达30%,显著跑输同期标普9%的跌幅。短期积极反应与长期疲软并存:一方面,国际旅行复苏与高端客舱需求带来想象空间;另一方面,国内需求疲软与经济衰退风险压制估值中枢。投资要
      9,3321
      举报
      美联航“双重指引”均超预期,航空业并没有那么悲观?
       
       
       
       

      热议股票